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夜半挖坟

作品:《江山北望

    退堂的鼓声即将响起。


    没有人肯离去,但也没有人站出来高呼一句‘不能如此不清不白地结束’。


    所有人心中都是压抑的,仿佛一块沉重的石头坠在胸口,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站出来声讨吗?还是得过且过?人心总是在这两个选择中摇摆不定。


    胸中是意难平的,可话又在即将脱口的时候戛然而止。


    懦弱如同潮水一般涌上来,逐渐淹没所有的不平,可越是淹没,这股不平便在潮水之中挣扎得越厉害,痛苦得人抓心挠肺。


    哪怕事情过去再久,也会在某个闲睡的午后骤然回想起,悔恨当初的胆怯,却又在下一次继续做出同样的抉择。


    没有足够的勇气,但所有人的沉默却也是那么的震耳欲聋。


    是时,天边如有烈云火烧,雷霆席卷着狂风而来。


    细小的冰粒夹杂着雨水打下来,叮当清脆的声响如催命符般敲在每个人的心头,死一般的寂静终于被惊慌的声音打破,


    “下雹了!”


    县令目露惊骇之色,众人纷纷就近躲避。


    唯有郑大终于挣脱了衙役的手,也不顾细碎的冰碴砸得生疼,又哭又笑,


    “阴阳相胁,冤死天怒啊!”


    很快细碎的冰粒渐渐消失,只剩浓重的雨水瓢泼。


    “此事不了,天怒人怨啊!”有人冒着大雨挺直腰板大喊道。


    “必是这程明武害死吴府众人,遭了天谴。小人没有杀人,小人清清白白,连这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郑大跪在雨中嚎啕大哭。


    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这一声仿佛挑破了最后一线摇摇欲坠的阻隔,那些不甘,愤懑,意气全都如决堤的洪水一涌而上。


    凭什么有罪之人得不到惩罚,凭什么无罪之人却要蒙冤,凭什么无辜之人就要枉死,凭什么他们这些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就该忍让?


    律法不应当是平等的吗?


    律法不应当是严明的吗?


    公平公正四字是人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无论如何都要追求的明灯。


    厚重的雨幕中,不断有人走出来,跪下哭喊,“老爷,您是这永安县的县令,也就是我们永安县的青天大老爷。向来公正严明,求求您为我们这些可怜的老百姓做主吧。


    “您的功绩后人万年传颂,您的严明公正刻在我们心头啊,您就是再世包青天啊!”


    “这般人物,定能为我们这些苦主做主,还天下一个清白。”


    “今日程明武可放火烧吴家而不受惩戒,明日便会有赵家王家纵火烧人而逍遥自在。


    “今日郑大可蒙冤被斩,明日我等平民百姓便可被蒙冤下狱。”


    “今日我等若是不站出来发声,往后我们蒙冤之时又会有何人为我们站出来发声?


    “我们当齐心协力,共求青天老爷还天下清白。”


    一人全身已经湿透,唯有眼中是不屈的光芒,振臂高呼。


    “求包青天为我们做主,还天下清白。”


    有老有小,有男有女,穿着各异的一群人整整齐齐跪在冰冷彻骨的大雨之中,雨水模糊了他们的面庞,不变的是如一的目光——


    坚定不屈。


    所有的一切都仿佛被大雨褪去了颜色,他们是天地之间仅剩的鲜艳。


    “还清白于天下!”


    “还清白于天下!”


    ……


    这雨水像火星,一触到干稻草便如同燎原的大火蔓延而去,直要烧尽一切才肯罢休。


    也只有彻底燃烧过一次,才能留下火种。‘反抗是有意义的’这七个字会种在心底,在某一刻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一如当年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①’的陈胜吴广。


    青衣侍从怔愣着,县令的手已经握不紧惊堂木。


    他怎么不知道,自己竟在这些人口中成了堪称包青天的好官?


    青衣侍从俯身贴耳,“官爷,事情既已至此,您若是与民众背向而行,恐会招致祸患。


    “倒不如顺水推舟,顺了民意博个好声名。再来此事虽是麻烦,但办好也是大好事一桩。


    “一来您处理好此事,政绩考核也就又多一笔功劳。


    “二来程老爷犯下这等大罪,其家产皆是赃物,自然应——全部充公。”


    全部充公?


    县令的心猛然一跳,程明武之富庶他也略知一二。


    想到这里县令的心情有些隐隐的兴奋甚至期待,但思索半晌又有些犹豫,


    “可这等案子,可是要将程府抄家……”


    青衣侍从心下一冷,吴府上下皆葬身火海,也并未见这位糊涂县令有不忍之态。如今倒是心软起来了。


    心虽如此所想,但他神色却愈发柔和,


    “您是个慈悲心肠,又是个为民的好官。倒不如放过其家眷,以示官府厚待,民众也会称赞大人您的仁慈,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


    郑大终于脱下镣铐走出监狱之时,只觉恍如隔日,一切皆如梦似幻。


    曾经繁华热闹的程府已然一片冷寂。原是程家府邸也被官府收押,下人去的去,散的散。


    而那莺歌也如同昙花一现一般,从那日公堂之后便不知去向。


    吴府大火之案与程明武之死一同在公堂之上落幕,这等精彩的案子也在众人口中传诵。


    民众得到了他们所想要的结果,官府也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双方都甚是满意。


    程明武死得好,简直是大快人心!家产都被充公了,活该,他们一家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一切似是归于平静,只是这案子声名远扬,


    临近的各县民众口口相传,这话题在茶楼说书人的口中更是添了几分精彩,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赢得一片喝彩。


    茶楼中欢呼喝彩的人群中只有一身黑衣头戴斗笠之人沉默不语。


    这一切顺利得可怕,先是这郑大要求公开审案,随即郑大便趁此机会揭发程明武,引得群情澎湃。


    被县令逼问之时,情绪跌到谷底,下一刻这证据马上就呈现上来,情绪骤然达到高潮。


    县令想要含糊过去之时却恰好天降冰雹,本就压抑到极点的民众怒火一瞬间被引燃,直接逼得县令一锤定音。


    一环扣一环,郑大,莺歌,县令,乃至民众都如同在棋盘上被操纵的棋子。


    这背后若说无人操控,又有谁会信呢?


    恐怕这郑大只是一个被推到台面上的棋子,最后还顺利脱了身。


    真是好手段。


    他倒要看看究竟是谁在幕后做操手!


    上次去永安县是因着吴府大火疑为决明子所为,但他亲自探查过,绝非决明子所为。他又敲打了县令一番,教那糊涂县令日后莫要轻信谣言。</p


    <b>【当前章节不完整】</b>


    <b>【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b>


    <b>aishu55.cc</b>


    <b>【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