刘备:“云长啊,千万别去东吴!”

作品:《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刘备有文学作品吗?几乎没有。


    孙权有文学作品吗?几乎也没有。


    而曹操一边忙着打天下, 一边也没忘了写诗,一写就把自己写进了初高中教材。


    这三个人中,曹操明明是个反贼, 却和汉高祖最相似。文能治国,武能打天下, 还能写点诗。】


    ——————


    曹操出名的几首诗,在三国传唱度挺高, 刘备也是听过的。


    刘备怔了怔,默默咀嚼着天幕提到的诗句, 心中暗道:“打天下,我不如曹贼, 连写诗都不如。最近还髀肉横生, 只能看着时光流逝, 身体老迈,唉。”


    他收回思绪,转而问诸葛亮:“高祖起于微末, 却能吟诗作赋, 我不如曹操像他。你说我是不是也该写点?”


    他的思维往奇怪的道路上策马狂奔。吟诗作赋仿佛是英雄的标志,多写点诗,是不是更能得上天青睐?


    诸葛亮:“……”


    诸葛亮知道主公这段时间心情不好,便顺着他的心意来:“如果是为了陶冶情操, 未尝不可。”


    ——————


    【曹操的三首代表作都上了教科书。第一首是《短歌行》。】


    天幕放出了《短歌行》。


    ————


    “跟高祖相似?那文采……”也不怎么样嘛。


    汉武帝刘彻饱受良好教育,也会写诗,说句不孝顺的,他没觉得刘邦的文采有多好。


    他也不喜欢大汉的反贼,捏着鼻子看他的诗文,看着看着, 紧皱眉头微微松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汉武帝刘彻以为自己会看到第二首《大风歌》。结果曹操写得比他想的好多了,堪称刘邦plus版本。


    《短歌行》和《大风歌》一样,为政治抒情诗,都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论华丽程度,后者远不及前者。


    读来仿佛有一股气,顺着五脏肺腑蔓延至四周,堪称荡气回肠。


    他若有所思:“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是在求才吗?倒是挺特别的。求个才都要写首诗,看来这三国人才竞争还挺激烈的。”


    汉武帝刘彻继续往下看,好心情顿时消散一空。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汉武帝刘彻哑然失笑:“就这也好意思自称周公啊?周公要是知道了,估计能给气活过来。”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死前把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周公。人人都觉得周公会取而代之,但周公非常忠诚。他把侄子拉扯大之后,便果断地交换了权利。


    可以说,周公是周朝、秦朝和汉朝的臣子楷模。


    周公深感风评被害。


    ————


    汉朝的皇帝多数不喜欢曹操,王莽则是笑出了声。


    “这曹操真是胆大包天!”同时深得他意!


    他笑完之后,收回思绪。这个时候,他已经取汉朝而代之,建立新朝。


    看来汉朝终是复辟了,不然也不会有曹操的存在。


    他想到这段时间崭露头角的刘秀,心中暗骂,该死的汉室宗亲!


    ——————


    【曹操的文格和人格是有矛盾的。


    曹操这首诗就是表达:“缺人!速来!”


    他在诗里很惜才,现实中却存在杀才的情况。阻碍他的人,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命够不够厚。


    他的其他代表《观沧海》《龟虽寿》,大意是:“我还没有帮助汉室平定天下,怎么这么快就要死了,我要向天再借五百年!”


    在诗中非常忠诚,但现实中常怀二心。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


    曹操本来脸上是含笑的,他被无数人痛骂不忠,那祢衡还当着他面裸..体,他都能一笑置之。


    谁说他不忠诚?


    没有他的重压,天下早就纷乱不堪了!


    他起码还好吃好喝供着刘协小儿,他理应感谢他才对。


    可是现在,他面色骤然僵住,默默品味这句话:“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他大笑起来,痛饮杜康:“说得对呀。”


    他倒是没有反省自己,而是想到了荀彧。荀令君,你在地下可曾听见了?你对我不忠诚啊!


    ————


    【除此之外,曹操的文格和人格还有第三个矛盾。


    《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苦寒行》“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在文格上,他像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像战地记者一样写下震烁古今的诗文。但是现实中却存在滥杀无辜的现象。


    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矛盾?


    可能是因为曹操是黑化版的刘备吧。他曾经也是刘备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不然也不会冒死上书、讨伐董卓。


    但渐渐地,他的理想破灭了,逐渐变成锋芒毕露的枭雄。


    曹操可能看到了年轻的自己,对刘备的评价不错,所以说:“今天下英雄 ,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


    因为不是在曹营,刘备不吝啬自己的鄙视:“谁要跟那曹贼一起当英雄,我倒觉得他跟袁本初是一丘之貉。”


    听到天幕转述的夸奖,刘备感觉自己脏了。他才不想跟曹贼混在一起。


    刘备一边骂曹操反贼,一边心情低落。


    他也知道自己才略不如曹操,不然也不会被曹操吊着打,导致现在王业偏安。


    关羽见大哥心情不好,连忙说道:“大哥,派我去讨伐那曹贼吧。”


    刘备心想,曹操如此想得到你,你去打曹操,那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吗?


    这时,天幕说道:【曹操对很多人杀伐果断,但对关羽很真心。多次招降他,虽然关羽不答应,但曹操依然对他很好。


    关羽败走麦城之后,被东吴所杀。孙权把他的脑袋给砍下来送给曹操。


    虽然曹操得不到关羽的人,但是他能得到他的头。


    曹操得知消息之后非常悲伤,用诸侯的礼节给关羽下葬。】


    刘备:“!!!!”


    关羽、关羽等人:“!!!”


    张飞几乎不敢置信,甚至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好半天才回过神,怒发冲冠,从来没有这么生气过。


    他恨不得择人欲噬,对那孙权千刀万剐:“孙仲谋,竖子尔敢!”


    二哥居然身首异处。


    刘关张三兄弟抱头痛哭,满是失而复得的庆幸感。


    诸葛亮望着这幅场景,若有所思。他好像找到了他们失败的原因了。


    东吴蒸蒸日上,草率对东吴发兵的话,一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诸葛亮劝说道:“主公,不要着急,十世之仇犹可报,何况现在关二爷还没死,草率出兵只会害人害己。


    我们细心筹谋,未必不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刘备心中的怒气渐渐平息下来,仿佛找到了主心骨,重重点头:“倒是要多谢这天幕盘点了曹操,不然我的二弟就……”


    他擦拭眼泪:“迟早要孙权那狗贼付出代价。”


    他以前讨厌曹操觊觎二弟,现在态度却一百八十度转弯。还好曹操对关羽心思不纯,不然哪里能得到剧透的机会?


    ————


    曹操听到未来关羽被孙权所杀,也有些愤怒,他看中的忠臣良将居然被杀了。


    他也痛骂了一通无耻的孙权。


    曹丕有些不懂:“其实我一直搞不懂,阿父手下良将那么多,那么在乎关羽作甚?”


    曹操瞪了他一眼:“自然是他忠诚。”


    曹丕:“他是对刘备忠诚,又不是对您,这时候忠诚就是最无用的东西了。”


    曹操表示就是喜欢刺激:“你年纪小,所以不懂,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倘若那关羽轻易折节,为父还不稀罕。”


    曹丕:“……”


    这时,他怀中的曹冲像是想到什么,扬起圆润的小脸,说道:“阿父之前说,征辟了司马仲达。这司马仲达是不是就是关羽的反面?”


    曹操不会因为孩子小,而吝啬于培养,含笑说道:“我儿会举一反三,真是聪慧。你说得对,但也不完全对。


    那司马仲达之前要为汉室尽忠职守,不愿当官,我给他授官之后,他还是好好当了。自然不算忠诚。”


    曹冲:“那阿父还敢用他?”


    曹操摸摸他蓬松的头发:“哪有绝对的忠诚呢?关羽那样的忠诚,太过稀少,刘备那群人啊,都是群执拗的傻子。”


    他嘴上说着贬低的话,心中却有些难言的羡慕和敬佩。人人追求和光同尘,可是刘备那群人却清清白白。


    让人如何不向往?


    曹冲若有所思。


    在父子二人聊天的时候,天幕接着说。


    【220年,曹操过世。


    过世之前,他已经是大权在握的魏王,连东汉都改了个年号“延康”。可还是没能给他延续健康。


    他已经偏头痛很多年了。


    他给自己选定的墓地在黄河以北的邺城,那里非常偏,也非常贫瘠。他却执意要葬在那里。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不许占民良田,也不必种树,切记切记!”


    连汉献帝刘协这个傀儡都奔赴他的墓前,为他送葬,甚至还哭了。


    曹操是他头上的阴影,也是他的保护神。阴影走了,傀儡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儿子曹丕表示,禅位给他就行了。


    曹丕终结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魏国,给父亲追封为武帝。】


    ————


    曹丕心中大喜过望,原来继承父亲位置的是他自己。他跪在地上,假惺惺地向父亲请罪。


    曹操侧目而视,这小子情绪不稳定,挺疯的一人,目前还在他的考察中,没有被正式列为继承人。


    原来是曹丕继承了他的位置,还逼迫皇帝禅位。还挺符合他的性格。


    曹操冷着脸、不痛不痒地斥责了他几句,便没有说话了。


    他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自幼被教导忠君爱国,他曹家终究是篡位了,亲手毁灭了这个大汉,这让他很矛盾。


    另一方面,他心中也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告诉自己:“曹阿瞒,这不就是你期待的事情吗?与其等待皇帝卸磨杀驴,不如提前下手。


    大汉腐败,不如改朝换代。不让‘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情况再次发生。”


    ————


    孙权咬牙切齿,心里满是艳羡:“这曹贼终究是反了,他曾经说一定为汉室效忠。这就是效忠?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周瑜严谨地说:“准确来说,是他儿子反了。”


    “有什么区别吗?”


    周瑜:“骂他儿子可以,但他没有违背自己说的话,没有办法从大义上攻击他。”


    孙权悻悻闭嘴,心里酸死了。


    三国归魏,虽然心里早有预感,但还是不甘心。


    ————


    绝大部分人都认为魏国是三国最后的胜者。


    然而天幕接着说:【可是魏朝并没有持续多久。


    魏文帝曹丕死后,传位给魏明帝。魏明帝在位期间,司马懿节节高升,官拜大将军。


    魏明帝死后托孤给司马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了曹魏的军政权力。


    至此魏朝名存实亡。


    251年,帝国实际的控制者司马懿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


    后来,他的子孙正式篡位,给司马懿追封高祖。


    司马懿熬死了周瑜和诸葛亮这些谋士,也熬死了曹操和刘备这样的君主。


    所有人都是输家,只有司马懿赢者通吃。


    春秋,三家分晋。东汉末年,三国归晋。不得不说是有点轮回的。


    悄悄活到最后,惊艳所有人。】


    ——————


    曹操:“!!!”


    刘备孙权等人:“……”


    好小子,这么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