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七
作品:《七零假结婚日常[双穿]》 番外七
跟李重润通了电话, 后,霍志军一刻都等不了的,转, 散的散, 丁点不舍都没有。
严管撤了, 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 他这样忽然收手了, 落云县这些当子进水了。
竞争对手, 他们还是要庆贺的。
无反顾的,人都是八卦的,都很想知道他这是咋了。
霍志军这里不好问, 都跑去找涛子探口风。
被李重润点将招唤,霍志军和涛子都是无上光荣, 根本也不想遮掩。
这会儿也不怕知道了,涛子很痛快地告诉人,他们这是要去燕城给李重润做事了。
李重润和冯莱莱都走了一个多月了, 可他们留下的各种传说还在被人津津乐道。
李重润的能耐不用说, 整个落云县都瞧见过。
只要被他少提携下,就有说不尽的好处。
没见红旗公社的周红兵, 还有刚被提拔到县里的佟开阳,哪个不是李重润给带出来的。
怪不得霍志军毫不留恋地把现挣钱的买卖都散了, 能搭上李重润可不是眼前这点钱的事儿,前景注定广阔光明。
前头刚庆贺了霍志军要离开,后面黑市那些又犯起了酸, 不明白李重润那样的贵气人咋会看上霍志军这个不入流的黑市贩子。
外面人都看好他去燕城,相反霍家人都不大高兴。
霍志军在家行二,上面一个哥哥, 下面有弟妹,除了他还单着,另三个都结婚成家了。
他当初干黑市,也是家里太穷了,爹妈都病着,他和哥哥接了班,可两人的工资要给爹妈吃药,还要养活一家五口,就是勒紧裤腰带的日子,他哥二十五了都还说不上媳妇。
他从小就有股狠劲儿,也不想过天天吃不饱的日子,心一横把工作让给弟弟,自己跑出来干了黑市买卖。
从此霍家的日子好过起来,他帮着兄弟妹妹都结了婚,爹妈的身子也养好了不少。
倒是他自己,干黑市就是挺而走险,他已做好了随时进监狱的准备,再娶妻生子就不地道了,所以他一直想的是等金盆洗手了再考虑个人问题。
从七月十九号全国通报动乱结束,对黑市生意的监管就日渐松泛起来,都猜着过不了多久应该能正大光明了。
霍家上下都是欢欣不已,怕二儿子心野了,霍志军他妈催着他嫂子弟媳两个开始给他张罗相看。
霍志军还是拒绝相看,嫂子弟媳其实是怕他结婚只顾自己小家的,刚好顺水推舟不问了。
他爹妈却想他找个媳妇能拴住他,一家子好几个想法,家里气氛有些微妙。
正当这个节骨眼上,霍志军竟散了买卖要去燕城,在霍家可不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除了嫁了的妹妹,都一起声讨他怎么不经家里同意就把生财的路给收了,往后家里要怎么办。
看着理直气壮的兄弟两口,还有不表态实已是认同的爹妈,霍志军才觉着以往大错特错了,他辛苦奔忙的博命钱养大了一家的胃口。
入黑市的本钱都是他东凑西凑的,跟家里一点干系都没有,也都是他一个人在打理生意,他不知道家里人凭啥觉着该归公。
这些年他挣的钱大多都填了家里,父母的病,哥哥弟弟妹妹风光结婚哪样不是他出钱,还有交到父母那里攒家底儿的,他除了货本儿和那点流动应急的,手里竟没存下钱。
看着愤怒找他要说法的亲人们,霍志军心口被冻得拔凉拔凉的。
黑市里游走的人,哪个是善茬?
之前当他们是亲人,他愿意给。
现在想生吞活剥他的,想他一辈子给家里当挣钱的牛马,霍志军怎会惯着。
霍志军直接在家里掀了桌子,说他自己的买卖跟家里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卖了散了想咋样就咋样,谁都别跟他指手划脚。
那么些年吃他喝他的,他不计较也别当他是傻子,家里哪个都欠着他的,没有一大家子都可他一个人养着的。
本来还想转货的钱给爹妈留一部分攒着,这会儿他丁点想法也没了。
只说他已经为家里做足奉献了,爹妈也是他出钱养好的身体,现在他该歇歇,换大哥和弟弟尽自己的心了。
他爹妈再抹泪拉着他说家和万事兴已打动不了他,当天他就简单收拾了衣物搬到了涛子那里。
处事不公,越孝顺能干的越亏待他,一碗水端不平,这样的爹妈只能远离。
他兄弟两家也后悔不该这么草率的闹,却已经晚了。
拿惯要惯了,竟想占成自己的,贪心不足说的就是这种。
第二天揣着转货收上来的钱,在各色羡慕妒忌恨的眼神中,霍志军和涛子包袱款款地离开了落云县,奔燕城去了。
涛子跟着霍志军干,这两年吃喝之外都攒了两千块钱,霍志军把手里货清了,再一点活钱,统共加起来才五千块钱,谁能信?
霍志军近一年可是落云县黑市最叫得响的人物,涛子很为他不值。
霍志军想得开,他知道交上去的钱爹妈那里应该攒了不少,权当他把今后的养老钱一次性给了。
往后他就可以无牵无挂地只为自己活了,谁也不能再拿亲情绑着他,还是很划算的。
——
八月十九日,赵兴广率着他和赵兴传两房的人声势浩大地搬来了。
人多力量大,还都是练家子,搬个家还不如练武课热身活动量大呢。
只十八号一天就全部收拾到位,十九号最早的一趟火车就来了。
通城那边的房子两家都没卖,也卖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像赵四海说的,留着将来带重孙辈们回去忆往昔还有点意义呢。
冯莱莱记得前世看过的里说过,这个时期出门即便拿着介绍信,可长久逗留还是不允许的。
可这个平行世界却好很多,虽然农村户口还是很难转到城市里,但只要你在城里买了房,一家子是可以长住的。
因为李重润的户口在燕城,她和赵四海是不用担心这些。
赵兴广他们却没有直系亲人在燕城,也是因为之前知晓了这些,不然这边也不敢鼓励他们举家搬迁过来。
搬到燕城的第一件事就是交房款办过户,然后集中全部人手先把病房区修葺出来,住人的地方倒没那么急。
赵四海和冯莱莱让先到自己那边挤阵子,结果赵兴广和赵兴传根本不当回事,赵瑞柏和赵瑞兴的弟弟妹妹们都觉着这么年龄相当的找间屋子席地住着,晚上讲鬼故事又怕又想听的,这样的日子太刺激奇有趣,竟盼着多来几天才好。
大夏天的,没门没窗的屋子一样住人,配点药一撒也不怕蚊虫,江湖儿女风餐露宿都不怕,有屋子住还挑啥。
好吧,想到自己中二时期的各种奇葩想法,冯莱莱理解了。
赵兴广只比赵四海大一岁,赵兴传小赵四海三岁,所以两家的孙辈都不大。
赵兴广的长孙赵瑞柏今年才二十一岁,赵兴传的长孙赵瑞松还小两岁,才十九。
所以他们的弟弟妹妹们大多还都是中二少男少女呢。
当然这会儿的孩子都早当家,又都不缺力气,所以家里都当成年劳动力使了。
修房子整院子他们也干得有声有色,都很抗造耐操。
从设病房区的话传出去后,这两天来预约病房的病患就络绎不绝的。
所以赵兴广没回来前,赵兴传已经带着赵瑞松开始收拾改造病房区了。
新宅子在梅老太宅子的右面,刚巧这个院子的正门在最右边,这样一长排八间倒座房正好和梅老太这边是隔墙相邻的,中间开个门,就可以连成一体了。
而倒座房靠正门一边可以堵上,这样赵兴广和赵兴传两家人出入也经不到病房区了。
冯满同这个外门大师兄因为功夫俊,又长得好,又是年龄相仿的,赵兴广两房的三代们一来,就都被他帅到了。
人家虽才十七岁,可还是吃公粮的技术员出身的,职场经验丰富,会的也多,手巧脑子也活,人格魅力不要太大。
都是赵家门里的,分那么清干啥,于是都跟着冯满同后面喊起了大师兄,赵家外门内门实现了和谐的一家亲。
有冯满同这个大师兄在前,赵瑞柏和赵瑞松这俩两房的大哥,已经被弟弟妹妹们无情推后面去了。
冯满同打小看着,还要时不时给冯有顺打下手,所以他虽不精,却是通木匠活的。
那边的中医馆就是他边琢磨边摸索着打造的,赵四海只是给他打下手来着。
一回生二回熟,这回动手制作病房区的病床矮柜啥的他已得心应手了。
他带着赵兴广两房的中二少年们加班两天就把活干完了,给中医馆省了笔不小的预算。
等霍志军二十一号下午到时,扩大后的中医馆已于上午正式开门,病房区的病房已经入住了一半儿了。
所有的大夫都在梅老太这边的院子集中出诊,冯莱莱是天花板级的专家,这个是无可争议的,她就是中医馆闪闪的金字招牌。
然后赵四海,赵兴广,赵兴传是老专家,冯莱莱不接的病患都由他们接诊。
赵兴广的三个儿子和赵兴传的两个儿子就算是普通大夫,三位老专家轮下来的病患就交给他们了。
诊费也是三级分下来,这样普通的感冒伤风这些常见病也可以收治了,
小病小痛并不比去医院贵多少。
此番改进扩大,首先受到了附近居民的欢迎。
这个是不用预约随来随诊的,刚开门就有不少挂号来看的。
霍志军和涛子按着地址找上门,看到才一个月已发展到如此规模的赵家中医馆,澎湃的心情根本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