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别小看啊 什么东西

作品:《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于谨能想到的事情, 丛澜自然也能想到。


    但她现在没这个时间去想。


    她只能做出最坏的假设,因为沐修竹比完赛后,他没有提到冰面的问题。


    哪怕是赛中, 沐修竹如果真的遇到冰面不太好的情况,也会去跟于谨说的。


    他没提, 就代表他那个时候是正常的,或许不多好, 但应该不坏。


    冰舞,男单,双人, 女单。


    有丛澜在的地方, 哪怕是为了收视率和转播费用,女单也会被排在最后。


    他们不会跟钱过不去,因为这个过程里诞生的各种热度,全部能转化为钱。


    NHK这个分站赛的名字,就来自赞助商NHK电视台, 多少年了都是如此。


    赛事承办方里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电视台的人,但不管有没有都无所谓, 因为他们都是这里的人,没有区别。


    丛澜再拿WR,与丛澜坠落神坛。


    显然后者的话题度更高。


    WR有什么意思?


    理所应当的事情出现了意外,朝着反方向风回电激,那一定会是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


    至于背后的原因,当然会有人来挖掘,可那又如何?


    丛澜二字,就足够占据所有人的视线。


    张简方暂时被调查了,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机会。


    能逼迫这个机会出现的次数不多, 不知道多少人在其中贡献了力量,所以不能被浪费掉。


    丛澜揉了揉自己的肩膀。


    她有时候,也真的很讨厌这个满是利益纠缠的地方。


    ·


    今年开赛以来,欧体解说Nah就很开心。


    他从JGP到GP,一路看下来每场比赛都乐呵得不行。


    Nah:“我知道现在的情况并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但与前面几年相比,它真的好了很多。特别是今年,AI的进入让许多人都沉淀了下来,沉淀,这两个字是我从中国人那边学到的,他们有时候会用很奇怪却又格外具备含义的词语,来形容某些东西。”


    他说:“我觉得用中文应该会更好,换成英文反而缺乏了它本来的深刻,但中文太难了,会的人太少了。我很建议大家多多学习中文,汉字非常的美。”


    沉静,沉稳,沉淀。


    有时候能表达相同的意思,每个词语又单独拥有只属于自己的表述含义。


    Nah学中文学得无比艰难,他想听孙娅然等人的解说,因为他觉得这个中国解说很厉害。


    他也有自己的解说优点。


    Nah骂人挺顺畅的,大半都是在解说中骂比赛骂出来的,夸人也就变得更直接和直白了一些。


    他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怎么能夸人了,没想到今年居然夸了这么多。


    Nah:“喜欢有灵魂的节目。”


    他指的不是达到了丛澜高度,而是运动员们终于能认真对待花滑长短曲了。


    固然,依旧有人为了BV选择剑走偏锋,但他们的行为多多少少都被分数反应了。


    类似以前很烂的节目,特别是男单,sp不到35的表演得到了40+的成绩,这种情况在今年几乎没出现过。


    不到35但给了36,还是偶尔有的。


    Nah为此,在解说时吐槽了许久:“哦看看看看,他抬起了他宽泛的大手,然后发现上面居然牵了根狗链,举起来了,又举得不太高。”


    被他锐评的那几个人,赛后被冰迷取笑是“拴着链子的狗”。


    裁判组成绩只算均分,个人的打分虽然可以被人搜到,但没什么观众在乎,挨骂的是“集体”。


    是以,为了逃避这个辱骂,有几人在新闻稿里反复强调自己打分很公平,慎重参考了AI实时给分。


    以前也有匿名者爆出ISU的黑幕,说他们如何操纵分数,怎么去威胁运动员,又是什么目的。


    但这群人没敢冒头,哪怕他们说了这些话。


    现在不一样了,明晃晃的割席行为以实名制方式出现,侧面预示了ISU权力的削弱与下跌。


    这怕也是为什么,2019年初被痛打落水狗,2019年新赛季的此时他们慌不择路。


    ·


    与之前的六练不一样,丛澜这次的表现很积极。


    她在两分钟里跳了七个跳跃,其中两个还是连跳。


    算上其余的时间,这次六练的3A有五个,有两个质量一般。


    观众没想那么多,在她的每次顺利落冰后都一阵欢呼。


    时间结束了以后,丛澜利索转身,第一个离开了冰面。


    接过冰刀往旁边让了几步,她低头扣好刀套,穿上茱迪递来的衣服,几人不说话,很快消失在了选手通道。


    仲田雪枝留在了冰上。


    后台里,于谨拍了拍丁教练,后者点头表示明白。


    丁教练去跟慕清晖低声讲述待会儿的比赛要怎么去比了。


    于谨也在跟丛澜轻声聊冰面,她sp的编排细致复杂,难度本来就属于最高的,虽然并不完全依赖冰面,至少它不能给比赛拖后腿吧?


    丛澜不住地点头:“嗯,知道了。”


    于谨:“我们做最坏的打算,但目前的情况不是最糟糕的,你遇到过这种冰面,所以千万不能慌。”


    一年365天,训练和比赛占满了,又不是只在首钢练冰,外出参加商冰活动、自己的冰演、换训练场地,很多时候都能遇到不一样的冰面。


    丛澜没有慌,于谨也看出来了,所以他没有反复强调这点。


    慕清晖那里就不同了。


    她的比赛经验还是少,首钢的冰调整方向多,但那时是训练,跟比赛还不太一样。


    国内赛的冰更是能做到多好就多好,唯一吃过的苦,大概就是JGP和国外B级赛的了。


    再久远一点的记忆也有,她商冰训练阶段,也遇到过非常离谱的冰面。


    那种摔一下就半身裤袜都湿掉的。


    现在回想起来,恍若隔世。


    慕清晖眨眨眼,她发现真的是进了国家队以后,待遇就没差过,连外出遇到的冰面都是被挑选过后的那种。


    丁教练细心观察着她的表情,语速快,声音很温柔,一点点把慕清晖的不安赶走。


    运动员就是这样,大多时候并不能改变外界,只能去适应。


    所以她们被骂脆弱,真的很无辜。


    ·


    中国队三人是这场NHK赛事的焦点,尤其前不久单诗兰拿下了第一组的第一名。


    有延铃这个赛季过得艰难,来自JSF派系的针对,足够让这个十多岁尚未成年的小女单,快要丧失对整个项目的坚持。


    丛澜遇到过这样的针对,区别在于那时是以ISU为首,持续多年,且一年比一年加深。


    有延铃是在今年,才真切地感知到了丛澜是个多么强大的人。


    那些打分的混乱甚至不足丛澜过往里的百分之十,但已经让她很难堪了。


    报名参加国际比赛时,自费的B级赛都能被卡,冰协真的掌握了运动员的所有出路。


    她有名气,又没太多名气,民众期待她的腾空出现却又埋怨为什么她不是下一个丛澜。


    仲田雪枝和南田文慧都安慰过她,有延铃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选择去加入某个派系。


    她听到有人说,星野晴奈之后,日本女单就没落了,再没出过那么厉害的女单。


    她被责怪,众人埋怨她花了很多税费,却没有出成绩,这是不应当的。


    有延铃最初的最初,也很喜欢星野晴奈。


    当她走到了现在,小小的年纪却看透了事实:星野晴奈哪里是靠自己走出这条路的,她背后的JSF,她背后的美国教练,全是她的靠山。


    卓铮:“表现不太好,起跳前的弧度过长了,收紧也慢,这个跳的问题太大了,没有可取之处。”


    整个起跳的过程里,该卡的时机都没卡到,最后摔倒也显得理所应当。


    卓铮遗憾:“她天赋很好的,运动员里3A起跳用的大多是skid,这个技术动作有点偷懒我承认,但它对3A的帮助也不会太多。有延铃不一样,她的3A跟丛澜一样是Edge起跳,两人的起跳方式差别也很大,因为每个人的跳跃都有自己的特色,千百种方式都不一样。”


    她学丛澜,但学出来的是自己的3A。


    因此,全日青第一之后,被人亲切地称呼“第二个丛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她的3A。


    3A不会就是不会,skid能偷一部分技巧,却不太多。


    就像是三周跳与四周跳的区别,前者已经不能跟后者相提并论了。


    这压根就不是一种难度。


    每年都有人总结赛季的女单和男单四周跳种类以及次数,大家发现,哪怕是偷鸡摸狗的五毒技术,众人擅长的也是4F、4Lz和4T,看上去似乎是点冰跳更简单。


    因为pre和偷周,刃跳能有,却不能做到太多。


    4S按理应该人人都会,S和T就是基础跳跃啊——很多人这么认为。


    但其实不然,四周跳里的S和T与三周跳里的根本不是一个难度,它可以被认为是新的跳跃。


    卓铮说skid能偷懒,就像是pre和偷周对四周刃跳的加成一样,有用,不多。


    孙娅然也很可惜:“小姑娘去年的3A还比较稳。”


    她的现状,就是ISU想要的丛澜的现状。


    慕清晖上场前,单诗兰依然是女单的sp第一。


    ·


    慕清晖在短节目上没有优势。


    她没有3A,只有一个不错的4T可以放在自由滑里,但她的基本功格外扎实,三周跳的质量很高,GOE加分是她的一大助力。


    放在以前,这够呛,因为GOE可能被瞎扣分。


    现在不是了,基本能确保GOE和PCS的公平。


    之所以没有绝对公平,是因为这玩意儿根本不会出现在世界上。


    慕清晖在有延铃等分时,已经上了冰面。


    她跳了个2A,想看看什么样。


    其实还好,因为冰面中心区域还很不错,对她这样的刃跳选手没有明显的拖后腿劣势。


    慕清晖看了看边缘,她滑过去低头用冰刀压了压,太软了。


    软得像是春天在炸响的河面,那是冰块碎裂融化的声响。


    但她的连跳落脚点,很容易在节目里出现靠近场边的情况。


    慕清晖这些镜头并没有出现在直播里,现场的镜头给到的是KC区。


    只有在这边亲身看比赛的观众,才能见到她的这一系列动作。


    “怎么了?为什么她停在了挡板这里?”


    “不太妙啊,她好像没动。”


    “场周有坑吗是?”


    没动是因为在压冰面,没有坑但跟有坑也差不多了。


    她转身要滑走的时候,还做了一个半蹲泄力的姿势,想要看看被影响到的冰面范围到底有多大。


    慕清晖站定在教练跟前,抽了卫生纸擤鼻涕。


    她的蓝色考斯滕混着银色与粉色,就像是星云一样。


    手套的指尖有着细线缝合的痕迹,她随手把纸巾扔到用胶带贴在挡板上的垃圾袋里,这是自带的,等走的时候会撕下一起带走。


    丁教练伸出手:“加油。”


    慕清晖:“嗯!”


    她握手,而后弯腰下蹲,双手抓住挡板的顶端。


    听见广播里别扭地念着自己的名字“清晖·慕”时,她稍一用力,就背对着滑向了场中。


    褚晓彤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向冰迷们解释过,为什么她们每天都在训练,比赛时却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


    她说,每个人都会写字,你买了好看的笔和好看的纸,预备写出来好看的字,但在落笔以前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写出来什么样的东西。


    脑子里幻想再多,也无法得知究竟会写成怎样的痕迹。


    就这一方面来说,花滑跟生活没有两样。


    因为她们也不知道,下一刻自己会有什么表现。


    唯一能做的就是训练,竞技技巧、心态调整、快速适应,各方面的能力都要锻炼到。


    慕清晖不清楚自己即将要写的“字”会怎么样,但她明白,换不了“纸张”,就只能尽全力调整己身,在最快的时间内适应“纸张”。


    这个赛场比COC差多了。


    但她此时明白,不是所有的比赛都是COC。


    ·


    于谨斜着脑袋,去看不远处那个显示屏,上面是前场比赛的转播。


    短节目真的很快,在等分不用被为难的时候,一眨眼场上就开始了新的节目。


    他听到观众都很给面子,每个选手结束后都有盛大的掌声。


    但也不太一样。


    单诗兰叶琳娜等人的,掌声动静就会更大更热烈一点。


    慕清晖也是这样。


    直到丛澜转身收拾东西往场外走,于谨瞥了一眼前面十个人的排名,单诗兰在第二,慕清晖在第三。


    这一站没有会3A的,所以短节目的竞争真的不算激烈。


    AI按下运动员们炫“技”暂停键以前,3A也不是热门的跳跃。


    只不过运动员和冰迷们,对这个跳跃都有着别样的情感罢了。


    ·


    孙娅然:“观众朋友们,这里是2019/2020赛季……”


    丛澜露面后全场就突兀沸腾起来,等分的人都要听不到广播里的声音了。


    直播间掐掉了现场的声响,孙娅然一边念着比赛的水词儿,一边示意加背景音,不要全部消除。


    漫山遍野的“啊啊啊”分明是对王者的欢迎,怎么能全部屏蔽呢?


    得让直播间的人也感受一下现在的热闹啊!


    于谨早就习惯了,他根本没想跟丛澜说话。


    说了也压根听不到。


    《朱鹮》第二次面世,白色考斯滕站在冰场边缘,挡住了一个品牌的lg,却也让人注意到了这个lg。


    随后,不知道多少人在搜这个牌子是什么。


    丛澜看了看地上,她确实好久没滑这么差劲的冰了。


    她甚至怀疑制冰机械都已经被停了。


    冬奥会上,短道的冰转成花滑的,是在表面重新铺一层温水来“升温”,使得新的表面温度没有那么低。


    转换冰面温度不是几十分钟就能做到的,起码,下午比赛的时候这群人就在搞了。


    毕竟现在常温也是零下。


    茱迪扭头看了看四周,她觉得有点热了。


    或者说,冰面周围的空调似乎过于有效了。


    连她们国内自己的技术也是冰面单独控温、观众席再给二十多的保暖温度,挡板外可真不会这么暖和。


    以前的赛事也是,靠近冰面的前排观众席特别冷,夏天都得裹棉袄。


    后来给观众席吹空调了,就很暖和,但前排还是冷,所以冰迷会提醒去现场的人带厚衣服。


    再之后,新的制冰技术确保了冰面的超高质量,同时也捎带着改善了观众席的整体观看舒适度,再不用裹这么严实了。


    COC的回顾纪录片里,这种黑科技还专门介绍了一番呢!


    所以,看直播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镜头扫过观众席时那么多人脱了厚外套,是因为场内温度升高了。


    这不是很正常吗?


    怎么,你家看比赛还那么冷啊?


    ——来自兔子冰迷。


    自家太给力,让她们错失了发现赛场幺蛾子的第一时间。


    而丛澜也太牵引众人的心神了,大家没心思想别的,一心都在她身上。


    看她绕场,看她回到于谨跟前,看冰面全部属于她,看她在广播的声音里去往正中心的位置。


    再在孙娅然的“蝉联冬奥女单金牌、共三枚冬奥金牌”的简单介绍中,静静地等着《朱鹮》的腾飞。


    ·


    日本原本也有朱鹮。


    这种珍贵的鸟儿差点成为日本国鸟,它们曾经出现在这个地方的农村田间,后来被捕杀、环境破坏,余下100只的时候他们觉得还挺多的无所谓。


    直到只剩下了5只蛋。


    错误的保护理念和根本不合理的方式,使得孵蛋计划失败,2003年10月,日本最后那只朱鹮“阿金”撞墙自杀而死。


    自此,日本无一只朱鹮。


    相反,中国陕西境内的朱鹮,在一次次的保护中从7只发展到了现在的族群,成为了学者们心血的结晶,宣告了我们救助理念的科学。


    丛澜的《朱鹮》在这里上演,对一部分日本人来说,像是挑衅和讽刺。


    ·


    水墨丹青,朱鹮这种鸟儿美得就像是中国传统国画。


    诗词、水墨画,世人以为是古代人的幻想,实则从“日照香炉生紫烟”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都是写实派的经历描述。


    一如朱鹮的“无霞天际抹红霞”。


    丛澜的sp吸引了很大一批人去朱鹮的栖息地观赏,陕西下雪的那日,许多人拍到了雪中朱鹮起飞的场景。


    成群的朱鹮展翅飞翔,就像是水墨画活了起来。


    鸟类爱好者们有许多漂亮的摄影照,也纷纷被冰迷们翻了出来。


    有人觉得困扰,有人感到开心。


    朱鹮再次走入大众视野,掀起旅游赏景风潮,这就是“丛澜效应”。


    与之相关的,还有从这个节目引申出来的“环保”。


    国际上这两年一直在讲环保、野生动物,在说中国的崛起造成的伤害,在……


    丛澜的《朱鹮》让人们知道,全世界濒危物种都被我们救起来了,你们在抹黑的那些东西,里面究竟有多少是假的?


    外网上对中国的国家印象太糟糕了,真真假假各种污水。


    无心插柳,一首《朱鹮》,让部分人发觉原来他们以前刷到的信息里,有这么多都是假的。


    朱鹮太美了,它本身是美的,它的濒危也为这份美增添了一份庆幸后怕,使得“美”不仅仅是美。


    卓铮:“丛澜这次的表现好像有点世界上最后一只朱鹮的感觉在。”


    COC上也有。


    但不同的是,那是她在讲故事。


    这次,好像是一只颤巍巍的朱鹮,拼尽全力,在寻找出路。


    她的控制力是首屈一指的,无人匹敌,哪怕在这样稀烂的冰面上,都能做到自然流畅。


    但也不是COC那么怡然自得。


    少数几个地方,动作似乎有点超出她的预料似的,捻转之后画了一个超大的半圆,才俯身继续下面的动作。


    赛场的临时改编,也常见。


    观众们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于谨紧张地盯着她。


    慕清晖的连跳第二跳落冰后半跪滑出了,本来她做得很好,但不知道怎么,滑出一下,冰刀就卡了,也让这个动作有了扣分点。


    这是观众们看到的。


    于谨知道为什么,丁教练也知道为什么。


    编排路线上跳跃在短边落冰,有时候会靠近挡板,不一定是紧挨着,也可能距离一米、不到一米,这种距离已经很近了。


    沐修竹早先也有这个毛病,后来被训练和编舞给纠正了过来,现在偶尔也会出现。


    慕清晖的刀再第二跳之后陷进了更软的冰里。


    丛澜也不喜欢这样的冰,但不喜欢不代表丧失控制力。


    她一直在调整自己的路线,有时候还要改编排,刚才就是为了避开一个隐隐出现的水坑,新改了动作。


    卓铮说她如履薄冰,是因为真的“薄”。


    丛澜还是想。


    六练的冰面她满场都晃悠过了,刚才等分时候,丛澜也抓紧时间在冰上几个区域都溜达了一遍。


    不能说对角落了如指掌,但冰面的情况她大概清楚了。


    可以跳,没问题。


    她谨慎,但跳跃依然随心。


    3Lz,3F3L,3A,这些她真的是,闭着眼睛都能跳。


    镜头捕捉了最后的3A落冰瞬间,那个画面,让观者窒息。


    曲矜恍惚以为,他刚才与落冰后扬起头的丛澜对视了。


    他看着丛澜远离,嘴角不由地扬了起来。


    他就知道,丛澜就是丛澜。


    孙娅然快乐点评跳跃时,卓铮正在冷笑。


    于是看官方直播的冰迷有点纳闷,不太清楚卓铮这个bgm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冷笑!这个3A挑衅感好强啊】


    【朱鹮好像在说想戳死我】


    朱鹮不想戳死人,只是丛澜想简单表示一下,也别这么小看她啊。


    真的想整波大的,最好把冰面都换成水。


    千万千万记得,一块冰都别留。


    那样的话,说不准她就能输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