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记忆融合

作品:《回档1980

    早上,张倩明显感觉到了儿子的不同。前几天,叶文浩整天无精打采,无论做什么都是眼神迷离,而今天,他的眼睛又有了光。


    叶文浩的颜值一般,三兄妹中,他的颜值是最低的。但他的眼睛长得极好,非常有神,看起来特别精神。


    正是这双眼睛,把他不到7分的颜值生生地拔高到了接近8分,勉强踏入小帅的水准。看到儿子的眼神,张倩就知道他已经没事了。


    吃完早饭,叶文浩没有去书店,他坐在沙发上盘算着自己应该做什么。从记忆中,他知道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即将到来。


    要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必须有足够的资本。他不停地回忆,现在做什么可以挣钱,特别是做什么可以挣快钱。


    他想了半天,沮丧地发现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在魔都这样的大城市中,基本没有机会。原因很简单,所有的生产资源都需要票证。


    这意味着没有办法大量购买和调配资源,小打小闹也挣不了钱,至少无法积累起足够的资金。


    去外省市较为偏远的地方,倒是有一定的机会,然而这些地方鱼龙混杂,没有足够的实力根本无法涉足。


    很明显,一个14岁的少年去这些地方发展,和拎着点心上门没什么区别,即使赚到钱也别想拿走一分钱,搞不好自己都得搭进去。


    想来想去,叶文浩依然没什么好主意。最后,他把目标拆分成2个,一个是寻找金主,自己一穷二白,没有金主根本无法发育。


    另一个是深度挖掘记忆,一方面确认自己掌握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另一方面是寻找是否有没有回忆起来的机会。


    首先他需要确认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初中的知识点已经全部学完,且掌握得相当扎实,这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需要确认的是高中的知识点现在还记得多少。这方面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哥哥叶文远去年刚考上大学,所有的高中课本和高考复习资料都在床底放着呢。


    搬家的时候,叶文远还把这些当宝贝一样整理好搬了过来,他觉得弟弟几年后一定用得上。显然,他对了,虽然时间提前了很多。


    从床底找出高中课本,叶文浩粗粗地翻看了一遍,他确信自己这些知识都学过,但时间长了,一些公式,定理已经记不清了。


    他花了2天的时间复习,然后开始做一套高考的模拟卷。按照考试规定时间做完后,他开始核对答案,给自己打分。


    数学101分、物理87分、化学75分、英语总分70分拿到64分,错了几个语法。语文、政治和生物这些需要背诵的他没做。


    叶文浩的批改较为严格,过程分基本不给,实际得分应该比这个要稍高。拖后腿的化学主要是小地方扣分太多。


    如果有2-3个月的时间复习,他完全有信心在640分里面拿到550分以上,这个成绩考个大学没有任何问题。


    叶文浩大学就读于震旦的电子工程,然而他毕业后没有从事过一天本职工作。他是销售出身,然后凭借销售业绩逐步进入管理层。


    在工作中,他除了读完ba之外,还参加了很多外企的各类培训,包括在国外的培训。这部分的记忆现在很模糊。


    叶文浩觉得自己需要引发这方面的记忆,希望能在其中找出一些有用的东西,尤其是挖掘一些未来发展中的机会。


    周末,大哥叶文远回到了家里。虽然大学早就放假了,但他由于勤工俭学接了一堆描图的活。那东西太占地方,在家里施展不开,只能继续住在学校。


    80年代大学还是精英教育,所有的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水电费全免。学生需要支付的费用除了书费、穿衣和吃饭外,就没有其他的费用了。


    按照家里的经济条件,叶文远其实没必要去勤工俭学。他打工的原因是要陪伴同班的一个女孩,一个长相非常秀气的女孩。


    女孩的家庭条件其实和叶家差不多,事实上当时大家的生活水准都相差不大。区别在于女孩家里有一个经常生病的奶奶。


    老人作为家属当时是属于半劳保,也就是看病需要自己承担一半的费用。虽然当时的医疗费用并不贵,但对于当时的收入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再加上女孩父母经常需要请假陪老人去医院,在收入上同样损失很大。两项叠加起来,家里的经济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女孩很懂事,进入大学以后,一直在勤工俭学。叶文远对这个长相秀气的女同学极有好感,一来二去,二人就混在一起了。


    当然,这些事叶文远没有告诉任何人。在父母面前,他找了一个借口,就是他这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对学业有帮助。


    叶文浩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事。记忆中,整个暑假叶文远除了每个周末回家一天外,基本都住在学校。


    晚上吃饭的时候,叶文浩问大哥,“哥,你们寝室的同学都回去了吗?”


    “嗯,早都走了,现在寝室里只有我一个人。”


    “你周一回学校的时候能不能带我去?我想去你们学校的图书馆看书。”


    叶文远看看弟弟,揶揄道,“哟,你一个初中生,去大学图书馆看书,看得懂吗?”


    “我对电子类的东西有点想法,想找点专业的书看看,这种学习态度不应该鼓励吗?”叶文浩一边夹菜,一边回击。


    老爸叶国强插嘴道,“你又想干什么?我警告你哦,别给你哥惹麻烦。”


    叶文浩把老爸的话当耳边风,继续挤兑哥哥,“我就是想去图书馆看看书而已,这都不行?你还是不是我亲哥?”


    叶文远心里开始犹豫,自己弟弟什么德行他一清二楚,这是一刻都闲不下来的主。想要他安安静静坐在图书馆看一个暑假的书?鬼都不信。


    多半这小子想去大学校园见识一下,又或者是想去学校阅览室看各种期刊。少则几天,最多一个星期,他就在学校待不下去了。


    唯一的麻烦是他一定会去看看自己勤工俭学到底在做什么,那么就很容易发现自己和女同学在一起。


    一旦发现,他虽然不会告诉父母,但多半要敲诈勒索自己。从小到大,这个弟弟已经不知道这么干了多少次了。


    最后,叶文远还是答应了弟弟的要求。最多再被敲诈一次。如果拒绝的话,以弟弟的脾气,独自跑到校园找自己也不是没有可能,那就更麻烦。


    2个月的暑假时间,叶文浩基本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期间他翻阅了很多书,尤其是电子类、化工类、材料类和市场类的书籍。


    随着记忆逐渐恢复,他悲哀的发现大学里的书籍严重滞后了。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前沿的技术运用都和记忆中的知识相差甚远。


    这并不是说叶文浩能够掌握所有的知识点,这更多的是眼界的差别。比如电子类的书籍,大学还停留在晶体管的应用上,集成电路的知识少之又少。


    而国外已经开始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了。叶文浩对集成电路最多也就知道个皮毛,但他的眼界和见识确实是和世界同步的,甚至远远超前。


    尤其是市场类的书籍,在理论体系上至少落后了将近30年,基本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固有框架内。


    这段时间的苦读,对叶文浩的影响是巨大的。或许他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短短2个月的时间,他已经脱胎换骨了。


    虽然依然是初中生的外表,但前世那个睿智,果敢的商业精英已经慢慢苏醒了。他知道,未来拥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