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作品:《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吃得饱, 喝得足,小。


    有的老人忧心忡忡,大队长就说:“吃!不?一平二调, 不及时吃完就要调拨给别的地方了, 那给别己肚子里。吃完了, 其他地方没吃完的粮食就得调拨到咱们村。放心地吃, 大胆地吃, 您老活到这么一大把年纪, 没您过上好日子啦!”


    听完这段话,大家鼓掌,了。


    , 灿烂如花。


    为了不便宜别人,吃!


    第二天, 杀猪宰羊。


    第三天,炖鸡烧鸭。


    第四天、第五天,饭菜多多地做, 大勺的猪油下锅炒菜, 盛出来的青菜都是油汪汪,天天往死里吃, 撑得肚皮难受根本干不了活,不得不歇着, 春季凉爽,一歇就是半天,歇到可以干活的时候, 一个晌午过去了,该吃午饭了,吃完打盹, 一个下午又结束了,继续吃,继续喝,腆着肚子回家倒头睡,美得赛过活神仙,人人都说时代好。


    偷剩饭剩菜的事情被发现后,大队长指手画脚骂了大家一顿,派人监管,把剩饭剩菜倒进潲水桶里,直接喂猪喂鸡鸭。


    小黑蛋的娘心疼,每次吃饭都和女儿坐在角落里,让小黑蛋给她们娘仨打掩护,用手帕包着米饭或者馒头塞到□□里,让别人无处可搜。


    小黑蛋也机灵,吃饱喝足,就拿着馒头或者端着米饭跑出去玩,呼朋喝友,一边吃一边玩,乘人看不见,直接送回家。


    光吃这些油水足的菜就能吃饱了,米饭馒头根本吃不着。


    她还不让子女像别人一样往死里吃,吓唬他们说把肚皮撑破后人就死了,变成饿死鬼。


    其实是怕胃口撑大,以后吃得少就饿得慌。


    几个孩子是她生的她带的,都听亲娘的话。


    别人撑得干不了活计,她则带儿女到处挖野菜、撸树叶。


    荠菜、婆婆丁、马蜂菜、灰灰菜、□□菜等,只要是能吃的野菜,不管是嫩是老全部薅回家,没锅没灶没法焯水,直接晒干当草一样收起来,别人要问就说稻草被收走当柴禾了,自己弄些野草晒干垫在席子底下好过冬。


    和她关系好的、人品厚道的,有样学样。


    大多数都是笑话他们没有享福的命。


    小石子村的大队长带着人热火朝天地盖食堂,就凭着吃饱喝足不想动弹的生产力,忙活到5月下旬终于竣工了,刚竣工就向公社请功,引来干部带邻村大队长学经验。


    参观宽敞明亮的大食堂,干部表示满意。


    “不错,不错。”他表扬小石子村的大队长,“你来告诉大家,搞公共食堂有什么好处?”


    小石子村大队长挺起胸膛,“没有贫富差距,大家吃得饱,吃得好,有力气干活儿。妇女们不用做家务,空出大量的时间来下地干活。大家的饭菜一锅烧,节省了柴禾减少了浪费。定时吃饭,同时下地,有利于大家一块干活。”


    坐在角落里的小黑蛋母亲闭上眼睛。


    妇女是可以跟着下地干活,节省出做家务的时间,可壮劳力们呢?


    这么几百个人的饭菜,光凭妇女根本做不出来,还有不少体力活,舂米、磨面、炒菜一用就是几十个壮劳力,几乎占用全村壮劳力的三分之一,最重要的是还得抽调人手去砍柴。


    节约柴禾?


    节约个屁!


    以前她做一家五口的饭,麦秸秆、玉米秸秆、棉花柴、大豆秸秆往灶膛里塞一些,再不济加点玉米棒子芯,很快就做熟了饭,自己不做饭,女儿也能在自己干活的时候做好饭等自己和丈夫下工回来,而现在全是大锅大灶,软柴禾根本不够用,怎么办?


    得用木柴。


    家家户户辛苦捡来的树枝、挖来的灌木根晒干后用来烧火,烧完了就去砍树,大树砍树枝,小树连根砍,晒干晒透做柴禾,四面都成光秃秃的了,今年没有树荫乘凉,小黑蛋的娘就觉得比往年热很多。


    这不就是私塾先生以前说过的竭泽而渔吗?


    最重要的还是浪费粮食。


    太浪费了,以前的地主老财也不敢这么吃。


    公社干部却为小石子村的大队长鼓掌,“说得不错,说得好极了。”


    小石子村大队长更骄傲了。


    “我还得给你加一句。”公社干部道。


    小石子村的干部就说:“您请说,我和大家都听着。”


    “干部和群众天天在一个锅里吃饭,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消灭了上下级的隔阂。”他说完,果然迎来更加热烈的掌声。


    这话说得没错,大家吃一样的饭,就是一样的人了。


    小石子村的大队长和其他村的大队长都表示受教。


    “还得写标语,不能空白一片。”他问大队长要来大毛笔,大笔一挥,“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一行十个大字跃然而上,这是侧面的一堵墙,而正面墙上则写着“公共食堂是个团结的大家庭”一行字。


    虽然开过扫盲班,但不识字的村民仍占大多数。


    不过,这是干部写的,大家都继续鼓掌。


    公社干部志得意满,出来站在田垄上,随口问大队长:“小麦亩产多少斤?”


    “最多二百斤。”根据今春干旱缺水的情况,大队长估出一个八九不离十的数字。


    不料,大队长大摇其头,“不够,不够,亩产二百斤怎么能跟得上发展?我们要大刀阔斧地干,和大力投入的工业发展齐头并进,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农民为了国家建设尽心尽力,绝不拖后腿。所以,我看你们这块地的亩产量至少有五百斤。”


    大队长瞬间张大嘴:“不是,这风调雨顺的时候也没有亩产五百斤啊!”


    去掉种子,也就落个二三百斤。


    他们村的土地不算贫瘠,方圆百十里,产量就数他们村的最高了。


    一直以来,他常常为此感到欢喜。


    “旧社会的时候肯定达不到亩产五百斤,现在是新社会,别说五百斤,就是八百斤都能达到!”公社的干部这么说,一手放在腰间,一手指着大片麦穗稀疏枯黄的麦田,“你看看,这么广袤的天,这么肥沃的地,亩产八百斤绝对不成问题!你们今年就报亩产八百斤,隔壁公社报了亩产七百斤、一千斤,咱们可不能落后。”


    小石子村的大队长傻了眼。


    他急得赶紧说不可能,结果公社干部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拍拍他的肩膀,“公共食堂办得不错,继续办,越办越好,让老百姓都知道做新社会的人民群众有多么幸福!大家共同生产、共同享福,这才是全国上下追求的美好生活!听说大石子村亩产高,也要办食堂,我得去看看,你们可别落后了啊!”


    说着,带着一群人就走了。


    留下原地顿足的大队长。


    “亩产八百斤,这不是要了父老乡亲们的老命吗?”他急得要死,召集村民来商议。


    马上有人笑道:“急啥啊?上面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做呗!”


    “大队长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你懂个屁!”大队长踹他们一人一脚,“要是报上亩产八百斤,咱们把收上来的所有粮食交上去都不够公粮数,到时候咱们这公共食堂还办不办了?大家伙儿吃啥喝啥?”


    “不怕!不怕!”有人叉腰笑,“红星公社预估亩产三千斤,我赶集都听说了,咱们吃不上饭,公社还能不管?从红星公社粮库里随便挪点给咱们就够了。”


    大队长的脑袋瓜子突然清醒过来。


    从古至今就没听说什么粮食能亩产三千斤,就是种红薯,红薯干也收不到三千斤。


    这产量,肯定有水分。


    预估怎么能算数?


    预估还不是张着嘴就说出来的数吗?


    吹牛皮,谁不会?


    说亩产万斤,他也能啊!


    可是,这样的产量报上去,怎么交公粮?


    刮地三尺也凑不出来。


    恰好在这个时候,食堂的厨子过来告诉他:“大队长,米面都不多了,叫人把小麦、稻谷送到县城的米面加工厂,拉上好的细面白米回来,我中午给大家炖香喷喷的红烧肉,拌着大米饭、蘸着白馒头,味道绝了。”


    今天杀了一头猪,冬天喂得特别肥。


    大队长心惊胆战:“剩下的粮食够全村吃多久?”


    人头有数,每天超量做饭,厨子仰着油光满面的大胖脸,“能吃大半个月,吃到今年的小麦下来,别担心,绝对能接上。”


    “接上个屁!”大队长有一种越来越不好的预感,马上发布新命令:“今天起,按人头做饭,一人一碗米饭或者一个馒头,一桌菜减少为四菜一汤,其他的事等我回来再说。”


    他要去红星公社看情况,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小麦能亩产三千斤。


    要知道,他们县已经好几个月没下雪没下雨了。


    这条命令一下来,已经撑大了胃口的村民们顿时怨声载道。


    “不是说大锅饭管饱吗?这才多久就不让吃饱了?”


    “就是,一个馒头或者一碗米饭可喂不饱我的这颗胃。”


    “吃完了从别的地方调拨过来,这可是大队长你说的,亩产三千斤的红星公社粮食肯定有咱们一份。”


    “早上蒸的馒头多着哩,大家别管大队长的话,该吃吃该喝喝,不吃饱喝足,哪来的力气干活?这马上就该农忙了,好好地养一养,贴上膘,才有力气割麦打场。”


    多的是人不听话,伸手就抓两个、三个大馒头,米饭吃了一碗再盛一碗。


    大队长急得满头大汗,根本控制不住。


    没办法,只能安慰自己,说不定红星公社真的亩产三千斤呢!


    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他去红星公社转了一圈又一圈,别说三千斤,亩产能达到三百斤他都愿意跪下来给红星公社的干部磕头喊他爹!


    再去大石子村,哪有什么高产量?


    地里小麦比自己村的更稀疏,揪一个麦穗到手里搓一搓,全部都是瘪的,根本没灌浆。


    他去找大石子村的大队长说这事,问他怎么敢说高产量,对方吊儿郎当地说:“上面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你还能不听上面的话?你产五百斤,我就产一千斤,总比亩产三千斤的红星公社靠谱吧?你没看报纸吗?有不少地方预估亩产量可以达到五千斤、上万斤,咱们这儿啊,不愁吃!”


    他仰头大笑,招呼腆着肚皮四处溜达消食的村民回食堂吃饭。


    小石子村的大队长回到小石子村,村民已经勤快地把所有小麦和稻谷都磨成白米和细面拉回来了,还有麦麸和糠皮。


    按照之前吃饭的架势,只够吃十天。


    “没事,没事。”厨子安慰他,“咱们这里5月底就能收山地的小麦,就冲这天气,两三天就能晒干,接得上,接得上。”


    大队长瘫坐在地上。


    完了。


    全完了。


    高产量全都是吹牛皮啊!


    陆明珠也在报纸上看到了相关报道,头条就是青山县红旗公社预估小麦亩产量五千斤。


    粮食还没收完,产量就预估出来了!


    天哪!


    章朔不是深入民间吗?不是杜绝夸大其词吗?


    怎么,怎么还会发生这些事?


    贺云却通过他和章振兴的联系渠道收到一封信,上面说认为章朔已经被停职。


    陆明珠得知后,一颗心瞬间凉透了。


    她想起一个干部。


    回到老家视察工作,见大锅饭都是煮的野菜树叶,痛心之下,禁不住大家的苦苦哀求,下令解散公共食堂,甚至开仓放粮,结果……


    比章朔下场还惨。


    看到这样的消息,贺云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他见陆明珠书桌上铺满的内地报纸,略翻看一二,发现上面很多高喊的口号。


    “明珠。”他缓缓开口,“事已至此,你别太放在心上。”


    陆明珠缓缓吐出一口气,“契爷我没事,就是消息来得太突然,我觉得惊讶。”


    原来,重生真的不是无所不能。


    百岁老妖精章朔尚且如此,何况她乎?


    尽人事,听天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