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南下

作品:《三国开局就被骗

    县衙,卫良带着几袋粉末状的东西,出现在王铭的面前。


    “这是何物?”


    王铭不明所以,卫良跟他说有重要的事情详谈。


    他立马抛开了一大批流民的安置问题,赶来见卫良。


    可没有想到,卫良就带了这么一包黑乎乎的粉末过来。


    “水泥。”


    卫良说完,招招手,让身边的侍卫人带上了一块坚硬的石头。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卫良接着说道:“这就是这袋粉末混合水之后,形成的。在混了比例的砂石和水之后,可以塑形,等干了之后,就能变成硬块的水泥块。”


    王铭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水泥的用途。


    随后就见他将身上的佩剑抽了出来。


    他也学过些功夫,武功虽然不入流,但是对付一两个宵小还是没有问题的。


    然后就见他猛地将剑朝着水泥一剁。


    噹!


    剑身碰到水泥,发出声响,但是水泥毫发无损。


    “这…这……这!”


    王铭惊讶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脸震惊的重复着同一个字。


    过了好一会儿,王铭才说道,“良儿,你可是为大汉,做出了能够千秋万代的举措啊!”


    王铭兴奋道:“这东西,要是放到凉州,幽州,并州等地,可是能够建立牢不可破的防事,大汉再也不怕外族入侵了!”


    卫良微微一笑,打断了王铭兴奋的劲,“王世叔,你可能误会我的意思了。”


    王铭不解,看着卫良,等待着他继续往下说。


    “王世叔,第一,这个水泥产量有限,供不了这么多郡县;第二,这个水泥,我也没有打算上交朝廷……”


    卫良的话,让王铭更加不解。


    你拿来给我看了水泥,然后跟我说,不打算交给大汉朝廷。


    你这是玩我呢?


    还是只在我面前秀秀能力?


    “那贤侄的意思是?”


    “修建安邑县。我出水泥,你出力。”


    “修建安邑县?”


    这让王铭更加懵了。


    安邑县处于司州的中部位置。


    南下不远处弘农郡,再下面就是荆州。


    北上是并州和幽州。


    而西面是雍州,


    东面靠着徐州。


    不管外族怎么打也打不到安邑县啊。


    王铭劝解道:“贤侄,这个异族似乎怎么打,都打不到咱们河东郡啊!我们修这城墙是……”


    卫良点点头,“异族是打不到我们这里,但是不代表我们这里不会被战火给祸害。”


    王铭神情一怔,“你是说,天下要乱?”


    天下大乱,百姓可能感受不到什么苗头。


    但是经历过白波贼的王铭,可是天天去州郡府,找王邑了解信息的。


    他就怕哪天又来什么造反,然后殃及到安邑县。


    这段时间得到的消息,是那太平道传教的速度,都快超过了产粮速度。


    各个州都遍布了太平道的信徒。


    冀州巨鹿附近,甚至有些官员都加入了太平道。


    这时,卫良要是跟他说,天下要大乱。


    王铭绝对相信。


    卫良说道:“大不大乱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世叔不早做准备,安邑县,指不定哪天就像临汾和平阳那样,被贼人给占据。”


    说道这,王铭浑身一颤。


    临汾,平阳,白波贼。


    那两个县的县令,可是直接被白波贼杀了的。


    当下,王铭也就不再犹豫,一咬牙,道:“贤侄,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王铭知道,卫良其实完全可以借助假节之权,让自己听他的。


    但是卫良没有这么做。


    卫良一直在照顾自己。


    而卫良的才能,自然是不用说的。


    卫良叫来鲁旦,让鲁旦与王铭规划设计外城。


    同时将安邑县的城墙往外扩张两百步。


    将原本安邑县的面积翻了两倍有余。


    面积几乎都媲美雒阳城的大小了。


    建成要求的人力物力巨大,流民也就成了唯一的劳动力。


    王铭咬着要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去各个地区借钱,然后南下去买粮。”


    听到王铭说道南下买粮,卫良来了兴趣。


    “世叔,你只要筹钱就行,我正好也要南下一趟,顺便帮你去买粮吧。”


    “哦,去南方干什么?”


    王铭有些好奇,这放着军队,城墙减少以及这么多产


    业在这里,你不好好打理,跑去南方干什么?


    “我想为安邑县以后的发展做些准备。”


    卫良具体的什么事情没有说和王铭打着马虎眼。


    眼看卫良不说,王铭也就没有再问。


    ……


    半个月后,在鲁旦的快速设计下,一所崭新的医学院,就建立成了。


    卫良与华佗看着这崭新的医学院,各自有各自的心思。


    卫良想的是,总算是把华佗给扣下了。


    有了华佗,以后军队打仗受伤,主要的医疗保障就有了。


    而华佗所想的却是遗憾,以后恐怕不能走遍世界,解决疑难杂症了。


    但是华佗反过来想了想,最后叹息道:“但愿日后,世间能够少一些痛苦。”


    医学院的成立,吸引来了许多流民的少年。


    大多数都是七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再小一点的,比较调皮,不服管教。


    再大一点的,就是劳动力,更愿意去修城墙,屯粮田。


    因为卫良给的政策是,修墙一日,一斗米,大概也就是后世的两斤。


    而屯田,是半斗有余,也就是一斤半左右。


    学医的少年也有半斗,也就是一斤。


    看着眼前的第一批学子,卫良严肃道:“华先生,未来大汉是否有伤痛,可就看先生你了。”


    华佗也被卫良的样子所感染,重重的点点头。


    卫良的心算是放下了。


    华佗,应该是跑不了了。


    如果可以,这次南下,他想把张仲景也给弄来。


    卫良花了十几天的时间,做了部署。


    调集了所有能动用的资产,他要干一件事。


    那就是南下买粮。


    趁着春旱的还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几个州范围的扩散。


    他要对南方的粮食进行大规模的收购。


    他打算亲自去一趟南方,从东边的兖州经过,然后朝着徐州,扬州,荆州,一路南下。


    不仅是为了买粮,也是为了看看有没有机会,将黄忠、典韦、太史慈、甘宁这类的草根武将收在麾下。


    他没有统一天下的心,但是守护一方的决心。


    想要乱世中求生存,必须自己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