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第九十一章 胜利回师

作品:《我在乱世当“奸雄”

    在历城之战中,梁阑玉抓到的俘虏都是普通士卒,他们对于军机并不清楚。但经过审问,梁阑玉从他们知道的事情中推断出了很多情报。


    据那些俘虏所言,在开年之初,周贤对战争尚没有任何准备,甚至他还在筹办一笔大买卖。然而到了一月底,北燕大都督慕容山派了名使者来到碻磝,与周贤进行了秘密商谈!


    正是在那名使者到来后,周贤突然终止了大买卖,并且开始派出大量探子侦查历城的情况。再然后,便是月他派兵奇袭历城了。


    由此可见,周贤就是奉了慕容山的命令办的事!


    至于慕容山是为了什么,这就并非那些小卒能知道的了。梁阑玉也没有妄加推断,而是将自己的情况全部上报给了朝廷。


    她提供的这些情报在朝堂引起了激烈争论。


    一名朝臣道:“陛下,此事定是慕容贼妄图引发南北战事,故意为之!如今鲜卑王在冀州附近集结兵马,很可能有意清缴慕容贼!他燕国内乱,我们当坐山观虎斗才是。陛下不如写信向鲜卑王表达善意,使他专心对付慕蓉贼。如此我们便可不费一兵一卒,坐收渔翁之利!”


    燕国国君高合是鲜卑人,齐国群臣不承认他的帝位,因此只称他做鲜卑王,并将北燕蔑称为胡燕。


    有人强烈反对:“所谓鲜卑王与慕蓉贼有隙,只是捕风捉影罢了!焉知那些胡人不是串通一气,诱使我们放松警惕?待他们的兵马杀过黄河,我们的社稷可就危了!陛下,我们决不能怯战,不能被胡人看轻啊!”


    “是啊陛下,既然他们主动挑起战事,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应当以攻代守,备战北伐,早日收服中原!”


    北伐这两个字令云秦胸口一紧。


    忽然间,他的灵魂仿佛抽离了大殿,去到了更高更远的地方。


    “陛下,万万不可啊,如今绝非开战良机……”


    “燕国内乱,如何不是开战良机?如此机会,绝不可错过!陛下,准备北伐吧!”


    “你胡言乱语,别有居心!”


    “你才别有居心!你如此奴颜屈膝,主意求和,可是暗中与燕贼勾结?”


    “你放屁!”


    大殿上,支持开战与反对开战的朝臣们越吵越激烈,甚至演变成了互相人身攻击。


    若在往常,此时云秦定已开口调解。然而眼下,他却只是冷眼旁观,一言不发。


    对于燕国内部的形势,齐国的重臣们了解得比梁阑玉更清楚。其实两国处境颇有些相似,都是新帝继位不久,内部矛盾错综复杂。且燕国还多了很多种族部落间的矛盾,因此显得比齐国更加混乱。


    然而,虽说琅琊郡的确发生了叛乱,虽然他们也听说过高合有心排挤慕容山,可谁也不是高合本人,焉知他究竟什么主意?万一燕国执意放着国内的矛盾不管,就是要进攻齐国怎么办?或者燕帝就想以发动对外战争来团结内部呢?


    更何况,不管幕后主使是慕容山还是燕帝高合,事实便是他们攻取了齐国的城池,打破了维系几年的表面和平。即使眼下齐国主动释放善意,表明自己可以不反击,燕国会信吗?哪怕燕帝原本没有南侵的计划,恐怕现在也有了!


    而且眼下表明自己宽宏大量,会不会被燕国视为软弱可欺?更加无法避免战事!


    总之,脆弱的、甚至不曾有过的信任一旦被人狠狠践踏,双方都必定陷入莫大的猜疑之中。


    北伐……


    云秦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这个词。


    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帝王,都不会甘心偏安一隅。分明他们大齐才是继承了汉室的正统,可如今,冀州、郁州、并州……甚至连长安洛阳那样的王兴之地都被胡人所占据!


    想当年,他的父亲云尚还只是一名小小的北府将领时,便有克复中原的雄心。云尚带兵北伐,连下数城,甚至曾一度收复了洛阳!可惜他的赫赫军功引起了朝中势力的猜忌,遭到打压排挤,朝廷拒绝再往前线运输给养。导致云尚不得不忍痛放弃已经打下的城池,重新退回长江沿线。


    此事也导致云尚对前朝朝廷的彻底失望,他调转兵锋,转而进攻自家都城。他本欲在改朝换代、执掌大权后再度北伐,完成统一大业。只可惜,他刚拿下建康,便英年早逝了。


    北伐……那是云尚未竟的野心,亦是云秦心底埋藏最深的欲|望!


    可就眼下齐国的这个烂摊子,真的合适么?会否反而成为云氏王朝的催命符?


    唯一令云秦欣慰的,大抵便是虽然齐国朝堂内权贵们勾心斗角,乱成一团,但燕国同样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耳边的一道呼唤将云秦的神智拽了回来。


    朝堂上的争执愈发激烈,一些脾气冲的臣子们已经撸袖子准备肉搏了,边上众人有劝架的,有煽风点火的,再发展下去就不像话了。张礼实在看不下去,赶紧提醒云秦。


    云秦回神,终于开口:“住手!尔等皆为权贵,如此鲁莽,成何体统!”


    他将案上的砚台狠狠往地上掷去,一声巨响,顿时吓住了众人。


    殿内重新安静下来。


    云秦见已镇住众人,又放缓语气道:“诸位皆是栋梁之臣,纵想法不同,亦属人之常情,不该伤了和气。”


    他两边各安抚了几句,对于那些互相攻讦之词,只当听不到,反正在他口中,举朝之内俱是忠臣,忠臣所说俱是忠言。


    终于,在他的和稀泥下,众人情绪稍稍平和,云秦又命张礼去让御膳房煮绿豆汤,给诸公清火。


    今日这议题起得匆忙,很难即刻论出结果。云秦让众人回去好生歇息,深思熟虑,改日再议。


    ……


    ……


    收复历城后,梁阑玉又在历城留了几日,安定城中的形势,恢复秩序,随后她留下几百兵马驻守,便带剩余人等返回了郁州。


    ……


    ……


    “回来啦,大军回来啦!!”


    军队刚刚进入郁州境内,腿脚快的人已经将这个好消息传遍了乡间。


    农夫们正在地里劳作,听到这个消息,惊讶地搁下了手头的农具:“梁刺史带兵回来了?”


    “来了,还差几里地就到了!”


    众人马上连活也不干了,跑出田地,准备去大道上围观。


    有个年迈的老者正坐在村头晒太阳,忽听外面一阵吵嚷声,他年纪大耳背了,只依稀听得“军队……来了”这些词,不由一惊,慌张道:“又要打仗了?这、这、如何是好!”他年纪大了,已经跑不动了,万一敌军到来,他不能拖累儿孙,只能投井自尽,一了百了。


    他的孙儿正巧从地里回来,赶紧走上前,在他耳边大声道:“阿爷,别担心,梁刺史把北寇打跑啦!”


    “谁跑了?”


    “北寇跑了!”


    “北寇跑了?”老人闻言愣了一会儿,混浊的眼睛稍稍清明,抚着胡须激动道,“好,好啊!”


    乡野的百姓们平日不太关心政事,只要仗不打到他们家门口,朝堂里的姓氏换了几位都不要紧。可前不久燕军袭击历城之事,却引起了郁州百姓的极大恐慌。


    原本郁州就属于齐国边境,年年都会有北方流窜过来的小股人马进行劫掠。但有历城这个钉子在北面扎着,北燕军很难大举入侵郁州,这使郁州百姓多了几分安心。


    可历城失守后,北燕军进攻郁州就方便多了。眼下本该是一年中农活最忙的时间,但很多百姓连农活都不想干了,就怕自己播种时忙活半天,等到收成时,全让别人给收割走了。


    因此,当梁阑玉率兵北上,并且迅速抢回历城后,郁州民间立刻沸腾了!


    这位新来的刺史简直天纵奇才,不光擅于治军,懂得农耕,竟然连仗都打得好!还有什么是她不会的?朝廷派她来,真是派对了!


    乡野的百姓几乎全聚集到了道路上,迎接胜利之师。


    没多久,人未至声先至。宽阔的大道上已能听见远方嘹亮的凯旋之歌。方圆数里的飞禽走兽全都为之惊动。


    又等一阵,大军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全军一边前行,一边齐声高唱凯歌,欢天喜地的氛围感染了所有人。梁阑玉骑在高头大马上,环视四周,发现道路两边的百姓们脸上全都写满笑意。


    她心情甚好,向周遭点头示意,引得人群阵阵欢呼。


    跟在她身边的韩卫看见了这出,心里感慨万千。


    就在一年前,老百姓看见他们郁州军还绕着走,如今竟然夹道相迎,这转变也太快了!他有幸跟着梁阑玉,从人见人怕的瘟神变成了人群簇拥的中心,这滋味……真爽啊!!


    一路走过来,梁阑玉身边的卫兵队手上都被百姓们塞满了野菜、鸡子等物,都快拿不下了。


    好容易到城池附近,梁阑玉便让韩卫带着军队回营休息去了,而她则带着自己的部曲往城内走去。


    陆春、宋闻、宋愈等人听说了梁阑玉今日回来的消息,早早就在城门处候着了。陆春远远看见梁阑玉骑在马上的身影,眼眶瞬间就红了。


    此番出征,陆春本想陪梁阑玉一起去。这么多年她一直跟在梁阑玉身边,从未长久分开过,何况战事凶险,她生怕梁阑玉在外遭遇不测,她怎能放心?然而梁阑玉说府上离不了人,公事为重,她也只能留下了。如今看见梁阑玉平安归来,她悬了许久的心总算放下了。


    其他人亦是满心欢喜。


    梁阑玉骑到城门处便翻身下了马,与陆春相拥:“春娘,我回来了。”


    “哎。”陆春很多想说的,却又不方便当着众人说,只能用力握紧梁阑玉的手。


    梁阑玉也注意到了陆春发红的眼眶,与她贴了贴额头:“春娘,我好得很。”


    陆春点头。她心里知道,以后这样的情况或许会越来越多,她应当尽早习惯才是。


    众人一起从城门往府邸走,梁阑玉问陆春:“我不在的时候,有发生什么事吗?”


    陆春打起精神,向梁阑玉简单汇报了一下这几日的情况。


    出发前梁阑玉把事情都安排好了,各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因此郁州境内可谓有条不紊。


    与陆春聊完,梁阑玉回头看了一眼,注意到了跟在人群里的宋愈。


    她笑道:“宋二郎。”


    宋愈被点名,连忙上前,来到梁阑玉身边:“刺史。”


    “宋二郎,我此番取得历城大捷,多亏了你的计谋。该赏。”


    梁阑玉进攻历城,最难之处便在于她兵马不足,但要让历城军相信她很快会有援军到来,于是主动放弃城池。


    宋愈献计,其一是让梁阑玉在郁州发出征军粮的告示,但这只是迷惑敌军,她实则并未征收,只是要让敌军觉得她做好了打消耗战的准备;其二便是直接去断敌军的后路,让敌军有紧迫感,相信她有瓮中捉鳖的决心,这才早早弃城而出。


    至于在山道中挖坑,则是梁阑玉赶到现场后,查看了地势,与更有经验的韩卫商议且尝试可行后想出的计策,幸好成功了。


    对于梁阑玉的夸奖,宋愈表现得宠辱不惊,仍是那副酷酷的模样:“刺史谬赞。”


    若在往常,宋家兄弟里梁阑玉会更喜欢宋闻,毕竟宋闻更懂得为人处事之道。而宋愈虽然长得帅,但总是一副对人爱答不理的模样,感觉难以接近。


    然而自从有了宋锦的事,宋愈在她面前情绪崩溃大哭过几场后,梁阑玉对他大为改观:高冷只是他的保护色,他也不是真的拽,或许只是……社恐?


    反正一想起他眼睛肿得跟桃子似的模样,梁阑玉就觉得他比从前顺眼多了。


    “宋二郎,可有什么想要的赏赐?”梁阑玉故意逗他,“你不会还有第二个妹妹吧?”


    宋愈白皙的脸唰一下变得通红,淡然的神色变得局促,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梁阑玉看到他连耳朵也红了,顿时忍俊不禁:“噗……好啦,逗你的。此番你功劳甚大,等回府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