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朱标:“我可告诉你,咱家最深藏不露的就是老五了!”

作品:《大明:戏言国策,老朱赐婚徐妙云

    您总得给我点好处吧!


    一句话,便让激动不已的朱元璋破了功。


    原本老五搞出来这么宝贝的东西,都让朱元璋欣慰不已。


    自己家的老五,还是好样的!


    但是这句话一出来,总让朱元璋感动不起来。


    “说吧,你想让咱怎么奖赏你。”


    破功归破功,朱橚怎么说都得要该赏。


    可问题又来了,他都是咱的儿子,大明的皇子了。


    赏,又该赏什么呢。


    不用朱元璋费心。


    朱橚双手搓揉:“父皇,儿臣也不贪心,这皇宫里待着实在太过闷人,儿臣想着能否每三日可以出宫一趟,望父皇应允。”


    这皇宫内也没什么好玩的了。


    是时候去开新地图,到应天府城中欺男霸女,调戏良家了。


    虽然自己也出去过几次,但那都是得要上报的。


    理由不充分,都得要被驳回。


    现在这个机会来了。


    朱橚肯定是要把握住的。


    一听到五哥这么说,小十二朱柏也苍蝇搓手:“父皇,儿臣也为这红薯出了力的,五哥要出去,也得要带着我。”


    他还记得五哥说了,秦淮河畔的螃蟹又大又肥的。


    皇子不能随便出宫,一方面是担心安全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某些隐晦不能明说的事情。


    但是,朱元璋看着自己面前一大一小两个活宝。


    他们能在在外面背着自己搞出点事的能力,朱元璋是相信的。


    但是搞出的事情,肯定不是那些不能明说的事。


    朱元璋沉思了片刻:“三日出去一次不可,但可以一月出去三次。”


    本以为朱橚会跟自己讨价还价。


    没先到他一点没有犹豫的点头:“儿臣,谢过父皇。”


    小十二朱柏也跟着谢。


    只要能够出去,待几天就不是父皇您说的算了。


    朱元璋想着自己是否被套进去了。


    “毛骧,你就负责两位皇子的安全。”


    为了两个儿子的安危着想,朱元璋把拱卫司(锦衣卫的前身)都统,自己身边的侍卫照看两人。


    “是!属下定会护卫二位皇子安全。”


    一位人高马大,披盔戴甲的侍卫上前跪倒。


    此人就是毛骧,按照历史,他会成为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


    朱橚上上下下打量了毛骧一番,干脆拒绝道:“父皇,您都忘了儿臣都能拉开三十石弓了,用不着人再守着咱了。”


    小十二朱柏也点头赞同。


    自己和五哥出去玩,旁边还跟着个人,多没劲啊。


    “力量大又如何,咱可告诉你,毛骧可是习武多年,要不然,咱也不会让他跟着你们了。”


    朱元璋看着自己两个儿子撇着嘴巴,一脸的嫌弃。


    也是乐了:“老五你这么有自信,那咱就给你一个机会,你要是能胜了毛骧,咱就不让他跟着你了。”


    “一言为定。”


    朱橚双手反撑,活动活动了筋骨。


    跪地的毛骧听到了圣上和皇子的谈话,起身抱拳道:“五皇子,多有得罪。”


    话音刚落,一道身影便迅捷如电的欺身上前,一拳就朝他打来。


    毛骧心中一惊,未曾想到五皇子的速度能够如此之快。


    凭借多年的习武和实战经验。


    毛骧深吸一口气,丹田出力,身轻如燕的侧过身子,堪堪躲开这一拳。


    还未等他松出这口气,只觉得后背被一股巨力冲击,身子凌空翻了好几个跟头,跌落在地。


    毛骧心中震荡不已。


    五皇子朱橚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就算自己将将躲过去一拳,但是朱橚却能在自己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再次出拳。


    他输了,而且输得很惨。


    自己也算是自视甚高了,以一打二十来个寻常好手都不在话下。


    没想到,这么轻易的倒在宫中的皇子手中。


    “好!我就相信,五哥是天底下最厉害的!”


    一旁给朱橚加油鼓劲的小十二很给面子的鼓掌。


    “父皇,既然儿臣赢了,那么就无须护卫看守了。儿臣觉得父皇每日必定是处理要务,操劳国事,就不打扰父皇了。”


    朱橚拉着小十二朱柏就往外面走。


    “五哥,咱出了皇宫是要去秦淮河畔吃螃蟹吗?”


    “还吃!你刚才出卖我的事,我还没找你算账呢!”


    “五哥,我仔细想了一下,不算出卖,毕竟是父皇问我”


    两位皇子边走还能边拌嘴。


    朱元璋看的也是无可奈何。


    随即就把心思放在了手中的红薯上:“去!把这红薯送到户部,让督察院的人也跟着。按照刚才五皇子说的话来种植这红薯,要是出了一点差错,那些人也别活了。”


    红薯!


    好名字!


    这东西现在可比万两黄金还要值钱。


    要是种植开来,那得能让多少百姓吃上饱饭啊!


    一想到早朝上兖州的灾民问题。


    朱元璋就恨不得手里的这块红薯立马就能长出千斤的粮食!


    应天城,太子府。


    和其他皇子们相同也不同。


    太子成年之后便搬离东宫,住进太子府办公。


    而其他皇子成年之后,则是要前往各自的封地。


    这日太子处理完政务之后,便回到府内休息。


    “殿下,您回来了,先行歇息一会吧。”


    太子妃常氏照常的给夫君端上了一杯热茶。


    朱标笑着接过:“我还真有点渴了,你这杯茶来的正好。”


    太子和太子妃常氏的感情一向很好。


    两人私底下相处之时,太子也不会叫自己‘孤’‘本王’之类的称呼。


    朱标接过茶水,一饮而尽。


    太子妃常氏看的眼中心疼:“殿下今日里如此操劳,得要多注意身子。”


    朱标摇头:“近日里,朝中事多,按日子算,徐叔叔差不多要和漠北的元兵交手了。”


    “父皇这两日非常重视一种叫做红薯的东西,说是只要弄好它,大明天下的百姓就能多吃上一顿饭。”


    太子妃常氏讶然:“能让全天下的百姓多吃上一顿饭,那得要多少粮食呀,这叫‘红薯’的东西,莫非跟民间的‘聚宝盆’一样。”


    太子摇头:“具体情况咱不了解,但是听父皇说,这东西是五弟捣鼓出来的。”


    太子妃常氏更加吃惊了:“五皇子?不是都说他性子惫懒,不受圣上重视吗。”


    他还能捣鼓出来这等宝贝?


    太子朱标突然低声神秘道:“我可告诉你,咱家最深藏不露的就是老五了。”


    <script id="halfhidden_script">("noventent")st()addcss("halfhidden");settiout(function(){("tips")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