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十五章

作品:《重生荒年之山间生活

    次日一早,天空还是一片暗色,河谷上方已经飘起了阵阵炊烟。


    此时,宋家山洞外的临时厨房也亮起了火光。


    赵氏将仅剩的小麦面和苞谷面全都倒进盆里,再加入少量的清水,最后用力揉搓成一个面团。


    随后靠近锅边,左手拿着面团,右手握着菜刀,熟练地将面团削成一片片薄薄的面片,很快削进锅里的面片就盖住了沸腾的热水,看起来分量十足。


    赵氏又奢侈地拿出半块腊肉,切了两片放进锅里,犹豫了一会儿,又切了两片腊肉。随后又将清洗过的一把野菜干放进锅里,一下子,整个锅里就变得满满当当了。


    慧娘心里挂着事,早早就起来了。


    虎子也知道阿爹今日就要下山了,睡得不似往日那般沉,阿姐醒来,他也跟着醒了。


    慧娘带着虎子简单擦洗完脸后,赵氏已经将热腾腾的面片汤放到桌上了。


    虎子指着碗里的腊肉说道:“阿姐,有肉!”


    慧娘瞧着今日尤为丰盛的一餐,反而心事重重,阿爹马上就要下山了,她知道这是阿娘特意给阿爹做的。


    虎子年纪小,只知道阿爹要下山几日,却不清楚此行可能会遇到危险,但慧娘明白。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上一世一个野果一株野菜都能引起难民疯抢,更何况是实实在在的粮食。


    正因为她上辈子亲眼见到过那些难民是如何抢夺食物的,心里更为不安。


    不,不会的,慧娘心里否定着。


    现在的难民还没有饿到上辈子那个地步,只要阿爹他们带上防身工具,再小心一些,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慧娘,在想什么呢?快吃饭。”


    阿爹的话打断了她的思绪,“这就吃。”


    说完她便埋着头喝了一口热乎乎的面汤,碗中上浮的热气也掩住了她不安的神色。


    宋大年瞧见慧娘和虎子碗里都有一片腊肉,面片也足,而赵氏碗里则多是野菜,便将碗里多出来的一片腊肉夹到赵氏碗中,又将面片分了一些给她。


    “当家的……”


    “我不在的这几日,家里还要靠你操劳着。”


    赵氏想到马上的离别,眼眶一阵酸涩,也顾不上碗里多出来的面片和腊肉了。


    该说得话昨日已经都说了。


    此时桌上只剩下一片安静的咀嚼声。


    镗镗镗……


    听见铜锣声,宋大年连忙拿上昨日就备好的行李。


    走到洞口时,回头对慧娘等人说道:“等我带着粮食回家。”


    说完便大步向村口方向走去。


    多余的嘱咐也不用说,大家都明白此行的必要性,只能将所有的担忧压在心底。


    慧娘一直站在洞口目送着阿爹,一直等到白雾完全遮住了阿爹的身影,她才带着抽噎的虎子跟着阿娘回到洞内。


    慧娘想到此时不是消沉的时候,她们还有很多事没有做,今日也要进山寻找食物,她强迫自己打起精神来。


    安抚好虎子的情绪,跟着阿娘忙碌了起来。


    等宋大年赶到村口时,此时村口已经聚集了不少汉子。


    他们每个人的背篓里都装有猎物,猎物多的人不光背篓是满的,连两只手都不落空,少的也有,像柱子背篓里也有两只兔子,而宋大年的背篓里只有一个包袱。


    包袱里装的却是宋家几乎全部的家当,宋大年一路走来不免小心翼翼。


    因为不知后面的日子会乱成什么样,宋大年和赵氏昨晚便商量好,只留下四百文以便应急,家里剩余的五贯钱全都用来买粮。


    毕竟现在的世道,银钱留在手里还不如换成粮食让人踏实。


    徐大山眼睛环顾一周,心里也有数了。


    每家的汉子都来了,兄弟子嗣多的人家,甚至来了两三个人,就像他家一样,不也把大儿子徐青松也带上了嘛。


    毕竟一路上多个自家人也是多个帮衬,可惜二儿子长得不如大儿子唬人,要不然他就一块带上了。


    见人都到齐了,徐大山将之前商量好的买粮计划和路上需要注意的情况都告知大家。


    众人听完都没有异议。


    一是因为徐大山是下一任村长,平日里也是颇具威信,二是他们都明白此行下山买粮与往日不同,所以大家伙都愿意听从徐大山的安排。


    商讨完后,众人不再继续停留,带上各自的家当抓紧朝山下出发。


    此时,太阳还未升起,天空只是一片微亮。


    ……


    慧娘背着背篓跟在大姨和阿娘的身后,她们准备去之前长有很多野菜的那个山坡,虎子则被留在家里与青河为伴。


    前几日早上她还能瞧见不少妇人在河边洗衣服,现在河边变得空落落的,大家都忙着往山里去了。


    慧娘眯着眼睛望了望头顶的太阳,刺眼又晒人,现在清晨的阳光早已不再温和。


    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小河的水也变的浅了一些,一切都开始慢慢与上一世的轨迹重合。


    不过慧娘也不再像刚重生时那样的心焦了,现在的情况比上辈子已经好上了许多,她已经十分庆幸了。


    慧娘收拾好心情,继续往前走。


    进山的路上都是背着背篓的妇人和像慧娘一样半大的孩子,几个几个相熟的人结伴而行,又默契地去往不同的目的地。


    瞧见慧娘她们,也都纷纷挥手打招呼。


    慧娘暗叹,哪怕现在大家都知晓了外面的情况,却没有她想象中那样焦躁,似乎和平日里没什么两样。


    希望这样的平和能一直维持下去。


    待慧娘等人到达山坡时,已经有不少人在挖野菜了,话不多说,她们也迅速加入到队伍中。


    挖了半天,也才只有半背篓,慧娘停下手上的动作,站起来擦擦汗。


    她瞧着背篓里的野菜,不光比上次的少,而且都是一些比较老的,想来嫩的野菜早在前日就被采光了。


    之前山坡上还满是野菜,今日一过这里的野菜怕是都会被挖光。


    趁着歇息的空闲,慧娘不动声色地看着四周。


    之前不受大家眷顾的野菜,现在纷纷被割进背篓里,就连之前被嫌弃又苦又老的婆婆丁也在其中。


    慧娘微讶,她发现大家都默契地将野菜的大半截根茎留在土里,也避开一些还未长成却也可以食用的嫩芽。


    之前她还担心村里人猛然听到闹旱灾的事情,会大肆收割所见到的野菜野果等,现在想来却是她小人之心了。


    她们比慧娘想得还要深爱这片哺育了她们几辈人的大山。


    赵阿秀瞧着此地的野菜也被挖得差不多了,再继续找下去,也是浪费时间,便招呼着小妹和慧娘去别处了。


    慧娘跟着大姨朝着村子外围方向的树林走去,沿途碰上了几波人都在挖野菜,她们只好往更远的地方走去。


    一直走到没人的地方,她们才停下来。


    赵阿秀解释道:“往日附近山林的野菜就足够村里人挖了,很少有人会走这么远,这里的野菜还没被挖过。”


    接着又说:“越靠近村子外围人会越少,你们不用担心,此处离外围还有好几里地,不会有野兽出现的。”


    说完便开始寻找野菜的踪迹了。


    此地不似山坡开阔,野菜都是分散长在树木和灌木丛四周,还需一番功夫才能发现。


    慧娘眼尖,她发现地上的一簇杂草中,夹着许多野葱,正好可以挖回去种到家里那块小小的菜地里。


    虽说野葱不适合晒干用来饱腹,但野葱作为调味料,用来炒菜或是烙饼却是比小葱还要香。


    为了完整的挖出野葱,慧娘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刨开野葱周围的野草和泥土,慢慢地再将野葱连根带土的挖出来。


    同时,就在杂草的不远处,慧娘惊喜地发现还有一丛野韭菜,长得比较瘦弱,却郁郁葱葱。


    这下好了,可算弥补了她路上丢掉韭菜根的遗憾了。


    韭菜耐旱,野韭菜更甚,特别适合眼下的情形来栽种了,而且只要韭菜根在,割完一茬还有新的一茬,源源不断。


    按照刚才挖野葱的动作,慧娘又将整丛野韭菜挖了出来。


    为了避免野葱和野韭菜根上的泥巴弄脏背篓里的野菜,她又摘下几片大叶子,将它们的根部都包了起来,这样也能保存泥巴里的水分不被太阳晒干。


    忙碌了一天,可算将背篓都装满了,较之前几日,多废了许多功夫,往后怕是时间会更久,也更难找了。


    ……


    人一旦忙碌起来,时间就会过得飞快。


    这几日慧娘跟着大姨和阿娘一直在山中寻找各种野菜野果,现在慧娘家的山洞外也晒满了野菜干和果干。


    上次晒的果干大姨也分了一半给她们,考虑到她们家目前还没有簸箕,又给了两个簸箕方便她们晾晒东西。


    目前存下的食物虽还远远不够,但她看着晒着的野菜干果干,还有菜地里种着的野葱和野韭菜,不由感到一阵满足。


    空闲时,慧娘和村里的许多人一样,总会时不时望着河对岸。


    虽说距离阿爹他们下山才过去了三日,但她心里免不了一直挂念着,也不知他们是否顺利买到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