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理念的碰撞
作品:《回档1980》 昌盛厂三产的领导班子已经定下来了。吴振华担任厂长,副厂长则由总厂原来的供应科副科长担任,其他相关人员也基本配备到位了。
这是各方势力平衡,相互妥协的结果。接下来就是看谁能在三产的运作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了。
蒋书记自然也会给自己人最大的支持。他不遗余力地联系港岛前来交流的教授,希望能在员工的培训中拿到更多的资本。
徐教授是港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这次是应邀前往魔都的一所顶级高校进行学术交流,蒋书记通过爱人的关系,已经和徐教授取得了联系。
作为学者,对方对内地企业也有相当的研究兴趣。双方一拍即合,徐教授欣然答应前往昌盛厂开一次讲座,对员工进行培训。
老周得知这个消息,自然很不高兴。按照工作安排,培训的工作是由吴振华负责,对方这样喧宾夺主的行为,等同于公开打脸。
老周恼怒之余,给吴振华下了死命令。让叶文浩在徐教授开讲座的当天也来听听,用这种行为告诉对方,培训工作依然在自己掌控之中。
当然,叶文浩如果能和这位港岛来的徐教授平等地交流交流,那就更好了。
“这位港岛的徐教授什么时候来开讲座?“叶文浩问道。
“时间安排在后天,上午安排讲座,下午进行员工培训。周厂长的意思是徐教授讲完后,如果你没问题的话,他就安排你也上去讲几句。“
叶文浩一听就明白了。还是管理层内部暗斗的那一套。无非是削弱对方的影响力,并顺便展示自己方面的资源和实力。
问题在于后天是周三,刚答应老张不请假了,这才几天啊,又要请假了。想想老张难看的脸色,叶文浩开始苦笑起来。
看到叶文浩的神情,吴振华一惊,“小叶,你有问题吗?“他急着问道。
“我这里没有问题,那就按照周厂长安排的办吧。吴叔叔,我可以给你交个底,不会给你丢脸的。我担心的是请假,这段时间请假有点多了。“
吴振华放心了,接触多了,他对叶文浩的了解远比老周全面。很多时候,尤其是和对方交流的时候,他都会下意识地把对方当成同龄人。
他对叶文浩有自己的判断,这年轻人能力出众,做事相当老练成熟。他有信心的事,多半不会出现偏差。
在市场营销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叶文浩一点也不虚。教授也好,专家也罢,上辈子在培训中见识多了。想要在现在这个时间段赢过他,可能性真的不大。
吴振华带着叶文浩走进会议室时,讲座还没有开始。昌盛厂的高层们正陪着徐教授,介绍着厂里的情况。
徐教授大概40出头,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穿着一套浅灰色的隐条纹西装,配上暗红的领带,皮鞋擦得锃亮。整个人带着浓厚的学者气息。
蒋书记看到叶文浩来了,介绍道,“徐教授,这是叶文浩同学,你看到的那份商业计划书就是他写的。”
徐教授眼睛一亮,向叶文浩伸出手来,“年少有为啊,那份商业计划书也得非常出色,我看了都觉得受益匪浅,一会儿我们好好交流交流。”
“哪里哪里,不过是看了几本书,胡乱写的。”叶文浩伸出双手,握住周教授伸出的右手,“交流实在不敢当,能向教授请教是我的荣幸。”
徐教授更满意了,不但有才,还年轻得过分;不但举止得体,言语还非常谦虚且对他非常尊重。这样的年轻人太难得了。
老周看了看表,时间差不多了,“徐教授,我们现在就开始吗?”
周教授自然没有异议。一行人来到了食堂。食堂已经被清空,变成了临时的会场。一排排凳子整齐地排列着,已经坐满了人。
最前面一排是椅子,会场前面不知道哪里找来的一块大黑板。一行人走到椅子前坐下。徐教授走到黑板前,开始了他的讲座。
他先是介绍了市场营销的发展过程,然后着重介绍了麦肯锡提出的4p理论。4p指的是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ce)、促销(prootion)。
这套市场营销理论自60年代提出后,被不断地完善,对很多企业的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一套非常经典的营销理论。
看得出来,徐教授并没有应付的意思。他确实为这场讲座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并没有纯粹的讲解理论,而是穿插着各种实际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来对该理论各个部分进行讲解。整个讲座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现场响起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差不多2个小时左右,徐教授用一通套话结束了自己的讲座,迎接他的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老周随即走上前去,对徐教授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前来表示感谢。并对徐教授的讲座做了高度的评价。
随即他表示,听完讲座后他感触很深。相信对市场营销认知度较高的叶文浩也有不少的感悟,下面欢迎小叶上来讲几句。
徐教授莞尔地看着叶文浩走上前去,他倒是真的很想听听这位不凡少年的看法。但蒋书记不同,他本能地感觉到老周此举不怀好意。
“首先感谢徐教授精彩的讲座,我听了非常有触动,对4p理论的理解和感悟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4p理论我早就在书上看到过,但从未有像今天这样对这套理论有这么清晰的认识,再次感谢徐教授为我解惑。
当初看到这套理论时,萌生了很多想法,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些想法到底对不对。今天是个好机会,我厚着脸皮在徐教授面前班门弄斧。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徐教授多多指教。“
叶文浩说完给徐教授鞠了个躬,然后开始了他的讲演。
“刚才徐教授介绍的4p理论,其着眼点是产品,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做营销。那么能不能换个思维,站在顾客的角度来做营销呢?”
说道这里,叶文浩转身在黑板上4p对应的位置写下了,客户(ctor)、成本(st)、便利(nvenience)、沟通(unication)。
然后他开始了他的讲解。在他的讲解中同样穿插着很多的实际应用。叶文浩很聪明,他知道他不能用太多的案例来说明。
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以他现在的经历很难解释。他是把这些理念融入消费者的心理,用类似如果我是顾客,我现在去买一把椅子,什么样的椅子能让我满意等比喻来说明问题。
他用很多这样的假设来解释4c理论。其中穿插着相当部分的搞笑成分,现场同样不断响起掌声。
叶文浩的理论水平尤其是实践经验或许比徐教授要强,但从授课能力上来说,他是不如对方的。然而他会取巧。
他从客户角度着手,本来就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相比起徐教授的讲课,他的讲课现场表现反而更热烈。
老周心理非常爽。他能感觉到两人的讲解都非常有水平,至于谁高谁低,他比较不出来,但他知道这一局,他赢了。
而蒋书记就非常不爽了。老周用叶文浩这张牌,直接把他挤兑到了边上。他知道在培训这件事上,他已经没有优势了。
徐教授则完全不同。叶文浩上台的时候,他是用照顾晚辈的心理在听讲。虽然他知道叶文浩很优秀,而且也不介意指点对方。
当叶文浩提出4c这个概念时,他的表情变了。在对方讲解第一个c时,他打开皮包,拿出笔记本和笔,开始记笔记。
随着叶文浩的展开,他表面平静,内心已经掀起惊涛骇浪。即使在前沿的经济学杂志上,他也没有看到过类似的论文。他肯定这是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
而且他敏锐地感觉到,这套理论和4p理论并不冲突,反而是互补的。他很清楚地知道,这套理论只要发表出去,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如果说刚见到叶文浩,他说要交流只不过客套的话,那么,现在无论这个理论体系是叶文浩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另有其人,和对方交流都是必须要做的事。
等叶文浩讲完,徐教授第一个站起身来鼓掌,“太精彩了,小叶同学,你是个天才。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交流了。”
“徐教授,你太客气了。只不过是一点点个人的胡思乱想,当不起教授的称赞,还请徐教授不吝指点。”叶文浩客气地回答。
看到徐教授如此重视叶文浩,老周笑得特别开心,“交流肯定没问题的,但我们现在是不是该吃饭了?时间不早了,我可是真饿了。”
徐教授哈哈一笑,“是我着急了。”
众人收拾起自己的物品,来到边上的小客厅。这也是当时的特色了。在物质较为匮乏的年代,大型国企食堂都有一个独立的餐厅,用以招待贵宾。
吃完饭,蒋书记非常执着地请徐教授去他办公室休息。虽然徐教授本意是想和叶文浩多聊几句,但架不住对方的热情。
叶文浩的任务已经完成,吃完饭他就想离开。但老周坚持要他看看下午的培训,为了不让吴振华为难,他也只能无奈地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