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品:《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

    汉高祖刘邦闻言睁大眼睛, 满怀期待地望着天幕。


    他的梦想就是当游侠,李白歌颂游侠的诗让他非常满意,可是这首诗太短了, 看得不畅快。虽然不认识元稹,但能被天幕一提的, 应该是很不错的诗人。


    元稹写的《侠客行》应该也不差吧!


    紧接着他就看到了天幕放出来的诗。


    元稹《侠客行》:【侠客不怕死, 怕在事不成, 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窃贼谁夜行, 白日堂堂杀袁盎……】


    元稹开篇就否定了李白构造的侠客形象。


    怎么能“深藏身与名”?侠客又不是窃贼,必须得扬名立万啊。


    汉高祖刘邦:“……”


    天幕下的所有人:“……”


    汉高祖刘邦抹了把脸:“什么乱七八糟的!侠客从来不图名利,元稹居然抹黑侠客,大胆,真的见过游侠吗?”


    “把李白的诗给我拿过来, 让我洗洗眼睛。”


    元稹的诗没有他想要的那种侠气。


    汉高祖刘邦也能想出原因。


    李白并不在乎名利, 笔下的游侠自然超凡脱俗。而元稹到底是个读书人,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怎么可能不求名利?


    儿子刘如意其实挺赞同侠客应该扬名天下的观点, 却觉得这首诗水平不行:“这元稹遣词造句太差了,还好意思取这个名字, 莫不是东施效颦!”


    汉高祖刘邦微微叹息, 说了句公道话:“你能写得比元稹更厉害?”


    刘如意绞尽脑汁, 想了半天, 也拼凑不出来完整的句子,瞬间词穷了。


    元稹写得不如李白有侠气,但是比普通人写得好多了。


    ——


    天幕下,白居易拍拍元稹的肩膀, 叹了口气:“微之,下次努力。”


    元稹整个人要吐魂了,他并不知道后世有一个定律叫做墨菲定律,越担心的事情就越会发生。


    可恶,居然真的放了他的《侠客行》!


    他收回思绪,平复好心情:“没事,天幕之前提到了一个词叫做致敬,我觉得挺合适,我也不觉得自己的这首诗能超过他。李白是游侠,我又不是。”


    李白本来就是行走江湖的游侠,字里行间都透着他本人的阅历。可元稹没有闯荡过江湖,侠客到底怎么生活,大部分靠自己想象。


    因为阅历不同,自然输在起跑线上。


    好在紧接着,他听到天幕的话。


    【一般来说,公认元稹这首诗写得没有李白的好,不过差距也不算太大。


    他们的创作意图就是不一样的。李白是在写心中的侠客,隐喻了一点自己内心的理想。元稹则在讽刺朝廷官员,自然就没那么浪漫了。】


    元稹听天幕为他说了句公道话,心里松快不少。


    是啊,他不是李白啊。


    ——


    但天幕下的众人心里还有遗憾。


    他们就像是看完一部电视剧,总觉得看得不过-瘾,满心想找一本更好的代餐,结果发现第一部就是神作。


    从此,再无代餐。


    ——


    【李白元稹这两首诗里面,李白对于游侠的形象塑造更高一筹。古代的游侠不讲究值不值得,比如荆轲刺秦。


    这恰恰是今天的社会很难有的。


    从前的人为了义,现在的人为了利。


    插句题外话。人们有治国平天下的愿望,也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武侠梦。


    明清之后,武侠渐渐红了。现在有位著名作家金庸深受李白的印象,还写了同名作品《侠客行》。


    张无忌,令狐冲,黄蓉,周芷若,郭靖……每一个精彩绝艳的主角都有令人心折的侠义。


    如果李白没有写《侠客行》,金庸的作品可能会少一点侠气。】


    ——


    天幕下的人心中生出无限向往,连帝王将相也不例外。


    曹操心向往之,李白仅凭一首词,就能影响未来的文学发展,这影响力未免太强了!


    酸了,他真的酸了。


    他不免浮想联翩,不知道他曹操在未来的形象是什么?应该挺不错的吧。他的文治武功都很值得夸。


    殊不知,他在网络上很红的一个形象是“曹贼”。


    俗话说,花花轿子人人抬。曹操都把这首诗当成李白的代表作了。


    结果紧接着天幕说道:【这首诗算李白的代表作吗?可以算,也可以不算。这首诗的知名度很高,可比这首诗知名度高得太多了。各朝各代都有李白的诗集,可大多都没有收录这一首。】


    曹操吸了口凉气:“这是在说什么屁话,这首诗还不能算代表作吗?那什么算得上啊!”


    ——


    【众所周知,李白被称为诗仙。


    之前说了,李白第一次进长安,求官不成,后来又去了一次,终于得到了玉真公主等人的赏识。


    其中就有一人是当朝大官贺知章,写“二月春风似剪刀”的那个人。


    贺知章一看李白的诗文,惊为天人,直呼:“李白,你是被贬谪到凡间的仙人吧!”


    从此,这个称号就传出去了。


    李白这人也不谦虚,直接就揽了这个称呼。后来有个人问李白他什么身份,李白就自称:“青莲居士谪仙人”。


    什么诗最有仙气?


    应该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李白的演员白天饮酒作乐,晚上回到旅社睡得正香,突然间做了个梦。


    江浙这块地区在古代被称为越中,里面有非常多的仙山,据说有很多道士在这里得道成仙。


    梦中,他穿梭千里,从山东来到道教名山天姥山。


    天姥山云雾渺渺,绿树成荫,美不胜收。


    云雾席卷而来,李白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居然被云雾裹挟,整个人都飞起来了。


    ————


    秦始皇:“!!!!”


    他不知道这段是影视剧塑造的梦境:“李太白梦中竟然成仙了?!”


    李斯也非常诧异:“李白他从小就有仙缘,果不其然,真的有。太史令,快把这些诗文都记下来,说不定里面含-着成仙的秘籍!”


    官员们还沉浸在这仙境之中,听到李斯的话之后方才回神,不舍地收回眼光,闷头记录文字。


    秦始皇像看着什么宝典一样看着这首诗文,逐字逐句地读,态度非常认真。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瀛洲太难求了,天姥山努力努力还是可以到访的。


    他目光微顿,瀛洲是道家仙山之一,他太熟悉了,那徐福就是骗走了他的人和钱去寻找瀛洲。


    因为这次上当受骗经历,他不再喜欢瀛洲,皱着眉看下去,便看到李白夸赞另一座名山天姥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他巡游多次,去过很多名山大川,主要目的是安抚民心,没有过多在意景色。


    可是现在,他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这座山居然能高到跟星河相接?这座山遮蔽了整个地面?


    这也太夸张了!


    可秦始皇也不免心向往之,要不下次出行的时候,改道去天姥山看看?


    秦始皇以为李白会和他一样,在现实中去吴越。


    谁知,他接着往下看,眼睛微微睁大,有些不可思议:“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李白一刻也不能等,那就做梦吧,梦中什么都有。他直接在梦中飞到了吴越。


    前面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可这一句直接破题,来到了神幻的境界。那画面感简直都溢出来了。


    秦始皇瞬间联想到了《楚辞》,李白简直比这还能想!


    在梦中,李白真的是个仙人啊!


    紧接着,他收回思绪,继续往下看。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飞到了山下,脚踩谢公屐,开始登山。


    李白不仅做了梦,还做了个非常详细的梦。月亮,湖水,猿……甚至还有名人故居,几乎什么都有。


    只有别人想不到的,没有李太白梦不到的。


    虽然秦始皇知道这里面可能有一点夸张的艺术手法,但也不免被这幅场景给美到了。


    秦始皇感觉自己化身李白,来到了这座名山,看到璀璨太阳,看到天鸡报晓。


    他心里已经有了猜测,这大概是一首写景物的诗词。


    谁知紧接着,秦始皇瞪大眼睛。这首诗根本不是在写景,而是在写仙人!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熊在路口,龙在咆哮。紧接着,电闪雷鸣,仙宫的大门突然打开。


    那些仙人用彩虹当衣服用风云来做马。老虎给他们弹奏音乐,鸾鸟给他们驾车。这些仙人数目之多,密密麻麻。


    李白感觉心神激荡,秦始皇也是如此。


    秦始皇难免浮想联翩,李太白的母亲小时候梦见了太白金星,长大之后李太白果真梦到了仙人。


    这些仙人特意来迎接李白,莫非要让李白成仙?


    秦始皇心神大震,涌动出无数渴-望之情。


    他感觉自己脚下好像也有云雾缭绕,也有鸟给他驾车,老虎给他弹奏音乐,太有排面了。


    下一秒,他面容肃然,目光锐利,迅速低头往下看。那些仙人有没有传授给李太白长生之法!


    在这一刻,奇幻之感来到了最高-潮。


    谁知,紧接着他就看到了下一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秦始皇陡然惊醒:“???”


    什么,李白醒了?那么大的仙人没了?


    他的好奇心都被提到这个地步了,结果李白告诉他下面没了!


    秦始皇感觉自己脚下踩着的云雾突然散了,围着他的鸟兽一哄而散。他从天空坠到地面,狠狠摔在了龙椅上。


    他双手握拳,放在大-腿上,做了个深呼吸,半天之后才松开手。


    他不免遗憾:“ 李白为什么要醒呢?如果没醒的话,仙缘不就来了吗!”


    他甚至有些希望自己能够来到李白身边,给他灌下一服药,让他美美接着睡,把这个梦做完。


    ——


    汉武帝刘彻比秦始皇还生气,带入了一下自己的经历,他眼中闪过杀气:“是不是有人吵到李白睡觉了!”


    “那个人是没长脑子么!李白就应该像游侠一样拿剑砍死他,不然早就成仙了。”


    紧接着,或许他通过李白得知成仙之法。


    太可惜了!他感觉自己好像错失了一个亿!


    卫青不像秦始皇那样沉迷求仙访道,可李白营造的氛围太过美妙,搞得向来稳重的他都有点渴-望神鬼世界了。


    谁知道后面急转直下,李白醒了,什么仙人都没了。


    卫青也有点怅然若失,附和道:“打扰李白做梦的人被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


    李白的梦醒了,伤心遗憾的不仅是李白,还有无数观众。


    这个梦太过真实,太过辉煌,太过奇幻,很难让人从中走出来。他们太想知道仙人接下来会做什么了。


    他们知道这个梦可能是夸张的手法,很可能李白压根就没做这个梦,但是也非常惋惜。


    他们犹如在看一本作为虚构作品的,看到最后烂尾了,真是让人恨不得仰天痛骂。


    他们一腔怒气不知道往哪里发泄,索性都痛恨上了那个打扰李白睡觉的人。


    连高适都有点受不了,有些难以置信地说:“这个梦就这么结束了?太白兄你以后睡觉把门关紧点,不要让别人吵到你。”


    李白:“……”


    ——


    武则天一时间都不舍得读完,抬起左手,只见手肘那里起了一片鸡皮疙瘩。


    武则天饱览群书,可也从来没看过这么仙的诗文。越到后面越胆战心惊,简直荡气回肠。


    “他哪里是什么被贬谪的仙人,他分明就是仙人。恐怕也不是什么晚上梦游,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他晚上元神出窍。”


    上官婉儿比较理性地劝说:“陛下想多了,只不过是梦游罢了。说不定这篇诗文本来就是假的,他连梦都没做。不过是胡言乱语。”


    上官婉儿担心武则天一拍脑门就去寻仙访道,那到时候麻烦可多了。


    武则天看出她的想法:“你说得对。即使是胡言乱语也无所谓,朕看着爽利就够了。”


    就像看一样,在乎真实又看什么呢?


    李白描述的世界足够惊心动魄就够了。


    武则天感觉自己都沾染了点仙气,仿佛回到了年轻意气风发的时候。


    ——


    著名诗人谢灵运还挺高兴,在李白的诗中,他能找到自己写作的痕迹,看来李白也学过他的诗。


    尤其是李白还“脚踩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也太崇拜他了吧!


    不过有一说一,这首诗写得确实好,连他也有点甘拜下风。


    他性格狂傲,想来想去,觉得小迷弟可以跟自己并肩了:“天下才华共一担,曹子健独占七斗,李白一斗,在下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他本来想给曹植分八斗,但这样别人就不好分了,只能委屈委屈曹植了。


    曹植从才高八斗变成了才高七斗。


    曹植:“……”


    ——


    天幕说道:【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李白让瀛洲当背景板,提到主角天姥山。


    “海客谈瀛洲”中的海客就是水手,水手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距离海外仙山很近。李白在很多诗中都有提到海客,他觉得这种人身上有神秘的色彩。


    李白:“秦始皇,你听见了没。瀛洲的保健品不香,还是天姥山的保健品比较香!”


    所以说,这第一阶段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早就埋下了神鬼的伏笔。


    第二段,李白梦中从山东飞到浙江,然后爬山,看遍了各种美景,这一段非常奇幻。


    第三段,李白梦中碰到仙人了,画风从奇幻变成了神鬼。


    第四段,李白惊醒。普通人梦醒了恐怕就算了,可李白不一样。


    李白觉得人间的快乐和梦境一样,消失得太快了,必须得不停追求,才能让快乐永驻。他于是收拾行囊,跟山东的朋友道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去天姥山玩。


    他由此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的全名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


    李白“再见了,我的好朋友,今晚我就要远航!”】


    【诗的最后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突然来这一句,好像有点突兀。前面都在写神鬼,怎么后面突然扯到权贵身上了?这里面也没个铺垫啊。


    其实有铺垫,梦境和现实是交叠的。李白有两个偶像谢灵运和谢朓,他最推崇的是谢朓。


    谢灵运这个人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仕途不顺。李白特意提到谢灵运,表达自己对谢灵运的追求。他和谢灵运构成了一种镜像的关系。


    但李白不像其他诗人一样哭哭啼啼,就像这首诗一样,最后还是走向了乐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既然不受赏识,那他就润了!】


    ————


    很多人还沉浸在前半段,没有闲心去看最后一段,或者说不想看。


    他们只想看李白描述的瑰丽世界,不想被拉到现实。


    曹操就是这样,他听到天幕的话才勉强回神,看向后半段。


    这么一看,他再一次瞳孔地震。本以为相比之下,后面的梦醒时间会很拉胯,没想到后半段又拔高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后悔不迭:“我要是早些明白这个道理,何至于和董卓那厮虚与委蛇?和那些联军浪费时间?”


    他早就称霸一方了!


    短短一句话,道尽了世间哲理。


    ——


    南宋,文天祥枯坐在院内。


    这段时间,已经有很多人劝他投降元朝了。


    最开始登场的是宋朝从前的状元宰相留梦炎。巧的是,文天祥也是个状元宰相。很难怀疑,这不是故意的。连他都投降了,文天祥凭什么不投?


    文天祥却不肯投降,狠狠的把这人骂回去。


    文天祥默默听着李白的诗,突然听到外面有响动。他明白,应该又有人要来劝他投降了。上次连宰相都派来了,这次会派谁?难道忽必烈本人要来?


    他准备了一腔锦绣文章,要把忽必烈骂走。


    结果来的人令他肝肠寸断,张开嘴说不出话来。


    来的人居然是曾经的宋恭帝。他也投降了,如今就是要劝文天祥归顺元朝。


    君臣相见,好不尴尬。文天祥让对方端坐于主位,郑重地行了大礼。


    他以为文天祥还尊敬自己,心中升起希望,劝说道:“你听我的话,先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才高八斗,何愁没有高官厚禄?你可以学留梦炎。”


    他觉得自己也是为了文天祥好。


    谁知刚刚恭恭敬敬的文天祥下一步图穷匕见,指着天幕说道:“老天都说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啊。陛下,留梦炎怎可为五斗米折腰啊!”


    宋恭帝赧然,接下来的话梗在喉头。一时间分不清文天祥是在骂别人,还是在骂自己。


    ——


    李白感觉怪怪的,他们连自己的偶像都要扒出来,好理解自己这个人,这种体验还蛮神奇的。


    他不知道,这在未来有个专属名词,叫做理解。


    他陷入怀疑,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有想这么多吗?


    ——


    诗人谢灵运微微皱眉。什么,李白最崇拜的诗人居然不是他,而是谢朓?这人谁啊?


    他有些不满,不过转念一想,他所处的朝代跟唐朝差的不远,这个谢朓又姓谢,那应该是谢家未来的人。


    他这心气一下子就顺了,肉还烂在锅里,挺不错。说明他谢家人才辈出啊!


    不过接下来,他有一个难题。李白作为诗仙,说话很有含金量。他崇拜谢朓,说明他才华也很高。


    那这一担才华该怎么分?


    谢灵运有些强迫症,既然知道了有人才华不错,那就不得不让他们参与分蛋糕,不然显得他说话很胡扯。


    他思来想去,不舍得对李白开刀,也不舍得对自家子侄开刀,只好忍痛在自己偶像头上开刀。


    “给曹子健分六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