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恭喜陛下!

作品:《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快,现在继续盯着苏璟,好好看看他都干了什么,不要遗漏。”


    李善长立刻下达了命令。


    本来只是来调查苏璟的过错的,但没想到竟然别有发现。


    李善长看出了苏璟这套体系的先进性,可行性。


    这才如此的惊叹。


    当然,这不是产业链这种东西多么的高端, 说到底产业链只是一个概念。


    只不过由于封建社会下的基本社会属性,以及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下闭塞的商业环境。


    导致无法形成大规模集体化的产业链。


    这是明初的现实情况。


    事实上到了明朝中后期,手工业繁荣发展,许多产业都蓬勃发展,事实上的产业链也出现了。


    只不过,那都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大部分的人, 思维和见识是无法超脱时代的束缚的,李善长也是如此。


    但这并不妨碍李善长的眼光毒辣。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一见苏璟了, 只是碍于朱元璋的命令,只能暗中调查。


    好好的讨论一下,这套产业中的具体关节,如此布置,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有些东西,直接看,也不是那么容易看得明白的。


    还是直接问操作者来的简单明了。


    紫禁城, 奉先殿。


    朱元璋正在看着什么,眉头紧锁,似乎是极难理解的样子。


    “太子这些日子,写的东西全都在这了?”


    朱元璋你朝着面前跪着的拱卫郎问道。


    “回禀陛下, 这些已经是全部了。”


    拱卫郎低头回答道。


    “好,我知道了, 你下去吧。”


    朱元璋摆摆手, 拱卫郎随即退下。


    没错,朱元璋看的正是朱标在东宫之中写的那些关于产业链的内容。


    术业有专攻,这方面并不是老朱擅长的。


    而且朱标写的比较杂乱,属于千头万绪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这就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无奈, 朱元璋拿着这些东西来到了坤宁宫,也就是马皇后的住所。


    “妹子,你来看看,这标儿都写了些什么东西,竟然让我这个当爹的都看不太懂了。”


    朱元璋脸色并不是很好,反倒是有些不可置信的样子。


    毕竟,父亲看不懂儿子写的东西,这属实有些丢人。


    “哦?还有此事?”


    马皇后一听,那是立刻便看了起来。


    这上下看了好一会,马皇后的眉头一会皱起,一会又舒展开来。


    “怎么样,妹子?你看明白没?”


    朱元璋有些迫不及待的朝着马皇后问道。


    马皇后过了一会,这才开口道:“重八,这些日子,标儿真没出过东宫?”


    “那是自然,朕下了禁足令,岂能让他外出,除了安排宋濂去讲经, 标儿也没见过其他人了。”


    朱元璋回答的那是相当的详细, 因为他知道马皇后的意思。


    就是认为朱标自己写出这些东西来不太可能, 应该是苏璟教的。


    反正现在啥都是怀疑和苏璟有关系。


    马皇后顿了顿道:“重八,标儿写的这些,或许可以拿给诚意伯看看,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是很懂这些。”


    刘伯温!


    朱元璋眉头一挑,这么些日子,倒是对刘伯温有些遗忘了。


    朱元璋忌惮刘伯温,正是因为刘伯温的才能够高。


    不仅仅是军事谋略,其他的方面,刘伯温都颇有建树。


    遇事不决问刘基,总是没错的。


    “妹子说的有理,我这就找伯温问问去。”


    朱元璋点点头,拿起朱标写的东西,直接便出宫去了。


    诚意伯府。


    “陛下驾到!”


    朱元璋刚到门口,太监嘹亮的传唤声已经响起。


    整个刘伯温府邸内上上下下那是立刻紧张了起来。


    毕竟是天子驾临,全都恭敬的跪倒在地上,等待着朱元璋驾临。


    “陛下驾临,老臣不甚惶恐。”


    刘伯温直接在门口就要朝着朱元璋跪下了。


    他知道自己的处境,也很能认清楚现实。


    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的。


    “伯温,不必如此,朕只是过来看看你。”


    朱元璋一脸笑容,看起来相当的和善:“你让下人都退下吧,咱们君臣聊聊。”


    “臣领命。”


    刘伯温起身,立刻将左右屏退。


    府邸之中,朱元璋坐在主座之上,而刘伯温则是站在对面。


    “伯温,坐吧,不必如此拘谨,这里是你家,不是皇宫。”


    朱元璋抬抬手,示意刘伯温坐下。


    “多谢陛下。”


    刘伯温这才坐了下来。


    “最近过得怎么样啊?”


    朱元璋开口问道,并没有直接拿出朱标写的那些东西。


    刘伯温回答道:“谢陛下关心,老臣这些日子,读读书养养花,过得很好。”


    读书养花,不干政事。


    这也是刘伯温表明自己态度的话语。


    朱元璋点点头,左右看了看,又说道:“家里可有什么缺的,朕让宫里给你送点来。”


    “多谢陛下,不过陛下赏赐已经够多了,臣家中人丁不多,并不缺什么。”


    刘伯温再度感谢朱元璋,话语那是相当的诚恳。


    反正就是一个核心,自己安心当个富家翁,别无他求了。


    听到这些话,朱元璋的脸上果然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他笑道:“伯温啊,你可是有大才之人,让你在家里赋闲,你若是心里有想法,可得和朕说。”


    “不敢,陛下谬赞了。”


    刘伯温有些紧张道。


    看着刘伯温此刻的神情,朱元璋这才将朱标写的东西拿了出来,放到了刘伯温的面前道:


    “伯温啊,看看这些,再给朕说说,是何想法。”


    “是,陛下。”


    刘伯温松了口气,直接看了起来,只是一眼他便道:“这是太子殿下的笔迹?”


    刘伯温也是朱元璋给朱标请的诸多老师中的一位,虽说没有宋濂教导的时间多,但笔迹这种东西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不错,这些日子太子在东宫禁足,就写了这么些东西。”


    朱元璋点点头道。


    刘伯温仔细的看了起来,没有一点懈怠。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看朱标写的东西,虽然之前大多是转述苏璟的言论比较多。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刘伯温看的速度却始终都是缓慢的。


    甚至看到某些部分,还得翻到之前重新对照下。


    朱元璋也不着急,反正就这么等着。


    过了不知道多久,刘伯温将所有的纸张放下,起身对着朱元璋道:


    “恭喜陛下,太子殿下所著产业链理论,当可传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