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
作品:《黛玉绑定了打工模拟器[红楼+清穿]》 *
一个金光闪闪图纸出现在了屏幕之上。自珍妮纺纱机之后,再一次出现了足以影响生产力的机器。
两人奋笔疾书,将图纸抄下来。匆匆用了一些点心,便又投身实验室。很快,京城锦绣纺织厂就开业了。本土的人工,本土的材料,再加上机器的效率,价格自然是极其低廉的。
渐渐地,京郊的庄子人人都买得起布匹了。与此同时,以往的一些手工作坊,也倒闭了不少。他们之中有的人买了机器,又重新开了起来。
和珅,乔致庸两人一起商量着,整理了一下中小手工作坊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出一款产品,给这些商户做一些贷款。”
乾隆御笔批示之后,便开始实行了。
永琏招募了许多工匠,继续潜心研究。
这样过了三四年,黛玉有孕了。
永琏喜不自胜。
宫中的赏赐也如同流水一般赐下来。
“你如今有孕在身,手头的事情都先放一放。”皇后叮嘱着。
“你啊,以后也别老攥在实验室了,听说前几年,呆在实验室,都不回寝室。真是不着调的。”
这对夫妻应下。
如今黛玉身边的丫鬟也各个都是能干的,便是雪雁自己也能管着家里的事情了。见得多了,也就不怯。
得到的多了,也就不吝啬。
只是偶尔还能瞧见有幼年时候呆呆的样子。
京城实验的差不多了,国营的水泥厂、纺织厂、玻璃厂开了下去。
这样巨大的利益分下去之后,各地巡抚、督抚给回的信上没有多少波澜。
没有波澜便是最大的事情了。
多出来的产能在哪里?多出来的银子在哪里?
朕为了大清的皇统,已经让步了,你们竟然敢从中渔利!
竟然还有官员谄媚写着【国营厂皆是买来的奴隶,因此此地,利润比旁边的州更多。可见旁边的州府并不是尽心尽力为圣人办事。】
各地高楼的奇观多了许多。
路修的好了。
这人和谁是一伙的,又是哪一个党派的,他说这话是为了什么?
淹没在无穷无尽这样的折子之中,难免不殚精竭虑。
此时又不免有些羡慕儿子永琏,一心一意做技术。
海外的事情,他知道的更多了,比以往听过了就往不同。这一回他知道将来会有飞机,会有大炮,会又大船。茫茫的海洋现年是一个天然的屏障,而若是不与外界交流将来便会成为国家的桎梏。
可是再如何,若是帝国内部不乱,外百年是无可奈何的。
乾隆这样想着。
若是全部都用机器,百姓做什么?若是都闲了下来,内部就会陷入混乱。
其他地方对机器渴求,因为他们缺人,而大清,人口巨大,机器的出现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他调整了阿哥所的可成,将海外的情况也放在了课业之中。
将技术、经济的比重增加了几分。
因为对他而言,他不必面对将来的对战,但是,他的子孙后代要面对。
永琮起初对这些很感兴趣,不知道为何,慢慢地只是了解,不再多学。
这几年,各处的纺织厂、各地都有了一些黛玉新培育的小人。
有些人她留下了暗号,有些人只是帮助她度过了一些难关。
其中最令黛玉印象深刻的便是一个寡妇,死了丈夫之后,带着儿子女儿来京城,做了女工如今两个孩子也都识字了,自己也攒下钱,买了一个纺织机,在家里纺织。她生命力的旺盛,让人震撼。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会在二十年后才来的英国使臣,来到了大清。
这一回,来的是凯斯卡伯爵。
他如今正当年轻。
马可波罗说过东方遍地都是黄金,凯斯卡早就心驰神往了。
但是.....下了船,看到的是面黄肌瘦的民众。
这是神秘的大清?
一路上,他小心观察,唯恐这是对方的掩饰。
他将船上的肉干和奶酪扔下去。
一拥而上,被瓜分的一干二净。
等进了城,城池之中的路和城外天壤之别,城内的民众和城外的人是天壤之别。
在海关的指引之下,他拜访了此处的官员,递上了拜帖陈述了请求。
“我奉女王之名,来大清谈判两国贸易一事。”
官员带着眼镜,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文书。
“你需要等上些时日。”
等待的日子也并不焦灼,因为这个地方是新地方。
他知道了,这里是海边的一座小城。京城还远着呢。
在城池内外闲逛的过程之中,他知道了,那些饿的前胸贴后背的人不是奴隶。
“......”
总而言之,大清和他想象之中之完全不一样的。
沿路去京城,他也渐渐发现了,这片土地,有些地方富有,有些地方贫穷。
“那可是沿海的港口啊,怎么能这么贫穷!那些港口在我们国家是最最富有的地方啊,我给皇帝出个主意,他肯定会答应和我们合作,到时候我得到了皇帝的友谊,等我回国之后又能得到女王的赏赐。”
他的算盘打得哐哐响。
到了京城之后,京城的华美给了他很大的震撼“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他认定了,美滋滋地命令使团“务必要展示我们合作的诚意。”
蒸汽机,是个新鲜的物件。
纺织机,同款就在京城。
帆船的模型。康熙年间,便有使臣送来过。
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传教士。
永琏因为精通西学参与了接待。
福灵安、福康安皆在其列。
“这是我们最新款的武器,可以自动连发。”
福灵安“厉害!”
永琏也说“我们也改进了大炮!”
人的兴趣并不能强行改变,即便乾隆知道这些东西是好物件,但他不喜欢,也不是很感兴趣。
若他不知道后果,早就走了。但他知道,这些东西有着强大的力量。
他便将自己的孩子们,朝中的大臣们都弄来听听。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一堆工科生给文科生兴奋地讲着这些物件。
钦天监的大臣们和天文家的交流也产生了巨大的误差。
“可测吉凶否?”
“啥?你是说星座吗?”
“哦?生肖啊,我明白,十二个吗。”
“对对对,十二个。”
说得热闹,但是交流结束之后,大家都一脸迷茫。
看这个,比看表演还有意思。
乾隆想着。
等理藩院谈贸易的时候,双方的矛盾又出来了。
“你们要把这些东西卖到我们那里去?”
英国使团惊讶地看着这些布料。
纺织精美,很有东方特色。
“我们用羊毛服装来换。”
在京城,王孙贵族们采买的时候,使团见识到了这个国家的富庶,真是挥金如土啊。西方的蔗糖大量地填进了国库。东方的布匹和手工艺品也装满了使团的船。
【是一个奇怪的国家,不过这样的国家,若是换一个无能的帝王,到时候是我们的机会。】
【他们对科学并不感兴趣,但是却有纺纱机,真是古怪,这一点要禀告清楚。】
【神秘的东方皇帝对我们不感兴趣,他们也有火炮,他们的工厂效率很高。】
【这里的大臣太可怕了,为了修河堤,竟然会累死在河边。】
【不不不,女王肯定对这种不吃饭也很努力工作的人很感兴趣,我不能这样回禀女王,我们是需要做礼拜的。每周都要休假!】
黛玉控制的一个小灾民,抢到了凯斯卡扔下的一块饼。
然后她看到了这句话。
【这个国家还在沉睡着。希望他们永远不要醒来。】
是不同的人来访,却最终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可见,封建的地方无论是谁掌舵,总是有许多共性的。
小灾民看着凯斯卡,凯斯卡也注释着他。
凯斯卡温和地扔下了一袋食物,就像一个真正的绅士一般。
而他想得却是
【这样的人,若是能弄回去,我怕是能得到许多赏赐。】
【既然你的帝王不珍惜你,便跟我回去吧。】
【停车】
车队暂缓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