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作品:《美食从退出娱乐圈开始

    沉稳老练的外表给李厨加了分。


    熟客们纷纷看向苏店主,声音间满满都是讨伐的意味:“苏店主也学坏了!”


    苏锦宁:…………


    李厨强忍笑意,低垂着眉眼忙忙碌碌。


    邵厨乐得笑出声。


    他压低声音朝小董说:“要我说坏主意八成是李厨干的,以前就有这习惯,现在年纪大了这习惯也没丢。”


    小董险些把口中的茶水喷出来。


    他一双眼睛睁得溜圆,看看一本正经的李厨那是倒吸口凉气——你们可真会玩!


    邵厨逗趣归逗趣,也不忘正事。


    他点评着小笼包:“外皮清淡,吃不出其他味道,大约是用菠菜汁染的色。一般的蟹粉小笼包都是用大闸蟹的蟹肉和蟹黄做,不过这个却是不一样用的是梭子蟹,我估摸是梭子蟹的蟹壳拿去做海鲜汤了。”


    “梭子蟹很鲜活,所以蟹肉也很鲜很嫩,调味是那种短暂的辣味,比如现在小董你还觉得辣吗?”


    “哎……?”小董回过神来,“真的唉?”


    “是吧?味道挺特别的,不过吃的就是这个新奇的反差感,好玩更多点,味道其实不如前面的虾饺和干蒸瑶柱烧麦。”邵厨点评好,筷子又伸向皇冠蒸饺:“这个是李厨的拿手点心,味道应该就是老样……”


    邵厨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惊疑不定的看着皇冠蒸饺,又细细品尝片刻:“哇哦。”


    邵厨坐直了身体:“不得了啊?”


    小董连忙打起精神:“邵老师您说说?”


    邵厨若有所思:“李厨的菜我是吃过很多次的,特别是这道点心也是李厨的拿手菜之一,味道一直以来都没有变化……”


    “今天居然不一样了。”邵厨细细查看剩余的皇冠蒸饺:“感觉配料的比例调整过……调味也有变化?这道蒸饺本来就很好吃,老实说居然还能改进……这超乎我的意料。”


    李厨和邵厨是同一辈的人。


    他们这个年纪这个层次,能有一点点的进步那都是天大的喜事。


    “上回吃应该也就三四个月前的事。”


    “厉害啊厉害!”邵厨都想问问李厨是怎么做到的了。


    他打起精神,再来尝下一道脆米海鲜泡饭。色泽金灿的汤汁诱人无比,用汤匙在里面转一转就可以看到各种食材:“脆米、虾肉、蟹肉、贝肉、莴笋丁、芹菜丁、香菇……料很足啊?”


    邵厨舀起一勺,品了一口。


    醇厚的汤汁顺滑的流淌入食道,带来从内到外的热力。极致的鲜味如同汹涌的波涛直接在舌尖引爆,蟹肉入口即化,虾肉爽脆弹牙,贝肉雪白软柔,再来是香菇的鲜、莴笋和芹菜的脆爽,还有脆米油润的芬芳,众多食材组成的交响乐团在口腔里奏响欢快的乐曲。


    美味,极致的美味。


    邵厨深深吸了口气,又忍不住看向厨房,满眼的不可思议。


    小董小声问:“邵老师?邵老师?”


    邵厨久久才回过神来:“说实话,我给这道泡饭的评价是……疯狂。小董,这道脆米海鲜泡饭是多少钱?”


    小董看了看菜单:“……嗯,三十五?”


    邵厨哭笑不得:“这个价格是在开玩笑吗?”


    小董小心翼翼询问:“那您觉得……”


    邵厨望着面前的脆米海鲜泡饭,轻轻叹了口气:“前面再加一位数才行……不过也对,不愧是卫家小馆啊。”


    小董茫然的应着声。


    他很好奇的舀起一勺,也来尝尝味道。


    鲜味像是一道闪电直直劈入脑海之中,思绪凝滞在这一刻。咽下汤汁的瞬间,小董忍不住长长吸了一口气,止不住的浑身颤抖:“这……这……这……”


    小董说不出话来。


    他恍恍惚惚,且打算将眼前的菜品列入人生最美味的菜品之首。


    久久小董才喃喃着:“这用了什么啊?”


    邵厨沉默一瞬:“应该是去掉砂囊的虾头、贝壳、梭子蟹的蟹壳之类……”


    小董傻眼了:“啊?”


    邵厨摇摇头:“没有鲍鱼、干贝、鱼肚……就是最简单不过的底汤食材罢了。”


    小董憋了半天,憋出两个字:“卧槽。”


    邵厨定了定心思,慢悠悠的享受起这碗泡饭。


    三道菜用得差不多,服务员又迅速送上最后三道。


    “春卷、奶黄包还有六色发糕?”


    “不是,这三种是发糕,还有三样是松糕。”邵厨看了眼,淡定的回答。


    其中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奶黄包。


    和普通的奶黄包不同,眼前的奶黄包个头很小,面皮经过油炸变得金黄油润,在灯光照耀下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邵厨先喝了口茶水,然后拿起一个。


    高温油炸让奶黄包的外皮变得略显坚硬,轻轻一口咬下去,耳边立刻响起咔嚓咔嚓的声响。


    面皮酥脆蓬松。


    油脂的香气轻快而浓烈,在鼻尖跳起一段踢踏舞,再往里面是蓬松绵软的面皮,轻盈的在舌尖绽放,再往里是咸香的奶黄酱,独属于咸蛋黄的咸香油润,配合着奶黄的香甜,如同龙卷风般缭绕在一起,在落入食道的瞬间骤然爆发。


    酥、脆、软、绵、香、甜、咸。


    数种味道宛如雪崩,滚滚白雪从山崖滚落,将眼前的一切都彻底碾压殆尽。


    邵厨眉眼舒展:“海鲜泡饭在前,这道酥皮酥炸咸蛋奶黄包竟然也能达到这般的程度,很是了不起。”


    “一般奶黄包用的是牛奶面皮,这款的面皮……”邵厨兴致勃勃的掰开另一个,闻了闻而后笑道:“用的是碱水面团,闻着香味似乎是没有加老面的?要是能加老面的话,估计香味会更加好,可惜了。”


    “老面?”


    “这家店不是专门做面点的,要是常年做面点的店铺,都会留着老面,那面饼的味道会更加醇厚温润。”邵厨解释了一句。


    而后他又看向春卷。


    春卷炸得金黄酥脆,看不出内馅是什么。


    邵厨随意选了一根放入口中。


    这是豆沙馅的,细腻丝滑的红豆泥配上掺杂在其中的蜜红豆,口感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


    再来是春笋肉馅的。


    春笋是脆爽脆爽的,猪肉是软软糯糯,鲜美的味道在舌尖轻盈起舞,将红豆泥带来的些许甜腻清除一空。


    最后是荠菜虾仁馅。


    荠菜清新香甜,虾肉鲜美回甘,两者意外的很是搭配,手牵手沿着口腔慢慢悠悠,一点一点侵占味蕾的世界。


    三种馅料居然是搭配好的。


    邵厨有些不可思议,又有些惊叹,称赞的话语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外撒,就是小董听得都有些发蒙,甚至暗暗思考一个问题。


    这样发出去,不会以为是收钱的吧?


    可是真的很好吃,小董点头如捣蒜,一筷一筷根本停不下来。


    邵厨巴拉巴拉说了半响。


    说得口干舌燥,他才意犹未尽的看向最后一道点心:六色糕点拼盘。


    糕点是切成一口一块的大小,数量不多,作为最后一道点心倒也合适。


    邵厨先拿起一块红糖发糕,而后掰成两块,细细观察里面的纹路。市面上的发糕通常有着大孔径,不规则的气泡,而眼前的发糕孔径细密均匀,孔细如针,用力一摁又迅速反弹。


    邵厨心情不错的咬下一口。


    发糕口感蓬松,入口绵软却不发黏,红糖的清甜和米香交织在一起,甜的恰到好处,清爽柔和,淡雅温润。


    邵厨闭上双眼,仿佛回到儿时。


    和伙伴们玩耍打闹结束,饥肠辘辘回到家门,迎面而来的熟悉味道。


    最让人惊讶的还是……


    邵厨看了看不起眼的红糖发糕:“最简单的做法,最完美的味道,没有能做得更好的地方了。”


    芝麻黑米和桂花酒酿发糕又是别的风味。


    前者香味浓郁,回味无穷,后者馥郁香甜,留香久远,都是难得一见的美味。


    再来尝尝三款松糕。


    松糕要比发糕更是软糯一些,也更加扎实一些。甜蜜柔和的紫米红豆、淡雅柔和的蔓越莓抹茶,还有醇厚浓郁的血糯米红枣,每一种都非常好吃。


    邵厨眉眼柔和,赞不绝口。


    小董也是吃得不亦乐乎,满足不已。


    两人吃得很开心,隔壁潘玉佳一家却是横眉竖眼,父女两人的筷子都落在最后一枚糕点上,横眉竖眼的看着对方。


    “我的!”


    “不孝女!尊老爱幼懂不懂的?”


    “懂啊,我比您年纪小,我幼!”


    “你脸皮咋这么厚呢?”潘父直接翻了个大白眼,手上暗暗使劲:“最后一块肯定得让爸爸吃!”


    潘佳玉不乐意,又努力往自己这里拽拽。当然她也是理直气壮的:“爸爸刚不是还不相信卫家小馆好吃嘛,咋现在又这样子了?”


    潘父也理直气壮:“我在这里肯定得吃啊。”


    “您意思是卫家小馆好吃吧?”


    “好吃啊。”


    “那明天呢?”


    “那当然得……额”潘父的声音戛然而止,牙齿都险些磕在自己的舌头尖上,他忍了又忍,然后还是憋出一句话:“不来!”


    潘玉佳切了一声。


    她趁潘父不注意,想将最后的糕点往自己这边拉拉。可没曾想到盼复迅速回过神来,并立刻用筷子和她打起架:“好哇!你偷袭!”


    父女两个斗在一起。


    就在此刻,另一双筷子落在糕点上,慢悠悠的夹起最后一块糕点。


    潘母将糕点放入口中。


    她满脸幸福,捧着脸颊笑:“好好吃。”


    潘佳玉和潘父:…………qaq


    潘母状若无事的看看父女两个:“这是怎么了?”


    “糕点……”


    “你们闹了半天也没吃,我怕你们浪费呢。”


    潘玉佳和潘父:“…………”


    他们的内心齐声怒吼:怎么可能浪费呢!


    潘母捧着脸颊:“哎,还想再尝尝。”


    潘玉佳登时乐了:“妈妈,那我们明天再来吧?”


    潘父:…………等等?


    一家三口闹腾的同时,邵厨也满意的站起身来。


    他带着小董,走出卫家小馆。


    摘掉帽子,摘掉口罩,熟悉的脸庞登时引来几名食客的惊呼:“这是邵厨?”


    “邵厨是谁?”


    “就是专门探店的那位名厨啊,还上过北城电视台节目的。”了解的食客打开手机,难掩兴奋的说明着邵厨的身份:“昨天我看到有人说提议邵厨探一探卫家小馆,没想到今天就来了!”


    “看他的反应,很满意吧?”


    “肯定的吧?这可是卫家小馆呢!”食客笃定非常,拍照之余还不忘发到围脖上:【邵厨来探卫家小馆了!!!】


    邵厨的粉丝数量很多。


    这位专业厨师的探店让人震惊,而探卫家小馆也引来不少议论:【还真的去探卫家小馆了?】


    【毕竟这家店风超大!】


    【对对对,这两个月时不时就上头条。】


    【说实话我有点烦,希望邵厨能给出公平的评论,看看到底如何?符不符合名气?】


    一家餐厅的立足根本还是味道。


    众多粉丝期待的同时,苏锦宁也终于忙完了中午营业。


    不过她无心休息,而是在店门口四下张望,直到孙哥那辆货车出现在街边以后苏锦宁才露出笑容:“孙哥。”


    孙哥跳下驾驶舱:“小店主。”


    他打开后车厢,小心翼翼的将几个大型水箱搬下来。


    几名服务员赶紧上前来帮忙。


    众人齐心协力,这才将十几箱子的货物搬进去。


    李厨和牛厨一前一后走上前。


    苏锦宁打开箱子,伸手捞出一根已经泡发的海参。她细细查看着海参的颜色和完整度,而后才露出浅浅的笑容:“不错。”


    海参需要一泡、三煮,三发。


    处理过程费时也费人,苏锦宁最后的方法就是交给专业人士处理前面大部分,只留下最后的部分由自己操作。


    所谓的专业人士其实就是孙姨。


    京汇隆里常年制作佛跳墙等菜,而里面的材料则都是由孙姨和其工厂制作。


    除去海参以外,还有鲍鱼、花胶、鱼唇和蹄筋也是经过半处理的。另外要用到的干贝和花菇,苏锦宁之前已经泡发好了,用之前再处理一二即可。


    苏锦宁率先来处理蹄筋。


    她取出油炸并泡发过的蹄筋,轻轻捏了捏弹力的程度,随即送进处理先进行处理。


    热锅宽油,下入葱姜爆香。


    葱油另外保存可以挪作别用,炸得酥脆的葱姜放回锅里,再放入蹄筋和料酒,炒出香味以后倒入没过蹄筋的清水,再用冰糖和蚝油稍稍调味。


    到此还没有完结。


    炒制好的蹄筋放入碗内,再送入蒸箱内蒸上一小时。


    取出之前泡发好的花菇。


    花菇水是非常好的调料水,也放入冰箱内保存,可以用在别的菜色上。


    冷水下入去蒂花菇,放料酒焯水。


    随后又是热锅宽油,葱姜爆香,然后去掉一半份量的油,放入鸡油和去蒂的花菇,再从锅边淋入一圈黄酒继续炒制花菇。等花菇的香味渐渐浓郁,就和处理蹄筋一样加入清水,并用冰糖和蚝油调味,最后放入碗中送入蒸箱内蒸四个小时。


    再来是泡发好的花胶和鱼唇,两者放入盆中上蒸箱里蒸上二十分钟以后去除水分,重新换上清水和冰块,包上保鲜膜送入冰箱冷藏。


    最后来处理海参。


    海参开膛破肚,去除牙齿和砂砾,再次洗净后放入清水冷水煮二十分钟,煮好后和花胶鱼唇一样,去除水分放入清水和冰块,包上保鲜膜送入冰箱冷藏。


    再来是底汤部分。


    事实上正宗的佛跳墙需要用老鸡、老鸭、排骨和猪蹄作为底汤材料,在焯水炒制以后放入瓦盎中用炭火炖煮8-12小时,滤干净料渣后只用汤底。再用剩余的食材煮上一天一夜,在炖煮剩余的海参鲍鱼等食材。


    以上的手法固然美味,但价值不菲。


    而苏锦宁一开始的想法是将这道菜作为卫家小馆今年营业结束的最后一道菜,因此她改了一些方法,减少成本降低价格的同时,也让美味尽可能达到巅峰。


    比如底汤的食材被更换。


    此前制作的高汤和皮冻加以调味,再加入焯水处理后的切块老鸭,用少许香料来调整香味后放入高压锅里炖煮。


    这样一来炖煮的时间,便能够大大减少。


    高汤炖上以后,苏锦宁等人又开始分头行动。比如李厨负责晚间点心制作,而苏锦宁和牛厨则开始准备其余食材。


    除去佛跳墙外,明日的菜品还有几样。


    首先是八宝糯米饭,八宝饭意味着八方来财,是一道吉祥如意的年节菜。


    它的处理说困难并不困难,说容易却也不容易,需要的是事前的准备,比如糯米需要提前泡发,泡三小时到六小时主要,直至米粒可以完全轻松碾碎即可。


    另外还有八宝饭的配料。


    红豆泥、桂圆肉、腰果、葡萄干、莲子、山楂糕、萝卜丝以及蜜枣。


    红豆继续泡发等炖煮后搅拌、蜜枣用的是去核处理的冬枣,去掉枣核后用糖炒制并烘烤制造,其余材料则多是采购得来。


    再来是处理鸡。


    这里选用的是六个月以上的老鸡,反复清洗掉所有内脏和血水以后沥干水分,用厨房纸擦拭掉多余水分。


    苏锦宁再用沙姜粉、鸡粉、盐、味精、麦芽糖和花生油等调制成面糊,均匀抹在鸡的每一个部位的同样还要给鸡肉来一两遍马杀鸡,随即将鸡脚塞入鸡肚子里,放在库房里吊起晾晒。


    这个过程需要两小时左右。


    苏锦宁和帮厨们跑了好几趟,这才把所有的鸡都挂上。


    剩下的就等晚间再处理了。


    比如炖煮的汤汁去除杂质,放入新的食材继续用高压锅炖煮,又比如蹄筋和花菇总算是处理妥当,也分别包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内冷藏。


    苏锦宁掰着手指头计算:“佛跳墙、盐焗鸡、八宝饭,再来个柿柿如意、白菜福袋和四喜丸子……”


    明天的菜品也算全数搞定。


    剩下的就是通知了——苏锦宁点开朋友圈发布通知:【明天是今年最后一天营业!营业从中午11:00开始,最迟到15:00结束,若是菜品提前售完便直接关门啦,请大家注意时间早点来购买哦!】


    当然下面还附带菜品介绍。


    【明日菜单:改良佛跳墙:288元/2-3人份688元/6-8人份】


    【明日菜单:四喜丸子:10元/每个四个起售】


    【明日菜单:盐焗鸡:58元/整只】


    【明日菜单:八宝饭:28元/每份】


    【明日菜单:仿柿子包:28元/3个】


    【明日菜单:白菜福袋包:28元/3个】


    【以上菜品均为外带商品,附带说明蒸制方法!】


    【本店明日15:00至年初七放假休息,年初八正式开业,欢迎新老客户届时光临。在最后,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百财纳福、事事如意、大吉大利、诸事圆满!】


    与满是祝福的朋友圈不同,美食群里的众人都很是紧张。他们细细讨论着最近的排队情况,发现不妙啊不妙:【这两天排队的人都超多的啊……】


    【明天还是年三十。】


    【大家都放假了呢:)】


    【我已经可以想象明天的队伍有多长了。】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明天11点营业,10点就要去排队了吧?】


    【呜呜呜呜呜呜】


    【不行不行,我今天就10点去的,前面有三十多个人!】


    【卧槽……】


    【呜呜呜呜呜qaq】


    对话中总有奇奇怪怪的哭唧唧。


    食客们对此早已是习以为常——自打重新开业以后,总有提前回老家的食客望卫家小馆而兴叹,忍不住不看美食群,更忍不住不哭唧唧。


    【呜呜呜呜】


    【话说你们也别苦了,去看看店主爸爸的视频做做年夜菜?苏爸爸上了好几款菜谱吧。】


    刚才哭唧唧的人不哭了。


    他痛心疾首的回复:【自己累死累活做,跟花钱买到的快乐能一样吗?完全不一样啊!】


    【动手做也很快乐?】


    【那你要不也在家里自己做?】


    提议的食客登时假装自己没看见,又重新加入讨论群的讨论中。


    潘佳玉也看到讨论。


    她哎呀一声:“麻烦了!”


    潘父和潘母停下脚步:“怎么了?”


    潘佳玉一脸严肃:“嗐!卫家小馆明天是外带菜,只营业到中午哎?”


    原本还想明天吃一顿的。


    潘父一拍大腿:“那明天中午得赶紧去买,然后咱们在家里做顿饭呗!”


    “……老爸,你不是说不去吗?”


    “……我这都是为了你——行行行。”潘父噘着嘴不开心,“我请客就我请客!”


    潘玉佳乐得喜上眉梢。


    她欢呼一声,抱住自己老爸胳膊:“那咱们现在去吃夜宵?”


    潘父:“……明天起!”


    潘玉佳:“切!小气鬼!”


    父女叽叽喳喳斗嘴的时候,美食群里突然有人说道:【想要排队也能排到的吧?只要我们……早点去。】


    美食群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盯着手机,面露难色。


    几点是几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