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诚实守信。


    四:君子之道,就是做一个人品德涵养高尚的人。


    五:天人合一


    六:致良知


    七:知行合一


    八:学以致用


    其中,前四项是程颢的主张,后四项是程颐的主张。


    程颐的主张跟明朝王阳明的主张,都是起源于儒学。


    但在知行合一上,有分歧。


    程颐的理学的“知行合一”,是先知后行。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边知边行,强调实践。


    其实王阳明曾经也是程颐“知行合一”的追随者。


    最出名的,就是对方“格竹子”。


    盯着竹子冥想,试图从中得到道理。


    他思想转变,其实是在龙场驿。】


    大明,嘉靖。


    “快,追上对方,督公说,只要擒到对方,生死不论!”


    王守仁奔走逃窜,躲开追兵。


    但身后的追兵受了奸宦刘瑾的命令,死咬着不放,怎么都躲不开。


    看着眼前的江水,王阳明脱下衣服鞋子,往江里一丢。


    赤着脚,只着里衣,隐身遁了。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


    已经假死脱身,不知道何去何从的王守仁。


    突然听到“龙场悟道”。


    既然大家都姓王,都有追求的道。


    那谁王阳明去得,他王守仁如何去不得?


    脚步一转,朝龙场出发。


    …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真正做到了实践。


    对方可以算是一个实物基建玩家。


    在龙场的时候,王阳明教导当地老百姓如何建造房屋,所有的建房材料,都是自给自足。


    在思想上,也把儒家文化带了过去。


    建造简陋的书屋。


    还带领当地人放火烧荒,教其耕耘。】


    【龙场悟到道以后,王阳明就创立了心学。


    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圣人!】


    “圣人?”


    程颢不可置信。


    古往今来,能被圣人的,只有孔孟!


    对方一个来头都不知道的小子,竟然也能成为圣人?


    而且听天幕所说,对方还曾经是自己的“追求者”。


    程颢突然有些复杂难言。


    还有一些酸意和那不合时宜的嫉妒。


    但圣人的名号,哪个文人都经得住诱惑?


    多少文人,前赴后继,连“圣人”门槛都摸不到。


    难道,对方的“知行合一”,比他们二程的对。


    先知后行,难道错了?


    两兄弟骨子里的谨慎,让程颢觉得,要先知道其运行的规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他觉得程颐没错!


    先行后知,那就可能出错,甚至半途而废。


    “祖父,祖父,我今天能钓到鱼吗?”


    拿捏鱼钩的童子,问身边的老者。


    老者捏着胡子,哈哈一笑:“你去钓了才知道!”


    陷在自己困绪里的程颢,突然灵光一闪。


    脑子里的混沌被劈开。


    “钓了才知道!”


    “钓了才知道!”


    “哈哈哈……”


    程颢突然大笑。


    面上带着开悟的舒朗笑容。


    “连小儿都能领悟的道理,我们兄弟二人,却走进自己设定的误区。”


    世间道理,就没有白来的,必须自己亲自动手,才会体悟!


    “喂,你没事吧?”


    乞丐看着眼前突然“癫狂”起来的人,吓了一大跳。


    咋的?舍不得三个铜板?


    程颢看了看眼前的乞丐,再看另一旁,同样乞讨的小乞丐。


    转身,拿着铜板,去包子铺买了两个素包。


    拿着素包,走到小乞丐面前。


    本来畏缩在一旁,不敢抢别人地盘的小乞丐,眼睛顿时亮了。


    可能年龄还比较小,对方的眼神里,还带着些许稚气。


    跟钓鱼的小童,差不多的年纪。


    “吃吧!”


    程颢把包子递到小乞丐面前。


    小乞丐意动,但还是不敢接。


    左右张望,神色惶恐的样子。


    程颢到了这岁数,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之人。


    自然知道小乞丐得顾虑。


    “吃吧,我在这守着!”


    本来还惶恐的小乞丐,顿时啥也顾不得了。


    黑瘦的小爪子急忙从程颢手里“抢过”包子。


    狼吞虎咽吃起来。


    “慢点,我等你吃完。”


    小乞丐的动作顿时慢下来。


    噎在喉咙的面团,也慢慢滑下喉咙。


    程颢看着小孩慢慢吃。


    突然席地而坐。


    开始看着街道上的人来人往。


    有贩夫走卒,有衣着锦绣,有衣着质朴……


    挑担推车,奴仆驾马,赤脚游街……


    更有衣衫褴褛的乞丐。


    人生百态!


    一人看,一人吃。


    人群里,不乏有好奇看两人的。


    但程颢一身气度,好事的人也不敢上前打扰。


    “兄长,你如何坐在此地?”


    程颐找来,看程颢毫无形象地席地而坐。


    皱起眉头。


    “你可听了天音?”


    程颢没起身,问道。


    程颐点头。


    这突然出现的声音,差点让“天下躁乱”。


    没看,开封的治安都紧张起来了。


    “既如此,你有何感悟?”


    程颐沉默。


    他能说他很酸那个叫王阳明的小子吗?


    程颢看他的样子,没在追问。


    “走吧!”


    程颢站起来。


    “兄长”


    程颐准备给程颢拍一拍衣服上的灰尘。


    “不用!”


    程颢抬手阻止。


    “我这是尘世的尘埃。”


    程颐顿住。


    兄弟俩本就是通心通德。


    他自然明白了程颢话里的意思。


    程颢就顶着个“灰屁股”准备回家。


    突然,一只小黑手抓住他的衣袖。


    瘦小的手掌上还带着新鲜的油光。


    小黑手像是反应过来自己冲动干了什么,怯怯地准备放手,但又舍不得。


    程颢停住。


    看向小乞丐。


    小乞丐鼓起勇气,怯生生看了一眼程颢。


    见对方温和地看着她。


    没有斥责。


    小乞丐突然生出一股勇气。


    “先生,我也会钓鱼!”


    小声又急切地把心底的话说出来。


    她刚才在一旁可听到了。


    这位先生是听到了“钓鱼”才大笑的。


    程颢一愣,突然又哈哈大笑起来。


    程颐不知“钓鱼之事”,不明所以地看着两人。


    小乞丐不知对方为何又大笑。


    心里战兢起来。


    难道是自己说错了?


    但看对方的神色,不像生气。


    程颢看到对方紧张,止住笑。


    手掌拍在对方乱糟糟,脏乱的头顶。


    赞道:“是个聪慧的小子!”


    小乞丐本来正高兴“被抚顶”的快乐。


    突然听到对方说自己是小子,顿时不肯了。


    “先生,我是丫头!”


    小声纠正道。


    这话,让二程兄弟同时一愣。


    程颢的手顿住。


    小丫头敏感地感觉到了。


    心里难过,难道对方嫌弃自己了?


    她的爹娘就是嫌弃她是个女儿,丢了她。


    她是被乞丐婆养大的。


    就在小丫头伤心难过的时候,头顶的手掌,轻轻拍了她两下。


    “咱们阿娘就是从小跟着外祖父游学,见识非凡。”


    “你我兄弟二人少时,不是还感叹阿娘埋没了才学。”


    “现如今,有一个聪慧小儿,不知道阿弟愿不愿意同我一起教导?”


    程颢对程颐道。


    程颐看着眼前的小乞儿。


    小丫头听到程颢的话,眼睛突然亮了起来,随之怯生生地看了程颐一眼。


    虽然还是胆怯,但眼睛里的光,是纯粹,明亮跳动的。


    程颐心里点点头。


    世间聪慧些何其多,但有几人坚持到最后?


    “兄长都开口,我还能不遵从?”


    程颐趣笑道。


    “既然为你我二人弟子,就给她取个字。”


    “为兄看,不如就知行二字!”


    “知行”就是两兄弟的命门。


    刚才天音的话,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


    学海无涯!


    取“知行”,也是希望弟子能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二人对此达成一致。


    小丫头还真是如二程所想的聪慧。


    立马就跪地拜师。


    “弟子知行,拜两位师父!”


    两兄弟看着拜师的小丫头。


    突然,想起他们年少时拜师,最后却与师决裂,形同陌路。


    两人心里一时不知该何滋味。