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十六章

作品:《重生荒年之山间生活

    不出意外,宋大年等人没有在青山村换到粮食,还好他们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因此也并未感到惊诧。


    他们也不再去邻近的几个村子尝试了,毕竟连青山村的人都不愿意交换,更别说其它被官差扫荡过的村子了。


    只要经历过官差抓壮丁的村子,哪怕还藏有粮食,这种时候也没人愿把活命的粮食用来换肉。


    没有肉,只是嘴巴上清苦些,没有粮食,却难以活命。


    一行人也不再停留,抓紧时间前往离青山村最近的一个镇:安富镇。


    众人心里还在想原来青山村还算是比较富足的村子,以往他们的猎物还未走出青山村就已经换出了一大半,现在瞧瞧青山村的村民,一个个都变得面黄肌瘦。


    以前他们还会羡慕这些大村子的人,现在感到一阵庆幸,还是他们山里好呀。


    等他们通过小路将板车藏到小树林后,又看到了官道上如此多衣衫褴褛的难民时,更是心情复杂。


    除了宋大年几人早就见识过,内心还能保持一定平静,其他人心情则十分沉重。


    他们现在才真切的感受到之前村长说的情况并没有夸大,外面的世道变得如此艰难了。


    徐大山和宋大年原本是打算走官道到镇上,但望着官道上成群结队的难民,一时间犹豫不定,


    虽然早在下山前大家都已经换上了最破旧的衣衫,背篓上也盖上野菜和杂草,但看着外面的情形,他们这行人怕是一出去就会被围上。


    徐大山朝众人问道:“外面的难民比前两日又多了不少,走官道怕是不行了,有人知道这附近有小路通往镇上吗?”


    柱子想了一会儿,出声道:“倒是有一条小路通往镇上,但需要绕路,而且偏僻难行,板车过不去。”


    徐大山松了口气,有小路就行,板车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先藏到小树林里。


    决定好后,一行人跟着柱子沿着小路前行。


    小路虽然路远难走些,一行人好歹平安到达了安福镇。


    此时街上的粮铺早早就关门了,而几家酒楼仍热闹非凡,与这世道格格不入,却又在情理之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街上一下子涌入二十几个背着背篓的青年汉子,难免引起了路上行人的关注。


    徐大山等人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迅速分散开来,各自寻找以前的老主顾,尽快卖掉手里的猎物,日落之前,不管是否卖完,都在镇口汇合。


    宋大年虽无猎物可卖,仍是跟在徐大山身后,陌生的地界,身上又带着许多钱财,一个人不免提心吊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众人按照约定的时间,纷纷赶到镇口集合。


    运气不错的,已经将猎物都卖完了,也有少部分人手里还剩些猎物,只能明日赶早了。


    徐大山带着众人,走进角落的一间客栈,众人选了最便宜的大通铺。


    “一人十文钱,不包吃食,喝水另加两文钱。”


    小二说完,一个汉子忍不住出声。


    “什么!喝水还要给钱!”


    “各位客官,现在小店还能提供水,再过些日子,怕是井水都没了。”


    众人带的水早就喝没了,只好忍痛多付两文钱。


    吃食更是没人舍得点,原来一碗素面只要五文钱,现在更是涨到十文一碗,足足翻了两倍。


    怕是粮价也上涨了不少,一时间大家都有些沉闷。


    ……


    一大早,宋大年等人就分散前往镇上的几个粮铺。


    粮铺的门还未开,就已经有人在排队了。


    半炷香的时间,一个富态的掌柜带着两个店小二打开了大门。


    宋大年几人随着人群一起挤了进去。


    “不要挤!不要挤!都排好队,每个人都能买到!”掌柜一边收钱一边笑呵呵地喊道。


    两个店小二一边装粮称重,一边大声吆喝着。


    “粳米,一百二十文一斗。”


    “糙米,九十文一斗。”


    “小麦,八十五文一斗。”


    “粟米,一百文一斗。”


    “黄豆,八十文一斗。”


    ……


    宋大年暗惊,差不多全都比往日上涨了三四十文。


    “要什么?要多少?”店小二催促道。


    宋大年犹豫片刻,后面就有人不耐烦喊道:“前面的,不买就让开!”


    宋大年咬咬牙,快速说道:“糙米六斗,小麦四斗。”


    第一趟的粮食买完了,背着一百多斤的背篓,一行人又分别去往卖盐和卖种子的店铺。


    还好盐的价格不像粮食那样疯长,只比往日贵了十文,宋大年花了六百文买了十斤盐,又花了四百文买了一些各类耐旱的种子和一些其它的必需品。


    油倒是不用买,山里几乎都是用野物的肥肉来熬油,虽然有股腥臊味,不如猪油香,但为了省钱,众人也不打算再买油了。


    一行人买完粮食,不敢稍作停留,前后分成两批,分开往小树林赶去。


    买粮,赶路,继续买粮,赶路……


    太阳落山前,一行人跑了三趟,终于将粮食和其它东西都买齐了,当然所有人带来了的银钱都用光了。


    宋大年和徐大山等十几人此时也在返回小树林的途中,每个人的肩上都背着重重的粮食,肩膀也火辣辣的疼,但他们丝毫不敢停留,得赶在天黑前回到小树林里才能踏实。


    前面两趟都十分顺利,现在最后一趟了,一行人虽说又累又渴,但心里却比来时轻松了许多。


    就在这时,小路旁边的树林里传来一阵声响。


    宋大年眉心一跳,急忙喊道:“大家小心!”


    其他人还有些懵,但瞧见宋大年和徐大山几人都拿起了武器,也赶忙将手中的木棍、柴刀举起来。


    宋大年瞧着身旁的一个少年,反应十分迅速,在他还未出声前就已经拿起了柴刀。


    这时树林里冲出来好几个汉子,迅速朝他们围拢过来。


    对方一共八个人,个个衣衫褴褛,手里握着木棍,其中一个还拿着一把柴刀,眼冒精光,像一群饿狼一样死死盯着他们。


    宋大年等人不由紧紧地握着手里的武器,紧盯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虽然人数上他们比对方多了六个人,但他们都背着重重的粮食,心动上难免迟缓一些,更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握着柴刀的汉子喊道:“我们只要粮食!”


    徐大山抱拳道:“各位兄弟,我们都是附近的村民,背篓里都是野菜和杂物,并没有粮食。”


    “放屁!我们看着你们从粮铺里出来的,怎么会没有粮食。”


    徐大山等人心里一沉,看来在镇上他们就被盯上了。


    众人刚才还在感慨此行比预期的还要顺利,没想到意外来的这么快。


    那人继续喊道:“把粮食交出来,我们就放你们走。”


    这都是自家活命的粮食,宋大年等人岂会轻易将粮食给出。


    到了此时此刻,唯有拼命了。


    冲突一触即发。


    握着柴刀的那个汉子见宋大年等人一直没有交出粮食的意愿,一马当先朝着他们砍了过来。


    其余几人也纷纷举起武器围攻上来。


    宋大年等人拼命抵挡反击,他们身后不光是背上的粮食,还有自己的爹娘和妻儿,今日无论如何也要护住粮食。


    “小心!”少年猛地推了一把宋大年,随即用柴刀劈上去,只听到一阵急促的锵锵声,少年狠狠地将对方手中的柴刀劈落。


    那人见手中没有了武器,隐有退缩之意。


    少年乘胜追击,朝对方狠踢一脚。


    同伙见他瘫倒在地,气势也瞬间弱了许多。


    徐大山紧接着喊道:“他们的头不行了,大家狠狠地打!”


    不消片刻,对方八人带着不同程度的伤,狼狈地朝树林里逃窜。


    宋大年等人此时也是精疲力竭,但他们不敢停,就怕刚才的打斗声引来其难民,于是继续朝前赶路。


    走了差不多两三里路,仔细察看周围没有异常情况后,一行人才敢停下来歇息片刻。


    刚才的劲一过,此时大家心里才感到一阵后怕,才有功夫开始察看自身的情况。


    “刚才真是有劳小兄弟了。”宋大年趁着歇息的空饷,朝着少年致谢道。


    少年平静道:“都是一个村的。”


    宋大年感慨这少年虽然年轻,话也不多的样子,但身手却十分利索,刚才要不是他推了一把,宋大年怕是早被对方的柴刀给砍伤了,等回到山里一定得好好感谢他。


    “大年!快过来!”徐大山突然喊道。


    宋大年闻声匆忙走过去,只见一个汉子,手臂冒出了大量的血液,染红了整个衣袖。


    宋大年不敢耽搁,连忙上前,用刀将汉子的袖子划破,手臂上有一道一掌宽的刀伤,刀伤较深,还在不停地渗血。


    现在没有条件先清理伤口,他赶忙掏出怀里的一个纸包,将里面的粉末全都倒在伤口上面,再用刀割下自己的一块里衣用来包扎伤口。


    一边包扎一边对众人解释道:“这个粉末是我自己制作的,里面有三七、小蓟等草药,可以用来止血,但他伤口较深,还是要尽快清洗后重新上药包扎才行。”


    宋大年不由十分敬佩,这个汉子挺着这么深的刀伤还跟着大家走了两三里路,直到现在包扎完仍是咬着牙一声不吭,还好此次下山他将家里磨得药粉都带上了一些。


    众人亲眼瞧见宋大年的本事后,一时间大家心里都多了一些敬重,有人之前还或多或少抱有一丝怀疑,猜测宋家是为了留在山里故意夸大其词,如今亲眼瞧见,这么深的伤口血都被止住了,心里又是敬佩又是庆幸。


    一行人耽误了许多时间,等回到小树林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今晚众人只好在小树林歇息一晚了。


    树林里回来的第一批人听到他们的遭遇后也是一阵后怕,没想到真有难民在路上抢夺粮食,同时也对宋大年的本领一阵惊奇。


    宋大年借着月光,就近找来一些婆婆丁递给汉子,让他嚼烂了吞下去,这样也能尽可能避免伤口发炎。


    汉子心里大为触动,今日要不是有宋大年在,这趟怕是真的回不去了,激动地说道:“大年兄弟,我叫铁石,以后在山里有事尽管唤我,兄弟我随叫随到。”


    宋大年也客气着,两人借此聊了起来,彼此倒颇为投机。


    为了防止火光引来难民,众人也不便生火,只能啃着冷冰冰的干粮,除了上半夜值守的几个人,其余人都靠着大树、板车席地歇息了,还好现在气温较高,就这么睡也不会冷。


    次日一早,众人收拾妥当后,推着板车往青山村走去。


    等到青山村时,已是晌午了,太阳晒在人身上十分滚烫,众人决定先去柱子家稍作休息,吃些干粮再装一些水,之后再启程。


    一行人推着满满当当的粮食,一进村就引来了村民们的围观。


    有人羡慕,有人心动,有人眼睛不停地提溜转着。


    但碍于宋大年一行人大都是一些强壮的汉子,手里都握着木棍、柴刀,只在周围看着,没人敢上前付诸行动。


    虽然围着的不是难民,但他们也不敢放松警惕,毕竟板车上的粮食,没人看了会不心动,尤其是现在的世道。


    为了避免横生枝节,众人只歇息了一炷香的功夫,就重新上路了。


    就在众人走到山脚时,突然出现一个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柱子皱眉喊道:“王赖子,你在拦着作甚?”


    王赖子一脸谄媚道:“徐大哥,求你也可怜可怜我,家里断粮了,我快饿死了,我能不能跟柱子一块也到山里生活?”


    徐大山皱眉,这王赖子是青山村有名的泼皮,整日游手好闲,尽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此人要是进山了,不光会坏了山里的风气,更是一个大麻烦。


    随即出声道:“抱歉,恐怕不行,村里规定了山里不再接纳外人,柱子也因为是我的结拜兄弟才被允许进山的。”


    说完也不管王赖子是何反应,一行人推着板车继续往山上走去。


    “呸!”王赖子阴沉沉地盯着他们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