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
作品:《清穿之顺治废后》 “许久未见, 姐姐的身子还后说的第一句话。
孟露神色淡然,闻言平静,我一切都好。”
慈和太后愣了片刻, 嘴角的笑意微微僵硬揪紧, 抿了抿唇道:“姐姐听说了吗, , 玄烨要当阿玛了。”
“也恭喜妹妹, 要当祖母了说着, 面上神情沉默冷静,慈和太后却仿佛看不到孟露的冷淡,依旧笑八岁登基, 到现在已经六年了,这六年, 我是看到了他有多么不容易。”
“先帝虽给玄烨留下了四位大臣辅政,但他们对玄烨来说,又何尝不是掣肘。”
孟露感受到她语气里的心疼, 没忍住道:“你放心吧, 等玄烨亲了政,这一切都会变好, 到时候就没人敢轻视玄烨了。”
慈和太后轻轻笑出了一声,接着道:“是啊, 玄烨有了孩子,证明他长大了,也该亲政了, 姐姐你说玄烨何时才能顺利亲政呢?”
孟露心里回忆着历史上康熙亲政的年份,嘴上回道:“快了。”
很快,玄烨就会亲政, 很快,他就会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帝王。
话毕,慈和太后一时没再出声,两人之间突然陷入一阵诡异的沉默。
孟露低着头,一下一下刮着茶沫子,不曾抬头看一眼慈和太后。
但她能感觉到,慈和太后正在看她。
孟露依旧低着头,对于一个想要谋害自己的人,她也实在无话可说。
好在孟露不想搭理慈和太后,是有正当理由,且这个正当理由玄烨也是知道的,因此这一年多的时间,即便她与慈和太后面和心不和,如非必要从不说话,玄烨对她的态度也还是一如既往。
孟露觉得很欣慰,好在玄烨是个深明大义之人,否则要她忍着不适去跟慈和太后虚与委蛇,还是挺废人的。
心里这样想着,孟露又听到了慈和太后的声音:“董鄂福晋再过段时间,就要出宫跟着福全住到裕亲王府去了。”
孟露淡淡嗯了一声:“福全正月里封了王,已经住到宫外的裕亲王府了,董鄂福晋自然是要跟着福全住的。”
“董鄂福晋是有福的。”又过了一阵,慈和太后突然出声道。
孟露抬头看了她一眼,眼底满是不解:“要说福分,谁也比不上妹妹你啊,你的儿子玄烨可是皇帝。”
慈和太后笑了笑,孟露觉得她的笑充满了讽刺:“比起当一个处处受制的皇上,我倒是宁愿玄烨能够当一个闲散亲王,无忧无虑地过完这一生。”
孟露道:“你忘了吗,玄烨小的时候,就在先帝跟前说过将来愿效仿皇阿玛这样的话,玄烨他注定就是要坐上那个位置的。至于受制于人一说,妹妹杞人忧天了,相信玄烨,相信你自己的儿子,他不会让你失望的。”
慈和太后声音很轻很淡:“可是我作为玄烨的额娘,我什么都帮不上他,我娘家也全然帮不上玄烨什么忙。”
孟露睨了她一眼,觉得慈和太后今日说的话有些莫名其妙,但事关玄烨,她还是忍着不耐道:“你想这么多做什么?对玄烨来说,你在后宫好好的,就已经是帮了他的大忙了。”
慈和太后也不知是真听进去还是假听进去,孟露说完后,她就起身朝着孟露走近,亲热地拉起孟露的手道:“姐姐说的对,我只要好好的待在后宫,就是帮了玄烨的忙了。”
孟露一时很不适应慈和太后如此的亲近,两人前些年关系融洽,几乎已经处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那个时候,偶尔她们也会互相拉着手,毫不设防地说着闲话。
不过孟露很庆幸,即便自己曾经跟慈和太后那般亲密,她还是没有将自己与博果尔的事说与她听,不然自己只怕早就身首异处了。
想到这,孟露往后抽了抽手,慈和太后握得很紧,孟露没有抽动。
慈和太后声音很低:“姐姐,我曾经鬼迷了心窍,险些犯下了错事,姐姐你能原谅我吗?”
孟露:“……”
她近乎无语地看了慈和太后一眼,冷声道:“你不是险些犯下大错,你是已经让人去散播我的流言了,若不是太皇太后及时察觉,你觉得我在这宫里还能活下去?”
孟露并非全然不在意慈和太后的背叛,她想起此事也还是会难过,会不解,明明她从来没有想要压慈和太后一头的意思,可慈和太后还是容不下她。
“是,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其实当时做下那个决定后,我就后悔了。”慈和太后说着说着不禁流下眼泪来,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孟露仍旧不为所动。
她甚至忍不住冷笑了一声,心道你后悔又能怎么样?做过的事已经做过了,说再多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她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淡淡道:“妹妹大可放心,毕竟我还好好的活着,就算为了玄烨 ,我也是会原谅你的,这件事,以后就不要再提起了吧。”
她说完,却发现慈和太后还是拉着她的手不放,似乎得到自己的原谅还不够,孟露福至心灵,忍着心底的失望道:“太皇太后那你也放心,她答应过我不会追究的,你安心做你的慈和太后,等着玄烨亲政就是了。”
想到这,孟露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念头了,既然一山不容二虎,慈和太后想当这宫里唯一的太后,或许她可以主动让位?
反正她只是想自己的后半生衣食无忧地活着,倒是不用拘泥于在哪里活着。
康熙四年玄烨大婚时,曾经给了恩赦,顺治那些未有生育的福晋格格,若是想出宫回归母家的,皆可以离去。
孟露想着或许自己可以找个机会,跟玄烨提上一提。
虽然她身份特殊,但事在人为,说不定她可以离开紫禁城。
慈和太后听完孟露的最后一句话,眼神不由暗了下去,她松开孟露的手,往后退了一步,垂眸道:“多谢姐姐恩惠,妹妹先告退了 。”
孟露自然不会留她,便即让人将她送了出去。
两人之间短暂的交谈,很快就被孟露遗忘。
三月底的时候,索尼突然上书给太皇太后,奏请让玄烨亲政。
玄烨心里止不住的激动,宽大袍袖下的双手握成拳,不住地颤抖,然而太皇太后却道:“皇帝如今才十四岁,现在亲政实在太早了些,过一两年再说吧。”
太皇太后甚至没有给玄烨一个眼神,亦没有丝毫的犹豫 ,玄烨的心顿时凉了一截,他不解地看着太皇太后,眼里满是失落。
皇祖母,您难道忘了去年鳌拜矫诏杀人的事了吗?
玄烨在心里无声地问着。
太皇太后自然没有忘记,只是相比一个权势过盛的臣子,让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亲政,似乎危险性更大。
她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儿子顺治,他当年也是十四岁亲政,然后他就做了一系列她认为荒唐至极的事。
大清的江山刚刚稳定,不能将它贸然交到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手里,因此太皇太后自然而然就拒绝了索尼等人的上奏。
然而过了几日,索尼再度上书,称钟粹宫吉鼐福晋已怀有龙胎,皇上有了子嗣,就不再是小孩子,况且当年先帝也是十四岁亲政,皇上正应该效仿先帝,尽快亲政才是。
这一次,太皇太后倒是略微思索了一番,但她最终还是驳回了索尼等人的奏疏。
玄烨心中失望,也只好强撑着道:“朕年幼尚冲,天下事务繁杂纷乱,不能料理,还请诸位爱卿缓一二年再谢政。”
玄烨的不甘与委屈在离开慈宁宫的地界后彻底爆发,他一双眼赤红着,健步如飞地在宫道上走着,一众随从被他远远甩在身后。
梁九功带着人紧赶慢赶,最后仍旧是到了乾清宫才追上了玄烨的步伐,梁九功喘着粗气,小心翼翼地替玄烨倒了杯茶,恭敬道:“皇上息怒。”
玄烨将头上的冠帽粗鲁地摘下,狠狠甩到一边,瞪了梁九功一眼,“滚出去。”
梁九功不敢不从,匆匆放下茶杯,带着瑟瑟发抖的宫人退了出去 。
皇上的样子看着就是动了大气,眼下绝不能让皇上一人待着生闷气,梁九功思来想去,最后派人去坤宁宫请皇后。
彼时皇后却不在坤宁宫,梁九功派去的小太监也知道事态紧急,叮嘱坤宁宫留守的宫人道:“皇上生了好大的气,如皇后回来,还请速速禀告皇后娘娘,请娘娘前往乾清宫一趟。”
坤宁宫宫人看来报信的小太监满头是汗,哪敢等皇后回来,他马上就出了坤宁宫,跑着前往慈仁宫 。
孟露听到玄烨动怒,也是吃了好大一惊,但是来传话的小太监是坤宁宫的人,他只知道皇上是从慈宁宫出来后动了怒,至于皇上动怒的原因,他却是不知。
“皇额娘,儿臣先告退了。”皇后火急火燎地离开慈仁宫,孟露沉吟了下,吩咐道:“去慈宁宫。”
玄烨为何动怒,她大概猜得出来。
索尼前几日就上书让玄烨亲政,当时太皇太后拒绝后,玄烨接下来几日的情绪就不是很高,今日的事,怕是多半也与亲政有关。
孟露往慈宁宫去时,正好碰上了要出宫的索尼 ,心里的猜测被证实,她深深地吸了口气,命抬轿辇的人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