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朝堂激辩,法家和儒家!
作品:《大秦:千古一帝从小兵开始赵启》 “齐国?”赵启思索了片刻,点点头。
作为孔孟文化熏陶的国度,齐国的教育水平一直是齐国内拔尖的。
可淳于越在自己面前说这些,似乎又有点不妥。
他不怕赵启,直接荡平自己的家乡吗?
“对,齐国。”淳于越上前一步,“武成君,齐国有着浓厚的学堂之风,我敢说,齐国识字之人绝对是数倍于秦国之上,只要调集这批人过来,完全可以满足在各地设置学堂。”
淳于越此时十分热情,他之所以极力推荐齐国,是因为那里都是学习的儒家思想。
若是用这批人来教导学员,传输的自然是儒家思想,若是让秦国本地人教学,那学习的自然是法家。
那他坚守一辈子的梦想,就要破灭了。
淳于越感觉自己跟着赵启后,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赵启先进的儒家思想,每一次都在洗涤着自己,而这次倡导的学堂更加符合自己的利益。
赵启饶有兴致地看着淳于越,问:“淳老不怕我在齐国大开杀戒吗?”
郢都城外,怒斩数千氏族,赵启的这些战绩在咸阳城内可是传播已久。
作为秦人的同胞只会感觉热血,可作为齐国人的淳于越想必无法感同身受。
淳于越听完笑道:“武成君,老朽不才,愿与你一起亲征齐国,到时候老朽定当凭借自己的口舌,劝降那齐王!”
赵启眼神一亮,如果有淳于越劝降,估摸齐国一战会轻松不少。
回咸阳一个多月了,虽然大王没有说什么,可明眼人知道,六国只剩下齐国,到了明年自然要去征伐。
赵启笑道:“那就有劳淳老了。”
与淳于越达成“交易”后,赵启即刻派人备好马车,与淳于越前往王宫汇报。
……
章台宫内,嬴政正与李斯王绾商讨前线战事。
“大王,昨日已将五万旦粮草,差往上郡,以供蒙恬将军使用。”李斯道。
嬴政点点头,手中的战报折了下,扔在了案台上,“自己都看看。”
王绾上前一步,拿起纸张打开来看,看完后,皱着眉头递给了李斯。
李斯连忙伸出双手接着,纸张落在手上似乎没有重量,李斯轻呼一口吸。
习惯了沉甸甸的书简,这轻薄的纸张李斯还不是很适应。
打开扫视了一遍,李斯深吸了一口气。
这里面记载着李信传来的战报,自从蒙恬与李信联手后,匈奴单于没讨到好处,可没想到赵国旧地,又一帮匈奴人突破了长城沿线,进入境内烧杀抢掠了一番。
匈奴人来无影去无踪,不光是在秦国境内,赵国、燕国均有匈奴于丰收时节越境袭扰。
李斯斟酌了下道:“大王,长枪的打造已经完成,是否派往前线?”
自从长枪这件武器,在战场上被校验后,李斯便命令工匠加紧打造,这一月时间,也造出了不少,可以支援前线。
“可以,给蒙恬和李信都送点。”嬴政单手支撑这脑袋,语气凝重,“不过,这匈奴多次肆意抢掠我国民,两位爱卿如何看?”
两人互望了一眼,王绾上前说:“大王,依老臣看,不如派武成君亲率大军,荡平匈奴!”
李斯翻了翻白眼,没有说话,这匈奴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而且战马精良。
秦国的战马可追不上,等到秦国大军到了,匈奴早跑没影了。
嬴政轻笑一声,“荡平?怎么荡?虽说赵启勇武,天下无双,可总得看到敌人吧,你都看不到匈奴人,有何用?”
王绾哑然,被大王这么一怼,低着头,不敢搭话。
匈奴之患,已经数百年,老秦人被安排在这片土地上的初衷,就是抵御匈奴,圈养良马。
哪怕是现在已经有了,统一六国的实力,对于匈奴,还是处于只能被动放手状态。
李斯上前一步,“大王,微臣建议,不如将燕、赵、秦的长城连接起来,组成绵延万里的城墙,抵御匈奴。”
嬴政眸光闪动,并未搭话,这件事他也想过,可想要连接起万里长城,所要征调的民夫何止百万。苏丹小说网
显然眼下不是时候。
嬴政没有反驳,只是说了一句,“再议吧。”
对于匈奴,此时他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忽然,门外侍卫来报,“武成君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