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转学风波
作品:《回档1980》 叶文浩看着眼前的英语试卷,呆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脸色惨白。
71分,虽然不算什么高分,但这已经是进入初二以来他英语考试中屈指可数的高分了。显然,他的恐惧并不是因为这个成绩。
作为一个理科学霸,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中,他的理科有多强,英语就有多烂。
他英语考试更多的是凭借记忆和逻辑。那些所谓的选择题三短一长选长,三长一短选短,二长二短选c之类的考试技巧,就是他们这一类人发扬光大的。
叶文浩恐惧的是整张试卷就没有他不会的,且在他眼里,这试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他很清楚,他英语不具备这个水平,唯一合理的解释就只有前几天那古怪的梦了。
几天前,叶文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他犹如在看一部高速播放的电影一样,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他梦到自己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经过数年的打拼,如愿以偿成为了该公司亚太地区的总裁。
然而就在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他被诊断出得了肝癌,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了。短短几个月后,他的人生就在1997年划上了句号,享年30周岁。
没有人不怕死。年轻人不怕死是因为他们知道死亡距离自己很远很远。而对于叶文浩来说,如果这个梦是真的,那么这意味着他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英语试卷证实了这个梦境的真实性,对于一个不到15岁的少年来说,这个压力实在太大了,大到他根本无法承受。
在记忆中,叶文浩很清楚他的英语水平是怎么提高的。大学期间他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米勒。这是位镁国留学生,原来就读于芝加哥大学传媒系。
此人酷爱摄影,在震旦大学留学期间,由于共同的爱好,两人迅速成为好朋友,在2年的留学时间内,他们的拍摄足迹遍布魔都的大街小巷。
而摄影的副产品就是语言能力的提高。期间,米勒学会了流利的中文,甚至能用本地方言交流,同样,叶文浩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米勒的英语发音非常标准,且还有相当的强迫症。这导致叶文浩的英语发音也同样的标准,而他之后在外企发展得顺风顺水,和一口标准的英语不无关系。
可能就这一件事是真的,其他的未必会发生。叶文浩不断地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下课后,他站起身来,晃晃悠悠地向班主任老曹的办公室走去……
叶国强这几个月心情一直相当不错。3个月前终于分到了新房,两室户虽然不大,但比起过去不到20平米的蜗居,居住条件还是大大地改善了。
回到家里的时候,妻子张倩正在厨房做晚饭。当他看到叶文浩坐在小房间沙发上发呆的时候,不由得一愣。
在三个孩子中,叶国强最头痛的就是老二叶文浩了。老大叶文远是标准的别人家孩子,成绩优异,品学兼优,去年,也就是1979年考上了魔都的同济大学。
老三叶文洁更是个乖乖女。而老二叶文浩则极端叛逆,小时候弄堂里几乎所有调皮捣蛋的事都有他一份,只要有人上门告状,百分百就是他惹的麻烦。
印象中他回家的时候,叶文浩不是在外面疯玩,就是在鼓捣一些莫名其妙的玩意。向今天这样坐着发呆的情况,极为少见。
叶国强走进厨房,问妻子,“小浩怎么了?你又骂他了?”
张倩一边盛菜一边回答,“谁知道他发什么神经,我回来就这样了,发呆到现在了,可能是舍不得原来的同学吧!”
“你明天请假了吗?要帮小浩办转学手续。”
“嗯,我请了一天假了,希望一切顺利,最好能进个好班。”
一夜无话。第二天在家里简单吃完早餐后,张倩带着叶文浩去当地的明光中学办理转学手续。
叶文浩原来就读的南虹中学是区重点中学。小升初的时候,叶文浩的成绩足以进该区的市重点中学,但由于路途的原因,最后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区重点。
现在转学,也只能转到黄埔区的区重点中学明光中学。到学校后,找到教务室,张倩和教务处负责的李老师说明了情况,递上了学生手册和转学证明。
李老师是位中年男教师,身材有点瘦弱,戴着眼镜。他先是给母子两人让座,随后看了看学生手册的成绩,又和边上的一位女教师商量了几句,转头笑着看着张倩。
“南虹提高班的学生啊,成绩很不错。转我们学校也是对口,正常情况下没什么问题。还有一年就中考了,你们准备报考哪个学校?“
“我家孩子理科比较强,他准备考本区的格至中学,也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考上。”
“格至是市重点啊,每年中考基本都是本校初中部直升的,外校只招收10多个学生,难度很大啊。”
“是啊,但孩子想试试,作为家长,总不能打击他,让他试试也好。”张倩一边陪着笑,一边回答。
“如果孩子转到我们学校,我们可以保送他进高中,这样中考就没什么风险了,孩子中考压力会小很多,家长你看这样行吗?”
叶文浩一直在边上听着,看到李老师这么说,心里一凉,梦境中发生的事再次应验了。下一步,这位李老师应该就要提签承诺书的事了。
果然,教务处李老师接着说,“我们学校规定,所有保送的学生都要签署一份协议,承诺在中考中第一志愿填报本校,这点你们没问题吧?”
张倩知道儿子中考想考市重点,来的路上叶文浩已经和她反复强调过了。对于李老师的这个提议,她本能地排斥。
她转头看了看儿子,看到儿子脸色非常不好,很坚决地对自己摇了摇头。于是对李老师恳求道,“如果我们放弃保送,只办理转校,这样可以吗?“
李老师一听,脸色开始不好看了。他心里的算盘打得很清楚,这样的学生,高考至少是一个本科,大概率能进重点大学,到时候就是学校的业绩。
而一旦不签协议,作为顶级区重点提高班的学生,考入市重点的可能非常大,到时候就是为别人做嫁衣了。
李老师又劝说了几句,看到家长和学生都非常坚持,无奈说道,“我去和初二的几个班主任商量下,看哪个班级可以接受。”随即离开了办公室。
等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了,李老师总算回来了。一脸遗憾地给张倩母子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我和几个班的老师都商量过了,我费劲了口舌,告诉他们这学生成绩很好,但在最后一个学年中,没有老师愿意接受插班生。”
叶文浩心里冷笑,和上一辈子一模一样的套路,无非就是逼着签协议呗。看到张倩还想要再争取,摇摇头走了过去。
“既然不行那就算了,妈,我们走吧。”
李老师一愣,“不转我们学校,就只能转对口学校了,教学质量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同学,你要想清楚。”
“想得很清楚了,不麻烦李老师了,谢谢老师。”
叶文浩一边说,一边拉着张倩,转身走出了办公室,向校门口走去。
走出校门后,张倩沉下脸看着儿子,“你怎么回事,不转重点中学,直接转对口的垃圾中学,荒废一年,你还怎么考市重点?”
“他们逼着签协议啊,我在这文科特色的高中读书有毛病啊?退一步说,即使我考不进格至,第二志愿不还是明光?
我又不怕考试,这个莫名其妙的保送资格,事实上是剥夺了我一次选择的机会,签这个协议没有任何好处。“
张倩听完儿子的反驳,沉默不语。孩子说的确实非常有道理。但她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却又一时说不上来。
她抬手看了看表,已经快11点了,很明显,直接去对口的中学,早上肯定来不及了。家里什么都没有,中午只能在外面随便对付了。
1980年的魔都,由于收入有限,在外面吃饭,哪怕是吃点点心,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家里双职工,夫妻两个都是几十元的工资,两人加起来还不到100元,负责一家5口人的开销,不算拮据,但也绝不宽裕,尤其是夫妻两个在孩子身上都舍得花钱的情况下。
钱基本都是牙齿缝里省下来的,好不容易存点钱,买一个大件,大概率要清空家里的积蓄,甚至还要借点钱。
张倩带着儿子向对口中学走去,路上经过了一家饮食店,母子两个走了进去,张倩在门口的柜台前买了2碗冷面,想了想,再要了一份素什锦浇头。
去窗口拿回冷面后,张倩用筷子将自己的冷面拨了一半给孩子,叶文浩也没客气,端起自己的冷面,把素什锦浇头拨了一半给妈妈。
吃完午饭后,时间还早,张倩看到儿子满头是汗,又去柜台花了一毛五分钱买了一杯刨冰,放在儿子面前。
刨冰是80年代魔都夏天的特色饮品,一般都是冰冻的绿豆或者赤豆汤打底,在杯口放上一大块非常细碎的冰粒。
食用的时候用勺子把冰块戳破,让杯口的冰粒块直接落入杯子里,无论是食用含冰粒的绿豆汤还是直接食用冰粒,都非常美味且解暑。
叶文浩看到妈妈给自己买了刨冰,起身到窗口又要了一副干净的杯子和勺子,把面前的刨冰分了一半给了张倩。
张倩心里再次泛起了古怪的感觉,这次,她知道儿子哪里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