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何大才

作品:《三国开局就被骗

    文会还没有开始,内外院就坐满了人。


    王越将竹简交给了检查的小厮,小厮验证后,便放王越和卫良进去了。


    并且对照着竹简,将卫良和王越安排在了靠前的第四排位置。


    其实卫良有些好奇,小厮在检查竹简的时候,好像在摸索竹简上的什么东西。


    像是在根据竹简上的什么暗号,进行排序。


    他摸了竹简这么久,都没有摸出竹简的不同。


    不由的觉得,古人的智慧,还是有太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了。


    还好自己在此之前,没有起伪造入场资格的心思。


    文会开始前比较无聊,主要是卫良和王越比较无聊。


    大多数人都聚集在会客厅,与相识的人聊天。


    而他们两个,只能吃桌上的水果,糕点和茶水打发时间。


    终于,又煎熬了半个时辰,两人熬到了文会开始。


    蔡邕面带笑意的讲述了下开场白。


    然后就开始了文会的第一场。


    诗律。


    武夫争强好斗。


    文人也不差。


    想象中的文质彬彬的你一言我一句的画面没有出现。


    反倒是各种羞辱,各种抨击,层出不穷。


    有些人,就更加直接,不仅侮辱别人的诗律写的一塌糊涂,就连人也一起辱骂。


    一场文斗过半,完全刷新了卫良的三观。


    “尔等竖子,可知何为礼仪?”


    “我念你为读书人,你却不尊老爱幼,抨击我诗词就算了,还骂我老?”


    “你可知,何为‘亲亲,仁也;敬长,义也’?你的仁义,丢哪里去了?小兔崽子?”


    另外一人也不示弱:“写的不好就是不好,狗屁不通,你要想让我们服,你拿出你的文采来,莫要用仁义,压我们。老不死的,我们就是不服。”


    蔡邕看着台下的一群人争辩,他笑了笑,也不说话。


    骂归骂,只要不动手,就好。


    这些骂人的话,其实听听还是蛮有趣的。


    卫良低着声音,对王越说道:“师父,江湖上的人都是这样的吗?”


    “不是。”


    “那是如何?”


    “动手。”


    额,好吧,果然是不一样。


    几个核心主力骂完,会场稍微停歇了一会儿。


    也就在这时,忽然有个声音传了出来


    。


    “听闻河东有一孝子,作了一首五言诗,今日可有来到现场啊?”


    说话的人,从会场中站了起来。


    卫良一眼便认出此人。


    正是那个名叫柏奎的贼眉鼠眼之人。


    卫良:他妈的,哪里都有他的事儿。


    卫觊从场中靠后排的位置站了起来,有些尴尬,却不胆怯道:“在下卫觊。”


    柏奎看到卫觊童稚的脸庞,忽然间大笑了起来:“哈哈哈,我就说写这首诗的人,没到弱冠,还是个毛孩子,是吧?”


    然后他兴奋的叫了起来:“来来来,愿赌服输,给钱给钱。”


    这一幕,让开始对喷的几个人文人不爽了。


    开始的文会,不管怎么喷怎么骂,那都是建立在学术上,诗词上。


    可眼下这人,开口就是赌钱,还拿这种事情来开玩笑,显然不把文会放在眼里。


    “你是何人,竟敢在文会上如此喧嚣?”


    柏奎从兴奋中回过神来,道:“哦,我姓何,名贵,字柏奎。”


    一听姓何,众人皆是一愣。


    “南阳郡,那个何氏?”


    又有人问道。


    “正是。”


    一时间,会场安静得落针可闻。


    这些信息,就够了,也不用再问下去了,反正这个世家是没人敢管的了。


    卫觊站在那里,脸色有些不好看。


    他看的出来,眼前嘲笑他的人,好像有些不好惹。


    台上的蔡邕更是脸色阴沉。


    而后,就看见何贵带着讥讽的语气,继续问道:“问完了吗?”


    场下没有人回答他。


    何贵指着卫觊说道:“那接下来我来写首诗,然后你那个叫什么,你也写首。”


    “你们来评判一下。”


    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了一张纸,然后照着念道:


    “秋厉收末粮,兵马破羌卑。


    为君束甲胄,子夜未入归。


    只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何为家国事,大汉照余晖。”


    众人沉默。


    这诗律,可以称之为打油诗,完全对不上律格,严格意义上都不能叫做律诗。


    说简单点,就是:啥也不是。


    只是没有人敢反驳,特别是他最后一句,大汉照余晖,谁敢反驳?


    是想造反了?想当反贼?


    还有那个何为家国事,一语双关。


    又吹捧了大汉王朝的兴盛,又提起了他的本家,何家。


    简直无解。


    卫觊也听出了个大概。


    只是现在他感觉到很棘手,眼睛求助般的望向蔡邕。


    他不想作诗,现在作诗,写的差就是自取其辱,写的好,也没人会赞同,还会被当做反贼。


    骑虎难下啊。


    当何贵的眼神,刚要抬起,看向卫觊的时候。


    一个声音传来。


    “好,写的好,好一个大汉照余晖。”


    卫良的小手鼓了起来,拍的啪啪作响。


    喝彩的声音,响遍文会的会场。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王越身边的孩童,不解道:这谁呀?


    这人怎么不管管身边的孩童?


    这是小孩子能来的地方吗?


    何贵却是一愣,没想到这个小孩,竟然出现在这里,刚要发作。


    就有人先他一步,呵斥道:“顽劣孩童,还不快快退下。”


    说话的是一名老者,也算是在文会的主事之一。


    卫良感受到老者并无恶意,呵斥,只是在提醒他,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救卫良了。


    所有人都知道,何贵不是一个善茬。


    卫觊也是担忧的看着卫良,他不断对卫良比划着手势,示意他退下。


    卫良继续道:“写的这么好的诗,老先生为何不允许我夸赞?”


    随后他的眼睛看向何贵道:“何先生乃天下之大才啊。”


    说话的语气诚恳,直接把何贵给整不会了。


    还想骂眼前这个孩子,忽然想起此行的目的,不就是扬名吗?


    自己是何家的旁支,大伯何进曾说过,只要出了名,就能安排自己入朝出仕。


    而现在有个小孩帮腔,虽然效果没那么好,但也比没有强啊。


    于是笑笑道:“看看,看看,还一群读书人,一个三岁孩童都比你们有赏识。”


    在场一众文士,皆是皱眉。


    如此夸赞一个纨绔,这文会岂不是乱套了?


    角落里,贾诩坐在案桌边,面无表情的盯着卫良,像是想把他看穿一样。


    还在何贵美滋滋享受夸奖的时候,突然,卫良话锋一转,道:“只是,何大才,能否把此诗律改改。品诗皆品人。


    这诗意境虽有,但不遵律格,就好比何大才,你这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