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作品:《被迫嫁给摄政王后

    漫天的夕阳一点点的碎掉,吵杂声越来越明显,刺耳的尖叫声中参杂着清晰的“流民入城了”的话语。


    宋临晚听的一愣,流民入城,中县守军已败,那中县还何去何从?还有谢寻去哪里了?他让自己离开严府时,怕是已经预料到了中县守不住了。


    宋临晚的房间被侍卫守着,暂时还算安全,可是她的心静不下来。


    门外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谢寻,出来,你们给我让开。”


    宋临晚听到门外传来慕长川的声音,她听的急忙起身前去开门。


    外面的侍卫仍然恪尽职守的拦着慕长川,“闲杂人等免进。”


    宋临晚推开房门,吩咐道,“让我师兄进来。”


    慕长川的半边衣服染着血迹,整个人在这几日的高压下格外的憔悴,侍卫不敢违抗宋临晚的命令,十分不甘的把慕长川放了进来。


    慕长川不等宋临晚询问,就把目前的状况交代的清清楚楚,“城破了,谢寻失踪了,流民抓了严刺史。领头的要找人谈判,不然他们就不会再约束手下的人。”


    宋临晚被这头目的脑回路惊呆了,“严大人不是就在他们手上吗?他们还想找谁谈判?”


    慕长川缓缓说道,“京都来的人。”


    宋临晚慢慢的坐了下来,她这下突然冷静了,她目色不变的问道,“师兄,你觉不觉得这一切都不对劲。喻林和上次那批消失的莫名其妙,头目进城不抢粮食,反而找人谈判。”


    慕长川这才告诉宋临晚,“喻林已经找到了那批粮食,今晚应该能到中县。”


    慕长川看向宋临晚,语气缓慢而又坚定的说道,“我们不能让他们滥杀无辜。”


    宋临晚突然有了更不好的预感。


    宋临晚灿灿的问道,“师兄,你不会是想让我去?”


    慕长川轻摇了一下头,很快又停住,“你陪我一起去。”


    宋临晚尴尬的喝了一口茶,“师兄,你是新科状元,又是户部侍郎,你去就足够了。”


    慕长川静了一下,才说道,“师妹,我知道你不想去。”


    宋临晚当面被人揭穿还是有点尴尬的。


    慕长川并未就此打住,“可是这一次你必须得去,你是宋相的嫡孙女,摄政王的王妃,在这南溪,没有人比你身份更加的尊贵。何况,你从小只是顽劣了些,并非真的冷心冷情。”


    宋临晚打住他,“慕师兄,你别夸我。我就是觉得这件事上很不对劲。”


    慕长川示意宋临晚继续说。


    “南溪赈灾,朝廷明明发了赈灾粮,可偏偏粮食丢了。粮食丢了那么久,偏偏又被喻林找到了。喻林已经找到了粮食,可偏偏现在城破了。若硬说是巧合,我也可以认。可是我不明白,一群饥寒交迫的流民,他们进城不是抢夺粮食,而是找人谈判,这不可笑吗?”


    宋临晚说的这些,他也想过,可是眼前重要的是不要伤及无辜,不管这里面有多少阴谋算计,他都只能前去谈判。“不管背后之人如何算计,我都必须勇往直前。”


    宋临晚哑火,大书呆子教出了一个小书呆子,他们呆就算了,她每次还得被波及。背后的人算计了这么多,他们若是前去谈判,那就是被人架在火上烤。


    慕长川见宋临晚不说话,知道八成是默认了,他继续说道,“严大人之前派人查过,流民领头的姓章,据说以前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他们都叫他章大哥,也不知如何能走到这个地步。”


    宋临晚突然抬起头,“那头领叫什么?”


    “章淮水。”


    宋临晚捏着佛珠,心中顿悟,好一招瞒天过海,谢寻,你演了这么大的一出戏,死了那么多人,到底想做什么。


    宋临晚再次明白了谢寻的可怕之处,她同谢寻朝夕相处了这么多天,竟然没有发现一点端倪,甚至还觉得谢寻对她确实好了许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


    宋临晚垂目,终于做出决定,“师兄,我陪你走一趟。”


    慕长川并未受伤,他身上染的都是其他人的血,晴绿替他找了身干净的外袍披上。


    外面乱糟糟的一片,晴绿怕宋临晚出事,依旧备了马车,慕长川骑马在前面引路。


    此次谈判之地定在刘府,慕长川找到宋临晚,纯属阴差阳错。


    他在前往刘府的路上,为了躲避流民,进了客栈。无意中看到了摄政王府的侍卫,还以为谢寻躲在此处,没曾想竟然撞到了宋临晚。


    宋临晚到刘府时,流民已经围了刘府,刘府大门已经被撞的七零八落,刘府的府兵正在和流民对峙。


    刘府众人被府兵围了中间,完全不见百年世家的风度,瑟瑟发抖。


    慕长川下马,高声喝到,“孙首领何在,我是新科状元慕长川,此次赈灾的钦差,你要谈什么,都可以同本官说。”


    流民缓缓的让出一条路,一个八尺高的人走了不来,不胖不瘦,在灯光照耀下显得黝黑,一出口又带着点儒雅,“慕大人,你确定我提的要求,你办的到?”


    宋临晚为了避免出现意外,远离了人群,听到这话,不得不从马车里出来。


    她并未下马车,而是站在马车之上,晴绿站在她身边,警惕的看着周围。


    月光落在宋临晚的脸上,让她与周围的血腥格格不入,平和宁静,目有慈悲,像极了拯救世间的神女。


    宋临晚吐字清晰的说到,“我是宋澜的孙女,摄政王的王妃,章首领,我的承诺可入你的意。”


    章淮水目光缩了一下,看向旁边,宋临晚随着他的目光,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一个鹤立鸡群之人。章淮水随后说到,“王妃的话,章淮水自然是信得过的。”


    宋临晚问到,“章首领,你攻入中县围了刘府,究竟是为了什么?”


    章淮水大笑到,目光在刘府众人的脸上转了一圈,“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南溪受灾的灾民能够活下去。”


    宋临晚凝眉,没有答话。


    慕长川不悦,“章首领,未能给灾民筹集粮食,是本官失职,可中县的百姓,是无辜的,你不该迁怒他们。”


    “无辜?我们被拒城外时,他们可曾伸过一点援手,冷眼旁观,何来无辜一说。”章淮水说到这里,意识到自己扯远了,他转回话题,“慕大人,你可知你为何筹集不到赈灾的粮食。”


    章淮水不等慕长川回答,继续对着刘府行人怒目而视,情绪激动的说到,“因为他们,因为刘府,南溪的粮食,八成进了刘府。南溪的官府,不过是刘府推出来的一群傀儡!”


    章淮水说万籁俱静,他周围的流民恨不得进去把刘府的人一个个的都撕了。


    章淮水继续说道,“刘府受封于梁武帝,得良田万亩,可人从来都是不知足的。梁朝开国两百年,刘府在南溪壮大了两百年,南溪号称土地肥沃,可这些肥沃的土地全都有一个姓,那个姓,不是梁,而是刘。”


    章淮水一番掷地有声的话,凭空掀起惊雷,让所有人不得不正视刘府这个庞然大物。


    宋临晚的目光落入刘府,百年世家,不过是一群才狼虎豹罢了。


    章淮水收敛了悲愤,看向宋临晚,“王妃,我们所求很简单,我要这刘府的土地尽数归还于民。”


    章淮水话音刚落,刘府那边就先按捺不住了,刘方鼎高声说道,“先祖跟随武帝南征北战,武帝特赐的恩惠,岂容你们这些刁民诋毁,刘府众人今日就算是死,也绝不会受尔等乱臣贼子的威胁。”


    宋临晚从马车上看着众生,她最后对刘方鼎说到,“刘家先祖随武帝南征北战,是为了庇佑天下子民;如今,百姓遭难,刘府自然应当效仿刘家先祖,庇佑中县百姓。”


    宋临晚看向章淮水,“章首领的要求,我替刘家应下,往后南溪土地尽归于民,朝廷绝对不会就此追责。”


    夜风掀起宋临晚的裙摆,宋临晚巍然不动,宋临晚随后继续说道,“但是,南溪一直供应镇西军军粮,镇西军乃国之根本,不可动摇,这一点,今后也不会改变。”


    章淮水爽快的应下,“还请王妃放心,南溪百姓对此绝无异议。”


    两人这边说着,没有注意到那边刘方鼎的动作。


    刘方鼎见两人达成协定,目光一狠,挥手让暗卫杀了宋临晚。


    刘府墙内突然出现一排弓箭手,目标正对着宋临晚。


    所有人脸色一变,章淮水和慕长川当即想去救宋临晚,可是宋临晚隔得太远,鞭长莫及。


    长箭朝着宋临晚呼啸而来,宋临晚还未反应,一旁的晴绿就把宋临晚挡在身后,半跃而出,一手握住长箭。


    宋临晚伸手想拉住晴绿,晴绿已经带着长箭下了马车,截住了后面而来的箭矢。


    摄政王府的暗卫齐出,挡住了第一波箭雨。


    宋临晚在慌乱中想到,她身边怎么藏了这么多人,怪不得谢寻能掌握她的一举一动。


    刘方鼎那边脸色非常难看,私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刚传到他手里,中县就破了,谢寻还真是好算计。他一点没有消停的意思,箭雨一波接着一波。


    章淮水脸色一变,发号施令,“攻进刘府,保护王妃。”


    宋临晚见自己目标太大,想缩回马车,这时车夫被射杀,马也中了一箭,受惊的疯跑起来,把宋临晚朝着无人的小巷子里带。


    宋临晚急忙抓住横梁,吓得尖叫,流民被马吓了一下,等到回神,宋临晚已经跑远了。


    慕长川是文臣,不可能过来救她,而谢寻给我侍卫被刘府的弓箭手缠住了。


    宋临晚惊恐的抱着横梁,这马要疯到什么时候?


    眼前的景物跌跌宕宕的出现在她眼前,她被甩的气血上涌,就在她慌得不能自主的时候,一个身着蓝色窄袖的人骑马飞奔而来,拦住了狂奔的马。


    来人跃马而下,发狂的马瞬间被砍成了两截,他的半边衣服染上了,脸上也溅了几滴血,一滴正好落在眼尾,桃花眼朝上看,美得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