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备战,进军齐国!
作品:《大秦:千古一帝从小兵开始赵启》 凭借历史发展的趋势,外儒内法是最好的选择,可眼下儒家不在这些人的接受范围之内。
可令赵启没想到的是,嬴政温和问:“赵启,这事如果如王绾所说,有人妄议朝政,该如何是好?”
兜兜转转,问题又回到了自己这边,众人都盯着赵启,看他怎么分辩。
赵启深吸一口气,说:“大王,自古反抗之地,均有饥荒伴随,若是百姓吃饱穿暖,谁会这么无聊辱骂朝政?”
嬴政眼睛一亮,赵启的答案虽然简单,可直指问题的根本。
老百姓吃饱喝足了,怎么会不满秦国的朝政呢?
哪怕这些老百姓有了文化?
毕竟打下的江山,这些懂得文字思想的人,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淳于越心中颤抖,先生说的话,句句是经典名言,若此地不是章台宫,他想立马用笔墨记下这经典之言。
实际是,淳于越已经有意在记录赵启的言乱,比如之前的格物致知,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斯和王绾也是一愣,没想到武成君看待问题这么透彻,可话又说回来了。
自周王朝后数百年间,年年征战,老百姓就没过过好日子。
看似简单的吃饱穿暖,可历经这么多年,都没有实现。
倒是嬴政哈哈大笑道:“好,有道理,吃饱穿暖是好,可想要做到千难万难啊。”
众人心中一凛,大王这话说的如此惆怅,可见国力强盛的秦国,想要保证这四个字也无法做到。
赵启斟酌片刻后,说:“大王,臣愿解大王烦忧,若大王信得过,臣定然于三年内,让百姓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
土豆有了,百姓吃饱不是问题。至于穿暖,只要社会稳定,不再打仗,百姓们肯定可以过上这般生活。
嬴政心中畅快,起身朗声道:“好!那寡人就等你三年,这学堂,你想办就办吧。”
王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武成君用这么随意的理由,竟然就说服了大王,这还是以前自己认为的大王吗?
赵启也是一愣,没想到自己理想主义的一句话,就让大王同意了,原本他都已经做好失败的准备。
正想谢恩,身旁的王绾说:“大王,此时万不可如此肆意,更何况你把这般重任交给一个武夫?”
王绾几乎是要哭着说出来,在他看来,大王今日这番决策已经隐隐有了变法的味道。
何况赵启本身就是一个武夫,如何能办好此事?恐怕事情落地,还得淳于越来办,可若是淳于越来办,这教导的内容,不就得是儒家?
这对于一个秦朝旧臣,这完全是无法接受的,法家富国强兵,让秦国统一了五国。
若是此时改成儒家,如何服众?
赵启还没反驳,身旁的淳于越跳出来大声质问:“王绾小儿,你在骂谁?岂敢对我恩师如此无礼?你可知家国大义,当以大王为首?”
淳于越心生戾气,自己等待多年的夙愿,正在一步步实现,可容不得人插手。
何况王绾侮辱自己的恩师,这让尊师重道的淳于越无法忍受。
“你老师?”虽然早已有点耳闻,赵启成了淳于越的老师,王绾一直当做一个玩笑来看,可今日看到淳于越发怒的样子,心中已然信了大半。
一个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是一个四十多岁大儒的老师?
这让王绾打死都不敢相信。
淳于越认真道:“自然,赵启乃我恩师,对于儒家学派研究比如更深,岂是你口中的武夫!”
看着一脸认真的淳于越,王绾张大了嘴巴,不知道说什么。
淳于越大儒的身份,渊博的知识,这在秦国是公认的。
不然扶苏也不会交给淳于越教导。
可恩师这个词,从淳于越嘴里说出来,份量还是很重的。
王绾看了看淳于越,又看了看赵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李斯叹了口气,拉开了呆在原地的王绾,“武成君莫怪,王大人,也是为国家着想。”
赵启点点头,“二位大人,为秦国鞠躬尽瘁,赵启深知,可也请二位知晓,我赵启一心为秦国发展,绝无二心。”
赵启说的言辞恳切,十分真诚。
实际上这句话,赵启不光是对着二人说的,更是对着嬴政表着忠心。
嬴政嘴里噙着笑,没有说话,就算这件事最后真的如王绾所说,他也不在意。
作为这四海之内的共主,有人喜欢你,自然也会有人讨厌你。
王绾闻言,不再言语,脸色认真地拱手行了一礼。
李斯心中,忍不住吐槽:“这天下都是你俩父子的,大王怎么会怪罪于你?”
按理说赵启此时的身份和地位,完全匹配的上太子的称号,他也不明白,为何大王一直未挑明。
若是今日是太子提议,王绾敢放一个屁吗?
并且赵启灭楚的封赏到现在也未封赏,这一切在常人看来都不合理的地方。
赵启与嬴政却十分默契般,谁都未提。
赵启是怕功高盖主。
嬴政是怕太过骄傲。
“真是让人难办的一对父子啊。”李斯心里吐槽着。
见王绾不再言语,赵启又对着嬴政道:“大王,若要普及学堂,恐老师不够,臣恳请大王下旨,由臣率十万大军,征伐齐国。”
又要打仗?眼看着军粮不多的李斯,无声又吐槽了一句。
“准奏!”
……
朝议结束,众人散去,李斯被嬴政留了下来。
待到众人离去,嬴政才叹了口气道:“你觉得这学堂之事如何?”
李斯心里一阵无语,大王刚刚都答应了武成君,竟然还来问我。
李斯想了一下,说:“此事好坏参半,好就如武成君所说,更多的人为我大秦效力。坏,就如王大人所说。”
嬴政点点头,“嗯,不过此时好坏不打紧,主要是他愿意为自己的想法付出行动。”
李斯心中一惊,原来大王看中的是这个,转而他又想到了扶苏,相比下扶苏与赵启差距太大,扶苏只是嘴上逞能,而赵启已经要带兵征伐齐国。
李斯沉默片刻,壮着胆子,问了一句:“大王,公子启的身份,什么时候公布?”
嬴政轻笑一声,“太子的身份,等他灭了齐国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