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一定要达到大宋的高度!

作品:《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

    唐高宗时期, 武媚娘刚刚收拾完上官仪等一众反对她的大臣,将他们全部下狱,择日流放。


    大臣们的家眷, 都充入掖廷为奴。


    武媚娘随意地看着宫人给自己的名单,忽然间, 一个名字映入眼帘——“上官婉儿”。


    上官仪冥顽不灵, 不过文采还不错, 给家里人取名字都挺好听的。如果上官仪没有执意跟她作对, 说不定上官婉儿也会好好当富家小姐。


    结果现在,婉儿一辈子就是个官奴了。


    她没当回事,上官婉儿也没什么好可怜的,谁让她爷爷不长眼睛呢?


    她随手把名单丢了,恰巧天幕有变, 不禁愣了。


    “千古第一才女?”


    千古第一!


    武媚娘心里说不羡慕是假的。


    这四个字落在他的耳边, 效果不亚于核武器。这几千年中,有多少女性,却只有一个人可以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这是何等的才气?这又是何等的风光!


    别说从前, 武媚娘自己周围也有非常多的才女,个个琴棋书画, 样样精通。


    武媚娘心里好奇极了。


    李清照啊, 李清照。你凭什么能压倒这么多才女, 登上千古第一才女呢?


    .................


    这个颇为引战的称号, 不仅让男子觉得不满,也让很多才女心中不平衡。


    卓文君,班婕妤,班姬, 谢道韫,朱淑真……无数才女羡慕又不甘地看着天幕。


    文人相轻,她们在社会上也是出了名的才女。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你到底有多有才华?


    如果展露出来的文采不够让她们钦佩,她们所以嘴上可要不留情了。


    .................


    宴会上,辛弃疾捏紧酒杯,听到关键词之后合上眼眸,没有半分迟疑,立刻说道:“这第八名定是她,定是她。”


    “纵观唐宋两朝,谁能抵得上她?”


    朋友见状笑着说道:“你是说易安居士?”


    辛弃疾有些纳闷:“你怎么知道我想说她?”


    朋友笑呵呵地打趣道:“谁不知道你喜欢易安居士的诗词啊,经常说起她,你们都是济南老乡,一个易安居士,一个幼安,相像得很。”


    年轻的辛弃疾耳尖微红,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心潮澎湃。


    他确实很喜欢易安居士,喜欢她的婉约风诗词,更喜欢她的爱国情怀。甚至动手模仿过她的文风。


    写了几首易安体的词。


    谁不希望看到自己偶像上榜呢?


    可是这时,旁边传来不和谐的声音。


    一个文人皱着眉,大声说道:“还没说这人是谁呢,你们怎么就猜是易安居士了?我看非也!”


    “她在丈夫死了之后改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是好事吗?再说了,她又跑去举报第二任丈夫,这是女人能做出来的事情吗?晚节流荡无归。”


    “词做得确实不错,可人品太差了。这种女人也敢和榜上的诗人相提并论?”


    他还想攻击天幕有眼无珠,可话到嘴边,还是说不出来。


    毕竟这天幕神仙手段,万一自己骂它,被天罚了,可就不好了。


    这个文人话音落下,很多人不停点头,表示赞同。


    “唐宋两朝,有多少男性诗词豪杰,怎么不选他们,非要选个女人。”


    “是啊,即使非要选个女人,那唐朝的鱼玄机、李冶、薛涛、刘采春,个个是花中第一流,才情非凡,为什么不选她们?”


    提到这四位女诗人,不少人脸上不约而同露出暧昧的笑容。


    毕竟,她们多是歌妓。


    宋朝允许官员养歌女,甚至在法理上是合法的,所以大家都没什么不好意思,反倒觉得是风雅之事。


    朋友眼睁睁地看着辛弃疾的脸色越来越黑。


    听到最后,辛弃疾怒摔酒杯,咬牙切齿:“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这是《诗经》中的一句话,老鼠有皮,人却没有礼仪,如果没有礼仪,为什么不去死?


    简直戳中了所有人的肺管子。


    很多人拍桌,怒目而视,正准备骂回去。


    可辛弃疾直接掏出佩剑,冷剑出鞘,杀气阵阵。


    一群文人顿时哑口无言,安静如鸡。


    ...................


    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头引来许许多多类似的争执。


    天幕中,视频正在缓缓播放。


    新的Bgm风雅清幽,仿佛春日游园的少女一样充满闲情雅致。


    【宋神宗元丰七年,也就是1084年。这是人才辈出的年代,是值得被记录的一年。】


    【这一年,司马光将他写了十多年的《资治通鉴》呈给神宗。】


    【苏轼遇到心情郁闷的王安石,两人一笑泯恩仇。】


    【与此同时,在山东济南,一个女童出生在李格非家里。】


    【究竟什么样的生长环境能孕育出千古第一才女呢?又是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培育得出这样的女子?】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文采斐然,名满天下,深受文豪苏轼器重。】


    【苏轼晚年的时候,希望有人能继承自己的才华,所以收了几个徒弟,也就是“苏门四学士”。李格非就是其中之一。】


    【李格非出身贫寒,年轻的时候官职很小,日子过得苦叽叽。郡守可怜他贫困,于是让他兼任其他工作,领取双倍薪水。】


    【这种好事谁不愿意?可李格非偏偏拒绝了,觉得这样不合规矩。】


    【后来,李格非在外地当官的时候,听说当地有道士骗钱,有一天恰巧遇到了这个道士,是派人痛打了那个道士,把道士赶了出去。】


    【李清照的父亲文采好,嫉恶如仇,性格耿直,两袖清风。】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耳濡目染之下,李清照深受影响。】


    【而李清照的亲生母亲王氏,是宰相王珪的女儿。换句话来说,李清照是宰相的外孙女。后来母亲去世,父亲又娶了一位姓王的继母。继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女儿。】


    【总而言之,一家子学霸!】


    【众所周知,投胎是门技术活,李清照在这一点上,已经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了。】


    【什么叫开挂的人生啊。(狗头)】


    【更重要的是啊,父母并不古板,不仅给优秀的教育环境,还给了大大的自由。】


    【别人家的小姐只能看看《女诫》《烈女传》,但是李清照可以随意看书,还可以跟人到处去玩。】


    【一位钟灵毓秀的女子出生在高知家庭,处在这“太平安乐”的年代,受到优秀文风的滋养,迸发出让人惊叹的才华,一点儿也不让人意外。】


    【这一天,李清照和好姐妹去饮酒嬉戏,还一起打马,最后一起去划船,因为酒喝多了,都不知道回去的路在哪了。】


    天幕上出现新的画面,李清照的演员美姿容,气质佳,最显眼的是那一身清透的灵气,让人见了便情不自禁喜欢。


    几位少女坐在小舟上,都喝过酒,醉醺醺的,愣是在水上迷路了,不知道怎么上岸。


    少女们都急坏了:“这可怎么办啊?”


    “不如我们调头回去吧!”


    李清照笑着说道:“你们还记得回去的路吗?”


    醉醺醺的少女们哑口无言,一个指着南方,一个指着北方,答案乱七八糟。


    李清照脸上笑意绽开,如同春水涟漪,让人忍不住与她同乐。


    “你们不要急嘛,我们迷路这么久,总归有人来找我们,等等就好啦。”


    可其他的少女们还是忧心忡忡,一副愁容。


    李清照指着远处的藕花说道:“都说了别急,我觉得那个方向,应该是回家的方向。”


    小船于是往藕花方向驶去。


    在少女们此起彼伏的惊呼中,众人进入藕花深处,周围全是藕花,愣是看不到路。


    这下又又又迷路了!


    李清照有些尴尬:“你们别急,方向应该是对的,我们划船划快点,肯定能到家。”


    于是小船争渡争渡,惊起藕花深处的鸥鹭。


    这条小船终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还是丫鬟们派人来寻,这才找到迷路的众人。


    李清照回到家之后,灵感迸发,兴致勃勃地掏出纸笔。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紧接着,画面一转,熟悉的少女李清照赖床不起。


    昨夜刚刚下过雨,空气中还有些湿润,李清照昨晚聚会喝多了酒,一点也不想起床。


    丫鬟跑进来卷帘,轻声细语喊道:“小姐,该起床了。”


    李清照懒懒地躺在床上:“花园里的海棠怎么样了?”


    丫鬟:“不就是那个样子吗?”


    李清照闻言有些着急:“不可能啊,昨夜下了那么大雨,海棠哪里受得住,肯定大为受伤。”


    李清照起床一看,果然,花园里的海棠被雨打得零零碎碎,稀稀落落。


    她心中惆怅又郁闷,费那么大力气娇娇养着的海棠,一场雨,一次疏忽,就全毁了。


    难受之余,她拿起纸笔,思忖片刻,缓缓写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古青青剪了李清照的纪录片素材,这几首词全是唱出来的,音律动听,歌词动人,绕梁三月,让耳朵颇为享受。


    这几首词也比较简单,很多人听着听着就会唱了,成为不少世界的流行曲。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词一出,很多才女陷入沉默,心中叹服,写的是真好啊!


    汉朝班昭不禁感慨,闺阁女子的情趣被描写得淋漓尽致,一副生机勃勃的模样。


    汉朝没有这么多娱乐,唱歌也多是为了祭神。这宋朝真的在玩一种很新的东西!


    她掏出竹简,兴致勃勃地记录。


    这种娱乐方式倒是可以学习,用来陶冶情操。


    除此之外,她还想给女性编写一本教材,让她们成为好姑娘。


    唔,才华也是很重要的,她要把这一条加进去。


    ................


    在宋朝几位大才出现之前,词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小道,有种说法叫“诗庄词媚”。


    词也有诗余的称呼。


    李清照这首词却让很多唐朝诗人耳目一新,一点没有媚俗的气息,非常清新。


    “写得真有趣。”


    唐朝诗人白居易摸着胡子,觉得兴致盎然,填了首类似的词:“元稹,你看我写的怎么样?是不是连老奶奶都看得懂?”


    元稹看着这首用了很多典故的词:“……”


    你能不能别为难老奶奶了?


    ...........


    天幕下,露天宴会上,风光正好。


    汉武帝刘彻突然意有所指地问:“大家对天幕什么看法?”


    司马相如老老实实答曰:“李清照用词并不晦涩,堪称简单随意,但是语言无比巧妙,留白很多,品读起来只觉妙趣横生。”


    简简单单的一首诗,便勾勒出一位灵气脱俗的可爱少女。


    可惜是大宋人,今生无缘得见,不然可以好好交流一下词这种文体。


    刘彻却缓缓摇头,目光如炬,心情激荡,直勾勾看着天幕:“我以为那大唐已经算繁华了,没想到大宋更是如此。那李清照去逛集市的时候,吃的喝的玩得如此繁多,全是大汉没有的。”


    他经常选取良家子陪侍左右,然后微服私访,一旦有人问,就自称平阳侯。


    长安周边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位“平阳侯”,陪他玩微服私访的游戏。


    他对民间生活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才会心里有落差。


    他堂堂大汉,北征匈奴,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国土面积空前庞大。可愣是没有大宋繁华。


    司马相如听出来汉武帝语气中淡淡的酸味,连忙说道:“要不是大汉惩治那么多异族,后世哪来平静?他们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啊。”


    汉武帝刘彻闻言,心情好了不少,微微点头:“你说得对。”


    想到此,他又有些向往:“大唐那么繁华,还是被宋灭了,大宋果然是精兵强将,武德充沛。当真是强大啊。”


    “更重要的是,大宋还如此有钱。威猛的将士再加上充足的钱财,恐怕早已经平定了所有蛮夷!版图早已超过大汉!”


    “爱卿们,我想……”


    他铺垫这么久,不就是想继续打匈奴吗?


    大臣们:“……”


    不,陛下,你不想!!!


    丞相立刻说道:“陛下,国库空虚,此刻不是出兵的良机。”


    汉武帝刘彻见大家都不同意,悻悻地说:“那好吧,再等等。”


    紧接着,他更加期待地看起天幕,眼睛亮晶晶,满腔豪情壮志,期待看到大宋的更多信息。


    大宋有多大,他就要把领土扩张到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