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老师的夸赞
作品:《重生八零,肥婆要翻身》 乔苒听到这个消息,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就挑了几首自己还记得的相同风格的诗歌交上去,还在每一首诗的下面,备注了自己的笔名“荞麦”。
要是她没有预判失误的话,过几天就会有老师来亲自找自己。
关麓和沈程是最先坐不住的,看乔苒一直不着急,两个人反倒先跳脚了。
文研所要搬回城里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整个知青大楼。
文研所也为进入了面试的知青发放了相关的资料,就是为以后回城做考验准备。
但是最首当其冲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工分才能跟着一起回城。
关麓和沈程早早就满足了条件,但是耐不住两人听见乔苒还差了半截,林相悦还特地跑到两人面前奚落。
关麓和沈程坐不住了,在食堂找到了正在吃饭的乔苒。
乔苒拿着两个包子,就着免费的青菜汤,吃得正欢实。
眼角余光忽然瞥到两堵人墙挡在面前。
看清楚来人,乔苒有些惊讶,举起手里的包子。
“你们吃饭没有,要不要来点。”
这句话,让两人一愣。
沈程瞪大眼睛看着没心没肺的乔苒,气得咋咋呼呼地开口:“乔苒,你知不知道文研所过几天就要搬回城里了。”
乔苒点点头,表情无辜:“知道啊。”
“那你知不知道你的工分还差了一大截。”
乔苒笑得更加轻松了:“我也知道啊。”
沈程撑着桌子,更加生气了,看着乔苒:“那你还不着急,我可是听说了,你的工分起码还差了五六分呢。”
旁边的关麓听着,也很是赞同地点了点头。
“怕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凹凸曼。
“有啥?”沈程追问。
“一个你们都还不认识的前辈。”乔苒调皮地眨眨眼睛。
关麓拉住了还要继续输出的沈程。
他在心头沉吟了许久,也许是想到乔苒要强的自尊心,他看着乔苒和沈程交锋半天,这才想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斟酌开口。
“乔苒,我还有些渠道,要是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帮你说说,让你没有工分,也能进文研所,虽然可能是编外人员,但是以后也有机会转正。”
关麓可是记得,当时乔苒有多想进文研所。
沈程接话:“对啊对啊,小苒,只要你开口了,我们可以帮你想想办法。”
那急切的样子,就好像恨不得帮着乔苒张嘴答应。
乔苒看着两人着急的模样,很感激两人都考虑着自己,但是她还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谢谢你们,但是你们有自己的门道,我也有自己的才华,我一定可以进文研所的。”
关麓被乔苒眼泪的自信闪了眼睛。
乔苒就像一株向日葵一样,向阳而生,充满着昂扬的斗志和战斗的决心。
“可是……”沈程还想要说些什么,却被关麓给拉住了,冲他不可闻地摇了摇头。
既然乔苒都拒绝了,他们再说就显得烦了。
而且乔苒看起来也不是会打没有准备的仗的人,既然乔苒开口了,他们就要信任乔苒。
沈程低下头,就好像一只打了败仗的小狗,耷拉着耳朵,不情不愿地从鼻子里面哼出了声音:“好吧……”
关麓离开的时候,乔苒抬头,正好和关麓对视。
关麓僵硬的脸上情不自禁的,慢慢浮现出了一点笑意。
乔苒忽然感觉如沐春风一般温暖,心情就好像开在三月里的花。
最后,关麓清冷的声音道:
“要是后面实在不能解决的话,你告诉我,我尽力帮助你。”
乔苒回以感激一笑,但是却没有答应。
她有这个自信,有人一定会让自己进文研所的。
……
此时,文研所内。
一个站着翻看知青们作品的老师,扶了扶鼻子上的眼睛,不时蹙眉摇头,不时微笑致意。
看完后将作品分别放置在桌子的两侧。
突然,一首很小清新的诗词出现在老师的视野中,老师看了看,诗词写得很巧妙。
用很浅淡的笔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意境,初读只觉得心神放松,置身仙境,但是细细品味又能察觉其中的略微的苦涩,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真不错!
老师眼睛一亮,心中发出一阵轻叹。
回过头去查找作者的名字,“荞麦”两字从眼前闪过。
老师讶异,以为自己老眼昏花,揉了揉眼睛,眯着再次确认,发现确实是“荞麦”两字,顿时睁大了自己的眼睛。
举着这一篇作品以及作者的资料站了起来。
“哎呦!你们都快来看看,这‘荞麦’还真的是我们文研所的人哩。”
众人听见“荞麦”两字,纷纷抬头,如同雷达一样跟着老师摇着资料的手摆动,大家脸上惊喜放下了手里的活,朝着老师看去。
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师拿起资料,对着灯光,轻声回味了上面的名字:“乔苒?”
乔苒正要去找关麓,无端地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哈切!”
心中诧异:难道是有人在说自己的坏话?
关麓房间正有一人在,乔苒之前看见过这人,是和林相悦一起跟着文研所下乡的,但是和关麓的交情很好,经常来找关麓问些问题,两人拿着一张报纸,正在讨论着什么。
那男子说得激烈,讲到动情的地方,竟拍案而起,而关麓从始至终一直都是淡淡的微笑,不时反驳或是附和上自己的观点。
乔苒觉得不便打扰,正打算离开,“荞麦”两字传入耳中。
“关麓,你觉得这个荞麦怎么样?他(她)现在可是一块香馍馍,好多的老师都在找她呢。”
乔苒竖起耳朵,在她看来,关麓的文化水平应该很高,不知道他是如何看待这首诗的呢。
关麓看完开口,平淡的声音里面也沾染了些许的惊叹:“这文笔倒是不错,意境也好,比之前那些被吹捧的天上有地上无的无脑堆砌辞藻,要精明许多。”
“这首诗表面上是对未来的向往,其实内心还有对现实的不满,这麦田带来希望,其实很多的还有农民困境的无奈。”
乔苒心里一阵,这个意境,就是当初乔苒很喜欢这一首不出名小诗的缘故,没有想到居然有人能和自己共鸣。
乔苒转身离去,身后关麓的声音还在传入耳中。
“要是有机会的话,我也想要和这个‘荞麦’认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