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书生铁铉 铁铉:有本事你就开炮啊!

作品:《盘点历史十大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就在朱棣追逐慌不择路的李景隆时】


    【一名书生出现了,他叫铁铉】


    【他不断收拢那些被击溃的士兵,他要守卫济南】


    汉武帝时期


    “一介书生,怎敢挑起这副重担?”汉武帝刘彻有些诧异。


    “他守得住吗?”


    【铁铉是可以投降的,以他的官职,完全可以在朱棣手下获得一个极好的前途】


    【但他放弃了,他不能忍受一个乱臣贼子成为这个国家新的主宰】


    【于是,他带着必死的决心坚守济南,他要拼死抵抗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将领朱棣】


    宋朝,北宋


    赵匡胤摩挲着座椅的扶手,他不禁喃喃道:“他怎么敢的啊?”


    宋朝,南宋


    “敢为天下人所不为!”朱熹仰天长笑,“这便是我等书生的风骨!”


    为保君王死社稷,此时年轻的朱熹明悟了儒生的道路,理学的雏形逐渐在他的心中出现。


    【这是一场看似胜负悬殊的较量】


    【朱棣也是这样认为的】


    【于是就在他气势正隆的时刻,他迎来了失败】


    【面对战斗,书生铁铉身先士卒,亲自站在城墙上指挥,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北军日夜攻打,丢下无数具尸体,却没有任何进展】


    汉朝初年


    “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是士兵的多寡,而是人的决心和智慧啊!”刘邦叹息道。


    “朱棣此时已经有些志得意满了,迎来一次战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盈此时也站了出来,但他说出的话却不是刘邦想听见的,他说道。


    “乱臣贼子永远是乱臣贼子,他朱棣胜利不了!唯有如朱允炆一般行正道才能得人心,得天下。”


    刘邦听见这句话,不置可否,他眼中闪过了失望,建文帝这样做事,这般做派,也能在你刘盈心中得到这样的评价吗?


    这样我怎能将大汉基业交于你手,以你这天真的性子,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职掌大汉万万人的命运呢?


    【为了打破僵局,朱棣决定使用他最后的秘密武器,大炮】


    【这是火器,也是攻城的利器,到后世,一炮甚至可以轰塌一面城墙】


    【但在此时,当朱棣掏出大炮时,胜负也已经分晓】


    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刘彻激动的跳了起来,这时的他已经丝毫不在意王者的威严,又或者说,以他的文治武功,早就不用在意这小小的虚名了。


    “发展火器!”


    工匠早已到场,他们仔细观察着大炮的形态,北军填充的弹药,点燃的引线。


    可依旧是毫无头绪,因为他们不知道北军填充的弹药是什么成分,他们不知道这弹药为何能爆发出如此庞大的力量。


    唐朝


    李世民唤来的工匠却是不同,他们敏锐的察觉到了这大炮使用的弹药就是火药。


    这大炮就是药发傀儡的放大版,但很明显,大炮使用的火药要比药发傀儡使用的火药要精练的多。


    不过既然有了方向,工匠们就明白之后该怎么做了。


    此时李世民也放出了奖赏,“造出大炮者,升官加爵!”


    对此,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没有意见,毕竟一个大炮能升几人的爵位,毛毛雨罢了。


    【铁铉迎来了他镇守济南最大的危机】


    【他手中没有大炮,但作为一个真正的能人,他想出了办法】


    【他找人做了十几个“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的牌子】


    【将其挂在了城墙的四周】


    【这让朱棣投鼠忌器,再没有了战胜铁铉的可能】


    明朝,洪武十三年


    除过朱标和朱元璋之外,一众皇子包括朱棣自己,都不明白未来的朱棣为何会投鼠忌器,不敢再使用大炮。


    是因为朱棣遵守孝道?但他造反的事情都干了,怎么会为了几块木牌不敢妄动呢?


    朱元璋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疑惑,随即开口向他们解释。


    “造反是需要理论支持的,无论是农民起义,均田地,还是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而老四造反的理论是咱的遗训,藩王靖难,清君侧。”


    “所以他不敢破坏咱的神牌,他一旦破坏了咱的神牌,就代表着他靖难的理由是假的,他就是纯粹的造反,没有大义,天下人会一起击溃他。”


    看着下面儿子们懵逼的眼睛,他也不准备过多的解释。


    此时朱元璋怀念起了刘伯温,若不是他故意害死小明王,逼迫自己继承元朝的法统,这燕云十三州是很难收回的。


    之前自己还不理解他,结果后面明白过来,他刘伯温已经死了,也就再也没办法向他述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