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有女兮若

作品:《我在古代教昏君做人

    潘嘉玉觉得自己被误导了。


    为什这么说呢?


    她大体总结了一下自己以前看过的宫斗剧,基本上可以归纳总结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女主角刚入宫的时候,年轻貌美天真烂漫,为了得到皇帝的宠爱在后宫立身而进行宫斗;第二个阶段是到了青年时期,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需要孕育子嗣,以及如何保证子嗣能存活下来而宫斗;第三个阶段则是中老年期,孩子们都长大了而皇帝却老了,这时候就要为了扶自己的儿子上位而宫斗;第四个阶段是老年期,女主角已经当上太后,开始看自己儿子的后宫斗。


    第一到第三个阶段基本每个宫斗剧都会有,但是第四个阶段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主要还是看编剧和导演安不安排这一段。


    有些立意高的,期间可能掺杂着点什么国仇家恨啊~家国天下啊之类的,主打阴谋诡计的诸如换子疑云,流落民间~讲究爱情的则是朱砂痣白月光替身等等。


    但是无论修饰的情节再多,万变不离其宗,中心主体还是依照她总结的四个阶段。


    可是,当进入后宫这件事真实的发生在潘嘉玉身上的时候,她却觉得受到了深深的欺骗。


    印象中的后宫:宫斗宫斗还是宫斗


    现实里的后宫:学习学习还是学习


    她已经做好准备,雄赳赳气昂昂。


    但预想中入宫第一天的刀光剑影、唇枪舌剑、明嘲暗讽统统都不存在。


    一张安排的密密麻麻的课程表像山一样直接压下来。


    潘嘉玉知道入宫之后肯定是要有宫规礼仪培训的,毕竟各家的规矩都不一样,进哪家门就得守哪家的规矩,更遑论天家,规矩肯定是繁琐的一套一套的。


    但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课程的生动丰富性远超乎她的预料。


    比如今天的课程主打的就是一个看实物说话。


    立体、形象、真实。


    ——————


    立德宫。


    贵人们齐聚一堂,正在聆听尚仪局张司乐的教习。


    “各位贵人请看,”司乐女官指着身侧的一排造型各异的佛像,依次为众人介绍。


    “这个是观世音菩萨,这个是弥勒佛,这个是文殊菩萨……”


    这就是今天的看实物说话课程,也就比看图说话直观那么一点吧。


    本来这些涉及宗教祭祀的相关事宜该归礼部管,但后宫性质特殊,不可能让外男随便进入,因此便落到了后宫自有的女官机构—尚仪局的头上。


    至于为什么会教导众位贵女们研习这些,主要是因为顺天帝的生母刘太后现在笃信神佛。


    现在笃信,也就是说刘太后以前是不信的。毕竟她能从一个小小的县令之女做到皇后再做到太后的位子上,靠的肯定不是天天求神拜佛。


    但是等她的好大儿被俘虏之后,朝中令立新君之后,失去依仗和尊荣的刘太后或许是病急乱投医,便开始笃信神佛,无论佛教的还是道教的,凡是能叫的上名的神仙都开始在宫中供奉,希望能借助神秘的力量让自己翻身。


    而且后来顺天帝不仅真的回来了,还干倒启明帝复辟成功,这就让刘太后更加觉得冥冥之中是有神佛在保佑自己。


    若说以前是功利,那现在就绝对是心虔志诚了。


    这不,司乐刚介绍完佛教的,又让人换了一批道教的神像上来,继续挨个为众人介绍。


    “这是玉皇大帝,这是元始天尊,这是三清……”


    好家伙!潘嘉玉忍不住在心里直呼好家伙,这是什么前所未有的神仙大聚会!


    潘嘉玉只精神了一秒,随后就听的眼神涣散…逐渐失去焦距…逐渐开始迷离…


    记不住啊,真的是记不住啊……


    这些神像一个个都是鎏金的,大家的衣着全都一个颜色,撞衫撞的这么厉害,让人怎么分清啊?


    潘嘉玉有点抓狂,她忍不住想,如果有财神的话她或许还会使劲记一记装在脑子里。


    但突然她又想起,好像一直没听到提起财神呢?


    潘嘉玉又仔细的在脑海里扒拉了一遍,确定是真的没有提及。


    她忍不住疑惑,难道财神不重要吗?


    但倏尔又恍然,也是,狗皇帝都被俘虏了,供奉财神也没用啊,难道要保佑他在被俘虏的期间发财吗?况且皇家也不缺钱,用不到财神保佑。


    潘嘉玉神游了一会儿,又开始忍不住打量起对面一起上课的同学们,哦不对,是贵人们。


    她们现下都没有封号,需得在立德宫进行宫规等一些列的教导之后,才能进入皇城内城,也才会被授予封号。


    因此当下,彼此之间都是以贵人互称。


    坐在她对面的是工部尚书的女儿苏文英,此刻苏文英眼眶泛红,使劲儿的瞪大着眼睛,一看就是跟她一样强忍着困意。


    往左一个是礼部侍郎的女儿郑宁雅,和温文尔雅的名字不同,她的长相倒十分明媚成熟,如果化一个小烟熏或者带点混血感的妆容会更好看,不过古人的审美不一定能接受。


    再往左一个是右都御史的女儿孙燕来,是她们这些人里面年纪最小的,才十四岁。


    而坐在首位的则是兵部尚书的女儿朱兮若。


    潘嘉玉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因为朱兮若是在座所有人之中最美的一个,同时也是最虚弱的一个。


    不知道是生了什么病,整个人消瘦的厉害,面白如纸,甚至虚弱的连礼仪都顾不得,只能斜斜的靠在椅背上。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让潘嘉玉如此关注她,那就是朱兮若她爹是兵部尚书朱廷益!


    说到这个人潘嘉玉可熟啊。


    在顺天帝被俘虏、几十位大臣被杀以后,不仅率先站出来力挽狂澜,拥立新帝稳住朝纲,之后又整饬军备,亲自部署前线督战,集合了二十万大军,和大将军陈江,一文一武珠联璧合,大败律国。


    之后律国妄图以被俘虏的顺天帝要挟议和,朱廷益却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允,最后迫使律国将顺天帝释放归还。


    后世评价其为民族英雄,他也的确实至名归。


    但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朱廷益也因为他的这句话被顺天帝记恨。不过朱廷益到底在朝堂声望颇高,顺天帝复辟之后为了笼络朝臣,一时也不敢动他,甚至还召他女儿入宫。


    这看起来是恩宠加身,但是依然抵挡不住顺天帝对朱廷益暗藏的杀心。


    果然,没几年朱廷益就被顺天帝找借口杀/死,而他的女儿朱兮若更惨,进宫不到两年就死了。


    具体的死/因史书没说,只言进了宫之后身体就一直不好,潘嘉玉起先还心中存疑,觉得又是后宫的阴谋诡计被遮掩了,但是等她见到了真人之后,对史书上的记载则深以为然。


    的确,这身体看着真的太不好了,她一拳能打十个点感觉。


    一想到民族英雄的女儿就这么没了,潘嘉玉就觉得惋惜,决定等下课之后去拜访一二看看情况。


    她觉得自己身上突然多了一份责任感。


    朱兮若她爹朱廷益远在天边,自己有心无力,但现在朱廷益的女儿就近在眼前,她说什么也不能管!


    这时司乐已经结束了她的教习,最后叮嘱道:“各位贵人一定要牢记微臣刚才所说,以后贵人们在宫中侍奉陛下和太后,少不了要陪着陛下和太后一起礼佛崇道,太后虔诚,贵人们在御前一定不可将仙家名字记错。”


    “不光是不能记错仙家的名字,在跪拜祈祷进香等等环节,都有言行举止上的要求,待会儿李司仪会继续为各位贵人们教习。”


    什么?这茬还没完?


    潘嘉玉听她这么说直接头大,脸顿时跨了下来,这课程怎么还带捆绑销售的?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对面工部尚书女儿的眼睛似乎睁的更大了,还隐隐泛着水光,亮晶晶的,倒是怪好看的。


    ————


    这个培训走的是速成填鸭式教学。


    毕竟贵女们入宫的目的不是为了来学习的,不可能给一年半载的时间让众人去细细研究。


    因此每天的知识量都浩如烟海,从日出直到天有暮色才算结束。


    一天结束,众位贵人们起身,准备回到各自的住所用膳。


    每个人都是前呼后拥,身边都至少跟着两名丫鬟,只有潘嘉玉身边仅有一名丫鬟跟着,显得有些形单影只。


    倒不是潘嘉玉的爹潘为忠小气,潘为忠虽然只是县令,比不上京官们权利大,但一县治下好歹也有几万人,总不可能多一个丫鬟都给她找不出来。


    是潘嘉玉觉得天高地远而且前途未卜的,没必要带那么多人,让别人跟着进宫受罪,就连盼月她一开始也不想带,可是潘为忠也不可能真让她一个人入宫,这不成个样子而且他也放不下心来。


    最后还是还是盼月主动请缨,她是个孤女,没牵没挂,去哪儿都是去,而且小姐是个好小姐,跟着她,盼月自然愿意。


    潘嘉玉已经忍了一天,甫一结束,就头晕脑胀的拉着盼月赶紧返回了居住的东院。


    两个人关起门来吃完了晚膳,潘嘉玉便让盼月抱上一罐腌制的酸果子,前往朱兮若所在的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