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书生静坐

作品:《穿越后我靠直播在古代爆红了

    建武帝想要夺走恒王辛辛苦苦建立的悬镜司,恒王转头就送他一份大礼,让他焦头烂额。


    不仅如此,韵嫔的身份也被翻出来,什么知府的女儿,就是个扬州瘦马,青楼里长大的, 伺候男人的狐媚子。


    那个什么真人更是一个寡妇,皇上掩人耳目留在后宫,这是当天下人都是傻的吗?


    更是把恒王救灾有功,却被打入天牢的事情翻出来,恒王的名声早已在宋棠音的宣传下洗白了,远在扬州府的灾民都来求情,京师多了无数外地人。


    宋棠音坐在茶楼里,看着街上多出来的外地人,沉默不语。


    对面坐着钱一元和江叙白,都有些担忧,这事儿闹得太大了,整个京师都要乱了。


    “宋姐,我爹下了早朝,脸色很难看的,听说刘御史当场毙命,死的老惨了。”


    江叙白道:“自尽在早朝上,多少年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了,天下读书人肯定要个说法,皇上这次麻烦了。”


    “皇上不会认错的,更不会处置韵嫔,这次的事情还有的闹腾。”


    宋棠音道:“咱们报社第一时间把消息刊登出来,让百姓们知道真相,该让恒王出来了。”


    天牢布置的再怎么舒服,到底没有家里好,轩儿也想恒王了,小脸上没有了笑容,嘴上不说,宋棠音知道他担心恒王,只是懂事儿的不想给她压力,让她难过。


    宋棠音深吸一口气,恒王已经打响第一枪,剩下的看她的。


    “你们俩这样……”


    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是最关心朝政,也是最热血激进的,又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


    刘御史的死,点燃了所有读书人的怒火,听说皇上还不准他家人安葬,鞭尸泄愤,更加的让人怒不可遏,这还是他们那个英明的皇帝吗?


    “我提议,咱们去宫门口静坐,要皇上下罪己诏,废韵嫔,驱逐玉真真人,皇上也不能肆意妄为,不顾礼法。”


    “同去,你我读圣贤书,就是替天下苍生发声,刘御史死谏,我等要继承刘御史的遗愿,还天下清明。”


    “好,我也愿随行。”


    这些人大部分是秀才出身,此时不顾自身前途,一起去了皇宫。


    等他们到的时候,发现有人已经先一步静坐,竟然是应淮序。


    “应先生,您怎么自己来了?”


    应淮序道:“此事干系重大,我 愿意舍去一身皮囊,却不能连累旁人,但是我相信,天下学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刘御史不会白死。”


    应淮序欣慰的眼神鼓舞了更多的人,一时间,皇宫门口密密麻麻的坐满了人,道路都堵塞了。


    宋棠音在远处静静看着,有点儿上头啊,不过到底忍住了,现在出去搞风搞雨,肯定被皇上当成出气筒,谁都救不了她。


    “从账房里取银子来,给书生们送水送吃的,再送点儿软垫,屁股坐在地上不凉吗?”


    那可是青石板,又硌又凉,真是替这些读书人遭罪。


    钱一元好笑:“宋姐倒是会心疼人啊。”


    江叙白:“他们坐习惯了,不会凉,这么热的天,没事儿。”


    宋棠音:“……”


    你俩这是不想让人家好过,没好气道:“快去吧,人家冲锋陷阵,咱们就做好后勤啊, 别心疼钱,以后这些读书人都是咱们报社的笔杆子,让他们投稿,咱还指望他们赚钱呢。”


    两人去忙活,下午就送来了,整个京师的软垫都搬空了,解救了无数读书人的屁股。


    有了水和吃食,他们更有力量了,一个个满脸的坚定不屈,门卫看着都心底发麻,这些读书人疯起来真是吓人。


    建武帝在宫里砸东西呢,“好啊,他们也来威胁朕,朕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被人这么逼迫,朕还就跟他们杠到底了,不怕死就一直跪着。”


    总管太监道:“皇上,您消消气,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这么下去对您的名声也不好。”


    “你说怎么办?让朕和这帮书生低头吗?朕宠幸谁,还要他们同意不才?”


    “也不只是韵嫔的事儿,主要是刘御史的死,要不先把尸身还给他家人?”


    “没有还给他们吗?留着干嘛?养蛆虫的吗?”


    气的建武帝都口不择言了,总管太监得了命令,让人把刘御史给送出宫了。


    其实建武帝也没有想扣留他的尸身,有啥用啊?只是他没发话,底下人不敢做主啊,就造成误会,说他鞭尸泄愤,建武帝倒是挺冤枉的。


    刘家人等到了尸体,嚎啕大哭,却不肯离开,就把尸身摆在皇宫门口,让皇上给个说法,为什么要逼死他?


    建武帝那个气,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这么憋屈。


    徐潇年顾不上和宋棠音斗了,进宫听候差遣。


    这事儿闹的,他都觉得棘手。


    “这些读书人肯定有带头的,把领头的给拿下,他们就是一团散沙,你去调查清楚,谁是领头的?”


    徐潇年道:“臣已经调查清楚了,是应淮序,四公子之首,在读书人之中颇有名望,还是国子监的监正。”


    “是他?他好大的胆子。”


    建武帝也知道应淮序,有时候会召见,国子监的监正也是臣子,他竟然带头来反抗自己。


    徐潇年继续道:“还有恒王殿下那个报社,也给学子们送水送吃的,上蹿下跳的很不安分。”


    “不是让你掌管悬镜司了吗?他们还敢不听你的吩咐?”


    “悬镜司的人没有动,都是雇佣的流浪儿和乞丐,幕后之人没有出面,不过臣知道,肯定是恒王主使。”


    “那就抓起来,你还对付不了乞丐吗?”


    徐潇年领命,刚要退下,太监进来禀告:“韵嫔娘娘求见。”


    “她来添什么乱,让她回宫待着,朕能解决。”


    “韵嫔娘娘说她是来自请下堂的,她带给皇上很多麻烦,心里很过意不去,愿为皇上分忧。”


    建武帝道:“韵嫔真懂事儿,朕没有白疼她,你跟她说,朕在一天,就保她平安无事。”


    “是,奴才去传达。”


    徐潇年出来的时候,看到了传说中的韵嫔,哭的梨花带雨,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他多看了两眼,韵嫔也察觉到了他的目光,含羞带怯的瞄一眼,脸颊都羞红了,徐潇年直接看直了眼,魂儿都要跟着她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