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老狐狸!撕破脸皮!

作品:《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朝堂上的人,都是成了精的老狐狸,也不用玩什么聊斋。


    谁都看得出来,刚才常茂上奏弹劾金陵军事学堂,就是冲着设置咨政处的事情来的。


    哪怕一句话都没有提及,用意却十分明显。


    而太孙殿下对常茂严厉处罚,甚至夺了常家的公爵,亦是如此。


    咨政处设置方案尚未公布。


    但在满朝公卿看来,咨政处无疑至关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入主中枢,代理国政,批阅奏章。


    手握之权柄,又岂是小可?


    朱允熞待刘三吾说完,便笑问:“对于此事,诸位大人以为如何呢?”


    “大明疆域万里,统率八方,富有四海,天下事务何其之繁?人君肩负牧民之责,或有精力不济,分身无术,朝政难以尽理之时。设咨政处,则不会因此而延误国之大事,下官赞成此议。”


    “本朝自废丞相之制以来,陛下亲理国政,其繁重操劳,令臣等皆忧心不已。忝为臣子,自当为陛下分忧。可无理政之权,则臣等难以助陛下。设咨政处,可以分君之忧,下官亦赞成此议。”


    “古来圣君,择贤臣良将而用之,委以国政,辅以监督,百官各司其职,则天下垂拱而治。咨政处立,顺天应道,适得其所。下官也赞成此议。”


    一名名的官员,都纷纷赞出来,发表意见。


    而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支持设置咨政处。


    虽然一直没有在朝堂上公开讨论过,但自从在文华殿朱允熞提出这个方案以来,朝野上下,一直在酝酿此事。


    上过的奏章,不计其数。


    已然渐渐形成了共识。


    不过,在场的武将勋贵,心中不少人还是有点不同意见的。


    咨政处设立后,入主的人,会不会都是文官呢?


    如此一来,是否会削弱武将勋贵的权力?


    他们不得不这样去想。


    不过,刚刚常茂被狠狠打了一顿板子,连常家的爵位都被削了一级。


    顿时让原本有意进谏的武将勋贵们,压住了站出来反对的念头。


    挨板子倒还在其次,若是削爵的话,那真的还不如一刀砍了自己的脑袋。


    但不敢反对归不敢反对,他们也懒得支持,旁观就行了呗。


    很快,朝堂上的文官几乎都站了出来,出言支持设置咨政处。


    但武将勋贵,基本上岿然不动,无人出声。


    朱允熞也坐在那里,并不急着表态。


    “太孙殿下,既然此事满朝文武大臣都支持,还请殿下奏明陛下,请设咨政处。”


    黄子澄进谏道。


    在他看来,设咨政处这么大的事,肯定是要陛下做主的。


    太孙殿下虽然监国,也可能独自做如此决定。


    就是咨政大臣都有哪些人,也不是他能随意定夺。


    当然,在老朱面前进言,还是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朱允熞却不理他,目光望向一旁不出言的武将勋贵,道:“文官们都支持设立咨政处,难道武将们就没有意见吗?”


    众武将勋贵皆是心中咯噔了一下,连文官们都有点看不懂了。


    太孙殿下这时候,特意让武将勋贵们表态,又是下的什么棋呢?


    仍然没有人出来说话。


    武将勋贵们摸不定太孙的用意,一个个只想明哲保身。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就真的不争了。


    而是他们也看出来了,设置咨政处的事,恐怕已不可阻挡,又何必白费那功夫去阻拦呢?


    此时争夺的重心,应该放到什么人入主咨政处,成为咨政大臣上面。


    朱允熞见还是没人出言,反而满意的笑了笑。


    至少证明这群人,现在是真的有点怕自己了,才会谨言慎行。


    刚才立威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当然,这除了他是太孙殿下,手握权柄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灵机一变,想出了用“绝密军情”来反压常茂一手。


    这便有若神来之笔,直接压得常茂翻不了身。


    也让武将勋贵们再无话可说。


    想要掌握权势,也不是横冲直撞,随意任性就行了。


    智计谋略,一样的都不可少。


    没有一定的能力,掌控不了权力。


    但他们不说话可不行。


    朱允熞的目光望向蓝玉,笑道:“凉国公,你是武将勋贵之首,你来说说,对此有何意见?”


    刷!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了过去。


    蓝玉愣了愣。


    他原本不想掺和此事。


    自从被朱允熞打一记耳光并严厉警告之后,蓝玉借势改变了许多。


    闭门不出,几乎不与任何官员来往。


    外面不管发生啥事,他都高高挂机,与己无关。


    上次在黄子澄上门劝说,上奏请立朱允熞为太孙,后来回过味来,才明白自己是被人耍了。


    虽然此事因为陛下棋高一着,并没有造成任何不好的后果,但在此之后,蓝玉就更谨慎行事了。


    能不说的话,坚决不说。


    祸从口出。


    常茂是他的亲外甥,刚才蓝玉亲眼看着他被朱允熞发落,他都始终一言不发。


    哪怕削常家的爵,他仍然是不动如山。


    连求情的话,都没有说一句。


    对于设置咨政处,原本蓝玉早就拿定了主意,绝不掺和。


    但万万也没有想到,太孙殿下竟然点名问自己。


    这一下,想避也避不开了。


    蓝玉微微抬头,便看到朱允熞的目光,正望了过来,轻轻颌着,灵动的眸子内隐含鼓励之意。


    蓝玉心念飞转,目光斜瞥了旁边的文官们一眼,瞬间明白过来。


    他不愿开口说话,只是担心自己说错做错,惹恼了陛下。


    但如今太孙殿下既有意要他说,那蓝玉也就再没有顾忌了。


    “太孙殿下,设置咨政处,为陛下分忧,助太孙殿下处理国政,固然是好事。”


    “但若只是处理政务,有诸位公卿大臣在,自然无碍。”


    “然军国大事,则不一样。”


    “领兵作战的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人,大多数在外面带兵作战。”


    “下官不才,不堪重任,才忝在金陵城休养,未曾率兵出征。”


    “此也是目前国泰平安,边疆无事。”


    “若有军情,只怕下官亦要出征,不能久待金陵。”


    “设咨政处,若入主之人皆是文臣。”


    “无大将之才,无领兵作战之经验。”


    “久居中枢,脱离前线,又如何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作战方案呢?”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还望太孙殿下慎重考虑此事。”


    “若真要设置咨政处,也须简拔经验丰富的将领,入主其中,谋军国大事,监用兵之道,察将领之才。”


    “绝不可交由一群从未上过战场,毫无经验的儒生任意处置。”


    呼啦!


    这番话一说出来,朝堂上已是人人面色皆变。


    “蓝玉,你好大胆!”


    一道声音,含怒骤起,如雷霆炸响。


    ……


    睡过头了,更新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