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之难
作品:《红楼之双生花》 黛玉可以在郑家多住些日子,避开薛家的事。
宝钗作为薛家出嫁的女儿,知道自己哥哥杀人被问斩,并不是什么能拿出来说的事,甚至颇为丢脸。可她还是心疼薛蟠,记挂薛姨妈。
王夫人这里好说,只是还得带着莺儿来跟贾母告罪。
贾母听了,当即同意宝钗回娘家去小住不说,还令鸳鸯从自己的私库里头拿了一根百年好参,交给宝钗:“如今事情已不能挽回,你好生开导你母亲,多住些日子也不妨。左右现在府里头的事也不多,由着你婆婆料理些日子,也不要紧。”
宝钗应下,向贾母道了谢,方才带着莺儿回娘家去。
只是她体贴惦记着薛姨妈,怕自己母亲在家伤心过度,不想回来却是被薛姨妈冷眼相待:“你做了荣国府的宝二奶奶,处处都以贾家为先,骗我说太上皇要大赦天下,不过是怕我找林丫头帮忙,闹开来你不好当家管事,如今你哥哥也不在了,你还回来做什么?”
宝钗刚迈进厅堂,便被这一席话打的浑身发抖,亏得莺儿及时扶住,不然便要摔倒在地。
宝琴十分尴尬,却不得不开口:“婶子何必说气话。大姐姐别放心上,方才我陪婶子在花园里散步消食,她还记挂着姐姐,怕因大哥哥的事儿,姐姐在府里不好管事。”
宝钗这才忍住了眼里的泪,强撑着走过来,直接跪在薛姨妈面前:“妈妈这话,是要女儿剖心明志吗?我当初并不愿意嫁给宝玉的,是妈妈和姨妈盘算好,为着成就这事,我一个大姑娘,连女儿家的矜持也顾不得,百般讨好宝玉,拉拢众人,好容易嫁进去了,却在两重婆婆手下讨生活,哥哥的事情,我何尝不是求了太太又去求老太太,妈妈当初在林妹妹面前闹一通,我过后要给多少人赔不是,我又几时在妈妈面前诉过苦?宫里娘娘带话出来,难道是我骗妈妈的,姨妈不也是同妈妈这般说的?与大理寺使银子打点,难道不是琏二哥帮着出面?宫里太妃没了,上皇病倒了,没大赦天下,难道是我一个内宅里管家的人能过问的……”
方才忍住的眼泪,如断线的珍珠,夺眶而出。
忍着不哭的时候,还觉得不那么悲伤,哭起来就收不住,越哭越觉得真真伤透了心。
小时候明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家境优渥父亲宠爱,住在金陵老宅里头无忧无虑。可惜父亲去世,一切就都变了样。哥哥失了管束,学也不去上了,行事越发张扬。她劝了多少回,可母亲每每答应得好好的,转头对着哥哥,就把答应自己的话全忘了。
最终,在金陵打死了人,惹下大祸,要不是有舅舅出面,姨父帮忙,家里头的产业都要被族里人瓜分了。凭着舅舅的书信,分出了近一半的产业,才摆平了族里,没有将他们一家子除名。
说是上京备选,不过是一个名头,总不能说,因为哥哥打死了人,他们一家子无法在金陵生活。偏自己那时候还天真的很,以为靠着舅舅靠着姨父家,参加小选总该是没有问题。若是选上了,自己若是能跟郡主公主的伴读几年,身份也有了,手帕交也有了,总能够有一门不错的亲事。不说帮住哥哥重振家业,至少将来给娘家撑腰总能办到的。
落选直接给了她一个巨大的打击,甚至为此还病了一场。
然后,姨妈就来了。姨妈和母亲商议一番,母亲又来跟自己絮叨一回。
宝玉好不好?也好,也不好。好的是,作为荣国府上嫡出的公子,长相和脾气都不错,又有着全家人的宠爱。可不好的是,宝玉并不爱读书,只怕科举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点最不好,那就是宝玉的眼底心底,全都是他的林妹妹。她虽然只比黛玉晚两年住进荣国府,也算是一同长大的,可宝玉待她,却远比不上黛玉亲厚。
一开始她并不赞同,可是舅妈带着自己出门去京里的高门大户里做了几次客,她才知道,宝玉居然是自己最好的选择了。
她没得选。只能依着母亲与姨妈的意思,从‘金玉良缘’到莺儿认茗烟他娘做干娘,从拉拢湘云到交好黛玉,就是宝玉屋内的袭人她们也是拉过来的。一桩桩一件件仔细琢磨,纷纷得到效果。这其中,多少事情是她自己亲自去做的,姑娘家的矜持也不要了,却有两个人,无论她怎么做,都没有拿下。
头一个是王熙凤,这个表姐,从亲疏关系论,分明跟自己要亲些,与黛玉相比,她们才是嫡亲的姑表姐妹。可王熙凤无论是平日里玩笑还是正经时候说话,处处都表明她支持黛玉嫁给宝玉。
宝钗心里是有些恼王熙凤的,好在王熙凤的意见不重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小叔子的婚事,当嫂子的并没有话语权。何况,王熙凤只是隔房的堂嫂。
但另一个人,就很让宝钗很头疼了。
那就是贾母,贾府辈分最高地位最为不同的那一个。贾母偏疼宝玉和黛玉不说,还三番五次表明不喜欢她。从自己十五岁生日到清虚观打醮,贾母只差没有亲口说,不同意宝玉娶自己这个薛家的女儿。
好在最终贵妃娘娘开了口。
可如今回头一想,若是贵妃娘娘不传旨意出来,是不是更好?宝玉娶了林妹妹,必定是夫妻举案齐眉,好不快活,哪里如现在,成亲都一年了,她和宝玉尚未圆房。
薛姨妈听着宝钗一桩桩一件件地说往事,慢慢回过神来,她前些日子去了荣国府,知道贾母让收拢归整黛玉的嫁妆,在王夫人那里听了一通抱怨,这件事情贾母交给了王熙凤办理,便知道,宝钗在荣国府里虽说管家,只怕日子也不太好过。
清醒过来,薛姨妈也不叫人,自己上前去扶宝钗起来,一边说:“我的儿,委曲你了,是妈妈气糊涂了,想着你哥哥……”
宝钗哪里真的能跟自己的母亲计较,自己脸上还满脸的泪水,却拿出手帕子,帮薛姨妈擦泪。
母女二人落坐,宝琴亲自给宝钗倒茶,放在茶几上,然后带着莺儿,悄悄退出去。
薛姨妈才说:“当初早知道依着你的意思,要是定下锦乡候家的庶子,如今你也有诰命了。”
锦乡候的庶子,当年已经是举人了,上门提亲,王子腾夫人都觉得可以,宝钗隔着远远地看过一眼,当时也是有意的。只是薛姨妈嫌弃锦乡候家已经没落了,又是庶出,远比不得宝玉的条件,便婉拒了。
可不想,那人却是个有才的,第二年便考中了进士,外放去当县令,只一任满,便得了赏识,如今在济宁做同知,正五品。
要是当初真结了这门亲事,宝钗如今也有五品的宜人诰命不说。说不定,那年便举家随着宝钗一起去任上,也不会给薛蟠定了夏金桂,更不会犯下后来的命案。
宝钗叹息:“事到如今,妈妈还说那些话做什么。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哥哥的后事,安排人扶棺回南,好生安葬,我们无法救下哥哥,至少在他死后,得让他能得到安息。”
薛蟠是被问斩的,在京里,尤其是这个节骨眼上,是不好大办丧事的。不过宝钗之前便让薛蝌去京郊法明寺问过了,打点好了,已经在法明寺做过道场。
薛姨妈含泪点头:“是,你说的很是。这事蝌儿也说了,他带着几个忠仆,租条船,赶回金陵,也不需多少日子,等办完你哥哥的后事,再赶来京里。”
宝钗又说:“要是婶娘的身体能支撑,就让蝌弟将婶娘接来京里吧。中秋的时候,老太太借着宫宴的机会,跟娘娘提了琴妹妹的婚事。梅夫人已经应下了。想来若不是太妃薨逝,梅家都已经上门来提亲了。”
薛姨妈的眼泪还含在眼里,听到这个消息,睁大眼睛,眼泪就落下来:“当真?”
宝钗点头:“当然。”
薛姨妈感叹:“梅家可是拖了好几年。亏得老太太,你家去,好生替我向老太太道谢。”
宝钗点头:“是啊,若不是老太太瞧准时机开口,只怕梅家还想拖下去。今儿我回来,老太太还特意给了一株百年的人参,让我带给妈妈,叫我开解开解你,哪怕留在家里多住几天,也是可以的。”
薛姨妈听得女儿能住下,悲伤立减了一半:“既然是老太太同意了的,那你便多住两天。你出嫁才一年,家里头发生了多少事,我们母女许久没好好说过话了。”
宝钗点头:“妈妈可想过今后?”
薛姨妈:“还能有什么想头,你哥哥也没留下一儿半女,我们家的香火,可就断了。你已经出嫁了,我一个老婆子,到时等发嫁了宝琴,便回金陵去,照料你父亲和你哥哥的坟茔。”
宝钗却早就想过了:“妈妈,我瞧着,蝌弟却是个可靠的,即便不说什么,他将来也会给妈妈养老。只是我想,二叔与父亲是嫡亲的兄弟,不如妈妈同蝌弟说,这次扶棺回南,和族里说好,由他一户挑两房,将来从他膝下过继一个儿子,落在哥哥的名下,这样一来,哥哥在下面,也有香火供奉。”
薛姨妈一想,便明白了:“这样确实妥当,你二婶膝下也只有蝌哥儿一个儿子,既全了我们两房的情义,又解决了你哥哥的香火供奉。”
宝钗:“还有一宗事儿,只怕琴妹妹明年便要出嫁,蝌弟与邢姑娘的亲事定下已久,他又是做哥哥的,等到腊月里头,能办喜事了,便挑个好日子,去邢家过聘吧。这样一来,蝌弟的婚事定在明年春天,或是夏天,也不算赶。”
薛姨妈:“还是你想的周全。待蝌儿回来,我便同他说,这趟回去,定要将你婶子接来,到时请个大夫,多付些诊金,照料你婶子来京。他们兄妹的人生大事,也该你婶子亲眼看着,才算圆满。”
宝钗:“蝌弟既要一户挑两房,妈妈也该准备一半的聘礼。邢家手头紧,银子就不必送多了,省得邢家陪嫁不起,就由着妈妈私下里补给蝌弟吧。琴妹妹这边,妈妈添妆,多给琴妹妹些压箱银吧。”
薛姨妈:“我自然会好生准备。他们都是好孩子,你以后也只得蝌儿这么一个弟弟可以依靠。你却不同,林丫头与我们家可不算正经亲戚,她的嫁妆既然由凤丫头打理,你就别掺和,你只是表嫂,到时添妆,看得过去便成了。”
宝钗:“妈妈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呢。”
为您提供大神 夏知念 的《红楼之双生花》最快更新
宝钗之难 免费阅读.[.aishu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