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五节 被欺负
作品:《人间四重奏》 第五章 被欺负
她又恨起自己的儿子来,好好的一家人,被他害成这样。好多次,她都想找到那一家去,把儿子拉回来。
后来她听说,那个女人也生了儿子。他再怎么坏,终究还是自己的儿子,她不想去闹,让他丢人。他回来,那边孩子没了爸,不回来这边孩子没爸爸。
他们老两口,商量来商量去,都没个好办法,只有这样一天拖一天。丽英在家的时候,他们甚至觉得,在她面前都抬不起头。
他们知道,丽英是个老实忠厚的人,但是并不是人家就好欺负。要不是为了孩子,这个家早就留不住她了。
那年陈东八岁,弟弟五岁,妹妹三岁,他们正式成了留守儿童。
从那时起,他们每次见到妈妈,就是过年。所以,兄妹三个最盼望的事就是过年,可是日子难熬,回首就是一年。
长长的一年,就是由每个难熬的一天组成的、熬过来的,尤其对于不幸的人来说,用“度日如年”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刚开始几年,过完元宵节,妈妈要走的时候,陈东都会抱着她的腿不放,大声地哭。可是无论他怎么哭,最后,他都被姑姑或者爷爷、奶奶想尽办法拉走。
如果碰上刚好在学校,爷爷就把他送到学校,还要跟老师交代好,别让他提前偷跑回家。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那陈东就无计可施了。弟弟妹妹有时候前一天,就被小姨接到她家去了。
后来,妈妈再走的时候,陈东就算是在家,他也不哭、不闹,就躲在一个角落,或者是门后面。
直到妈妈走远了,他才出来看一眼。因为他发现,哭闹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妈妈还是要走,尽管自己心里万分舍不得她。
小学就在他们村子里,都是附近村子的孩子。陈东家的是早都不是什么新闻了。对于陈东来说,有的人可怜他、有的笑话他、有的远离他。不仅自己远离,还要教孩子别跟他一起玩。
陈明跟别的女人生了孩子,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父母自觉脸上无光,没脸见人,能不出门就尽量不出门。
周围的人也好像约好了一样,基本上都不来他家了。来的都是看热闹的,没有几个人是真心的同情他们。
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丽英去福建已经四年了,陈东也上初中了。这个时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理都开始发育,但又不成熟。
他们叛逆又敏感,自尊又脆弱。他们需要大人关爱,又不喜欢大人喋喋不休。有了自己的主见,哪怕是错误的,也要坚持到底。
陈东也是一样的,他想父母亲。每次开家长会,别的同学都是父亲或者母亲,而他都是爷爷去,为此他很自卑。
后来他干脆不告诉爷爷,学校要开家长会,自己也不去学校。他家的情况,老师知道,过后也不追究。
陈东内心对于父母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在学校,他不爱跟同学讲话;回到家里,他不想跟爷爷奶奶讲话。他学习成绩就在中等水平徘徊,老师也不怎么管他,只要他不惹事。
老人带孩子当然也是一样的,只要不惹事,就很好了。至于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们一概不知,也没有那种意识,吃饱穿暖就可以了。
初一下学期开始,有同学开始欺负陈东。在老师看不到的地方骂他:“你爸就不是个好东西,有老婆还要在外面再找一个女人,生儿子。那你是个什么东西?肯定也不是个好东西”。
刚开始只是骂他,陈东不回答他们。后来,变本加厉,不仅骂,还开始动手打。开始时个别的同学欺负他,后来就有很多同学欺负他。
下课,他上卫生间,他们就跟在后面。出来的时候,把他堵在角落里,围起来打。被打之后,他就去告诉老师。
老师当然会批评教育,这些打人的学生。再后来,这些欺负他的学生威胁他说:“再敢告诉老师,见一次打一次,打到你不敢来上学为之”
陈东不敢再告诉老师了,要么在学校不敢上卫生间;要么跟着老师一起进去,再一起出来。
这些欺负他的学生,一看找不到机会下手,就商量把他堵在放学路上。有一次,他被打的流鼻血,回到家里,奶奶吓了一跳,问他:“小东,你怎么了?”
“同学打我”
爷爷说:“你去惹同学干什么?”
“我没惹他们”
“没惹他们怎么平白无故打你?”
“他们说我爸爸不是个好东西,所以就来打我”
爷爷奶奶听到陈东的话,他们不说话了,奶奶把陈东搂在怀里,呜呜的哭。哭了一会说:“这个遭天杀的东西,我们上辈子做了孽呀!把孩子都害成这样”
爷爷说:“小东,明天我去找你们老师”
“爷爷,你别去了,老师也不可能寸步不离的跟着我。他们打我,我告诉了老师,他们说再告诉老师,就打得我不敢来上学”
“一群学生,还无法无天了,以后上学放学,我跟你一起走。再不行,我就去找他们的父母。老婆子,你接送那两个小的,别让人欺负”
“好”
上学、放学路上那帮孩子无法下手了,他们就想办在课堂上搞恶作剧,看陈东出丑。把他的书包扔到教室后面的垃圾桶里,或者给他藏起来,就是变着花样欺负他。
到最后,陈东被同学打骂,已经都没什么感觉了。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习惯了吧!甚至从心底,都认为父亲做出了那样的事情,他就应该被打,应该被人看不起。
这些事,爷爷奶奶没有告诉妈妈。她远在外省,说了不起任何作用,还要白担心。不仅爷爷奶奶自己不跟妈妈说,他们还嘱咐陈东别告诉妈妈。直到现在,丽英都不知道,儿子在学校挨打的事。
爷爷还告诉陈东和弟弟妹妹:“你们在学校要省事,我们家的事就够多了”
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是自卑的,无论走到哪里,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这种心理落差,会导致很多人长大后,心理不健全。
终于熬到了中考,陈东考上了普通高中。开学前,舅舅来给他送学费说:“小东,你好好上高中,钱的事有大人呢!你不用操心”
“我不想上学了”
“为什么?考上了为什么不上?”
“我要出去打工,妈妈一个人养活我们太辛苦了”
“不是还有我们帮忙吗?再说你妈妈辛苦,你要是有出息,她就会很欣慰,辛苦也是值得的”
“你别劝我了,我不上了”
“你才十六岁,不上学干什么?”
“先去工地上干活”
“工地上的活苦得要命,我是高考完了才去的,都受不了,何况你呢?”
“我能行”
“要不你去上中专,学门技术也可以?”
“那跟打工没什么两样,还花钱”
“学校也上文化课的,哪能一样呢?”
陈东低着头不说话了,舅舅一看劝说没用,就说:“我还是要跟你妈说说,看她怎么说,你跟她好好商量”
“我就是不想上学了”
“我当时是没钱,你不一样,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我不会后悔的”
“你先跟你妈说,这是七百块钱,你拿着”
“我不要”
“你先拿着,上不上学再说”
陈东什么都不怕,就是过怕了被人打的日子。没有人站出来,为他说一句话,保护他。
晚上,妈妈打来电话,跟他聊了很久。任凭妈妈怎么说,他就是不去上学了,至于原因,他没说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