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二十三章
作品:《被迫嫁给摄政王后》 马车慢悠悠的走着,前半段还有些人声,后半程还真的是寂静无声,偶尔几声闲聊,勉强拯救马车里的沉闷。
等到马车停下时,宋临晚缓过来了,又开始继续挣扎,“王爷,你现在是解决南溪流民最关键的人物,可不能随意走动,这里这么偏僻,王爷就不要下马车了,以免被有心人暗算。”
谢寻知情识趣的说到,“王妃说的有理,王妃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确实容易遭人暗算,王妃就留在马车里,本王下去就行。”
谢寻油盐不进到宋临晚词穷。
宋临晚只能陪着谢寻下马车,“王爷,您万金之躯都不怕,我自然也是不怕的。”
蟹黄汤包还是如同昨日一般,晶莹剔透,色泽诱人,然而宋临晚已经没有昨日那般闲适的心情了,一直警惕的看着周围。
小贩一眼认出了宋临晚,同宋临晚说道,“在下眼拙,竟然未看出小姐已经出嫁。”
宋临晚干笑了两下,谢寻倒是如鱼得水的接过了话,同小贩闲聊,“我家夫人昨日就同我说没吃到老板的蟹黄汤包可惜了,今日得空,正好陪她来走一遭。”
小贩立马说到,“我就说这位小姐,不,夫人是一个有福气之人,果然没错,这么一个体贴温柔的夫君,夫人今后一定会幸福美满的。”
谢寻望着宋临晚笑,宋临晚心里吐槽,温柔,体贴,谢寻哪一个沾边了,他不成天恐吓她就已经不错了。
小贩手脚很快,已经替宋临晚打包好了汤包,谢寻伸手接了过来。
宋临晚大松一口气,还好没有出现。
谢寻这时问道,“昨天我家夫人在这里遇到一个小孩,那小孩怎么样了。”
宋临晚,“!!!!!”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宋临晚扫了晴绿两眼,晴绿别开目光。
小贩又夸宋临晚,“你家夫人心善,留了银子让我管小孩一口饭,我让小孩帮我打打下手,现在在里面。”
“夫人回府后一直放心不下,我想着府里也不缺这一口饭,就想顺便把小孩带回去。”
小贩听到喜笑颜开,进去把小孩叫出来。
宋临晚却脸色变得极差。
小贩把小孩叫了出来,小孩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麻布衣服,脸也洗干净了,看着还挺清秀白净的。
喻林递上银袋,宋临晚扫了一眼,估摸着有百余两,王爷就是大方,不像自己如此贫穷。
不对!她这么穷不是因为谢寻吗?
谢寻不是要拿自己的嫁妆赈灾吗?现在他这个架势,可不像是会赈灾的样子,难不成他是为了私吞嫁妆!
宋临晚狐疑不定的看着谢寻,发现偷懒也是有坏处的,那日她被谢寻的严肃吓到了,并没有发现其中的不对劲,摄政王府都能大宴宾客,还害怕几个女子进去不成。
宋临晚很气,又怕谢寻早已经知道她问了流民的事情,目光四处躲闪。
小孩应该还记得她,或许宋临晚是昨日的举动让他觉得宋临晚是个好人,下意识的往宋临晚那边靠。
谢寻挡在了两人中间,冲着旁边的喻林说道,“喻林,你带着这个小孩骑马。”
宋临晚下意识的接话,“王爷,这是不是不太好。”
谢寻瞄了一眼宋临晚,“那王妃你去骑马?”
宋临晚扶着晴绿麻利的爬上马车,“王爷安排的就是缜密。”
谢寻冷哼一声,对宋临晚这种突然变脸已经见怪不怪了,也跟着上了马车。
谢寻一上马车,宋临晚就往里缩,争取离谢寻越远越好。
谢寻抱着胳膊,看着宋临晚一点点的退。
宋临晚抬头,正好对上谢寻那戏谑的眼神。她立马不挪了,双手撑在凳子上,不甘示弱的看了回去。
谢寻笑了一下,“王妃,你再瞪,也就那样。”
宋临晚眼睛本来就大,就算瞪起人来,也没有丝毫气势,反而衬得眼睛更加明亮。
宋临晚气呼呼的问,“王爷,你为什么派人监视我?”
“晴绿本来就是本王的人,向本王汇报你的行踪,不是很正常吗?”
宋临晚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低下了头,不说话了。
因为谢寻说的没错,晴绿本来就是她的人。
谢寻像是突然有了好心一般,还试图安慰了一下宋临晚,“本王没有让她监视你,昨日出了意外,她向我汇报,不是很正常吗?”
“我不信,她一定是把我的一举一动都告诉你了。”
谢寻好笑,“本王是变态吗?”
谢寻说道这里,故意朝着宋临晚的方向靠了靠,压低声音,语气暧昧,“若是本王真想知道,本王不介意亲自跟着王妃的。”
宋临晚吓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抱着胳膊瑟瑟发抖,他说没有就没有,只要不找她算账就行。
宋临晚一行人回到严府,正好碰到严观差人来请谢寻。
谢寻随着来人离开,离开时,还不忘把那小孩丢给宋临晚。
宋临晚正在门前同那个小孩大眼瞪小眼,孩子,她这辈子就没有带过孩子。
宋临晚来不及同晴绿算账,求助的看着晴绿,“晴绿,他该怎么办?”
晴绿被问的一脸懵,“找严夫人给他安排一个房间。”
宋临晚盯着小孩看了半天,她不知道谢寻抓个小孩回来做什么?她可不信谢寻突然有了良心,宋临晚沉吟一下,“把他送到喻林的屋里,就说是喻林失散多年的弟弟。”
谢寻到县府时,严观,慕长川,刘文瑞三人皆在,还有一些小官员,看起来应当是出事了。
谢寻坐在太师椅上,严观上前禀报,“王爷,叛军正在集结,听探子汇报,正准备围攻中县。”
谢寻手指扣着扶手,似笑非笑的问道,“刺史想让本王出兵剿匪?”
严观扶了扶额头上的冷汗,刘子瑞的目光一直盯着他,他说道,“不是剿匪,”
严观绞尽脑汁的想着词应对。
谢寻恍然大悟的说到,“那是平叛。”
严观被吓得怔住,倒是一旁的刘子瑞说道,“王爷若出兵平叛,一切军需全部由刘府提供。”
慕长川冷眼看了一会儿,还是打断了他们的蓄意嫁祸,“城外是流民,哪来的叛军,几位这样做,怕是堵不住这天下的悠悠众口。”
刘文瑞记得慕长川,“慕侍郎,家父说过,你若是有本事,尽可来查刘府。再说,此处除了王爷,谁还能解决城外之事,你们自己不出力,还在背后捅刀子,这就是你们读书人所说的君子?”
慕长川见刘文瑞混淆概念,质问到,“若不是刘府不肯出力,流民至于成如今这模样?”
刘文瑞笑到,“朝廷自己丢了赈灾粮,与刘府何干,慕侍郎不去查赈灾粮的下落,专门盯着刘府和王爷,岂不是一样可笑。”
慕长川冷笑,含沙射影的说到,“谁敢动朝廷的赈灾粮,刘掌柜怕是心知肚明。”
听到两人火药味越演越烈,谢寻坐在一旁看热闹,严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等到两人吵的差不多了,谢寻才说到,“三日后,我带虎符去调南溪守卫军,慕侍郎,你可别说本王不给你机会。”
宋临晚把小孩丢进喻林的房间后,没心没肺的吃着她心惊胆战买来的汤包,一口下去,鲜香味满口,鲜蟹的汤汁浓郁,还真是不枉此行。
晴绿进来时,正看到宋临晚吃的异常满足,宋临晚看到晴绿,顺手递了一个给她,“晴绿,尝一个?”
晴绿没有接,而是小心翼翼的提醒她,“王妃,王爷还没有吃。”
宋临晚眉头皱了一下,谢寻怎么这么阴魂不散的,“他又不喜欢吃,他只是想找那个小孩,给他吃多浪费。”
宋临晚说完,又吃了一个。
晴绿再次问道,“王妃不和那个小孩聊聊。”
宋临晚十分无所谓的到,“我和一个小孩有什么可聊的,他落到王爷手里,八成没有好下场。”
晴绿不得不再次提醒,“王妃,你想想,王爷可是特意为他去的。”
宋临晚一下子就想到了秋霜,回答到,“王爷越感兴趣,死的越快。”
晴绿扶额,想弥补自己的愧疚怎么这么难。
晚上,宋临晚没有等到谢寻找她,反而是等到了慕长川。
宋临晚一见慕长川眉头皱成了川字,就猜到肯定是谢寻的事。
宋临晚首先申明,“我不当说客,我说不过他。”
慕长川眼神疲惫,盯着一旁的晴绿不说话。
宋临晚此时也不能帮晴绿辩白,她侧头看了晴绿,说到,“一炷香。”
晴绿退下。
慕长川开门见山,“不是让你当说客,是另有事情找你帮忙。”
宋临晚放下心来,不是说客就好,谢寻怼人,毫不留情。
慕长川接着说道,“我想让你帮我偷出谢寻的虎符。”
宋临晚,“!!!!”
她师兄怕不是脑子让驴给踢了。
宋临晚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不可能。”
“三日后,谢寻要出兵南溪。”
宋临晚愣了一下,还是坚持,“师兄,我是人,只有一条命。”
“师妹,南溪几万人的命,全在你一念之间。”
宋临晚指着房间说道,“他就住那里,你可以自己去偷,师兄,南溪几万人的命,就靠你了。”
慕长川摇头,“师妹,谢寻的房间,只有你进的去,旁人还未靠近,就被乱刀分尸了。师妹,还有三天,你可以慢慢的考虑。”
宋临晚心堵,她这是跟三犯冲吗?神他妈的三日。
晴绿回来时,慕长川已经离开,两人默契的都没有提刚才的事情。
令人开心的是,谢寻妥协了,他终于选择了打地铺,两人终于不用再睡一张床了。
宋临晚盖着被子想到,莫不是谢寻怕第二天被她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