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三十一章

作品:《七零反派大嫂财大气短

    吴茹最终住进了王三爷家的老宅,还受到了他们一家的盛情款待。


    原因无他,因为有杜志国这个名头,吴如在清河,可以横着走。


    姜树林听了厉枝的建议,又安排了四个女知青过去。


    厉枝暂时无暇去管吴如,因为夏衡来了,她自然要先想办法帮他度过这一劫。


    她带着李玉安又去山上做了几个陷阱,收获很不错。


    又按照前面的操作,连续去了几次县里,一人赚了差不多一百块钱。


    “玉安,抽空去把山上的陷阱都封了,不然秋收时有东西掉下去,会臭!”


    秋收时大家都要下地,上不了山,因此李玉安听了厉枝的话,上山把陷阱封了。


    厉枝已经从姜树林那里得到证实,夏衡确实来了清河。


    虽然夏衡养了原主十八年,但自打原主懂记事起,厉树根两口子从来没带原主去过京都夏家,所以原主不认识夏衡,书中对夏衡这个人物也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描写他长什么样子,所以厉枝也不认识他。


    厉枝也没打算认识他,她只要尽力帮他度过这一劫就行。不过要想帮夏衡他们,她觉得自己最好也参与秋收。


    虽然姜树林是清河大队的大队长,但夏衡他们这些人身份特殊,是由专人负责盯着他们做事的,因此就是姜树林想给他们派些轻活,也办不到。


    厉枝昨晚已经偷偷在夏衡门口放了药和吃食,但还是担心他们白天做那么重的活会撑不住,她跟姜树林讨了义务送水的差事,打算在水上面做些文章。


    姜树林答应的爽快,还让李玉安和她一起送水。


    农忙时生产队送水的活,原本都是女同志和孩子的活,一般小伙子都不爱干,就连被改造过的李玉安也不太愿意去做,嫌丢脸。


    但要帮夏衡他们,厉枝需要一个帮手,原本项英是最好的选择,但她身体还没好,让外人加入她又不放心,李玉安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即便李玉安反对也无效。


    厉枝把空间里的河水放锅里烧开,还加了白糖和一点点的盐,单独用两只木桶装了,又撒了厚厚一层洗干净的碎麦壳在上面。


    “大嫂,你这是?”李玉安看着水桶里的麦壳,疑惑的问。


    “这两桶等会你单独送过去给那些人喝,他们身子弱,被安排的活却是最重的,要是我们不帮一把,可能他们之中肯定有人会撑不下去。”


    李玉安自然知道厉枝说的那些人是谁,他们是村里的忌讳,没人敢靠近他们,因为总有眼睛在暗处盯着,谁要是跟那些人走的近,一不小心就会惹祸上身。


    所以村里即使有人同情他们,也只用那些人称呼他们,连他们的名字都不太敢叫,也或许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李玉安问她:“大嫂,你不怕?”


    “怕,但身而为人,我们总得做人该做的事,明事理,辩是非,哪怕那些人真得犯错了,也应该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不是,当然,一些死性不改的人渣除外。”


    李玉安虽然娇气,但到底也是个热血少年,被厉枝这一鼓动,顿时正义感爆棚,也不怕了。


    路上遇到挑稻子去晒谷场的孙勇,孙勇是孙五婶的儿子,他见厉枝的那两只撒了麦壳的水桶,疑惑道:“弟妹,这是?”


    “这是给那些人喝的,你们喝的玉安挑着。”


    孙勇闻言一愣,刚想说什么,就听旁边有人道:


    “对待阶级敌人,我们就得严厉打击,这位小同志做的很好嘛。”


    一个干部打扮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看着满是买壳的水桶,拿腔拿调道。


    孙勇看见此人,皱了皱眉,不过也不再多话,走到李玉安的桶前,李玉安递了个搪瓷杠子给


    他:


    “这是!”酸酸甜甜的酸梅汤一入口,让刘勇惊喜又意外。


    “对待劳苦大众,我们自然要倾其所有,那怕自己吃糠咽菜,也不能苦了我们的同志,这些酸梅汤还有金银花凉茶,是我们对同志们的一点心意!”


    厉枝学着刚才那个干部的语气大声道,声音响亮,底气十足,把离她最近的那人吓了一跳。


    “觉悟很高嘛,不错,不错!”


    虽然被吓了一下,不过那人还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并拿起一个搪瓷杠子,先是喝了一杯酸梅汤,又跑到另一桶里舀了一杯金银花凉茶喝了,才心满意足的背手走了。


    “什么玩意,也不怕撑死!”孙勇嘀咕了一句。


    “孙大哥,我们也是!”厉枝说着还看了一眼那人离开的方向。


    “我明白!”


    本来孙勇还对厉枝他们的做法有些失望,现在听她这么说,到是释怀了,还很感谢他们给村里人准备了酸梅汤和金银花茶。


    虽然梅子和金银花不值什么,山上有不少,但加在里面的白糖可是精贵东西,而且没有糖票有钱都买不到。


    一般人家来了客人,才舍得拿出来招待客人,现在厉枝却拿出来给大家喝,孙勇心道,他马说得没错,玉锦媳妇果然变了很多。


    接下来一路上,两人凭着酸梅汤和金银花凉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也给厉枝和李家刷了一波好感。


    等李玉安中途换了担子,往那些人单独所在的稻田里去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再盯着他。


    他把水送到后,为了避嫌,刻意走的远远的。


    那些人在看到那撒了麦壳的两桶水时,心里并没多少波澜,毕竟这个村子的人还能想起给他们送水,要是以前,哪怕他们渴死,也得自己想办法。


    “老夏,你快来!”


    第一个喝了水的赵博文,冲着一个面色苍白的高个子男人道。


    夏衡点了点头,捂着胃部慢慢走到了水桶边。


    赵博文赶紧撇开麦壳子,给他舀了满满一搪瓷缸子的水。


    夏衡喝了一口,也觉察出了水的不同,想到昨晚放在门口的药和吃食,神色有些复杂。


    “好喝吧,你慢慢喝,我去招呼大家过来喝。”


    赵博文性子有些跳脱,哪怕都四十好几的人了,还是有些不稳重,即使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也没能将他的本性磨灭干净。


    “小声些,你让大家别声张!”


    夏衡说罢看了眼离他们不算近的李玉安,轻声道。


    “好!”赵博文闻言,也想起了昨晚的那些东西,立刻收了声,随即就去喊离的比较远的人过来喝水,还低声交待了几句。


    之后就看见一群人皱着眉慢慢喝水,简直比喝药还慢。


    等那个盯着他们的男人远远看过去时,也就看到一群很不愿意喝水,却不得不喝水的人的样子。


    对于这个结果,大家都很满意,接下来的日子,送水的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厉枝有时候甚至会将花生和黄豆磨成豆浆,盖上麦壳子,和水一起给夏衡他们送去。


    当然这事不能老干,因为豆浆有味道,一不小心容易被人闻见,一般她都是晚上才会给他们偷偷送过去。


    整个秋收,厉枝他们每日都要送不少酸梅汤和金银花凉茶去地里,乡亲们心里还是挺感激李家的。


    当然也有极个别不和谐的声音,比如那些现在占不着便宜的人,但却很少有人理会她们。


    今年的收成,一如既往的差,原因自然是他们买不起化肥,庄稼还经常被野猪霍霍。


    田里庄稼依赖的还是自己沤的农家肥,虽然种出来的粮食确实好吃,但在这个缺粮的年代,光好吃是不够的,还得提高产量才行。


    今年分到每人头上的秋粮,还不到二百斤,其中还有不少是粗粮。


    分这点粮食,肯定是要饿肚子的,肯定会有人闹事。


    闹的最凶的到不是本大队的人,而是前段时间新来的知青。


    听说闹事的人里还有吴如,不过最后杜梅出面平息了这场风波。


    生产队分粮的时候厉枝没去,因为他们的粮食是每个月一领,所以李家那点粮食,李玉安一个人就能扛回来,吴如带人闹事的消息,还是孙五婶同她和项英说的。


    厉枝也不太清楚这姐妹俩提前跑来清河,到底是为了什么,小灵子又不肯透露半分,要不是小灵子不允许,厉枝真想把吴如和赵大牛这些隐患提前解决了不可。


    中午的时候,她打算煮五香花生米吃,花生米才煮出香味,李玉安就回来了,只见他两手空空。


    厉枝疑惑的问:“粮食呢?”


    “后面!”李玉安无奈指了指身后,便坐下给厉枝烧火。


    厉枝刚想问怎么回事,就见几个姑娘小伙,抬着粮食进了院子,刚刚才带人闹事的吴如居然也在其中。


    “怎么回事”厉枝语气有些严厉,她才刚把李玉安的懒病治好,可不希望他这么快就复发。


    “不是我让他们做的,是他们硬从我手上抢过去的。”


    李玉安现在也看出来了,知道厉枝不喜欢他偷懒,赶紧解释。


    “大嫂,粮食放哪?”


    和李玉安平关系好的小伙子们笑嘻嘻的道。


    厉枝无奈,只能给乐于助人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指了指放粮食的地方。


    心道就他们家那点粮食,也不必这么多人抬,甚至有人根本找不到地方下手,纯粹是跟来打酱油和刷存在感的。


    几人把粮食放好,又去看了看姜建设,没一会就跟厉枝他们打了招呼走了。


    可和他们一起来的吴如却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