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嬴政:为何寡人被称之为暴君?
作品:《双对比朱标:九族太少,凑个整数》 朱元璋:“对,咱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咱直接一杆子全打死。”
刘恒:“心意确实不错,不过做法有些欠缺考虑。”
李世民:“确实,全部杀掉,各县各州各府,加起来得有上前过万吧?全杀了?朝廷不会动荡吗?”
李渊:“这做法确实有些不理智,动那群人的蛋糕,若没能力,恐怕下场就是杨广了。”
赵匡胤:“要是我没猜错的话,李世民貌似现在也受道他们的限制吧?陇西贵族。”
李世民:“咳咳,得亏我脾气好,这位子可真不是谁都能坐稳的。”
嬴政:“你们的情况,寡人也大致了解,不过貌似朱元璋应该没有这种顾虑吧。”
刘邦:“你们忘记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了?背后哪里来的什么贵勋限制。”
朱元璋:“贵勋?咱想让谁死,谁就必须死,除了标儿和妹子劝,不然谁都不好使。”
李世民:“真的假的?没有一点限制?”
朱元璋:“不然你以为咱为什么能说杀就杀?”
李世民:“你就不怕后世之人说你残暴吗?”
朱元璋:“这有什么?始皇帝如此功绩,不也是暴君的名头?”
刘彻:“这点朱元璋你倒是豪气。”
朱元璋:“主要是咱眼睛里容不了一点沙子,尤其是贪官污吏。”
刘恒:“我也狠贪官污吏,若没有贪官污吏,或许我还能轻松点。”
朱元璋:“咱一家人都是死在贪官污吏上,所以咱下定决心,必杀光天下贪官污吏!”
孔子:“贪官污吏,你是杀不完的,正所谓人心之欲,其宽如天地。”
老子:“功名利禄,惑雾其心,其心不该,则不除也。”
庄子:“先生居然也在,幸哉。”
老子:“你是?”
韩非:“庄子继承的便是您的思想,无为而治。”
老子:“原来如此。”
庄子:“天下欲,杀不能根,放则滋蕴,改其路,或可解。”
朱元璋:“啥意思?”
马皇后:“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放则是滋生跟多贪官,换种方式,或许能减轻贪污现象。”
朱元璋:“咱妹子就是有文化,不过咱不信这些,咱只知道,杀能让他们害怕,畏惧。”
庄子:“可若如此,殃及无辜?又如何?”
朱元璋:“这种事,宁可杀错,绝不放过。”
孟子:“你这未免有些太过背离天意了。”
孔子:“杀人以俱贪污,尚可,但若无根无据,未免有些背离仁德。”
刘恒:“你大可流放他们,罢免他们,又或者彻查,这样岂不更好?”
朱元璋:“咱没那个时间,你们知道为什么历朝历代贪官污吏多吗?”
刘彻:“为何?”
朱元璋:“就是因为你们一个一个的查,天下那么多官员,查所耗费的时间,少则三四月,多则三四年。”
朱元璋:“还不一定能够彻底查清楚,就是因为效率太慢,等过几个月,恐怕这事都过去了,你们自己都记不到。”
朱元璋:“而他们心存侥幸,下次他们便还敢,等你们查的时候,他们就隐藏起来。”
朱元璋:“但咱不一样,咱只要有个大概方向,那么那个方向之人,全部清扫,别说他们没有参与。”
朱元璋:“真正没参与的,只会独善其身。”
嬴政:“这话虽有一杆子打死的嫌疑,不过说的倒是不错。”
顿时群里的人分为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朱元璋太过残暴,有些不明事理了,太过残暴。
一种则是认为朱元璋做的没错。
对付贪官污吏,就是要用这种极端的手段。
朱元璋用死亡压制官员们的贪心。
白色面板继续亮起。
【朱标接管空印案,开始按照朱元璋所说的去做。】
【不过朱标有时会暗中放掉一些人,或者减轻一些人的罪状。】
【也成功将此案的牵连人数压制了一些,不过却依旧过万之众了。】
李世民:“当真奢侈,朕杀一个人,恐怕就要被口诛笔伐了,他杀了一万多都没啥事。”
魏征:“皇上,情况不一样,他杀的是贪官污吏,自然要狠,但皇上您又不懂这方面的事情,自然不能随意屠戮。”
赵匡胤:“哈哈哈,李世民啊李世民,你再牛逼,也被一个魏征治的死死的。”
嬴政:“话说,寡人为何会被后世之人称之为暴君?”
嬴政:“寡人记得,寡人杀的官员,累计起来没有朱元璋一根手指头多吧?”
杨坚:“这事不用纠结,你不是暴君,人家刘邦哪里来的名正言顺,项羽哪里来的名正言顺。”
赵普:“将你的功绩隐瞒,把不好的一面放出来,你自二然而就成了暴君。”
王安石:“若是将一个时期搬出来讲,始皇帝其实并不算是暴君。”
刘伯温:“始皇帝定天下版图,定天下至尊,统一六国,文字,语言,度量等等,光看这些是明君。”
刘伯温:“但始皇帝晚年沉迷炼丹,且大兴劳役,就像汉武帝一样,前期妥妥明君之举,但巫蛊之祸。”
刘彻:“我就知道你们会拿这件事做对比!”
孔子:“世上并没有完美的人,我也不例外,因此不必纠结。”
嬴政:“所以是刘邦小儿隐瞒了我大秦好的一面?”
刘邦:“我没有啊,始皇帝,都是那群儒生干的,我可从来没有干过!”
赢渠梁:“你们说的话,我怎么听不懂?还有驷儿怎么也在这里?”
赢驷:“不知道啊父王,您不是死老多年了吗?还有稷儿?”
赢稷:“根据我目前来看,这始皇帝嬴政,应该是我们赢家的后人。”
嬴政:“三位先祖,赢家嬴政,见过三位先祖。”
赢渠梁:“刚刚我看他们说,我秦国一统六国了?这事可是真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