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王玄策升迁

作品:《大唐国枭

    长安的街道上,一个两千人的队伍正在行往南门而去。


    队伍中的人皆面貌奇异,有异于大唐百姓,此时大唐也还没有进入完全的鼎盛,长安百姓感觉颇为好奇,都在夹道观望,指指点点。


    “这些是人?”


    “去年献俘之事你不知道?这些都是天竺人,从天竺俘虏过来的,据闻还有天竺国王叫阿……阿什么的。”


    “那这是要送往哪里去?”


    “自然是放归,杀俘不祥,难不成我大唐都养着?”


    王玄策正骑着马在队伍中,面上也没多少波动,仿佛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天。


    去年他从天竺带来俘虏献于长安,被封了个朝散大夫,还行。


    大唐也没把天竺这一战当回事,一场大胜也就封了个五品下,王玄策自己也没当回事,觉得有这个封赏已经很满意了,这辈子也算功成名就了吧。


    前面,两个禁卫出现,把王玄策拦下了。


    “朝散大夫且慢,有谕旨。”


    王玄策连忙下马询问:“两位,这是何故?”


    “天子有诏,传朝散大夫进宫一叙。”


    “哦?可我今日……长安城外还有上万人呢,若今日不带走……”


    此时,从两个禁卫身后走出一个人,笑道:“王朝散不必疑心,这些人,还有外面那些俘虏,让蒋师仁送归吧,你还有重要的事情。”


    “你……先生是?”


    “你去了便知,安排吧。”


    那人也没说什么,既然有禁卫护送,还带了天子诏令,那王玄策也不敢怠慢,随即吩咐下去,蒋师仁是王玄策副将,是他亲手俘虏的天竺国王,也镇得住。


    随着这些人到了宫里,王玄策果真就见到了天子李治。


    从未得到如此重视的王玄策见面就要行大礼,李治把他拦住。


    “爱卿就不必如此,这又不是什么大典盛会。”


    “哦,那陛下……召下官来所为何事?”


    李治看了一眼带王玄策来的那个人道;“老师,你来说?”


    老师,国师?


    王玄策十分惊讶,看那人也没多大,仿佛跟李治差不多年纪。


    那人点了点头,过来也不客气,语气平淡地说话。


    “鄙人张知易,此次拦下王朝散多少有些冒昧,只是有些事不得不做,王朝散又是最好人选,事情也是才想起来,有些耽误事了。”


    “不敢,所为何事?”


    张知易沉吟了片刻问:“献俘都快一年了,为何今日才送归?”


    王玄策解释道:“所带之俘里有位天竺方士,自称寿命两百余,故留之炼药,以为可以让……先帝得长生,不曾想……”


    “原来如此,了解,这些就不提了。”


    张知易直接忽略了那些不重要的事,“天竺就不要去了,那地方也没什么意思,你去一下南边,开个都护府,还有你的职位……”


    他说着,看了李治一眼,李治就点了点头。


    “按照老师的意思,你在天竺大胜,朕重新封赏,就先封你个中都督,你到泉州开府,就开个……平海都护府。”


    “啊?”


    王玄策都惊呆了,仿佛这一切都是假的一样,太随便了吧?


    中都督,这一下升到了正三品,还直接去开都护府,就等于他一下成为了一方的土皇帝,不过这“平海”又是什么意思呢?


    李治按着张知易的意思来,这一下就显得不那么神圣庄严。


    封这个官,也是信手拈来啊,反正长孙无忌在主政,李治此时也管不了太多事,张知易就让他挑一些显得不那么重要的事来做。


    比如高句丽犯边之乱,李治暂时就不管了,交给长孙无忌处理,换来这边王玄策的平海都护府。


    长孙无忌一看也没什么,就是封了个三品官而已。


    而大唐的关键从来不在南边,在关中,在西北和东北。


    跟顾命大臣商量过,李治也就不搞什么繁文缛节,爱怎么整就怎么整,如张知易说的那样,该办的事马上就去办,封个官还想怎么样。


    难不成还焚香沐浴搞个庆典?


    王玄策这人可以,整个大唐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了。


    因为他一个人就能做完整的决策,很多事自己就解决了,不用上报中央。


    “这……陛下,我还不太理解,到底是要我去做什么?”


    “这个你问他,朕就只是来给你封个官的。”


    “国师?”


    “这样,你跟我过来。”


    张知易也不整那么多废话,拉着王玄策来到一边,这里挂着一幅地图,这是张知易随便画的,当然画得不怎么精细,不过这也不是什么详细的地图。


    他把大唐以及周边的大概形势画出来了,大致方位对了就行,不必那么精准。


    真正精准的地图,等以后王玄策自己画吧。


    “这里就是泉州,这里是什么地方你知道吧?”


    “呃……林邑?”


    “对,你要做的事不止是开府,要管的事大多在大唐之外的海上,等你回报黄花菜都凉了,你只需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就行,至于用什么手段全看你自己。”


    张知易选择他,就看中了王玄策的主观能性。


    到时候海外的所有事,都得他军政一把抓,这个地位可是很高的。


    “可我还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王玄策迷茫,开个都护府,治理谁?


    “你可知大唐最重要的基础是什么?”


    “是……粮食?”


    “对,就是粮食,我们需要大量的粮食。”


    “国师,我也不知当不当问……”


    张知易很随意说道:“不要这样称呼我,随便用个什么称呼就行,直呼姓名也是可以的,我这也没什么正式职位,只是个平民布衣,咱们不能乱说嘛。”


    “这……张公子,那我就问了。”


    “你说。”


    “我觉得,如今大唐并无饥荒,若还弄来许多粮食,岂不浪费?”


    王玄策怕误会,又解释道,“下官的意思并非粮食不重要,而若是专门为此开个都护府,那感觉是不是有些……莫非陛下还有其他的重任?”


    他也不好说这样做划不来,因为这是他升迁的机会。


    可是以大唐如今的情况,多么富足不敢说,但饥荒肯定是没有了。


    粮食够吃就行,现在打仗都富余,多的岂不是放仓里烂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