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附属小学徐老师,女儿的转学问题!(求收藏,求鲜花)

作品:《四合院:开局52,我何大清不跑

    强子是个健谈的人。


    知道何大清刚来大前门,对这边的情况还不熟悉,就跟他讲了下大前门的街道情况,还非常热心肠的给他介绍了几个此时正在小酒馆里喝酒的常客。


    比如说前朝遗老的牛爷,走街串巷的片爷,粮站的主任马连生,附属小学的老师徐和生,刚刚成为街道干部的范金有,茶叶店的李掌柜,古玩店的苏掌柜,医馆的赵老爷子……


    一个小小的小酒馆,差不多汇聚了半条街的店铺掌柜和名人,可谓是热闹非凡。


    唯一遗憾的就是,全是老爷们,一个女的都没有。


    这让何大清可惜不已。


    亏得他还想着在这小酒馆里跟陈雪茹来一场偶遇,认识认识。


    “多谢强子兄弟了,今天这顿酒我请!”


    何大清一脸感谢道,直接拿着自己的酒壶就给强子斟了满满一杯酒,然后又亲自从筷筒里拿了一双筷子给强子摆上,示意他一块吃点。


    虽然他也知道,强子这么热情,是想着以后能在包子铺接点活干。


    但是这个情,何大清必须要承着。


    反正这兑水的酒他也喝不下去,还不如拿来还人情呢。


    “何掌柜局气!”强子见此再次竖起一根大拇指称赞道。


    何大清笑而不语,招呼强子夹了口菜,然后问道:“强子兄弟,您跟徐老师熟吗,能不能帮忙引荐一下?”


    说完,何大清也不忘解释一句:“我家还有个孩子正在上小学,想着以后真要在这大前门讨生活,可不得将孩子接来,所以就琢磨着能不能让孩子在这边上学。”


    “徐老师既然是咱这边附属小学的老师,肯定对这方面有所了解,就像麻烦强子兄弟帮忙引荐一下,看看从南锣鼓巷那边转学过来需要什么手续。”


    这也是今天何大清来小酒馆的目的之一。


    想要碰碰运气,认识下那位精通外语的徐和生,徐老师。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得出轧钢厂的红星小学,跟正阳门这边的附属小学师资力量差距有多大了。


    且不论人品如何。


    单说这学识和文学修养,四合院里的阎阜贵阎老师,跟这位徐和生徐老师,那就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何大清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给孩子转学需要什么手续和材料。


    所以就想着来着小酒馆碰碰运气,看能不能认识下徐和生,了解下具体的情况。


    说的再直白点。


    那就是有了熟人好办事。


    只要能走通徐和生的门路,对附属小学的领导们来说,那就是自己人,一切好说。


    你要什么情况都不知道的直接去街道办,且不说街道办的会怎么安排,能不能同意,就算是街道办那边同意了,想要让学校这边同意也不是那么容易。


    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找个明白人问下情况呢。


    “孩子转学啊,这可是大事。”


    强子听到何大清解释,很是理解道:“何掌柜放心就行,我跟徐老师不是一般熟,大家都是街坊邻居,这点小事肯定没问题。”


    “您等着,我这就给您把徐老师请过来。”


    强子说完,直接站了起来,朝正在坐在前排桌子上的徐和生大声喊道:“徐老师,来这边儿坐会儿,我跟您请教点事。”


    “哟,强子啊,有啥事?”


    徐和生听到强子呼喊,也没生气,一边说着,一边端着自己的小酒杯笑呵呵的走了过来。


    何大清也急忙站了起来,跟强子一起欢迎。


    “嘿,徐老师,是这样的。”


    强子招呼着徐和生坐下,然后向他介绍道:“这位是何掌柜,刚盘下了咱们街道的再回楼,如今打算开个包子铺。”


    “何掌柜呢,有个女儿,目前正在南锣鼓巷那边上小学四年级,这不是考虑着带女儿搬过来住,所以想要请教下您转学的问题。”


    强子说完,何大清也是客套道:“徐老师你好,我叫何大清,正准备搬来这大前门街道呢,很高兴能认识您。”


    徐和生虽然是读书人,却丝毫没有读书人的架子。


    原本他对何大清还不怎么在意,等听强子说,何大清有盘下再回楼的店面,立马就换了个态度,一脸热情道:“何掌柜好,我是咱附属小学的老师徐和生,我也很高兴能认识您!”


    他可是知道,那再回楼的店面可是有着二百多平。


    能盘下再回楼的店面,哪怕只是个卖包子的,家底也不容小觑,不会是一般人了。


    “您俩位也别站着了,有啥事,咱可以坐下来说!”


    强子在一边打圆场,做足了中人的姿态。


    要不怎么说这大前门里的人不简单呢。


    你像强子这样拉三轮车的,都能把中人的事情给整合明白了。


    其他的那些店家小掌柜,能守着家业,安稳的从民国走到现在,基本上都是人精,那些脑子不灵光的,早就已经被小鬼子和国军连皮带骨头的吞没了。


    所以大前门这条街的人呐,跟四合院的那群人,真不是一个圈子的人。


    “来,强子,徐老师,喝酒,我敬两位一杯,先干为敬!”


    三人重新落座,何大清直接放低了姿态,端起酒杯敬了两人一杯。


    毕竟是有求于人,可不能揣着架子。


    “何掌柜客气了。”


    “什么掌柜不掌柜,我就是一个卖包子的,徐老师直接喊我老何就行。”


    “这怎么能行,要不我还是喊您一声何老哥吧!”


    徐和生摇头,放下了酒杯,笑了笑道:“何老哥是准备让孩子转学到咱们大前门的附属小学上学?”


    “是这样的。”何大清点头。


    “那不知何老哥闺女现在多大岁数,目前在哪个学校上学,学习成绩怎么样啊?”


    徐和生接连问道。


    末了,他还不忘解释一句,“何老哥不要误会,我这么问,也是想要了解下孩子的情况,毕竟不同的学校,学习进度也不一样,如果贸然转学的话,很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何老哥可能不知道,我国现今使用的中小学校教材,除了语言、历史之外,理科都是直接在苏联教材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并且各个省份使用的教材,也不是同一套。”


    “再加上我们国家现在教师资源稀缺,很多老师都是临时上岗,所以不同学校的教学进度难免会不一样,如果不将情况了解清楚,贸然转学,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度跟不上。”


    何大清听到这番话,脸上不由露出惊讶神色。


    建国初的中小学教材,除了语文和历史,其他理科教材全都是在苏联教材的基础上修改而成。


    这事他以前还真不知道。


    另外,各省份的教材不一样,各个学校的教学进度也不一样。


    这两件事倒是能够理解。


    就像徐和生说的一样,现在的教师资源太稀缺了,能保证城市里的学校教学就已经很不错,很多老师都是临时培训上岗,教学经验约等于无。


    你像后世大家都熟知的九年制义务教育,1986年才开始实施,而国内的教育法,则是在两千年后才颁布。


    由此就能知道52年时的教育情况,是多么的严峻了,别说农村了,就连四九城里,都有很多孩子是上不了学的。


    不过,对自家闺女的学习情况,何大清还是非常自信的,因为自家那闺女就是一个学霸种子。


    想想原著中何雨水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家庭状况等等。


    在那么一个情况下,何雨水还能考上中专,你就知道她的学霸属性了。


    如果能给她换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未尝不能考上大学。


    想到这里,何大清不由笑了笑道:“徐老师这一点可以放心,我家闺女今年九岁,目前在南锣鼓巷的红星小学上学,成绩还不错,一直都是年级前几名。”


    对成绩好的学生,老师们总是有优待的。


    这不,徐和生听到这个回答,顿时高兴道:“红星小学,年级前几,那就没问题了。”


    “等明天去学校后,我跟校长说说,看能不能直接开个接收证明。”


    “有了接收证明,何老哥就能拿着接收证明,直接去红星小学办转学手续了。”


    “当然,街道办那里,也需要报备一下,具体流程为……”


    新书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