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离开

作品:《天命太子爷

    据军中老兵说,日出之前是阴,日出之后是阳。


    人死要到阴间,所以要选择在日出之前下葬。


    否则死得不安宁。


    拂晓时分,在烽燧堡东南方向,西州军肃穆列阵。


    他们前方整整齐齐陈列着数十具战死将士的遗体。


    其中有七具是沙州勇士。


    大部分人的遗体都没有收回来,因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返回的路上只能带那么多。


    没有棺材,只有一席战袍裹身。


    “牟旅帅,一路走好……爱之深恨之切,我明白你的心境!”李宁为牟云祥整理了一下衣物,低声道:“我想最后那一刻,你的心依旧是火热的,等我回来,为你立碑!”


    李宁含着热泪给张议清整理着衣物,他皮甲上那个婴儿手臂粗的贯穿伤口怎么也无法遮住,只能用战袍将他裹紧。


    “张大哥,我们说好得一起回长安,我请你喝长安的杏花酒,不醉不归,可你食言了,呜呜……


    你说回去给伯母惊喜,你倒是说让我该如何开口?”


    李宁木然地挨个整理着衣物,嘴里机械地念叨着,仿佛在读稿子一般。


    从背面看去,他比那些见惯了生死的老兵还要镇定。


    没人注意到李宁两行泪水无声地滴落,落在了护卫他的这些沙州勇士的身上。


    “还有你,说你怕死,肯定能活到最后,跟着我也算是吃皇粮的人了,等会去要娶邻居家的姑娘……


    可是你冲向敌阵的时候,一点也不像怕死的人!”


    ……


    “殿下,天快要亮了!”


    卢十四上前提醒道。


    “好!”


    李宁后退一步,大声道:“大丈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你们做到了!


    你们的鲜血洒在了这片土地,可这山河依旧破损不堪。


    你们放心,你们为之努力的事,我们活着的人将继续为之奋斗,这山河由我们来收拾,


    以后孤还要为你们立碑,要让后世子孙知晓,让他们铭记,他们的祖辈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


    说罢,李宁拔刀起誓:“孤以大唐太子之名,在此起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复山河终不还!”


    肃穆地鼓声响起,这些牺牲的将士一一下葬。


    不久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用黄沙堆起的坟头。


    当最后一铲子沙土覆盖到坟头时,新的一天的阳光洒在了众人的脸上。


    也洒在了眼前整整齐齐陈列着下数十座坟头。


    坟头的影子拉得老长,从高空俯瞰,显得异常高大。


    天空之上闻着血腥而来的秃鹫盘旋着久久不愿离去。


    ……


    “殿下,还没决定好?”


    瞭望塔上,李宁抬头远眺着西北方向。


    大漠天空很蓝,蓝得不像话。


    昨晚洒满热血的战场却已被风沙所覆盖。


    仿佛什么都没发生的一样。


    卢十四不知何时来到了李宁身边。


    “没有,我早就决定好了!”李宁摇摇头,一脸担忧地看着烽燧内载歌载舞的老兵:“我是担心他们接受不了。”


    几十年了,他们的战友有些已经长眠地下,再也无法回到故土了。


    而已步入中老年他们之所以还坚持着,是因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扎了根,有了家,减缓了思乡之痛。


    然而李宁的出现点亮了一线亮光,让他们花了很多年才抚平的暗伤再次揭开。


    这时候,李宁却转头离开,坚持去安西都护府,意味着将再次丢下他们。


    那对他们来说是多么沉重的一次打击。


    此时不知情的他们正为大胜吐蕃黑骑而庆祝,也为大唐战旗再次飘扬而开心。


    卢十四眉头一扬,惊讶道:“殿下不打算去西州城,而是继续南下沿孔雀河进入焉耆镇吗?”


    李宁重重地点点头,解释道:“虽然目前看起来西州有回鹘大军,表面上看起来更安全些,但是回鹘人会将自己吞下的土地让出来吗?”


    李宁忧心道:“回鹘人会看着大唐战旗再次飘荡在西域?”


    卢十四皱眉思索片刻,惊呼道:“那真不能去,万一回鹘使阴招,殿下更危险!”


    李宁长叹一口气,望着远处一处黑云,眸子中杀意毕露:“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了,需要尽快赶往安西都护府,备战!”


    有好多东西需要到安西都护府才能准备。


    如今已是五月,根据吐蕃人喜欢秋天发动进攻来看,留给李宁做准备的时间不足四个月了。


    李宁突然眯着眼看向南边,冷冷道:“往南怕也不得安生!”


    卢十四顺着李宁的眼光看去,眸子猛地一缩,当即要下瞭望塔。


    李宁拦住卢十四,摇摇头道:“不用,只是盯梢,你去了他肯定比兔子还跑得快!”


    只见在极远处的沙丘上一道黑影正朝这边张望。


    李宁想到了论恐热,庆幸他还只是一个千夫长。


    “真是阴魂不散,不过我们也不用太在意,休息一个时辰后出发!”


    卢十四指着下面的众人担忧道:“那他们怎么办?要不咱俩悄悄地离开。”


    李宁皱眉,摇摇头无奈道:“该面对的必须要面对,我自己去说!”


    出人意料的是眼前这些老兵得知李宁不去西州而是要去安西都护府的时候,他们很平静。


    回鹘只是名义上的盟友,实际上对待大唐遗民比吐蕃人还残酷。


    这些老兵深知回鹘人的本性。


    如果说西域有一个对李宁来说最安全的地方,那就是还奉大唐为正朔的安西都护府。


    “裴大哥,拜托你了,悄悄将他交于镇守使!”


    李宁认认真真地在写给杨朝东的龙纹文书上盖上太子印,吹干笔墨后交给了裴长安。


    眼前这些人中只有裴长安才有机会见到西州镇守使杨朝东。


    “请你转告镇守使,告诉他无论他选择哪一条路,我都不怪他……”


    “好说,好说!”裴长安当着李宁的面将那文书揣入怀中,骄傲道:“谁让我也是唐人呢!”


    令李宁没想到的是裴长安居然是疏勒王裴冷冷之子。


    在吐蕃占领疏勒镇的时候,疏勒王裴冷冷与镇守使鲁阳血战而死。


    身为王子的裴长安则一路逃到龟兹镇。


    面对吐蕃大军,安西大都护郭昕决定将裴长安绕道回鹘送往长安。


    可谁想裴长安刚到北庭都护府就遇到了变故,最后机缘巧合就留在了西州。


    回鹘人因为各种考量,最终容忍了这位自称唐人的疏勒国王子。


    这也是西州唯一敢光明正大自称是唐人的人。


    随即李宁又对所有的人做了安排。


    让他们继续蛰伏,等待时机。


    依眼下,吐蕃人才是敌人,最好让吐蕃和回鹘人咬起来,才好从中浑水摸鱼。


    一个时辰之后,七十多骑纵马驶出烽燧,分成十个小分队,朝各个不同方向奔去。


    远处盯梢的吐蕃黑骑傻了眼,不知道该跟着哪一队。


    其中一支小分队直挺挺地朝他们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