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后续加秦朝后续

作品:《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王安石其实一直不太喜欢桀骜不驯的苏轼, 怀揣着公平客观的审视之心看着这首词。


    第一眼,便惊-艳到他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有个称呼叫做苏如潮,很多人觉得苏轼的文章就像潮水一样浩浩荡荡, 波澜壮阔。


    王安石闭上眼睛, 细细品味其中真味, 只觉心神激荡,豁然开朗。


    紧接着,他心神触动,又有些悲从中来。


    他如今被宋神宗冷遇,被守旧派排挤, 处于隐退状态,还得知了司马光未来会废除他的新政。


    他一心为公, 从不为私,立志于改变这个颓靡的大宋,然而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他心里说不忿闷是假的。


    可看完苏轼的词之后, 不知为何,心头涌上一股冷冽的清泉,焦躁烦闷的情绪稍稍被抚平。


    苏轼遭受文字狱,比他可苦多了,都还保留乐观之心,他怎么能落后呢?


    假如他在春风得意的时候, 看到这首词,肯定“不识曲中意”,现在一听,却“已经是曲中人”。没有一个失落失意的人能拒绝这首词。


    如果要在苏轼的诗词中挑一首他最喜欢的,那就是这一首了。


    王安石心情复杂, 人老了,就爱回忆年轻的时候,打开了话匣子,跟妻子絮絮叨叨:“我和苏轼第一次见面,是在欧阳永叔家里。”


    “那个时候,苏轼还是个毛头小子。他跟着父亲,风尘仆仆从四川小城来到京师,请求永叔提携。”


    “永叔看过苏轼的文章,颇为喜欢,大包大揽要他做自己的门生,居然还说苏轼会成为下一代的文坛之首。”


    “我觉得他夸大了,别的文人也是一样。谁曾想,他一语成谶。”


    “如今,天下才华共一担,苏子瞻独占八斗。”


    他的诗文有道家超脱的思想、佛教明心的领悟,还有儒家为国为民的信心。融合了儒释道三种思想,已经自成一派了。*


    王安石这个“拗相公”也是喜欢就事论事的人,虽然不太喜欢苏轼,但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


    兴之所至,他还回到书房,挥毫如雨,笔走龙蛇,写了一幅书法作品,内容自然是这首《定风波》。


    然后挂在书房的墙壁上,用以自勉。


    ....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十之八-九的人看到这首词之后,都难免触动。


    在他们久久不能回神的时候,天幕继续播放。


    古青青又说起了杂谈:【宋仁宗曾经说苏轼兄弟是宰相之才。


    事实证明,没有错,苏轼政绩非常优秀,在徐州治理洪水,在密州治理蝗虫,在黄州办孤儿院,在海南搞学堂,在杭州治理瘟疫美化西湖……


    很少能找到一个诗人,比他政绩还好的。所以有学者评价,他是被低估的国士。


    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到处都有他的纪念馆,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座:杭州西湖苏东坡纪念馆、惠州西湖苏东坡纪念馆、黄冈苏东坡纪念馆。


    纪念馆有一首诗:“知州未远去,仅在挥手间。”


    很多人就挺好奇的,苏轼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治国理政也是一把好手,他怎么这么有精力,他这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吗?


    可能,这就是世界的参差吧。(落泪)】


    古青青剪辑了一些苏东坡纪念馆的素材,放进了视频里。


    纪念馆美轮美奂,还立着苏东坡的雕像。


    .......


    天幕下,无数北宋文人震惊不已,羡慕到几乎要流口水了。之前杭州人民为了白居易,把堤坝以命名为白堤已经让他们羡慕坏了。


    结果天幕告诉他们,苏东坡还有密密麻麻的纪念馆。


    俗话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纪念馆这种东西已经有祭祀的意义,在古人眼里是非常神圣的,非大功德者享受不到。


    苏东坡死后都不用担心没有香火了。


    那些在乌台诗案中陷害苏轼的文人几乎都要把牙咬碎了,在心中暗骂:“淫祀!”


    他们心头慌乱。未来的人有多喜欢苏东坡,肯定就有多讨厌他们这些陷害苏东坡的人。


    他们感觉自己在苏东坡面前好像跳梁小丑。和杜甫那句话一样,“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他们羡慕嫉妒得要命,又担心苏东坡得势之后报复他们,吓得睡不着觉,彻夜不能眠。


    .......


    天幕下,苏轼望着天幕,有些出神。


    他肯定活不到那个年代,但是他的纪念馆还存在,仿佛他的生命还在延续。


    不得不说,他被感动到了,眼前浮现水雾。这些年不得志的酸楚全部化作春水往东流去。


    他是真心为百姓做实事的人,百姓没有忘了他。


    张怀民觉得诧异:“苏子瞻,你是哭了吗?”


    苏轼撇过头去:“哪里有,就是沙子迷了眼。对了,我觉得那个雕像做得有点怪,没有我英俊。”


    张怀民:“……”真是嘴硬!


    .......


    【唐朝人喜欢思考来世。在宋朝的时候,可能是先贤已经够多了,而且也有宗教原因,宋朝人于是开始思考往生。


    苏轼也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是哪个厉害人物的转世呢?


    苏轼八-九岁的时候经常做一个梦,梦里他是个和尚。后来他五十岁的时候结交了很多僧人,把自己的梦告诉他们。


    僧人们大惊失色,苏轼描述的不是五戒禅师吗?


    苏轼于是觉得自己是五戒和尚转世。可苏轼这个和尚转世一点也不修戒律,经常一边吃肉一边读佛经。其他和尚觉得不好,苏轼就说我漱一漱口再读。


    真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啊(狗头)。


    苏轼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大文豪,后来,很多人宣称自己是他的转世,言之凿凿的。这些都不太靠谱,可能就是想蹭蹭热度。


    白居易一生无子,王维无子无女,苏轼倒是有挺多后代。


    现在有很多人自称是苏轼的后代,比如某个奥运短跑健将苏x添,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如果是真的话,苏轼的基因还挺好的。】


    【总之,苏轼文、诗、词无一不精,全面拓宽了词的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唐宋十-大诗人之一,实至名归!】


    紧接着,天音消散,画面一空,天幕重新变回无波无澜的模样。


    只剩下中心的一行水墨字:【下一段视频,将在五天后播放!】


    .......


    视频虽然播放完了,但影响如同江水绵绵不断,尤其是北宋。


    身在黄州的苏轼一朝得势,被召回京师。


    自从他陷入乌台诗案,除了一些真心的朋友还在跟他来往,那些酒肉朋友都恨不得离他三丈远。


    他们几乎都感觉苏轼要死在黄州了,没想到他还能咸鱼翻身,而且翻身的姿势这么神奇。


    这些官员一拥而上,仿佛看见亲人一样热情,恭喜他登上天幕,恭喜他青史留名。苏轼家里的门槛都要被踩烂了。


    人情冷暖,可见一斑。


    苏轼倒也懂人情世故,没那么愤世嫉俗,高情商地应付过去了。


    在送走一拨人之后,他望着弟弟,大吐苦水:“我这辈子都没碰到过这么多想找我帮忙的人,快被他们烦死了。”


    弟弟苏辙思忖片刻,说道:“那就闭门不见客吧,今时不同往日,你就是得罪了一百个人,他们也不敢构陷你了。”


    这些官员未必在乎苏轼未来的名气,可在乎天幕背后的神仙啊。如果他们再搞一次乌台诗案,很难保证天雷不会劈他们。


    苏轼被他点拨,豁然开朗,腰杆挺直:“是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李定那些小人都要看我脸色了。呵呵。”


    苏轼说话和写信很喜欢用“呵呵”两个字,而且有点阴阳怪气的意思,可能是“呵呵”这个网络用语的鼻祖。


    弟弟见哥哥如此自信,忍不住笑出声,心中一块大石放了下来,感谢起天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们了。


    他感觉肩膀上的担子稍稍轻了点,再也不用担心哥哥横冲直撞惹了贵人。


    因为,现在哥哥就是那个贵人。


    ........


    不久,宋神宗召见苏轼。


    苏轼来的时候,宋神宗还在看奏折,上面写着苏轼在黄州的政绩。


    宋仁宗觉得苏轼是个宰相人才,但宋神宗觉得苏轼诗词写得好,政治能力很一般。


    天幕说未来有学者说苏轼是国士,宋神宗有些不以为然。


    俗话说眼见为实,他于是派人调查苏轼的所作所为,精确到每一件事。


    看完之后,宋神宗的眼神有点不一样了,苏轼最近在黄州居然救了很多女婴。


    黄州居然有这么恶毒的习俗吗?他有点难以置信。


    他见苏轼到了,慰问了他几句,随后便直击主题:“爱卿最近为什么要在黄州救女婴?那里很多人丢弃婴儿吗?”


    苏轼点头,一五一十说道:“这种风气,战国时期就有了。最近黄州逢灾年,经常有人把女婴丢弃在路上,还有用洗脚盆溺死的。


    臣见之不忍,于是给太守写信。可是自古以来,官府都不管这事。臣只好联合当地的商人,开办育婴堂。”


    苏轼在黄州是个贬官,并不富裕,穷到都只能吃猪肉了,还去捐款救济女婴。可是个人的力量太稀薄,手头很快没钱了。


    苏轼于是拉着当地的富人成立了基金会,哪家生了女婴,就主动上门说不要淹死。他们送钱送米来养。如果还是要丢女婴,那就送去育婴堂。


    他说的轻飘飘,可是商人重利,不干赔本的生意。苏轼能拉来这么多投资,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宋神宗知晓民间百姓过得苦,却知道得很少,不然也不会被一张流民图给吓坏了,感觉这种事情很惊世骇俗。


    他于是仔细询问溺杀女婴的事情。


    苏轼把自己知道的情况都说了出来,说到动情的时候,眼泪都忍不住流下来。


    他也是有女儿的人,根本见不惯这种做法。


    “唉。”宋神宗闻言,长长叹息,心中对苏轼的偏见完全消散了。


    苏轼之前在黄州是个罪官,居然能管官府不愿意的事情,救人无数,多么难得。


    这确实是一位深耕民间的国士啊,地方人为他建纪念馆也是应该的。


    宋神宗下了决定:“翰林学士,爱卿可能当?”


    翰林学士这个职位不算低了,相当于皇帝的亲信,相当于内相。


    苏轼闻之很高兴,报国是他一生的梦想。即使被政敌陷害,他也想回到朝堂。


    他现在有了巨大的声望,也在思考如何把声望转为实际的价值。


    他想试试能不能压下北宋的党争风气,还朝堂一个朗朗乾坤。


    “臣万死不辞!“


    ........


    苏轼如今高高兴兴,苏轼的粉丝也为他高兴,空气中透着和谐的气息。


    可有一部分人,特别渴-望杀了苏轼。


    胡亥等人已经恨他入骨,恨不得生吃他的肉。


    一篇《始皇论》让胡亥这个贵公子陷入深渊。


    胡亥直接被砍晕了,一方面是流血过多导致昏厥,另一方面他也渴-望昏过去,让父皇停手。


    他都晕过去了,秦始皇总会停手,派人医治他了吧?


    谁知道秦始皇一点没留情,让宦官一盆凉水把他泼醒了。


    胡亥满脸是水,脸跟墙一样白,嘴唇毫无血色,惊醒过来。


    秦始皇居高临下地看着地上如同死狗一样的胡亥,眼神如同冰山冷冽。


    胡亥费了半天,也在他眼里找不到一丝曾经的怜爱和慈爱,他的心坠入谷底,整个人如坠冰窟。


    他隐隐感觉到,完了,父皇真的厌恶他了。


    被父皇厌恶的人有什么好结果呢?


    胡亥耳边警铃作响,意识到再不求情就完了,垂死挣-扎,痛哭流涕:“父皇啊,我错了,真的错了,求你饶过孩儿一命吧。我的腿都没知觉了,再不医治恐怕要死了。”


    秦始皇冷着脸说道:“别求我原谅你,你去求你的兄弟姐妹吧。是你害死了他们。”


    在胡亥昏迷的这段时间,胡亥的兄弟姐妹以及赵高都被人带了过来。


    胡亥突然感觉如芒在背,扭头看去,只见那些兄弟姐妹正在看着自己。


    抛开一些在外地的皇子皇女,在场总共有二十多个兄弟姐妹。


    他们见秦始皇也厌了胡亥,索性也不遮掩自己的情绪,那眼神恨不得把胡亥千刀万剐。


    胡亥从嗓门中挤出声音,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气若游丝:“六兄,大姐。我真的不知道我未来会做出这种事,那都是赵高干的,跟我没关系,求求你们原谅我吧!”


    可没有人愿意听他的话,他们还是一脸冷漠。


    公主嬴阴嫚得知自己未来会被肢解,恨不得杀胡亥而后快,她向来受宠,所以没有遮掩自己的情绪,咬牙切齿道。


    “我们一起长大,我得了什么珠宝,都会分给你,还在你闯了祸的时候帮你说话。我是什么时候惹了你,才让你如此恨我?别说原谅了,我恨不得生啖你肉!”


    这些兄弟姐妹也想不通,胡亥平时和他们关系不差,有说有笑的,怎么未来那么变-态?


    把十多位兄弟在闹市中处死,把十多位姐妹肢.解。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要弄死他们,也用点体面的方法吧,毒酒或者白绫不好吗?


    秦始皇闭上眼,还能有什么原因呢?


    不过是得位不正,忌惮这些兄弟姐妹罢了。


    胡亥连忙求情,哭着狡辩:“你们没有惹到我,我没恨你们,我知道你们想杀了我,可现在事情还没发生呢,怎么能因为还没发生的事情给我定罪呢?看在往日的情分上,饶我一命吧!”


    嬴阴嫚说:“好啊,饶你一命。”


    胡亥顿时惊喜不已:“我就知道你对我好,多谢多谢。我保证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以后我们还是一家人。”


    “谁要和你做一家人?”


    嬴阴嫚跪地说道:“父皇,胡亥杀害长兄,篡夺其位。矫托天命,伪作诏书,欺惑百姓,请废胡亥为庶民,把他赶出皇宫。”*


    其他兄弟姐妹也纷纷附和。


    “是啊,胡亥不仁不孝,天地共弃之,不配当皇子。”


    “如果直接杀了胡亥,难免有损皇室尊严,贬为庶人比较好,胡亥做了什么都跟皇室没有关系。”


    秦始皇闭上眼睛:“准!”


    胡亥保住了性命,却一点都不高兴,对骄傲的他来说,贬为庶民是比杀害他更残忍的惩罚。


    “不要啊——父皇——”


    “让他闭嘴。”秦始皇摆摆手。


    立刻有宦官拿着布条塞住胡亥的嘴巴。他只能呜呜直叫,发不出声音。


    紧接着,便有礼官将胡亥从皇室名单上除名。


    从此,胡亥不再是秦始皇的儿子,只是个无父无母的庶人罢了。


    嬴阴嫚等人的视线扫过胡亥,情绪晦暗不明。之后怎么处置这个庶民,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胡亥还不知道,被贬为庶民只是开始,最大的噩梦即将来临。


    他们还年轻,情绪都写在脸上。秦始皇看得出来他们的想法,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去管。


    胡亥和他们有血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天理如此。


    处理完胡亥,秦始皇望着赵高,表情晦暗:“赵高,你好大的胆子。你促使胡亥杀光兄弟姐妹,绝对不是为了胡亥考虑,只是想自己登基为帝吧?”


    赵高见秦始皇连亲生儿子胡亥都这么处理了、一点也不留情面,知道自己只有死路一条。


    他都没有求情,忽然笑出了声,笑得肩膀颤-抖,视线飘移到秦始皇背后的龙椅上。


    “陛下, 你年轻的时候跪过赵国的君主,跪过你的父王,可你自从坐上龙椅,就几乎没有跪过人了。我却要天天下跪,这膝盖都要烂了。”


    “你我都是嬴姓赵氏,可偏偏一个天,一个地,你能做秦王,我却连草芥都不如。”


    “都是嬴姓赵氏,凭什么我不能做秦王呢?”


    秦始皇一言不发,良久之后挥手说道:“拖下去,矺于市。”


    这是肢.解而死的刑法,比五马分尸还可怕,也是胡亥未来会对姐妹用的方法。


    公主们闻言,心中的愤怒之情稍稍消散,觉得解气极了。


    赵高得知刑罚之后,整个人垮了下来,像老了十岁,没有人不害怕死亡。


    可他嘴上还是不愿意服输,近乎疯癫地说:“陛下,即使你处死我,我也很高兴,因为原本的未来让我很满意,真的很满意。”


    “你死得不明不白,还被我塞了鲍鱼,子孙都被杀光了,大秦都完蛋了。我赵高虽然没能当皇帝,但是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赢了,是我赢过你!别人都做不到的。”


    人们畏惧秦始皇和畏惧神鬼一样,可这个神鬼还不是被自己斩于马下?


    他想在这人生的最后一刻,给秦始皇留下阴影,好像这样他就是个胜者。


    侍卫已经围了过来,把赵高拖走,去凌迟处死。


    赵高被人拖着,狼狈地抬头,希望从秦始皇脸上看到痛苦的神色。


    可秦始皇面色不变,眼神好像在看一个疯子和蝼蚁:“赵高,你确实有点本事,算你赢了一次吧,可是现在你怎么赢呢?朕先送你去见秦王。”


    赵高见秦始皇如此不在乎,整个人破防了,开始诅咒:“大秦早就没药可救,绝对二世而亡,绝对会的!”


    “晦气!”秦始皇冷着脸说:“那你就在地下好好看着,大秦到底能绵延多久吧。”


    他吩咐左右:“将赵高凌迟处死之后,用鲍鱼送葬。”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左右:“诺!”


    ...........


    过了几天,天幕出现异动。


    乾隆无比期待,早早处理完了奏折,准备看天幕。对于古青青的排名,他颇有微词。


    “其实朕觉得苏轼能排第一,这悠悠我心不太会排,不过也无伤大雅,李白和杜甫也挺不错。”


    和珅笑呵呵:“听说紫-禁-城外的赌场,早就开始赌李杜谁第一了。”


    乾隆有些好奇:“赔率怎么样?压谁的比较多?”


    和珅:“差不多。这两人谁排第一,谁排第二,已经让他们的拥护者打了好多年了。”


    乾隆不假思索,状似公平公正:“文无第一嘛,吵也正常。”


    可是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虽说文无第一,可是只要是人就有私心,这俩人里我更喜欢杜甫。”


    “李白太飘逸了,朕也喜欢,可是更喜欢杜甫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朕每次看杜甫的诗文,都看得入迷,不忍丢。”


    比起浪漫主义,乾隆更加倾向于现实主义,比如苏轼,白居易,杜甫。


    和珅立马捧哏:“是啊,杜工部写的就是好,太有内涵了,凡人不能比,要不然怎么能成为圣人呢?陛下真有眼光。”


    “是啊,诗圣是多么高的称呼啊。”


    说到此,乾隆有些期待:“杜甫的诗被他们称为诗史,朕不管是参加庆典,还是游玩都要写诗,朕的诗集也是诗史!”


    “马上唐宋两朝的诗人就要盘点完了,快轮到朕了吧。”


    杜甫的诗是诗史,乾隆的诗也能被称为诗史?


    和珅面色一僵,饶是心理素质强大如他,也绷不住了。只能低下头去,不停点头,掩盖住自己的表情。


    “啊对对对对,陛下赶快多写几首诗吧,最近我们都没什么可品鉴的了。”


    乾隆笑呵呵:“等看完天幕,朕就写几首,让后世的学子有诗可背。”


    大清优秀的诗人不多,他觉得自己算一个。把清诗发扬光大,他义不容辞!


    乾隆早就在一声一又一声的吹嘘中迷失了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了。


    和珅说谎不脸红:“那当然了,万圣爷是大清的杜工部啊,他们肯定会背很多您的诗。”


    纪晓岚在心中翻白眼,杜甫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


    没过多久,天幕出现异动,新的视频开始播放,欢快悠扬的bgm响了起来。


    【大家好,今天揭晓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