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二章 出轨的父亲 第一节 家遭变故
作品:《人间四重奏》 第二章出轨的父亲
第一节 家遭变故
陈东的奶奶过世了,老人家身体一向硬朗。就是摔了一跤,在床上躺了半年。葬礼定于三天之后举行,亲戚朋友第二天都来了。
这些人里面有一个人,对陈冬来说是很特别的,他就是陈东的爸爸陈明。而陈东正式看清楚他的长相,也是在奶奶的葬礼上。那年陈东已经二十六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
陈明上身穿一件黑色的棉衣,下身穿一条深蓝色的裤子,外面套了一件长长的孝衫。他个子不高,可能一米七多一点。五十出头,背还有点驼,两鬓已经长出了和年龄不相称的白发,显得很苍老。
陈东对爸爸的记忆,就停留在六岁那年。其实在那之前,陈明就已经经常不回家了。爷爷奶奶骂他,他不说话,随后就消失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家。
陈冬已经上小学了,接触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后来他还是从别人的同学口中,听到关于爸爸的消息:“你爸外面有人了”。他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也没往心里去。也是从那之后不久,爸爸就不回家了。
爷爷在家里骂,骂得很难听:“我真是把祖宗的脸都丢尽了,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不生这个不要脸的东西。以后家里谁也不准提他的名字,就当他死了”。
家里没人敢说一句话,奶奶不停地哭,饭也没吃几口。爷爷看见奶奶躺在床上哭,气更不打一处来。
一脚踢翻了院子中间的脸盆说:“不要再哭了,你哭坏了身子,那几个孩子怎么办?谁来给丽英帮忙?”
爷爷口中的丽英,就是陈东的妈妈刘丽英。她今年三十二岁,是农村妇女,除了老实勤快之外,全身找不出任何优点。个子不到一米六,身体壮实。由于长年干农活,她的手像枯树皮一样粗糙。
丽英是个很开朗的人,说起话来声音很大,也爱笑,周围的人都喜欢跟她说话。可自从陈明离开家后,她不说话了,更不会笑了。
老实人遇到大事,往往就不知道该怎么办,连闹也不会,只有沉默。或者说,她在等,至于等什么?也可能是在等陈明回心转意。
陈明走后,丽英只是偶尔趁公公不在家的时候,在婆婆面前掉几滴眼泪。明明大家都在家,可是家里却像没人一样安静。大人不说话,小孩不敢说话。
丽英除了不说话之外,每天的日子跟平时没什么区别。她还是早早起来做好饭,到时间叫陈东起床吃饭上学,剩下几个人没吃,饭就放在锅里。她自己去田里干活,没活干的时候,她就洗全家人的衣服。
村里有好几个人跟她说:“丽英,你还年轻,把陈明找回来,去把离婚证办了,他不仁,也别怪你不义。自己趁着年轻,还可以再嫁,孩子留给你公公婆婆”
“我就是舍不得三个孩子,最小的女孩子才三岁。孩子离开妈有多可怜,我就是经历过来的”
“爷爷奶奶总是亲的,他们还能对孙子孙女不好吗?”
“他们年纪大了,能带多久,最后不还是我的孩子。我要是再嫁,人家不见得会对我的孩子好”
“你说的也是,你自己看,就当我没说”
丽英根本就没想过改嫁,公公婆婆对她和孩子很好。公公还出去做事,挣的钱都给几个孩子用。
陈明的大哥,已经结婚分家单独过好几年了,家里负担也不轻。但是,他隔一段时间,就会拿东西、拿钱给孩子。小姑子就不用说了,还没出结婚。
她跟丽英说:“嫂子,我拿回来的钱,给你们用。你要是改嫁了,钱就给三个孩子用”
丽英什么话也说不出口,眼泪一直往下流。自从陈明离开家,她还没这样哭过,公公婆婆站在旁边,他们都知道她心里很委屈。
心想,这么好的一个媳妇,还有三个可爱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子,到底是中了什么邪?
两位老人最怕的就是,丽英改嫁。留下三个孩子,他们带不了;带走三个孩子,他们舍不得,更怕孩子去别人家受罪。所以一家人商量后,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丽英。
最使他们老两口感到欣慰的是,丽英从来不提离婚改嫁的事,对他们也像以前一样好。而且丽英娘家的弟弟妹妹,也在帮她。他们也顾不了周围人的眼光和闲言碎语了,说他们自私的大有人在。
如果丽英真的要改嫁,那他们也是拦不住的。自己的儿子对不住人家,把这么大的难题扔给老人,害了年轻的丽英和三个年幼的孩子。事到如今,他们能做的就是在经济上,尽量减轻丽英的压力。
隔壁村子有个小服装厂,白天干完田里的活,晚上就和同村几个妇女,一起去做衣服,快十一点回到家里。
服装厂是按件来计价,一个月下来上不了几天班,当然也就挣不了几百块钱。经常没有订单,服装厂几乎处于停工状态。
丽英心里也很着急,她想挣些钱存起来,让几个孩子好好读书。千万别再像她一样没本事,自己的男人在外面有女人,她连离婚的本事都没有,一个人怎么养活三个孩子。
她才三十出头,人生的路还有很长,她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下去,该怎么走下去?靠几个亲人帮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前几年,已经好多人出去到外省去当保姆。经济发达的地方,有钱人多,都忙于挣钱。儿女没时间,就给老人请保姆。还有人直接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被人说三道四的。
这些都是过年的时候,从外面回来的人说的。不过那时候,住家保姆的工资才五百左右,都是熟人介绍。听村里的几个人说外面的事情,丽英有点心动了,她也想出去找事做。
她的想法家里人还不知道呢,一年只能回一次家,这在丽英看来,就是大事,肯定要跟公公婆婆商量。
过年的时候,正好小姑子也放假回来了,她是在县里卖衣服。陈明离家,她为了侄子、侄女的事没少操心。丽英说不出什么感激的话,她都在心里记着呢!
大年初三晚上,丽英把几个孩子哄睡着后,就到公公婆婆的房间,准备和他们商量。趁着小姑子也在,可以帮她参考参考。
“我想出去给人家做保姆,听她们回来的人说,住家保姆一般都是一年。也有的跟东家合得来,几年都不换”
婆婆不说话,公公皱着眉头,小姑子打破了沉默说:“嫂子,你想出去上班,要不我在县里给你问问,回来也方便。太远了,我怕孩子们受不了”
“我没读多少书,就怕出去不好找。当保姆就是家务活,我都能做”
这时公公说话了:“既然丽英想去,那就先去试试。如果不适应再回来,几个孩子我们帮着带”
家里的大事,都是公公拿主意。其他人听见他这么说,都不说话,表示默认。
婆婆说:“丽英没出过远门,还是让人带着”
丽英说:“我明天就去找陈兰姐,是她告诉我的,让她带我去”
婆婆说:“她可以,是个热心人”
小姑子说:“嫂子,你跟几个孩子说说,小东应该会懂事些。两个小的也会听他的话”
“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