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你别误会,我说的不是美国

作品:《英伦文豪

    成功了!


    《大佬》成功了!


    一众演员听着掌声,欣喜若狂。


    李杰在心里长出一口气,随后带着团员们再次向礼堂的各个方向鞠躬。


    李黛小声嘀咕:


    “看吧~我说什么来着。这部戏没问题的。”


    校长艾略特走上舞台,与演员一一握手,随后转过身,


    “各位,表演已经结束了。”


    然而,学生们还是杵在原地,不愿散去。


    有人大声提问:“下一场是什么时候?还在哈佛吗?不会要去别的学校吧?能不能别去耶鲁?”


    一连甩出四个问题。


    旁边人附和:“去哪儿也别去耶鲁!”


    艾略特清清嗓子,


    “对友校别那么大敌意!”


    没想到,学生们异口同声:“(ˉ▽ ̄~)切~~”


    跟耶鲁都快打上天了,


    还装什么友好!?


    艾略特没辙,只能询问李杰:“李团长,接下来的演出计划是?”


    学生也跟着大喊:


    “是啊!我们还没看过瘾!”


    《大佬》里的细节非常多,必须要多刷几遍才能完全看懂。


    李杰自己做不了主,对陆时连打眼色。


    陆时会意,起身面向学生们,


    “各位,《大佬》以唐人街为背景,讲述的是华人的生活状态。所以,除了英语版,还有汉语版,将会在各大城市的唐人街演出。关于后面的演出安排……”


    话还没说完,下面就吵翻了天,


    “唐人街也有剧院吗?”


    “汉语版?”


    “我们听不懂啊!”


    ……


    一片嘈杂。


    陆时清清嗓子,双手下压,


    “听我说完。”


    现场安静了下来。


    陆时接着道:“关于剧团巡演的场地,除了唐人街,还有各大学。在学校的场次自然是英语版,唐人街的场次,则是两种语言各半。”


    众学生不由得面面相觑,隐约能明白陆时这么安排的目的。


    美国人前往唐人街看戏剧,必然会接触华人,进而了解华人文化,


    看来,《深红报》上的文章没错,


    那一篇《美国梦真正的践行者——Lu》并非吹牛。


    陆时顶着《排华法案》这么搞,让人敬佩。


    蓦地,又有人鼓掌,


    掌声很快便从稀稀拉拉变成山呼海啸,


    陆时不只用作品,也用人品征服了他们。


    老罗斯福思考了一阵,也站起身,提高音量道:“我想邀请剧团去国家剧院进行演出,就演《大佬》。”


    现场瞬间哗然,


    总统的行为,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了。


    老罗斯福却想得很简单,


    他如实道:“陆教授,这部《大佬》是极具革新性的戏剧,它诞生于美国,是美国戏剧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好一个“美国戏剧史”,


    估计,以后的美国文学教科书会有这样的文字:


    ——


    《大佬》,


    首个由汉语写作的中国新戏剧,是中国新戏剧的开端。


    但同时,它也是美国戏剧的一部分,


    正因为美国的兼容并包,对世界各民族的融合,才会出现《大佬》、《颠倒》这样的作品,


    也是美国梦的感召,才让Lu获得了灵感。


    ——


    美国早已独立,


    但文学上,仍然十分稚嫩。


    陆时之前和詹姆斯·马修·巴利聊起《绿野仙踪》的时候便讨论过,


    当下,正是美国文化及美国文学渴望从英国独立出来的时代,被称为“美国的现代文学时期”,


    很多文人都以构建美国文化及美国精神为己任。


    就比如马克·吐温,


    在创作时,他经常使用“美国梦”一词。


    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没有特别准确的定义,


    但反反复复、耳提面命,就好像它真的存在一般,自然而然地便深入人心,成为民众们的共同意识。


    老罗斯福邀请剧团去国家剧院,也是此想,


    《大佬》是中国的,


    这没错,


    但它也可以是美国的嘛~


    陆时心里明镜似的,努力憋着笑,


    “能去华盛顿的最高舞台,当然是好事。”


    他与老罗斯福心照不宣,


    两人紧紧握手,狐狸似的笑。


    第三排的小罗斯福呆了呆,忽然反应过来,对不远处《深红报》的摄影师招手,


    “快!快拍下来!”


    摄影师一愣,端起相机,


    咔嚓——


    留下了20世纪初最珍贵的影像之一。


    这张照片在后世被反复赞颂,甚至成为了两国邦交的重要道具,一有事就被拿出来说道:


    “两国人民一衣带水,早有历史渊源……”


    看到总统和世界级的文豪握手,现场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么过了半分钟,


    陆时和老罗斯福握着的手都有点儿酸了,彼此放开。


    艾略特适时道:“各位同学,请有序离场。”


    学生们离开,


    礼堂内逐渐变得空旷。


    陆时也登上了舞台,对演员们真诚赞道:“你们演得很好,几乎演出了《大佬》的神髓。”


    李杰谨慎地看了眼老罗斯福,又看看《深红报》摄影师手中的相机,讷讷地不知该说什么。


    李黛倒是轻松些,


    她好奇道:“‘几乎’?陆教授,我们还有哪里可以进步吗?”


    陆时笑,


    “想进步挺难的,但不怪你们。就比如庭审的那些剧情,你们确实拿捏不好。”


    体验派的演员是需要生活的,


    让他们演白人律师、法官、检察官,难度过大。


    老罗斯福说道:“我刚才也觉得,庭审的部分有些一笔带过的意思。当时我就在想,可能是陆教授不了解美国法庭,又或者是为了照顾演员,做了取舍。”


    陆时回答:“是后者。”


    他聘请了古德曼,法律问题都能解决。


    老罗斯福有些遗憾,


    “可惜,可惜了。”


    他摘下眼镜,用手帕擦了擦,问道:“要不,你把剧情完善好,我帮你联系一些本土演员?毕竟要去国家剧院进行演出,最好别留遗憾。”


    陆时摊手,


    “剧团要在全美巡演,为了应付那一场改剧本,不合适。”


    老罗斯福大笑,


    “我相信,有很多美国演员乐意加入贵剧团,参与后面的全国巡演。这么优秀的新戏剧,谁会放弃?”


    有总统牵头找演员,自然没有问题。


    陆时应承,


    “好,我完善一下剧情。”


    这之后,他对李杰点点头,又示意小罗斯福过来,让他采访。


    小罗斯福早就在等了,拿出一边看戏一边记录的问题清单,依次提问。


    结果,第一個问题就把李杰难住了。


    只听小罗斯福问道:


    “李团长,什么是‘绕朝鞭’?我很好奇!”


    剧团成员都很懵。


    没办法,他们又看向陆时。


    陆时也颇有些为难,


    所谓的“绕朝鞭”,其实就是“绕朝策”,


    出自《左传》,


    ——


    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


    乃行。


    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


    后以“绕朝策”和“绕朝鞭”喻指有先见的谋略。


    在《大佬》中,唐人街以鞭炮争锋,却起了“绕朝鞭”这个雅名,是赤果果的讽刺。


    陆时硬着头皮解释一番。


    现场的美国人都傻了,


    “……”


    “……”


    “……”


    诡异的沉默。


    良久,小罗斯福才说道:“就是‘有先见的谋略’,对吧?”


    陆时无奈,


    “你就这么理解吧。”


    他已经尽力了,


    解释不通,实在是因为两国文化相差太大。


    小罗斯福又问道:“陆教授,那你最后加上那个尾声,目的何在?”


    陆时笑,


    “你看完戏剧,难道不懂?”


    小罗斯福当然看懂了。


    《大佬》对堂会进行了彻底的解构,


    最后的尾声,双方斗鞭炮,


    这种烂活和一般的堂会成员有什么关系?


    直白地讲,就是几个辈分高、掌握话语权的混蛋因为不服输而斗气罢了。


    陆时接着道:“弗兰克,伱别觉得这种状况只在堂会、帮派中才有。绝大多数团体,都是弱小的个体遭罪,在外,他们没人管;在内,他们被二次剥削……”


    话音未落,


    “咳咳……”


    旁边的老罗斯福响亮地清嗓子。


    陆时差点儿笑喷,


    “总统先生,你别代入……额……我的意思是,你别误会,我说的不是美国。”


    “噗!咳咳咳……”


    老罗斯福差点儿一口气没喘上来,赶紧道:“我懂~我懂~你说的是大英。哈哈哈哈哈哈!”


    空空荡荡的礼堂里,弥漫着总统尴尬的笑声。


    气氛十分诡异。


    老罗斯福“额……”了一声,


    “陆教授,我们去外面聊?”


    陆时也不想再待着了,


    他刚才瞄了眼小罗斯福整理的问题清单,都非常专业,


    例如,


    对华人来说,堂会到底是好是坏?


    《大佬》是如何融合新戏剧和中国传统戏剧的?


    戏剧中的角色在现实有原型吗?


    ……


    这些问题当然能回答,


    只是一旦铺开,动辄就得几千字,能把唾沫说干。


    陆时想想就头疼,干脆躲了。


    他对李杰颔首示意,让他应付采访,随后便陪老罗斯福离开礼堂。


    傍晚来临,


    校园宛如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油画。


    夕阳的余晖洒在砖墙上,将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染成温暖的金色。


    老罗斯福先聊起的话题还是围绕《大佬》,


    他好奇道:“陆教授,那种堂会在唐人街是如何做大的?我实在理解不了啊!就比如最后的‘绕朝鞭’,明明是没有意义的活动,那些堂会成员为什么宁死也不退出呢?”


    陆时叹口气,


    “还不是因为法案?”


    “法案啊……”


    老罗斯福无语。


    陆时说:“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想要在新的土地生活,最需要什么?”


    老罗斯福想了想,


    “工作。”


    陆时点头,


    “对,工作!还有另一点——信贷。”


    老罗斯福认可,


    “一无所有,确实需要现金来启动生活。”


    陆时道:“因为法案,堂会以自治的形式填补了某些机构的缺位,掌握华人社区的工作和信贷大权。唯有依靠他们的庇护,华人新移民才能在美国立足。”


    老罗斯福叹气道:“你知道的,这件事很难解决。”


    如此铁腕人物,还是没办法。


    两人往前走,


    穿过林间步行道,周遭弥漫着一种沉静的气息。


    老罗斯福开始倒苦水:


    “你知道,最近的经济很差。民众盲目,认为是移民们抢占了他们的工作。其实,不只华人,意大利裔、俄裔、西班牙裔都不受待见。不过,后面三者的肤色……”


    话不用明说,懂的都懂。


    陆时“嗯”了一声,


    “我懂。”


    老罗斯福继续道:“说起经济问题……我听弗兰克说了,你似乎支持政府干预?”


    陆时摆摆手,


    “经济危机嘛~总得行非凡之法。”


    老罗斯福露出赞许的表情,


    他的想法和陆时一致,很多行业就应该有政府强有力的接管。


    这也是拆分托拉斯的内在原因。


    道理很简单,


    渡过危机的方法有两种:


    一、自由到底,


    给大企业、大商人提供援助,缓慢释放就业;


    二、直接干预,


    由公共项目提供就业。


    从经济学的角度,前者似乎更资本主义,也更治本,


    但坏处很明显:


    丢失选票。


    如果真那么搞下去,必然怨声载道,


    老罗斯福必然为经济危机背黑锅,也就不用想着连任了。


    至于第二种,坏处也必然存在,


    只不过,在他的任期内肯定不会暴雷就是了。


    陆时耸耸肩,


    “经济就像一片大海,企图靠人力划桨来横渡汪洋,不现实。”


    “啊?”


    老罗斯福惊讶,


    “你刚才不是支持……”


    陆时继续道:“同样地,坚持靠洋流和风来横渡这片海也有问题。有些情况下,海面没有风、海底没有洋流,船只能原地漂。”


    言外之意,要对症下药。


    老罗斯福沉思,


    “你们是不是有一个成语,叫‘骑虎难下’?”


    “啧……”


    陆时咋舌,没有搭腔,


    心道,


    这老哥还真把自己当成张居正啊。


    老罗斯福见陆时不说话,便摆摆手,


    “算了,不说这个。”


    他转移话题,


    “陆教授,上次你从美国离开前,我让弗兰克对你发出邀请,你还有印象吗?”


    陆时说:“啊?你真想请我当幕僚啊?”


    老罗斯福严肃点头,


    “不开玩笑。”


    陆时拒绝道:“总统先生,我不懂经济,根本帮不到你。”


    老罗斯福回答:“你实在太谦虚了。”


    “啊这……”


    陆时被整得相当无语,


    “幕僚的事,还是算了吧。而且,我对政治也没什么兴趣,想到那么多人聚在一起讨论,磨磨唧唧,半天也商量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就头大。”


    老罗斯福满头黑线,


     ̄□ ̄||


    感觉陆时在暗讽国会山。


    陆时看他表情,才意识到自己的话有问题,赶紧道:


    “你别误会,我说的不是美国。”


    老罗斯福连连点头,


    “我懂。”


    他沉吟片刻,补充道:“你说的是大英。这么明显的事,我怎么会误会呢?哈哈哈哈哈哈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