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舅舅与外甥

作品:《大唐国枭

    长孙无忌和李治从太极宫出来,两人无话,往日的亲情与师生情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有了间隙。


    最终还是长孙无忌打破了沉默。


    “太子殿下始终提防着我吗?害怕我日后过多干政。”


    李治有些尴尬,一时之间不知如何作答。


    长孙无忌见李治没有回答,继续说道:“姓张那小子说得对,有远见,你确实要提防着我。”


    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许多事情早已心照不宣,李世民,李治和长孙无忌心中都有自己的考量。


    “舅舅是我大唐的栋梁之材,父皇离不开舅舅的辅佐,治儿也一样。”


    李治心中对自己的亲舅舅心中的尊敬依旧存在,只是以后作为帝皇又怎么能完全地相信一个人呢?


    长孙无忌坦然一笑:“也不知道是多久以前了,那时候圣人想让我当右仆射,你母后极力劝阻圣人,连我的亲妹妹都不放心我,你对我有戒备之心是正常的。”


    “舅舅这些年来为了大唐的江山和百姓尽心尽力,日月可鉴,只是”李治已经不能再装作懵懂少年的样子和长孙无忌对话了。


    “只是这九五至尊的位置,每天都有人盯着。”长孙无忌替李治回答了没说出口的话。


    “包括我。”


    李治愕然,停下了脚步,向长孙无忌拱手深鞠了一躬。


    “舅舅,是治儿失礼了。”


    “不必多礼,你是我看着长大了,你那点小心思我早就察觉了,也没拦着你去找张知易听课。”


    李治轻松地笑了,长孙无忌到底还是久经历练的老狐狸,自己在他眼里还是个孩子一般。


    舅舅和外甥此时的心结已解开了大半。


    “我和你父皇这么多年来出生入死,过命的交情,我的妹妹是他的皇后,这江山说什么我都要替他守住。”长孙无忌毅然决然地说道。


    这番慷慨陈词令李治不禁为自己先前对长孙无忌的猜疑感到惭愧。


    “舅舅忠义之心,治儿深感佩服。”


    长孙无忌此时确实是想要尽心辅佐李治,至于自己是否要独揽大权,此时的他也没有打算,事态瞬息万变,只好走一步看一步。


    然而张知易已经把后面的一百步都看到了,他也只是在临死前顺便提点李治几句,谁知掀起如此大的波澜,也正顺应了那句话,史书上简单的一页便是一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说起你那个老师张知易,的确有几分才学,不过他不会就和你说个外戚干政之事吧?”长孙无忌试探性地询问李治。


    李治回过神来,说实话他的确想与长孙无忌交流从张知易那里得到的知识,又碍于情面一直没有找长孙无忌谈过。


    “知易老师还与我谈到了节度使制度。”


    “节度使制度是我大唐守卫广阔疆土重要的制度,张知易敢对国策指指点点,但愿他不是信口胡诌吧。”


    李治一时来了兴致,开了话匣便与长孙无忌这位正牌的太师讨教起来。


    “节度使制度便于地方长官统一协理政务和军事,加强我边关的作战能力与决策灵活性。”


    李治先是肯定了节度使制度的作用,长孙无忌点点头表示赞同。


    “但节度使手上的权力是否过大,拥兵是否过重便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如今大唐正四处开疆拓土,父皇不愿提起这个隐患,地方节度使也无暇谋划。”


    “你父皇是相信自己的亲信,现在的节度使都是用赫赫军功爬上来的,都是我大唐的英勇将士。”


    听到这里,李治又不由得惭愧起来。


    “治儿无心猜疑大唐将士,只是天下没有完美的制度,查漏补缺方能保证大唐平安。”


    长孙无忌没有为李治的仁义感到欣慰,而是严肃地对李治说:“谁说将士就不应该猜疑了,汉高祖刘邦连韩信都信不过,你能说刘邦就是个昏君吗?帝王者,天下最孤寡之人,稍有侧影之心,便让心怀不轨之人有可乘之机。”


    可现在的李治仍旧放不下心中的仁义,作为帝皇,在别人看来他的仁义就变成了软弱。


    “从长远看,节度使拥兵自重甚至潘镇割据是必然的。”长孙无忌把话题拉了回来。


    长孙无忌的话听得李治是一愣一愣的,李治的三观在这次谈话中被不断地刷新。


    “那父皇也这样认为吗?”


    长孙无忌点点头。


    “那为何”


    李治心想:“你俩都知道,合着给我埋了一颗大雷呢?”


    长孙无忌斜着眼睛观察了一下惊愕在原地的李治:“这些事情是打算等你监国时,我再慢慢教你,你刚继承大统,要是让人早早知道你的猜疑之心,那些边关的将士的心思怕是要有波动。”


    李治不得不感叹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用心良苦,现在明白过来自己在这些事件中完全是个初出茅庐的菜鸟。


    “你那个老师张知易让你防着我又不表现出来,也是怕我日后起了二心。”


    作为太子太师,长孙无忌早就看出了李治的野心,可外界认为李治的软弱善良也有长孙无忌的功劳,长孙无忌这些年来有意无意地与外人评价李治,让大唐上下的大臣将士都对李治有了刻板的印象。


    “那言归正传,父皇和舅舅既然对节度使制度的弊病早有预料,那又有何措施呢?”


    看到李治还是急于求学,长孙无忌心中还是有几分骄傲,自己的眼光还挺不错。


    “措施主要有两点,一是推行均田制,让农民有地可以耕种,能吃饱饭就大大降低了造反的可能性。”


    李治深以为然,认真地记下长孙无忌讲的内容。


    “其二呢就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推行府兵制,兵农合一,这些人是节度使控制不到的,要是节度使造反,各地的农民拿起武器就变成了士兵,这些人有自己的土地,不归节度使管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百姓眼里能吃饱饭便是天下,这天下是谁的,相当一部分老百姓是漠不关心的。


    这些举措背后的内涵李治深深地记在了心里,下次再去找张知易听课也不会显得自己浅薄无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