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工具人

作品:《回档1980

    叶文浩回到了虹口区原来居住的弄堂。在弄堂口,就碰上了赵勇。80年代初期,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些年轻人有事没事特别喜欢在弄堂口扎堆。


    赵勇是个知青,在家排行第四。插队回来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一直在等着街道安排工作。奈何这个街道回来的知青特别多,仅他们弄堂里就有5,6个。


    偏偏本街道没有什么工厂,街道也没办法提供就业机会。事情就这么拖下来了。这些知青们就闲在社会上游荡着。


    赵勇在知青中属于比较灵活的,他不愿意就这么等着街道安排工作。他自己给自己找了份活,倒腾香烟票。魔都的香票也是一大特色。


    每户每旬都有烟票,分大户小户。三人之下包括三人为小户,三人之上则为大户。小户的烟票每旬可以购买3包大前门、一包凤凰、一包牡丹,大户则多2包大前门。


    如果家里没人抽烟,一般情况下会拿这些烟票找船民或者去农村换鸡蛋,因为城市里鸡蛋同样也是计划供应。


    当然也有家庭把烟票折价出售的。赵勇就是在二者之间帮助换取物资,或者赚取差价。


    “四哥。”叶文浩亲切地打着招呼。


    “小浩啊,你家不是搬走了吗?你怎么回来了。“赵勇把手里的烟头随手扔在地上,看着叶文浩问道。


    “四哥,我找你有点事,我们边上说。”叶文浩说着,向弄堂边上走去。赵勇跟着走了几步,又停了下来。“什么事,说吧。“赵勇有点不耐烦。


    他和叶文浩虽然熟悉,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双方以前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基本上双方的关系属于是熟悉的陌生人。


    “别急啊,四哥,你跟我来,是好事。”叶文浩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赵勇一脸疑惑地跟在后面。


    二人一前一后地走了大概30米,来到了一家饮食店,叶文浩走了进去,在柜台上要了2碗小馄饨,1客生煎。


    赵勇并没有坐下,他警惕地看着叶文浩,“你是不是偷家里钱了?”他这么想并不奇怪。这年代,学生手里有个一毛钱就可以算是富翁了。


    1碗馄饨8分,1客生煎1毛二,不算粮票就要2毛8分。尤其是赵勇看到叶文浩从口袋里掏出的是一张五元大钞。


    叶家的经济条件赵勇也不是不知道,以前邻里之间大家都知根知底,父母不可能给叶文浩这么多钱,偷钱可能就是唯一的解释了。


    “四哥,你太小看我了,坐下啊。”叶文浩招呼赵勇坐下,又从口袋里拿出半包大前门,抽出一根递给赵勇。


    这烟倒确实是他从叶国强那里顺来的。只不过他顺得很有技巧,他是今天顺1根,明天又顺1根,积少成多就这样了。


    “你说吧,找我什么事?“赵勇虽然坐了下来接过叶文浩递过来的烟,但警惕心丝毫不减。他还是怕叶文浩的钱是偷的。


    以前弄堂里不是没发生过这样的事,钱花了,对方家长找上门来的时候就特别尴尬,赔钱还丢脸。


    “四哥,我要2条牡丹烟的烟票。“叶文浩再次开口道。赵勇正在点烟,闻言吓得一哆嗦,手里的火柴差点烫到手。


    “你要这个干嘛?你知道这要多少钱吗?”赵勇不用问就知道这肯定不是叶国强的主意,这年头普通人没人这么奢侈。


    “四哥,你在安徽插队,知道肥城的星火杂志社吗?“叶文浩不但没有回答,反而向赵勇问了一个问题。


    “不知道,我在农村,怎么会知道这个。”


    不知道就对了。事实上根本就没有这个杂志社,这是叶文浩杜撰出来的。他接着开始讲故事。


    “费城的星光杂志社要搬迁到魔都来。我哥你知道吧,他大学一个同学的姑父是这个杂志社的副社长,负责搬迁工作。


    因为前期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在魔都招了几个临时工负责这些琐事,我哥和他同学暑假勤工俭学都在做这个,每个月给35元呢。


    我哥想着送份重礼给对方,看有没有可能以后能够继续在这个杂志社做零工。他刚开学学习紧张,这不就让我来找你帮忙了。”


    说完,叶文浩去柜台拿馄饨和生煎,赵勇虽然坐着,心思却活络了起来。他本能地觉得这可能是条路子,决定帮这个忙。


    “小浩,烟票不好弄,大多数人都拿烟票换鸡蛋。我手里也不多,而且不便宜,就算我不赚你钱,牡丹烟票也要2毛一张,2条烟就是4块钱。你确定要吗?”


    叶文浩脸上流露出犹豫的表情,“这么贵啊?”他想了想,咬了咬牙说道,“算了,我哥说了,一定要把事办成。4块就4块。”


    赵勇把叶文浩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心里有了底。两人吃完点心,赵勇让叶文浩等在店门口,他去想办法弄烟票。


    良久,天都快黑了,赵勇才回来。从口袋里掏出了烟票递了过来,叶文浩顺手接过,“谢谢四哥。”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钱给了对方,把半包大前门也一起塞给了赵勇。


    赵勇客气了一下,随即把烟装进了兜里。二人向同堂口走去。走了几步,赵勇停下脚步,对叶文浩迟疑地说道,“小浩,你能不能问问你哥,那个杂志社还需要临时工吗?”


    叶文浩也停了下来,“四哥,街道没有安排你们工作吗?“话一出口,叶文浩就发现自己戏演过头了,他这个年纪的学生,不应该知道这事。


    好在赵勇也没有反应过来。郁闷地回答,“没有,我们这一批回来的一个都没安排,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行啊,四哥,我帮你把话带到。但行不行我没办法保证。“叶文浩痛快地回答。


    “那谢谢你了,小浩。有事别客气,直接过来找我就行。“赵勇说道。其实他内心想说的是,有消息赶紧通知我。


    叶文浩自然心知肚明,“四哥放心,一有消息我就过来找你。”他一边说着,一边向赵勇挥了挥手,向着公交车站走去。


    上赶着不是买卖。叶文浩太清楚这一点。先让赵勇等一段时间,晾一晾,过段时间再来,效果就会好很多。


    叶文浩今天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探探赵勇的底。他一直把控着双方谈话的节奏,对结果他也比较满意。


    吴振华接过儿子带回来的一个用橡皮筋扎好的扁平的盒子,打开外面包裹着的报纸,里面是两条牡丹烟,还有一张字条,纸条上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谢谢吴叔叔给我机会。”


    他心里一阵感叹,这孩子做事太老道了。就像一个在名利场打滚多年的老油条,处处体现出他的成熟和睿智。


    礼物很贴心,虽然价值不是很高,一包牡丹烟4毛9,两条不到10块钱,但这东西属于计划商品,不容易买,有钱还得有路子。


    包装也别出心裁。正常两条烟都是竖着包装在一起,眼明人一看就知道是烟。而他则是把两条烟平躺着放在一起,至少他没打开前没看出这是烟。


    留言的字条也是恰到好处,表示了感谢,更是給了对方接受礼物的理由,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是感恩图报的人。


    吴振华心里一阵苦笑。虽然他不知道那天他走了以后,昌盛厂高层对叶文浩的评价。但那天下午,他同样坐在老周的办公室。


    他自然感觉到了老周等人对叶文浩的重视。这些天来,老周一再催促他安排叶文浩过来进行员工培训,但他没有完成任务。


    他让吴鹏发出过好几次邀请,吴鹏告诉他,叶文浩最近不知道在做什么,一直在请假。没有时间过来。


    他非常郁闷地把情况向老周作了反映,老周也很无奈,让他和叶文浩保持联系,必要的时候可以送份重礼。


    他这几天也在琢磨着送什么东西给对方。虽然吴振华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这次他却一筹莫展。


    对方是一个学生,送烟送酒肯定不合适,直接送钱更不现实。如何送一份重礼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没想到自己的礼物还没送出去,对方的礼物倒是先送过来了。不过,这让吴振华多少有点欣慰,至少双方关系还是保持得不错。


    叶文浩对去昌盛厂培训员工确实没有半分的兴趣。老周的抠抠索索让他很无语。他估计,老周一场培训能给100就顶天了。


    既然挣不到钱,他自然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他的知识也没有这么廉价。如果不是为了维持住和吴振华这个金主的关系,他甚至懒得搭理对方。


    相反,他在吴鹏身上倒是一直花着心思。只要有时间,就辅导吴鹏的功课。毕竟吴鹏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第一桶金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