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拯救自己于水火
作品:《觉醒后我成了摄政王的心尖宠》 春华给宁宜欢的是他们耿家的信物,有了这块令牌确实能让荣月公子获得丹药的几率更大。
但也只是更大一些而已,宁宜欢舒眉一笑,“好啊,既然苏少主已经拿出诚意了,那这个忙我就帮了。”
“我还可以帮你约见春华,但若是那个丹药真是他们耿家的不传之物,还劳烦您将令牌还回来,那毕竟是春华给我的东西。”能让首富欠下一个大人情,这对宁宜欢有利无弊。
但她怕耿春华为难,就打算将事情告诉春华。
达成合作之后,荣月公子给了她一个信物,不管这次能不能成,他都欠了宁宜欢。
宁宜欢坐在马车中,把玩着由羊脂白玉雕刻成盛开的牡丹花模样的玉牌,原著中这个荣月公子提供的钱财可是给宁清怡带来了不少助力呢。
现在她也要尝试一下走一走这条路了。
其实宁宜欢的名下也有好几十家的产业,那都是安阳郡主送给她练手的,等她真正出嫁,凭借着那些嫁妆,她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富婆了。
宁宜欢笑的有些痴迷,没想到现代没有办法实现的愿望,在古代却能够体验一把。
其实古代的生活比她在现代的时候好多了,但是她并非了无牵挂,她父母健在呢。
宁宜欢叹了口气,将那块玉牌放入怀中。
按照她的性格,不求大富大贵,只愿余生安稳无忧,只可惜平淡不适合她,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她才能有上桌谈判的机会。
第二日耿春华如约而至,事情的发展比她想象中的还要顺利,耿春华答应了荣月公子的条件。
耿春华给她的那块木牌,再次回到了宁宜欢手中。
经过耿春华的介绍,她还找到了一个医术高超的大夫,平日里若是她愿意的话,就可以到耿大夫那里学习医术。
当然第一日去她就收获了三本厚厚的医书,上面满满的都是批注,可以看得出医书的主人很爱惜它们。
耿老大夫让她把这三本医术学透了再去找他。
宁宜欢看着密密麻麻的字体,其实是有些发愁的,但是想到自己日后的遭遇,她就重新有了动力。
前路艰难坎坷,她多学会一项技能,活命的几率就更大几分。
宁宜欢可不想被永远困在书中,当一个无自主意识,努力作死的恶毒女配呢。
宁怡欢从来都没有懈怠过,一晃眼,由夏入秋,很快就到了秋猎的日子。
宁清怡跟太子的婚期定在了来年春日,之前闹的很大的英国宫庶女的事情也得到了解决,她终究还是被抬进了太子府,当了个侍妾。
没办法,当太子的未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他就只能选择妥协,卫高檀给他的压力太大了,再不做出回应,他将会是被众人抛弃的那一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太子也不再是那一腔赤诚的人了,他仍旧喜欢围绕着宁清怡,对她的爱只增不减,但是那爱中又掺杂着猜疑。
从太子的那些动作可以看得出来,他对卫祈并不友好。
那种不友好,体现在朝堂之上,不仅处处跟他作对,还在更深处,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宁宜欢现在还猜不透,但她知道答案总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以前她总想,像宁清怡这么骄傲的一个人,若是太子他有了别的女人,那她是否还会继续利用太子,还是再找一个比太子更纯粹的人扶持上位?
但或许是因为这条夺嫡之路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太子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即便太子有了侍妾,宁清怡仍旧没有放弃这一纸婚约,反而像是产生了危机感,隔三差五就约着太子见一面。
不知道宁清怡有没有发现,在她跟太子的相处过程中,她已经逐渐落了下风,变成了被太子牵着鼻子走的那一方。
不过这也正常,宁清怡是重生之人,比别人有见地有谋略有历练,但是太子的聪颖也不亚于宁清怡。
他跟宁清怡朝夕相处那么久,早就对她的一举一动了然于心,知道她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所以便一步一步像温水煮青蛙一般攻占她的心房。
等宁清怡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太子已经真正走进了她心中。
她比原著中描述的更早爱上太子,那她是否还会为了利益再将太子跟他治下的国家推向地狱吗?
宁宜欢不知道,毕竟人心难测,但当她做个旁观者置身事外的时候,反而比之前看的清楚了许多。
一场秋雨,一场寒,宁宜欢看完郊外校场的练兵情况之后,又坐着马车赶往城内。
她把夏锦送到了军队中,那是安阳郡主划给宁宜欢专属于她的私人领军军队之中全是女子。
有之前受伤退养下来的军户之子,也有周边农家遗弃的孩子,亦或是那些生活不下去,想着讨一口饭吃的女子。
宁宜欢通通收下,她给了她们崭露头角,活命的机会,在真正的战争开始之前,她还会再给她们一个机会,一个离开的机会。
若是她们能够坚定的留在这个军队之中,那这个队伍也就成了。
毕竟现在世人的主流思想还是结婚生子,对那些女子来说,在家相夫教子才是最安稳的。
那些妄图跟男人争功,与他们争辉的行为是被世人所鄙夷的,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能留下多少人,宁宜欢也不清楚,但她就是这么做了。
风雨飘摇之际,女子确实比男子活下去的机会渺茫,她想要让那些女人尽可能多的把握住命运,拯救自己于水火。
宁宜欢有时间就会去校场跟他们一起练功,一段时间下来,她的武功也有了长进,体力也上去了。
雨点砸在车顶的声音,仿佛摇篮曲哄着人入睡,宁宜欢撩开车帘,向外望去,街道之上,行人匆匆全都躲在檐下避雨,只有零星几人撑着伞在街边慢行。
他们这辆马车走在街道之上,少有的不拥堵,倒也显得孤零零的。
几个月前,拓跋元姗就跟她告别了,那是在她的四王兄来到恒京城不久之后的事情了,没想到将她困于北狄的人,并不是她的父皇,而是她最亲近的四王兄。
告别之际,还是宁宜欢第一次见拓跋元姗哭鼻子,她对着宁宜欢道,“你放心,等他日有机会,我一定再来恒京寻你,你可千万不要忘了我这个好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