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强国富民?富民强国?

作品:《大明:我,朱梓,老朱逼我当塞王

    说到这里,朱梓停顿一下。


    然后看着朱元璋那有点浑浊的眼睛,问道:


    “这里,孩儿想问父皇,如果说天元帝当时成功了。


    那……


    天元帝后面是退避三舍回到草原深处积蓄实力,调养生息整顿草原;还是说将所有精力全部放在政权军队上,做一个‘强国’?”


    朱元璋直接回答:“这肯定是前者。”


    等其说完,朱梓也快速说道:


    “那就是了。


    天元帝要是成功,那第一步自然是需要休养生息,发展国民生力;而不是将精力投入军事这些方面,‘强国’做一个空壳子。


    这一点,父皇难道没发现巴图孟克就是着道了吗?


    没有足够经验的巴图孟克现在就是看到眼前这一点,他要先进行强国,整合各部落、秣兵历马,不修养生息而是将他们的底蕴全部拿来跟我们换取物资,做一个精美的空中阁楼。


    更加不要说后面还会举一国力制造燧发枪。


    这会造成的结果,孩儿前面就说过了。


    没有丝毫底蕴的他们经不起一败,若是败,那也就苟延残喘没有后续作战的能力,只能等待我们大明的铁骑。


    所以正确的,应该是存国、富民、强国;我们大明,也理应如此。”


    听闻朱梓这些话,朱元璋并没有太大的感触,而是摸着胡须摇了摇头,眼中带着一点笑意,对着朱梓说道:


    “老八,你说的是没错。


    但是——


    你这是在混淆概念,以为咱不知道吗?


    咱们大明不是必须要先存国的北元,也不是现在需要休养生息的鞑靼,大明与他们两者之间情况根本就不一样。”


    朱梓也笑了,对其拱手说道:


    “真不一样吗父皇?


    孩儿看可不见得。


    咱们现在周边豺狼虎豹,飞速崛起的鞑靼、以及心怀不轨的麓川王国、高丽、倭寇。


    这四方,对我们大明一直都虎视眈眈。


    如果这一次对北元的作战不是合作的情况,是他们对大明不断的进行攻伐,那是什么情况显而易见;若是麓川王国跟高丽动手、倭寇也登陆来扰乱,我们根本就抵抗不了他们。


    倭寇跟高丽虽然拿不上排面,但是合伙下也是不能小觑,那鞑靼跟麓川王国更加就不用说了。


    就他们四方联合,与我们大明不可能说没有一战之力,相反,危险的是我们大明。


    这还算不上强敌?


    大明的情况父皇也知道,空亏的厉害。


    所以考虑到后面要面对的境地,那么我们现在不就是应该先蓄积实力,调养生息减少税收、藏富于民,以面对接下来的情况吗?”


    这一下,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因为朱梓的话很有道理。


    他们现在辩论的不单单是‘强国’、‘富民’,而是在谈论大明后面该走的道路。


    自己持的观点是先强国,朱梓自然是先富民。


    现在朱梓说得很有道理,这不是代表着自己的道路是错误的?


    这让他不得不重视。


    不过……这不代表他就认同了,一些辩论还是继续。


    “老八,你说的是很有道理,但是你也要想到一点:不强不存。一个国家如果不强大,是不会存在的,因为他面对不了外敌的入侵。


    而且你也说了大明这周边的强敌,若是不强国,我们如何抵挡他们的觊觎?”


    朱梓摇头,解释道:


    “父皇,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单单是体现在军队。


    当国家居民富足、国库充足、人口众多时候,哪怕是不设置很多军队,周边外敌都会忌惮不会轻易进攻。


    因为他们知道,对方能很快就组织起来一支强盛的大军,这不仅仅会无功而返,而且还会惹怒其进而导致大军进攻他们的国度,明显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例如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这两者期间都是代表这西汉、大唐在他们时期的盛世,这一段时间华夏空前强盛,外敌都不敢来犯。”


    看着朱元璋在思考,朱梓又举例道:


    “父皇,对于这一点,大汉汉高祖刘邦与汉武帝刘彻就是很好的映照。


    且不提大汉与匈奴是何种原因而开战,那时大汉刚建立,国家初定百废待兴,物资短缺。


    这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刘邦外出巡视想找到六匹白马都难。


    而反观匈奴,中原大乱之时他们一直在调养生息,实力大增。


    就是在这情况,刘邦依然还是率军征敌。


    而最后的结果,刘邦他自己差点身死其实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才让他意识到大汉实力还不够强大,如果硬拼,只会是两败俱伤。


    因此,才与匈奴结为兄弟换取调养生息的时间。


    也就是这六十余年的时间,才换取到汉武帝的大破匈奴。


    这六十年的沉淀是底气,如果没有的话,其如何培育优良的战马、训练加强士兵的能力、各种先进锋利的武器?


    没有这六十余年的积累,如何才支撑的起汉武帝对匈奴,那历时四十余年的全面作战?


    所以,大明同理。”


    说完,朱梓就这么静静的看着朱元璋,等待他后面还有什么疑问。


    朱元璋这一次沉默了许久的时间。


    好一会,才侧头看向朱梓,带着一些迟疑的问道:


    “藏富于民,但是那些商人狡诈是些捣乱的家伙,百姓有钱了他们会想尽办法的去将其弄进自己的口袋。


    而且银钱了进了他们的口袋,想再拿出来可就不容易了,才不管你国家如何。


    再者,大明这么多人,让所有人富裕谈何容易。”


    说着,朱元璋摇了摇头。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梓沉思了一下,随即对他说道:


    “父皇,您想错了。


    让所有人富裕怎么可能。


    我们要的相对富裕,广义的,不可能真的精确到太细致那一丁一点。


    不说人人都能喝两个小酒、每天有肉吃,但是最低是保证所有人都有饭吃,有衣服这就差不多了


    至于商人。


    此时联想一下天元城,这一点父皇现在应该也能猜到。


    而且父皇还局限了一点,所谓‘民富’,这个富不一定是有钱,同时也是精神上的富足,有信仰、有力量。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强国,这一点是必不能少的。


    现在这整个大明上下,在孩儿看来是死气沉沉的,缺乏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