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刘伯温:那位高人究竟是谁?

作品:《大明:开局辞官归隐,老朱气炸了

    第四十一章刘伯温:那位高人究竟是谁?


    李善长建议!


    两万三千官员!


    每个人加五十两银子。


    如此一来,就够他们养家糊口。


    同时,也够他们雇佣衙役,师爷这类帮手了。


    毕竟现在官员,无论是科考的,还是前元遗留官员。


    他们大多数都是在上任后好几年,才能真正摸清楚需要做什么。


    并且,他们给朱元璋写每年汇报工作的折子,要书启师爷来动笔。


    否则就一个县令,一个县丞,负责各种事情,他们得累死在任上不可。


    而这些师爷,历朝历代都是不管的。


    所以这些人,需要主管一方的朝廷官员自己去雇佣,给人开俸禄。


    而现在,李善长提出人均加五十两。


    正好,就可以用来支付这些师爷的俸禄。


    而现在,文武百官,都加五十两。


    正好可以有效遏制贪腐之风。


    至少不会逼迫官员们不得不去贪的情况。


    朱元璋有些为难,毕竟预算是八十万两。


    而现在要拿出去一百四十五万两。


    朱标抱拳说道:“父皇!”


    “五天,大明银行就收拢来一百五十万两!”


    “儿臣可以去再找那些富商,拉一些银钱存款!”


    “让他们都尽可能的,做到定期存款,再留出五十万两活期来应变。”


    朱标再度提议,大名银行开设到其他的县城!


    到时候还能聚集来银钱!


    根据楚轩所言。


    可以进行银钱调动,既全国大明银行,总部分部都一个账本。


    某个地方的分部银行,实在缺钱,可以从其他分部,甚至总部来调动。


    如此一来,钱这方面就可以极大的辗转空间。


    朱元璋听罢,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他接着想到,要是大明银行在各地都开设了!


    持续进展,只要没人捣乱,引发大量人的取钱的话。


    花了这一百四十五万两,也是没问题的。


    “那就这样定了!”


    “诸位爱卿!”


    “从五品以下,两万三千官员,人均加五十两银子俸禄!”


    “同时昭告天下,加俸禄之后,但凡贪污四十两以上!”


    “朕必定将其拨皮实草,且如果有官员,懒惰不做实事,马上撤职!”


    朱元璋正色说道:“开科举后,每年等着做官的进士不少。”


    “他们若是不珍惜做官的机会!”


    “就将这个机会,让给别人!”


    “臣等明白!”


    大臣们连忙抱拳回应。


    诸多大臣们,见到真的涨俸禄成功,也不由得欣慰!


    大家都是朝廷官员,尤其是文官,都是读书人。


    要有那个条件,谁乐意贪,还要背着骂名。


    现在有不贪的条件了。


    不少有骨气的读书人,还真未必会贪。


    千载传承下来的儒学教育,还是有点用的。


    诸多臣子退出了御书房,走在宫城外面。


    刘伯温好奇的看着李善长,想了想,还是上前去抱拳说道:“不知,这大明银行之事!”


    “陛下口中的高人,是否就是李兄?”


    当年,李善长专门负责后勤。


    统筹后方,给陛下提供粮草银钱等等。


    若是说,谁可以出大明银行这种妙计。


    最有可能的,就是李善长了!


    刘伯温原本还想要恭贺李善长一番。


    李善长却是微微叹息一声,“非是老夫诶!”


    “我也不知是谁,能想出这等奇谋妙计!”


    “不是李兄,那想来也不会是汪广洋,宋濂等人!”


    刘伯温喃喃说道。


    他不由得更加诧异,究竟是谁出的这等奇谋啊?


    陛下口中的高人,又到底是谁?


    若是高人,我刘伯温焉能不知其名声?


    以陛下求贤若渴的程度,不至于在朝堂之中看不到这位高人啊。


    这两位在困惑之时。


    宋濂、汪广洋也上来问询情况。


    他们得到刘伯温和李善长的否定,顿时更加困惑了。


    刑部尚书腾翼喃喃道:“不是李大人,也不是刘大人!”


    “那这出奇谋的高人,到底是谁?”


    “陛下此前说是高人,我还以为,是陛下有意庇护李大人和刘大人,不让二人被民间议论,没成想,竟真不是二人。”


    “这高人,究竟是谁?”宋濂也不住喃喃道,眼神中都是困惑的神情。


    ……………


    而就在那些朝廷重臣猜测谁是高人的时候!


    那位高人正在上元县城的酒楼中,数着银票呢!


    还时不时用药水涂抹银子,鉴定真假。


    楚轩喃喃道:“自从酒楼扩建之后,这个收益是越来越多啊!”


    他眼前桌子上,几乎堆积成小山的各色银票和银两。


    这是今天酒楼的收获。


    足足五千两银子!


    全都是今天来吃饭的各位富商和大儒们贡献的。


    以前是三千两一天!


    现在五千两一天!


    自己这赚钱速度,确实快了不少。


    楚轩看着下面的顾客仍然络绎不绝,寻思着,要不要给整个套餐什么的。


    一只叫花鸡搭配一只烤鸭,能享受折扣?


    这可是后世的经典营销手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