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砸饭碗来了?

作品:《大明为官那些年

    艾草?是个什么玩意?


    蒋献愣在了原地。


    来之前,千户毛镶大人专门叮嘱自己,要全力配合竹田县的这些人,做好疟疾的防控救治事务。


    因为这件事是刘公公交代的。


    刘公公的意思,当然就是皇上的意思。


    蒋献带上了隶属于自己的三百名暗卫,全部换上便装,马不停蹄地朝着甘肃赶来。


    原本想着,自己的配合,也就是协助他们,和当地衙门进行沟通。


    或者让当地衙门干脆退居二线,由竹田县的人来主导整个事务。


    怎么也没想到,这些人竟让自己堂堂地暗卫百户去割草。


    还是一种自己压根不认识的草。


    看见蒋献一动不动,方道长回过身:“蒋头领您这是??”


    “我,我不认识艾草,我们都不认识。”


    “艾草就是一种草,像,像。。。”方道长朝着四周看了看,愣是没找出来一株。


    “算了,你们去找柴火吧,艾草我们清理空地的时候,收集起来便是。”


    夏中季节,甘肃虽然干旱,田野里想要找一把干柴火还是可以,但想要找到大量,难度不小。


    蒋献带着一部分手下,朝着附近的村子走去。


    村子不大,一共也就十来户人家。


    村口的土场上,有着十几堆大小不等的稻谷垛子。


    “把这些稻谷垛子全部搬过去。”蒋献道。


    “大人,要不要去和村民打声招呼?”


    “你们搬,我去找村民。”


    一连找了两户人家,都是大门敞开,里面空无一人。


    直到走到第三户人家的时候,蒋献才听见了屋里面有微弱的咳嗽声。


    推开房门,蒋献走了进去。


    土坯做成的墙壁,已经被熏成了漆黑色。


    墙角是一张土炕,炕上面躺着一名五六岁的孩子,脸色苍白,身体偶尔的抽搐一下。


    和土炕连着的是一个锅灶,只是上面并没有锅,只留下一个一尺见方的大黑坑。


    炕的另一边放着三个歪七扭八的石块,上面架着瓦罐,一个妇人正往下面塞着柴火。


    冒起来的烟雾,熏得妇人直咳嗽。


    听见动静妇人扭头,看见身材的高大的蒋献,手足无措的站起身子,手中半把柴火也惊掉在地上。


    “不怕不怕,我们是来救灾的人。”


    妇人没有答话,双手依旧微微发抖,身子却是朝着土炕靠近了一点。


    “你这是熬药?孩子也染上了疟疾?”


    “嗯。”妇人点点头,小心翼翼地道。


    蒋献一指瓦罐:“药是官府发放的?”


    “嗯。”


    蒋献蹲下身子,朝着瓦罐看去,里面稀稀落落地飘了几根不知名的草药。


    疟疾是重症,像这么几根草药,能有多少疗效?


    “熬药可不能节省,你这是将草药分了几份啊?”


    “没分,”妇人摇摇头,“官府就发了这么多。”


    蒋献眉头一皱。


    他可是知道,朝廷征集京城附近大批郎中,由太医院两名太医带队于两日前已经抵达灾区。


    所携带的草药,也为数不少。


    每一副药方的药材比例不同,但总量相差不是太多。


    而眼前瓦罐里的药材,不足正常一副药的十分之一。


    这,这还能治病么,这不是糊弄人么?


    作为皇上的暗卫,其职责就是充当皇上耳目,将那些见不得光的阴暗事物给揪出来。


    虽然这次的任务是协助竹田县的人救助灾民,但碰见这种以次充好的事情,自己绝对没有置之不理的道理。


    正要详细询问,土炕上的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伴随着一阵阵的抽搐,嘴角似乎还有白色泡沫涌出。


    “儿啊,不哭不哭,娘在呢。”妇人一手摸着孩子脑袋,一手揉着孩子肚子,惊慌失措地不知如何是好。


    “不要紧张,我这里有熬制好的汤剂,你照顾好孩子,我马上拿过来。”


    蒋献快速的冲了出去。


    不一会,连同方道长提着一个汤罐一起走了进来。


    方道长走到土炕边上,伸手翻开孩子的眼皮看了看,又伸手搭在了孩子左手的脉搏上。


    “嗯,是疟疾。”


    “那咋办,现在就服药?”


    方道长点点头,拿起汤罐上的小碗,倒了满满一碗对着妇人道:“这是治疗疟疾的汤药,快给孩子服下。”


    “一会我再给你留下两碗,连服三天便会没事。”


    妇人将信将疑地看着汤碗,没敢伸手去接。


    方道长苦笑起来。


    自己又不是官府的人,又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牌匾,突然端出来一碗汤药,搁谁也不敢喝。


    无奈之下,仰头一口将汤药干进了肚子。


    随即又倒了一碗:“放心吧,就是治疗疟疾的汤药。”


    妇人这才唯唯诺诺地接过了汤碗,朝着孩子嘴边喂去。


    “方先生,您看这瓦罐里面的汤药,有没有问题?”蒋献指着瓦罐问道。


    方道长蹲下身,嗅了嗅气味,然后抓起里面飘着的一块根状草药仔细地看了看,又放进嘴巴咬了咬。


    直到把里面所有的药材都鉴定完毕,方才缓缓地站起身子。


    “除了两种是治疗疟疾有点作用的草药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无用的杂草。”


    “那,此药是否能够治病?”


    “疟疾?”方道长摇摇头:“治是治不了,稍稍的有一点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有一点我想不通,放那么多无用的杂草进去干什么?”


    “没有一点作用啊,难道仅仅是为了看起来量大?”


    方道长摇了摇头。


    以往的职业习惯,让蒋献瞬间明白,这是有人调包了草药。


    贪污粮银的官员见得多了,但这种调包草药的官员,还真是第一次见。


    此事,得查。


    方道长心中也犯起了嘀咕。


    朝廷发放的草药,竟然都被人掺假,那自己运来的这些汤药,会不会也被人调包?


    若是汤药被调包了,那甘肃疫情的平息,就是无稽之谈。


    若是解救不了这些百姓,自己如何对得起陈县令,对得起他送自己的这一件长袍?


    “蒋头领,不知道朱先生在京城的实力如何?”


    蒋献一愣,你突然问这干嘛?


    “这,这。。。”


    “蒋头领不要误会,方某没有其他意思。方某是认为,朝廷的草药尚能被人掺假,我们送来的汤药,到底能不能喝到百姓口中。”


    “若是也被人掉了包,甘肃救灾一事,现在就可以宣告失败。”


    原来只是担心这个啊。


    蒋献呵呵一笑:“朱先生在兵部有着关系,所以才能来甘肃进行救灾。”


    “那些汤药,我会派人一直跟随,直到分发到每一位灾民手中。”


    “那就好,那就好。”


    “这一处隔离区域建好之后,需要人手守护,最好是官府之人。”


    “再出一个通告,疫情消失之前,禁止通行。”


    “这个好说,来之前朱先生弄到了朝廷安排救灾的官文,当地衙门应该会配合的。”


    “好,这个隔离区交接之后,我们去西边进行隔离。”


    “全凭方先生主导。”


    。。。。。。


    定西县城,距离县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外表看起来很是平常的宅子。


    宅子堂屋的圆桌旁,坐着兰州知府黄士良,定西知县秦明,太医曹旺,刘水。


    虽然定西正在遭遇旱灾,但桌子上的鸡鸭鱼鹅一道菜也没有少。


    定西知县秦明端起酒碗:“今日知府大人带着储备粮来我定西赈灾,又恰逢两位太医也在,我定西百姓一定可以度过此次大灾。”


    “大人舟车劳顿,下官先干为敬。”


    黄士良并未端酒,脸上浮现一片严肃:“定西百姓正在遭难,我等这样大鱼大肉,是否妥当?”


    “定西粮仓已经放空,可保百姓三天不会饥饿。此处乃是下官的私人宅子,略备酒席给大人接风洗尘,也不算为过。”


    “粮仓已经放空?”


    “已经放空。”秦明举着酒碗,微笑点头。


    “那就好,那就好。秦大人心系百姓,及时开仓赈灾,此事本官一定如实上报朝廷。”


    黄士良朝着周围看了看:“本官刚刚进来的时候,感觉这宅子很是简朴。陈大人为官还是很廉洁的嘛。”


    “下官时刻谨记大人的教导,做人要低调谨慎为本。”


    “哈哈哈,干。”黄士良举起了酒碗。


    酒过三巡,秦明从怀里掏出了几张银票,对着黄士良推了过去。


    “这是?”黄士良眼睛微微一眯


    “粮仓的出货。那些节约下来的草药,下官正在联系销路,一旦出手,下官亲自去往兰州府拜见大人。”


    “嗯。”黄士良不动声色地将银票揣进了怀里。


    “此次灾情,朝廷很是重视,尤其是疟疾,尽量不要死人。”


    一边的太医曹旺满脸自信的道:“这个大人放心,药量的把握,曹某有分寸。既治不好,但也绝对不会死人。若是需要,还可以适当地散布一下。”


    “曹太医的医术,本官绝对放心。拖着就行,散布还是不要了吧。”


    “毕竟,北方还有战争,弄得太大,国库也拿不出来太多银子,到时候反而不好收场。”


    “大人高见。”


    “来来来,再干一碗。”


    。。。。。。


    “大人,大人。”


    一名定西县的官差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秦明回头:“出什么事了?”


    “不知道从哪里来了十五辆马车,说是车上拉的治疗疟疾的现成汤药。要大人您立刻回县衙,给百姓发放下去。”


    “现成汤药?”几人面面相对。


    哪里冒出来的这些人,不是想砸大家饭碗么?


    “他们是什么打扮?”朱明问道。


    “就是百姓打扮。”


    “赶出去,就说定西不需要。”朱明大喝一声。


    “且慢。”黄士良道。


    “大人?”


    “一马车汤药,需要多少药材才能熬制出来?这一下子来了十五辆,绝对不是普通百姓。秦大人,你还是过去看看吧。”


    “是。”秦明站起身子,皱着眉,跟随官差出了宅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