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5章

作品:《穿越之小绣娘的发家路

    童养媳是什么存在呢?


    大部分都是一些贫困家庭无力抚养儿女,就把女儿卖与富家子弟或家境较好的家庭作童养媳,而家境一般的家庭为了节省儿子娶妻的费用,于儿子年幼时买一个女孩回家来当儿子的妻子,这样男家多了一个帮助劳动的成员。


    这样形同买来的货物,也导致了童养媳的地位很低。常要从事大量的家务劳动,有些会被婆家虐待,形同奴婢。


    比如说他们一条巷子的刘大头家,刘大头媳妇在难民堆里除了给大儿子娶了一个媳妇。又受到王张氏的启发,随后又买来了一个比陈舒窈大几岁的女孩子,准备给自己的儿子当童养媳。


    那个女孩叫杏儿,长得一张娃娃脸,很可爱。


    她性子比陈舒窈开朗多了,可能因为五里河巷子中,只有陈舒窈跟她一样都是童养媳,只要空闲的时候,就喜欢过来找她一起玩。


    她在刘家的日子可没有陈舒窈过得舒心,吃饭的时候是不能上桌的,只能在厨房吃。如果家里做了荤腥,她也不能动筷子,只能吃素菜。因为房间不够住,她平时也只能在柴房居住,如果哪点做的不好,还会被刘大头媳妇用棍子抽打。


    王梁国夫妇真的是个好心人,当年她壮着胆子赌了一赌,是赌对了。


    “娘,你放心,我会带着妹妹好好学的。”陈舒窈乖巧的说。


    王张氏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这个她亲自选回来的童养媳,她心里还是很信任的。自从这丫头到了他们王家,对自己的显之关心备至,也很能旺夫,显之的身体也跟着好了不少,这些都是她的功劳。


    对两个小姑子也很负责,如今穗穗最是黏她,对她这个做娘的都没有那么亲近呢。孩子别看小,也很聪明,知道谁对她好。家里的家务做的井井有条,对她跟相公也很恭敬,这也让她越发得意自己当年的选择了。


    别看她跟相公每日不常回家,对着两个女儿大撒手了一般,其实她也又向邻居偷偷询问、自己私下也会细心观察,这个媳妇她可没选错了。


    人心正,德行好。


    她也不是什么恶婆婆,只要这姑娘不错,她以后又要嫁给自己儿子的,将来还不是他们王家受益。这笔账她还是算的很清楚,王张氏精明的想着。


    多学些手艺,受到好处的还是她儿子。


    另一则,她心中有些隐秘的担忧,显之现在看着身体不错,但是毕竟比起同龄的孩子要差上一些。她害怕儿子将来身体万一再有个不好,还需要媳妇来顶门立户,维持生计。


    自然就更希望陈舒窈多有手艺在手,也是为了给儿子将来有个依靠。


    自那日起,陈舒窈做完家务,就会牵着穗穗的小手跟王铃铛一起去春花婶子家学织布了。


    春花婶是他们巷子的本地户,家里在巷子的最里面居住,据说她相公跟王梁国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发小。因为距离她家近,陈舒窈他们也轻松不少,不用跑太远学习织布。


    她家里有一个和她们年纪差不多的女儿,长的跟春花婶有些相像,都是圆脸盘,月牙眼睛,看着也很好相处。她们到她家的时候,正不安分的坐在那里织布,知道她们是来跟着她娘亲学织布的,温和的冲她们笑了笑。


    春花婶对她们两个态度很和善,管教的也不严厉,王铃铛本也不情愿的脸上难得的挂了一抹笑意。她也乐得轻松,偷偷拿出几件小玩具在底下偷偷的玩。


    陈舒窈倒是看明白了,春花婶估计是碍于王家的面子收下了两人。但是人家的主要教导对象还是自己的女儿,她们两个估计算是陪读吧。


    知道归知道,这也并不是什么值得生气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人跟前世的时候都是不一样的,那个时代的老师恨不得把知识揉烂嚼碎塞到学生的脑子里。这个时代想要学上一门手艺或知识,完全靠自己。她们能有机会学到,已经是王梁国夫妻俩下了力气了。


    她是成年人心理,想的明白,看的也开。


    在春花婶教导她女儿的时候,她就会站在一边,认真的听讲。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回到家里还会用王显之的废弃纸张记载起来,


    如此一来,大概三个多月她也学会了,唯一一点就是她练的比较少,手也有些生,织布的产量也不高。这也是春花婶家里只有一台织布机的缘故,她平时还要用它来织布养家,她女儿也要练习。这样一来,留给她跟王铃铛练习的时间就不多了。


    这也不是什么问题,因为王梁国夫妇花了大价钱从外面买回来了一家织布机,目的就是为了让家里的孩子多多练习,至少也要手熟。


    这台织布机主要花了王梁国三十多两银子,这可真不是小数目了,扬州城里的中等人家一年到头也花不了这么多。可见,这对夫妇对于孩子的教育还真是重视。


    自那以后,王家的大门外,就能时常的听到织布机“哒哒哒”的声音。


    因为舒窈很努力,织布的技艺渐渐纯熟了不少。


    终于,这一日陈舒窈织成了一匹完整的布匹,欣喜的笑了起来。


    王铃铛自己并不能完整的织成一匹布,还是会时不时的织错。看着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舒窈织布的手艺比她强一些,心里不太好受。她一向喜欢跟舒窈比较,不管是父母的疼爱还是穿着打扮,亦或是相貌首饰。


    父母那里自然是更爱她,但是看着对陈舒窈也不错。自己的哥哥更是对他的未婚妻温和体贴,比对自己更好!


    想到这里,王铃铛脑子里闪过一抹埋怨,怪不得琴琴说她哥哥有了媳妇就忘了娘。他哥哥还没跟陈舒窈成婚呢,看起来就偏向了未婚妻。


    其实她埋怨的很没道理,王显之虽然对陈舒窈也很好,但是对自己的妹妹也很负责友爱。只是王铃铛喜欢贪玩,偏偏生性倔强,不爱听人劝说。但是王显之觉得自己是哥哥,对自己的妹妹说教也不知道委婉,这般以来两个人很容易就呛起来。


    相貌上,她是不如陈舒窈长的好看的。王铃铛自卑的摸了摸脸蛋,她心里埋怨母亲怎么把她生的这般不如人,哪怕是跟大姐姐荷花一般也是好的。


    但是衣物上,自从父母这几年生意红火之后,她每逢换季也能裁新衣了,但是陈舒窈一直穿的都是荷花姐姐当年留下的旧衣。更别说她耳边还带着的银丁香,这可是爹爹专门在福金记给自己买来的,想到这里,王铃铛得意的挺立着腰板,示威性的瞟了陈舒窈一眼。


    陈舒窈有些不明所以,她也没深想,铃铛这丫头跟穗穗不一样,她一直都不太喜欢自己。刚开始的时候,她还会小心翼翼哄她,但是这姑娘生性倔强,认准一件事,很难改变她的想法。


    时间长了,她也无所谓了。不亲近就不亲近吧,自己只要尽到看孩子的职责就好,不让她饿着,吃饱穿暖,看护好她,对得起她父母就是了。


    如果陈舒窈知道肯定会惊愕的睁大眼睛,她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也是托王氏夫妇善良,自己也在王家小心翼翼,紧守本分的干活,看起来才能过的不错。


    王铃铛呢?


    她父慈母爱,王家夫妇虽然日常忙绿,但是对她依旧挂心。只需要按照父母的规划,一步一步的跟着学,日后哪怕嫁了人,也有娘家爹娘为她做靠山,势必会过得不错。


    没必要比,也没法比较。


    她欢喜的拿起自己织好的布,这是一匹三丝罗,很要求织布技巧的。


    “罗”为何物?在“绫罗绸缎”中,绫之光洁,罗之轻盈,绸之细腻,缎之厚密,最为人称道。


    它因为质地轻软,经纬组织呈椒眼纹,透气透光性能较好,很适合在夏季的时候穿在身上。


    织布的成就感充斥着她的身心,陈舒窈脸上不由得浮出一抹欢快的笑意,让她迫不及待的想要与人一起分享她的快乐。


    看着陈舒窈欢快的步伐,王铃铛撇了撇嘴,得意什么呢,她也会织布。


    “显之哥哥,你快看这是什么?”


    王显之这会儿难得的没有坐在窗前看书,他抱着王穗穗,正在逗她一起玩。听到陈舒窈的声音,少年好奇极了。自己的小未婚妻向来很稳重,难得这般开朗高兴。他牵着王穗穗走出门外,笑吟吟的说,“可是有什么高兴的事?”


    “你快看看这是什么?”


    个头娇小的少女手里捧着一匹布料,眼睛笑成了月牙,献媚的凑到了他的身边。阳光毫不吝啬的洒满了小院,也照耀在她脸上,少女本就白皙的小脸在阳光下仿若透明,脸上细小的绒毛也成看到。


    王显之看的有些怔住了。


    “显之哥哥,你看着我做什么,怎么不说话了?”


    直到少女等不及的催促下,他才回过神,脱口而出,“舒窈妹妹,你看起来真好看!”


    话刚一说完,就觉得自己的话有些孟浪了,王显之不复一直以来故作的早熟,懊恼极了,觉得自己枉读了那么久的圣贤书,脸上热的吓人。


    陈舒窈愣住了,不过在她心里一直都觉得王显之只是一个孩子,她只是轻轻一笑,也没把他的话当回事。


    见陈舒窈面色平淡,王显之轻松的同时,心里又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涩意,又被他很快抛之脑后。


    看着眼前的布料,他不禁上手摸了摸,迟疑道,“这、这莫不是丝罗?哪里来的?”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诗歌中说的罗,便是绫罗绸缎中的罗布了。


    在“绫罗绸缎”中,绫之光洁,罗之轻盈,绸之细腻,缎之厚密,最为人称道。也都是最上等的布料,普通人家很少能穿上身的。


    王显之家里只是扬州城的普通人家,在他更幼小的时候,月月能有个荤腥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等他身体渐好,王梁国夫妇生意兴旺了,他们也只是生活上吃的更好了一些,这也是王家夫妇想着能给孩子补补身体,少生些疾病,才特意嘱咐陈舒窈的。主要是王显之自幼以来的病弱,把他们吓坏了。


    但是在生活起居上,他们依旧过得很简朴,绫罗绸布这些自然也没买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