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难产的论文

作品:《回档1980

    曹博士本来有自己的课题。徐教授以一个二作的代价让他进入课题组,他一开始内心并不愿意。只是不敢违背导师的意愿,只能勉强同意。


    等徐教授把课题将内容和他交待了以后,他毫不犹豫就搁置了自己的课题,全身心投入到了这个课题。


    他自然知道这个课题的含金量。就像徐教授说的那样,只要课题完成,市场营销这个领域,必然留下他的大名。哪怕是二作,也是血赚。


    不客气地说,《经济学季刊》虽然是顶级期刊,但能够刊登这样的论文也是在给期刊增光,任何一家顶刊都不会拒绝这样高质量的论文。


    徐教授交待过,论文前两个部分由原作者负责。他负责建模和实例分析这些部分。这些天来,他认为他早已经把论文的理论框架研究得一清二楚了。


    然而,看完叶文浩写的部分后,他又开始怀疑了。坦率地说,叶文浩写的东西,格式上虽然没太大问题,但在遣词造句上,并不符合论文的标准。


    这不是语言能力的问题,而是不熟悉论文的套路。当然这不是重点,真正的大问题是叶文浩的取舍比较混乱,甚至许多内容都是他不知道的。


    “小叶同学,和当初你和教授探讨的时候相比较,现在你这套理论多了很多东西,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加入这些内容?“曹闫宇放下手中的论文,看着叶文浩说道。


    “我在写的时候,发现这套体系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调整,有的地方逻辑不是很自洽,也有的地方缺乏理论依据支持,一直在修改,最后就修改成这样了。“叶文浩不好意思地说道。


    曹闫宇揉了揉自己的眉头,站了起来,拿起茶几上的杯子,走到卫生间倒掉,把杯子洗干净,回到房间里拿出咖啡,泡了2杯咖啡放在茶几上。


    叶文浩一看他这架势,就知道麻烦了,这是做持久战的准备了。果然,曹闫宇开口了,“小叶同学,你能把你现在理解的4c整个体系讲解一遍吗?“


    叶文浩心里苦笑,开始了自己的讲解。曹闫宇听得非常认真,他在这个课题花了不少时间,对整个框架非常熟悉。


    一遇到疑问,他就立刻提出来,然后二人就开始探讨。等叶文浩讲完后,曹博士对叶文浩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从原来的礼貌逐渐向敬佩倾斜。他发现叶文浩对这套体系的理解要远高于徐教授,更不用说是他了。


    他看了看手表,不知不觉已经过了12点了。 “我大致明白了,这样,论文我来修改,明天下午2点左右,你能过来吗?“


    叶文浩一听就知道对方准备熬夜肝了,“我是没问题,但曹博士,你这点时间来得及吗?”


    “没事,我只是把主要内容罗列一下,不需要太多的时间。还有,你也可以算我的小师弟了,别叫我曹博士。”


    “行,那我叫你宇哥。”叶文浩从善如流。


    随即他起身告辞。一看曹闫宇准备站起来送他,连忙阻止,“宇哥你不用送,你忙你的,我自己走就好,我们明天见。”


    周日下午,叶文浩再见到曹闫宇时,对方有明显的黑眼圈,估计没睡几个小时。一看叶文浩来了,他反而更精神了。


    “小叶,我差不多整理完了,你先看一下,我去吃点东西。”说完把写完的文稿丢给叶文浩后,也不管对方了,独自就离开了房间。


    看他这样子,大概率从昨天晚上开始就没吃过东西。叶文浩拿过文稿走到沙发上坐下,开始阅读。


    不得不承认,曹闫宇这个博士水平很高,经过昨天的探讨,他对这套理论体系已经理解得非常到位了,论文水平更是要甩叶文浩8条街。


    叶文浩除了少数几个地方有点疑问,基本提不出意见。他刚看完不久,曹闫宇就回来了。“有什么问题吗?”


    叶文浩也不客气,直接指出了自己有疑问的几个点,二人坐在沙发上又开始了讨论。不过这次很快,不到一个小时,二人已经沟通完毕。


    曹闫宇松了一口气,很高兴地说,“很顺利,今天晚上就可以大致完成了,后面就是一些细节问题了。”


    “其实挺麻烦的,顺利的原因是宇哥你太能熬夜了,水平也够高。“叶文浩佩服地说道,这倒不是客套,他真的是这么想的。


    “主要是你写的东西已经很完整了,我只是修改一下,自然费不了多少功夫。“曹闫宇客气地说道,他也对叶文浩的构想能力感到惊讶,毕竟对方太年轻了。


    “过奖了。宇哥,你现在是补觉呢?还是我带你出去转转,看看魔都的特色?“叶文浩问道。


    “我想现在就开始把论文前两个部分整理出来。本来我准备在魔都住一个星期,甚至更久。现在没必要了。最晚周三,肯定能完成。周三晚上我们见一面,我周四回港岛。“曹闫宇想了想回答道。


    “那不行,宇哥你风尘仆仆地过来帮忙,又匆匆忙忙地离开,这我怎么好意思?这样,你至少多留一天,我带你过一天魔都人的生活,也让我尽一下地主之谊。”叶文浩提议道。


    曹闫宇想了想,“也行,那你周三晚上最好过来一次,最后把论文再过一遍。”叶文浩答应后,告辞离开。


    他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宾馆附近转了转,看了看周围的几家饮食店,然后回到宾馆,坐在大堂的沙发上消磨着时间。


    等到快7点的时候,他上楼去敲门,曹闫宇打开门看到他一愣,“你还没走?“


    “宇哥你还没吃饭吧,我带你去吃点魔都的特色点心。太晚了这里可没地方吃饭。”叶文浩笑着说道。


    “行,我也真的有点饿了。“曹闫宇爽快地说道,他下午不过随便吃了一点,就回到了房间。看到叶文浩如此举动,自然也很高兴。


    二人离开宾馆,来到叶文浩事先看好的饮食店。要了4两生煎,2份双档,2碗小馄饨。都是魔都的特色点心。


    不知道是这些点心对他的口味,还是真的饿了。曹闫宇风卷残云般地吃完,笑着对叶文浩说道,“饱了,现在回去继续开工,你也早点回去吧。”


    叶文浩将他送到宾馆门口,二人道别后各自离开。


    周一,老张又把叶文浩叫到了办公室。关心地问道,“老人家现在情况好吗?”叶文浩无休无止地请假让他极为郁闷。全班所有人加起来都没有他一个人请的假多。


    “还可以,医生说情况正在好转,再观察一段时间可能就能出院了。”叶文浩一本正经地信口胡诌。


    老张刚松了一口气,就听到叶文浩继续道,“周四我哥考试,我还得请一天假,不过以后应该就没我什么事了。”


    张老师彻底无语了,如果叶文浩没有后面那句话,可能他当场就要爆了,他对叶文浩挥了挥手,示意他离开,连话都不愿意说了。


    赵勇这几天心情不错。他寻找报刊摊的工作进展不错,已经有了近20家报刊摊明确表示可以合作,除了开始几家以外,其他都是他自己搞定的。


    他也去印刷厂看了,书已经被拆开了,排版工作正在进行中,一切都在按照生产计划的进度向前推进。


    但当他向叶文浩汇报工作情况时,叶文浩却表示,他的工作是有问题的。虽然有多家报刊摊有意向合作,但这些报刊摊之间的距离太近了。


    这对今后的期刊销售非常不利,等同于期刊只在某一个区域销售,而不是在全市全面铺开销售。


    之所以造成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赵勇没有贯彻,或者是没有完全理解叶文浩的中心发散原则。


    “四哥,有意向的报刊摊虽然不少,但这个些摊位彼此之间的位置太近了。你找报刊摊不能沿着一条马路一直走下去。


    比如,你在人民广场附近谈好了几个有意向的摊位后,下一站应该就去徐家汇了,至少也要去陕西路了,而不是继续在威海路或者黄陂路附近转圈子。


    这样做确实会增加车费,也会让你多走很多回头路。但这样分散开的意向客户对杂志销售的作用,比挤在一起要强很多。


    甚至这么说,不同区域的2个意向摊位的杂志销售量,可能要比同一个区域的10多个意向摊位的销量还要高。“


    赵勇表示理解了,以后会按照这个改进工作方法。但随即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小浩,印刷厂现在排版,我去也看不出什么,还需要每周去2次吗?“


    “必须去,我听他们说,这是一种表态,表示我们的重视程度,给印刷厂压力,能让他们始终感受到压迫感,从而保证生产进度。


    前2、3个星期你可以每星期去一次,但从第四周开始,排版工作已经进行到一半了,这时候你必须每周去2次。”叶文浩解释道。


    见赵勇已经明白了,叶文浩又交待了一些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确定赵勇明白了以后,双方约定周六再见面。


    对赵勇的发育情况,叶文浩还是比较满意的。赵勇的执行力不错,如果把个人能力提升起来,以后完全有机会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