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梦华之初,准备回京

作品:《梦华录开局签到三万黑骑

    宋国边境,北境城内。


    七月的天气有些闷热。城内嘻嘻嚷嚷的各式摊贩忙碌地招呼客人。


    来往的商贾挑选着商品,讨价还价之声络绎不绝。


    一座边陲之城能有如此的繁华,显得十分让人不解。


    桓王府内,此时赵括正躺在竹制的摇摇椅上,无趣的眯着眼睛。


    来到此地已经整整八年时间,刚穿过来的时候,赵括整个人就是懵的。


    刚刚继承完百亿资产。好好的在家吹着空调看着电视,眼睛一闭就穿到了这里。


    还穿越成了梦华录里,本就不存在的十二皇子赵括,宋帝的同胞兄弟。


    好在匹配了穿越者的金手指,一个不靠谱的系统。


    每七天签到一次,三十天一大签,奖励从影视人物,到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要不然赵括都不知道怎么过下去。


    自从八年前签到了三万黑骑,赵括说要报效朝廷,带着三万黑骑就跑到了北地边境。


    说白了就是为了远离朝堂内的纷争。按赵括的话来说,我一个有系统的人在哪不是躺,还不如躺远点,靠着自己的系统,哪里不是人间逍遥还没烦心事。


    摇摇椅上,赵括睁开眼睛。


    赵括:“何九,现在什么时辰了。”


    何九回道:“王爷,午时了。”


    都午时了,(中午十二点)


    我说怎么越来越热了,都没人提醒下。这是打算把我烤熟了。


    赵括佯装生气说道:


    “何九,你想晒死你家王爷啊?”


    何九一脸无辜:“王爷,早两个时辰前,小的就叫过您。”


    哟,敢顶嘴了。


    赵括:“和九,再多说一句,看本王不踢你。”


    何九笑着回道:“是是是,小的知错。王爷,午时了,您要不回房睡个午觉。”


    “等这天凉爽会了,再出去走走?”


    其实何九的心里明白,自家的王爷虽说是皇戚,可和别的那些皇亲国戚可不一样。


    在自家王爷的心里可没什么主仆之说。


    嘴上天天叫着本王怎么怎么,实际上是真没把他当下人看待。这也是为何有时他敢偶尔和主子开下玩笑之一。


    只见赵括从摇摇椅上起身,挥手拍了拍衣袖。问道:“多搬几块冰,这天热。冰还有没?”


    接着轻轻拍了下,何九的胳膊。


    “下次看本王晒的和螃蟹一样,也不说,小心打你生活不能自理。”


    何九一脸的微笑:


    “好的王爷,谢王爷的打。”


    接着说道。


    “有硝石制冰之法后,府里就没有缺过冰了,城内有卖冰的商号有八十都是您的,缺了谁也不能缺了您的不是。”


    听完何九的回话,赵括点了点头。此时已经有了硝石制冰之法。就是硝石被列为官营,因为它能做火药。


    民间想要硝石只能少量,还得登记照册。只是他是个例外,登记造册,信不信我登基给你看。


    而火药技术也还不太成熟,只是作为引火之用。烧烧粮草做点,烟花爆竹什么的。


    听到还有冰那就行,转身赵括就往内院走去。


    宋地皇城,东京皇宫内。


    宋帝赵恒此时,正在大发雷霆。


    朝间有人密闻,当今圣人出身不正。有逾越朝纲之举,想到此处宋帝赵恒就十分不悦。


    连夜急招皇城司雷敬进宫。


    龙案下正跪着皇城司公雷敬,此时的雷敬头都不敢抬下,生怕触到霉头。


    暗道:你们这些个吃饱了撑的,我招谁惹谁了,刚从皇城司回去,饭都没吃就给招进宫里了。


    宋帝赵恒看着案下的雷敬怒道:


    “这帮清流,简直是不把朕放在眼里。圣人也是他们这班人,可以非议的么?


    转头宋帝赵恒又把手指向了雷敬,沉声道:“你这皇城司公是干什么吃的,一点小事都办不好。”


    “查了多久了,还没消息?”


    听到赵恒的话,雷敬顿时斗大的汗珠从脸上滑落,举头恭敬回道:


    “官家息怒,臣已查到线索,正加派人手前往。”


    有线索了行在给你次机会。赵恒坐回龙椅上,看着雷敬冷冷说道。


    “朕,就再给你次机会,再办不好你这司公就别做了。”


    “给朕滚出去!”


    雷敬闻言顿感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


    起码是争取到了时间,赶忙低头领命。起身倒退至门口,转身小跑着离开了皇宫。


    生怕一会又给拉回去。


    处理完了雷敬的事情,宋帝赵恒,揉了揉太阳穴。


    看着身旁的内仕问道:“王林,萧钦言入朝之事如何了。”


    (王林,宫中掌印太监,负责管理宫中大小太监)


    王林听到宋帝的问话,连忙拱手低身回道:


    “回官家,此事吏部已发官家旨意,再有月余,萧公就该到京了。”


    宋帝赵恒闻言,点了点头。等到萧钦言到京。


    正可以萧钦言之力,用以平衡朝中清流一脉。


    不至于让一家独大,与国与他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


    想了想,宋帝赵恒又转头问到:“桓王,有多久没回来了。”


    王林听闻诧异回道:


    “回官家,桓王爷应该有八年未回京了吧。”


    此时的王林心中十分惊讶,这时候皇帝问到桓王,这是为何?


    虽说自小桓王与陛下关系,就十分的要好。


    可现如今桓王也已封地开府。此时问到桓王,这是打算做什么?


    看着王林的表情,宋帝赵恒微笑道:“怎么,不理解?”


    “老奴不敢。”


    “只是官家,听闻桓王封地凉城可是有小东京之称,官家就不怕?”王林赶忙小声回道。


    宋帝赵恒闻言,摇头轻笑道:


    “虽说北地在他的治理下,繁华可比东京。”


    “但桓王终纠乃朕胞弟,血浓于水。”


    别的皇帝怕被人夺江山,赵恒可不怕。太祖皇帝不就传位给了自己弟弟。


    原本赵恒就不想做这皇帝,奈何当时嫡出一脉,只有他和赵括。赵括又比他年幼,这才登基做了皇帝。


    听罢王林在心里想到,官家和王爷的感情还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在这可真是没有。


    宋帝赵恒讲到此处,不禁感慨。


    自己即位也十余载,还真是有点想念这位兄弟。此时边境也无事,正好让桓王回来。


    有些事情,自家兄弟总是比外人相对来说,比较可靠。


    想到这里,赵恒对王林说道:


    “传朕口谕,中书省拟诏,宣桓王回京述职。”


    王林听完连忙低声拱手道:“老奴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