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十一章

作品:《重生荒年之山间生活

    太阳渐渐升高,河谷也逐渐变得炎热了起来,在外面走动的大娘和小孩都少了不少。


    赵阿秀和赵氏则收拾着背篓打算去山里继续挖野菜,考虑到现在正是最热的时候,赵氏担心慧娘跟着会中暑,便让她留在家里照看晾晒的野菜和果子。


    慧娘嘴巴刚刚张开,话还没说出口,就被阿娘给打断了。


    赵氏坚决地说道:“听话,明日再带你一块去。”


    赵氏瞧着黑了且又瘦了许多的慧娘感到一阵心疼,前几日一直忙着赶路,到了山里又紧跟着到处去挖野菜摘野果,慧娘到现在也没停下来好好休息,大人还能熬着,可是慧娘年纪还小,要是把身体累坏了可就不值当了。


    赵氏这次说什么也不会带着慧娘一块。


    慧娘瞧着阿娘坚定的神色,便知道这次不管她怎么撒娇都不管用了,看来下午只好呆在家里了。慧娘又瞧了瞧自己的小身板,一阵叹气,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


    这时宋大年等人背着行李也慢慢出现在了河谷里。


    一个大娘瞧见几人背篓里背的都是些棉被、碗筷、铁锅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出声打招呼道:“大山,你们这是干撒去了?”


    徐大山回道:“我小姨子一家不是搬到山里来了嘛,我们下山背行李去了。”


    大娘恍然说道:“难怪呢,你媳妇都在山洞外望了好几次了。”


    徐大山听了急忙说道:“大娘,那我们先走了,青河他娘在家肯定等着急了。”说完便往山洞赶去。


    宋大年也加快脚步跟上,他们为了打听消息在青山村多耽搁了半日,想来慧娘她们肯定也是等急了。


    “大山一家人对她小姨子和妹夫倒是仗义。”大娘瞧着徐大山一行人的背影说道。


    “那可不,村长一家都是仁义的人。”旁边的一个大娘附和道。


    一行人都往山洞赶去,倒是错过了大娘们夸赞的话。


    慧娘正带着虎子和青河在洞外守着簸箕里的果干,防止鸟雀来偷食,果子不像野菜,没有小动物光顾,这些果干可是大受鸟类欢迎的。


    这不,还到一会儿,慧娘就已经赶走几波鸟了。


    慧娘瞧着树上那几只执着的懒鸟,一阵气恼,不愿飞到山林里去找虫子和野果,巴巴地守着她们簸箕里的果子,也不怕人,赶了又来,真是可恶!


    “慧娘!虎子!”宋大年瞧着洞外的慧娘和虎子喊道。


    “阿爹、姨父、柱子叔、大哥、二哥,你们回来啦!”慧娘一脸惊喜地跑过去,哪里还顾得上树上那几只懒鸟,她伸手想接过阿爹手中的行李。


    “这个重,你提不动。”宋大年没有松手,慧娘只好作罢。


    虎子和青河也连忙围上了,“阿爹、柱子叔、大哥、二哥。”紧跟着也通通叫了个遍。


    赵氏和赵阿秀听见熟悉的声音也连忙从洞里走出来,又是高兴又是激动地将众人迎了进去,连自己身上的背篓都忘了取下来。


    此时的洞口外面一个人也没有了,树上的那几只鸟也高兴地飞下来偷食,边啄边瞧向洞口,好似怕慧娘杀个回马枪。


    宋大年一行人放下行李,坐在石凳上一阵喘气,这几日连着赶路,铁打的人也会受不了。


    赵阿秀赶忙给每个人倒上一碗凉水,瞧着这狼狈的一行人,这一路上肯定是又累又热,瞧瞧人都累廋了,晚上她得多做几个菜给他们好好补补。


    宋大年等人连喝了几碗水,这才缓了过来。


    慧娘也找出早上刚做好的果酱,一人冲了一大碗,她想着里面加了蜂蜜,应该更利于阿爹他们恢复精神。


    宋大年等人瞧着碗里红彤彤的一片,一脸新奇的喝了一口,又齐齐地放下碗来,接着又默契地秉着不浪费一点粮食的想法,一口气喝完。


    慧娘瞧着阿爹他们有些龇牙咧嘴地喝完,她有些不解,这果酱里面放了许多蜂蜜,应该不会酸呀。


    赵阿秀笑骂道:“瞧瞧你们一个个像灌药一样,这可是慧娘辛辛苦苦去山里摘回来的树莓,又花了一上午才熬出来的果酱。”


    宋大年等人一时也有些不好意思,这又酸又甜的味道都是女人和小孩子喜欢的,他们还是更喜欢吃咸的和辣的。


    进来之前宋大年就瞧见洞口外面,几个木架上的簸箕晒满了各种东西,绳子上也挂满了野菜,想来在他们下山的这些日子里,慧娘她们也忙着在山里找各种食物。


    宋大年心疼地摸摸慧娘的头,这孩子瞧着又瘦一些,这下他回来了,慧娘也能松快些。


    赵阿秀一边继续倒水一边问道:“粮食可都背回来?”


    徐大山缓缓说道:“放心,都背回来了,也没人瞧见。还好这几日没人下山,板车上的粮食一点也没少。”


    回来的时候他们还特意将粮食都放在背篓的最底下,上面又盖着其它东西,没人瞧见背篓最下面装的是什么。


    慧娘听完松了口气,虽然自家粮食少,但自家毕竟是外来的,后面的日子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还是越少人注意越好。


    赵阿秀接着又说:“等小妹他们搬到山洞后,挑个不打眼的时间再将粮食搬过去。”


    这时慧娘兴致勃勃地对着宋大年说:“阿爹,我们有山洞了!就在小河下游。”


    宋大年大喜道:“那等会带阿爹去看看。”宋大年心里和赵氏想的一样,定下山洞,他们一家才算是在山里真正安家了。


    随后赵阿秀又向柱子介绍了几个山洞的情况。


    柱子听完便选了第一个山洞,他孤身一人,还是离徐大哥一家近些更好。


    这时徐老爹也从村里人口中得知宋大年一行人回来了,匆忙赶回到山洞。


    徐大山见徐老爹回来,连忙正色道:“爹,我们回来了。”


    徐老爹坐下说道:“一路上可还顺利?现在外面的情况怎样?”


    慧娘也连忙竖起耳朵听着。


    徐大山详尽地说道:“青山村的人都回家了,他们村倒是没人被抓走,但听青山村的人说附近的几个村子有好些人都被抓了,而且粮食也被抢了不少。”


    徐大山愁道:“山下的村子现在大多都缺粮了,就算有粮食的现在怕是也不愿意交换了。”


    往年他们都是用猎物直接和村里人换粮食,村里人差肉,他们缺粮食,这样交换双方都得了便利。而剩下的猎物就会去镇上或者县里卖了换钱。


    徐老爹思索道:“下山换粮现在怕是行不通了,看来只有去镇上买了。”


    徐大山又道:“我特意询问了村长,他打听到所有被抓的壮丁已经送往北方了,想来最近这段时间官差不会再继续抓壮丁了。”


    宋大年也补充道:“我们注意到官道上的难民比前几日我们遇到的多了不少,打听到里面不光有北方来的难民,甚至南方的人也开始逃荒了。”


    众人听完更是担心,连南方都开始有人逃荒了,外面的情况看来是越来越糟了。


    徐老爹眉头紧锁,思索了好一会儿才下定决心说道:“趁官差这个时候不抓壮丁,得尽快组织大家下山买粮,我担心时间越晚后面的情况更糟糕。”


    宋大年和徐大山也是这么想的,自从他们在山下瞧见又多了不少的难民,都觉得还是越早把粮食买回来,才能放心。


    慧娘则有些担心,现在难民增多了,怕是运粮食回来的路上不会像之前她们出发时那样顺利了。


    徐老爹朝徐大山交代道:“等打猎的人都回来了,召集大家集合,一起商量下山买粮的事情。”


    徐老爹一脸慎重地说道:“不管村里其他人去不去买粮,我们自家肯定是要去的。”


    宋大年和柱子也表示要一块下山去买粮。


    徐大山也明白自家的情况,家里肉有多的但是粮食太少,荒年来了最重要的还得是粮食。


    随即出声道:“明日我便带着大年和柱子一起进山,去山里多打一些猎物,这样也能多换一些钱来买粮食。”


    宋大年和柱子都十分感激的说道:“有劳姐夫了。”


    “有劳徐大哥。”


    宋大年和柱子都明白徐大山这是特意照顾他们,他们什么都不懂,要是进山打猎没有人带着,肯定也是白忙一场。现在有徐大山愿意教他们,他们肯定努力学,只有学会了打猎,才能在山里好好生活下来。


    徐大山摆手道:“大家都是兄弟,往后的日子肯定是要大家一起相互扶持的。”


    “这是一定的。”宋大年和柱子齐声说道。


    徐老爹赞同这话,越是困难的日子,越需要大家抱团。


    慧娘看着这个画面,心里一时感慨万千,这辈子身边有这么多亲人在,大家一定都能好好活下去的。


    今日宋大年和徐大山回来了,赵阿秀和赵氏也都不打算去山里挖野菜了。


    赵阿秀走进走出开始忙着盘算家里还有什么可以用来换钱的,这些年粮食大都是用山里打来的猎物换的,其它的花费也少,心里默默算着一共攒下了十贯钱,想来应该能买不少粮食。


    虎子和青河一块继续守着晾晒的果子,要没人看着,不到一会儿的功夫都得被鸟雀嚯嚯光了。


    慧娘则迫不及待地带着阿爹去看他们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